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育民族精英 加强民族团结

2014-07-26田琳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4年7期
关键词:民族团结祖国少数民族

田琳

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百年校庆前夕,能收到总书记的回信和总理的批示、聆听王正伟副主席的重要讲话,我们倍感亲切和鼓舞。作为工作在最基层的民族教育工作者,我们感到十分荣幸和自豪。领导们的回信、批示和讲话既是对我校百年办学的充分肯定:为人民解放、国家发展、民族团结、人民幸福作出了重要贡献;也是为民大附中将来的发展和各民族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指明了方向——传承各民族优秀文化爱国、团结、奉献,培养和成为建设伟大祖国、建设美丽家乡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材;更是对民族工作者、教育工作者提出殷殷希望:立德树人,砥砺前行,造就更多维护民族团结、堪当现代化建设重任的栋梁之材,为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团结梦”、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的“发展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凝聚强大合力,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实现共同繁荣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字里行间,归根到底都是提醒我们民族教育工作者牢记教育的本质: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

建校100年来,民大附中人始终牢记“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的国家使命,担当“文化传承、人才培养”的国家责任,遵循中学教育规律,坚守民族团结特色,培养民族合格人才。要响亮地回答“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即民族教育+中学教育,为国家和家乡培养人;培养忠诚祖国、热爱民族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材;按“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笃志好学、砥砺前行,全面发展、真才实学”等要求,培养各民族学生“民族情怀、人文见长、才能卓越、社会担当”等优秀品质。

民大附中的教育对象是来自全国各地、多民族、未成年优秀学生,这是培养国家少数民族干部的关键节点,是识别及培养少数民族后备干部的重要学校,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现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石。

学校有意识加强了民族政策、民族文化、民族关系、国家安全等方面的学习,重视国家观念、多民族融和观念、大局观念的培养。坚持民族平等,让每个地区、每个民族都要有“声音”。适应国家人才培养战略需要,培养少数民族人才,增强文化认同“要从娃娃抓起”的观念,努力培养少数民族后备人才,为“造就更多维护民族团结、堪当现代化建设重任的栋梁之才”奠定基础。

学校要充分发挥其他学校和教育阶段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

帮助各民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民大附中学习的各民族学生来时多为十四五岁,远离家乡和父母,正是长思想、学知识、想独立的最佳时期,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育和形成的重要时段,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对今后的人生、国家、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学校在未成年人思想成长的过程中进行“四个认同”即“认同祖国、认同中华民族、认同中华文化、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教育;着重“国家意识、社会责任、集体观念”的培养,增强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归属感和热爱感,培养忠于祖国、热爱民族的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帮助各民族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多民族相处比单民族独处更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来自全国各地的多民族未成年学生汇聚首都,感受祖国温暖和帮助,多民族学生朝夕相处、相互尊重、互通有无、取长补短,自然完成多民族文化间的交流与学习,会使他们更加懂得各民族各有长处,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那种狭隘的民族观念在他们身上逐渐淡化,有利于消除单一民族观,确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互相离不开”多元一体的“大中华”民族观。

培养各民族学生志存高远、包容进取的品行。体验、感悟北京的大环境,参与诸多国家重大活动,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和关怀、各级政府和部门的支持和帮助,更能让学生居高望远,眼界开阔。学校地处首都北京,政治气氛浓厚,学习氛围浓重,各种信息灵通,让学生眼界变得开阔、心胸变得宽阔、志趣变得高远、学习变得主动。通过学习,他们看问题不再注重一族一事,而是放眼全国,全面考虑,既利于国家观念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高,又便于学生以更高视野看待问题,认识问题,培养全球视野和大局观。

培养各民族学生建设家乡责任担当的素养。在生源不整齐的情况下(名额分配到省、区和民族,按成分而不是全按分数招生),对于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学校按“分层次教学管理办法”,最大限度地让每一名学生不断提升,学生心怀改变自己、改变家乡、建设民族、建设祖国的拳拳之心,在首都北京,在民大附中,心怀感恩,迸发出无限的学习动力。教师们凭借着“民族情怀、教育自觉、勇于担当”这三点,全心、全情、全身投入工作和学习;学校教育公平,回归教育的本质和遵循教育的规律办学;坚持实事求是,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一体化,整体布局,有序推进;营造健康成长、积极向上、主动自觉的学习氛围。民大附中高水平的教育教学努力做到“低进中出、中进高出、高进优出”,使学生能顺利进入高校深造,使他们具有报效祖国、建设家乡、服务人民的综合素质。从民大附中毕业的大多数学生都成长为优秀的少数民族干部,成为民族地区反分裂、反颠覆、反渗透的重要力量。

培养各民族学生感恩、回报、奉献的情怀。民大附中让学生和祖国结下不解之缘,树立了感恩老师、忠于祖国的坚定信念:与大学不同的是,面对远离家乡、远离父母第一次来北京独立生活的未成年人,中学老师不仅授之以知识、管他们的学习,而且课下与学生亲密相处,要管他们的生活,管他们的情感,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动态了如指掌,关注之,指导之,解决之,使学生得以健康成长。在高中三年的共同学习、生活中,老师既是老师也是父母,师生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同学既是同学也是兄弟姐妹,同学之间建立了无间亲密的情义,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关系十分融洽,学生把对老师的感情转化为对北京的爱、对祖国的忠诚,他们坚定地认为:是同学陪伴着我,是老师培养了我,是祖国造就了我,从而树立了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坚定信念。学生把对老师的爱、同学的情转化为对祖国的忠诚,对家乡的奉献,立志建设美丽家乡。因为民族地区出来的学生们学成后进行本地建设更有影响力,这对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家庭和学生的影响将持续一生甚至更远,这些学生们学有所成后回去建设家乡更有情感上的共鸣和行为上的坚定。更重要的是,他们学成后,踏遍山川、翱翔草原、飞越雪山,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扎根基层、守卫边疆,各族儿女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为民族的团结和进步,为国家的昌盛和安宁,作出贡献。

民大附中要让学生“长思想、长身体、长知识、长情趣、长技能”;有强烈的“国家意识、社会责任、集体观念”;为争做“民族的精英,国家的栋梁”奠定基础。

站在新百年的征途上,我们按照“多出人才、多出经验、多出思想”的办学标准,首先提出并实践:建立民大附中人才培养制度,构建“混和式”(“混和式”中的“混”即“多民族”,“和”即“共存”)人才培养模式,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下的“共美”教育,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核心价值。把民大附中建设成为:全国民族基础教育的示范校、民族人才培养的试验田、多民族共美教育的孵化器、各民族共美教育联盟的领头羊。

办好民大附中,诠释着党和国家对各民族的关怀;办好民大附中,表达了首都人民对各民族的情谊;办好民大附中,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谐、亲如一家、始终维护国家统一的意志和决心。

当下,我们将认真抓好学习贯彻“回信、批示及讲话”系列工作,按照王正伟副主席对学校提出的“集古今智慧、育民族精英,汇天下英才、利华夏昌宁”期望,继续以只争朝夕的工作态度,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努力奋斗,以实际行动回报党和国家对民族、对教育、对民大附中的关怀,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民族中学而继续努力!

编辑 吴君

猜你喜欢

民族团结祖国少数民族
民族团结之歌
我和我的祖国
对祖国唱出爱
我和我的祖国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让民族团结之花愈开愈艳
关于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创民族团结和谐之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