语文教学中的“情报专家”
2014-07-26樊瑶
樊瑶
学生会什么,老师先知道
结合班级为iPad实验班的优势,我尝试着引导学生进行“预学”。学生在iPad上进行预习视频录制,上传至班级讨论区,这样师生都可以自主浏览学生的预学视频。学生在课前就有了对课程内容的了解、思考,课上我会和学生针对预学中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交流和讨论。
在《小岛失踪之谜》一课的学习前,我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参考书的提示,认为学生的问题应该是“星鱼为什么能造成小岛失踪”,并且按照这个大问题设计了教学过程,但是,通过看学生制作的预习视频,我发现,通过初读课文,学生基本可以明白“星鱼以珊瑚礁为口粮”、“小岛被星鱼噬食,大岛被星鱼咬断根部漂走”是星鱼造成小岛失踪的原因。
发现这不是学生的主要问题后,我马上调整了学习重难点,把学生预习视频中反映出的比较大的问题“星鱼的外形特点与小岛失踪之间有怎样的联系”作为重难点。
这样一来,由于解决的是学生的“真问题”,所以学生在课上交流起来都比较投入。
同时,因为有了iPad这个媒体,有了录制预习视频这个形式,有了全班师生可以自由浏览、交流这个氛围,大大提高了学生对课前预学的兴趣,使得课前预学得到了真正的落实,打破了以往的预习是“糊弄老师,自欺欺人”的僵局。
学生想什么,同学都知道
利用iPad的“聊天室”功能,学生可以把小组讨论的结果以文字或图片的方式上传班级“聊天室”,这样,每位学生都可以在iPad中自由浏览其他小组的作品,及时把自己的想法与他人的思考进行对比,并且快速进入二次讨论,修改、完善自己小组的内容。这大大节省了课堂时间,并且增加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性。
另一方面,通过iPad这个平台,学生们在“聊天室”中自由交流,打破了固有小组的限制,可以很快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同学,与他们组成“联盟”,学生之间就可以在课堂上产生互动,同时也避免了传统课堂因教师没有点名,而使得学生的精彩发言无法展示的情况。
资料有什么,师生全知道
有了iPad,学生可以便捷地在课前搜集资料,提前了解了相关的资料、背景、知识,为课堂学习作了铺垫。如在学习《小岛失踪之谜》前,我从第一课时起就引导学生自主在iPad上浏览有关珊瑚岛、星鱼以及科普小品文特点的资料和图片,这样既为学生做了一定科学知识铺垫,又使学生具备了在自主交流中需要的相关信息。在学习《回乡偶书》前,学生利用iPad搜集了诗人、背景等相关知识,正是由于学生搜集到了诗人20多岁离开家乡,70多岁才回到故土,才更深刻地理解了“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背后隐藏着的情怀。
在教学中,有一些资料对教学有着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教师可以把这样的资料做成相应的链接,使学生对重点词句进行理解时,除了能够运用常用的方法,如联系生活实际想象,联系上下文做动作、有感情朗读外,还可以结合iPad中丰富的资料,如形象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进行理解。如《小岛失踪之谜》的教学,在解决“星鱼的外形与小岛失踪的联系”这个问题时,我在iPad的课件中添加了一些小按钮,通过这些小按钮,学生可以自由浏览星鱼噬食珊瑚礁的资料星鱼腕足的图片。
学生通过iPad自主点击相关资料、图片、视频进行观看,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拓展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同时更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打破了以往教师给学生出示资料、图片、视频的被动学习现状。
当然,现在互联网环境复杂,也有一些不适于青少年浏览的内容,教师在让学生进行资料搜集前要做好相应引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