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进幸福村里的“幸福乐园”

2014-07-26陈立华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4年7期
关键词:学校课程教育

陈立华

品牌阐释“幸福教育”

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坐落在朝阳区幸福村地区,依托地域的名称特点,一代又一代教育工作者在这里孜孜以求,潜心探索,构建起远近闻名的“幸福教育”品牌。“幸福教育”以奠基学生的幸福人生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具备正确的幸福观,感受幸福的存在,拥有创造幸福的意识,能与他人共享幸福,具有理解幸福、体验幸福、创造幸福、享受幸福的能力为目标;站在学生一生发展的角度,把握人的成长与发展中的核心素质,从身心健康、道德引领、习惯培养、能力发展四个维度研究和架构整个教育实践体系。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幸福的人”(苏霍姆林斯基)。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是教育的原则,更是朝阳实验小学教师团队的工作精神与神圣职责所在。走进学校,近六十年的建校历史造就了众多教育名家,全国著名的数学专家马芯兰老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教学法的改革,在全国小学数学教育领域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学校始终秉承马芯兰校长的教育思想,将“现代”与“实验”作为学校可持续性发展的核心元素,“幸福教育”的影响力与社会满意度逐步提高。

以人为本,走向幸福之路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一种感受,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能力。幸福教育,就是在学校教育中让学生获得幸福的感受,拥有获取幸福的能力,把幸福作为核心和终极价值理念的教育。

“幸福人生从健康起航,幸福人生让道德引航,幸福人生用习惯护航,幸福人生乘能力远航”是学校对“幸福教育”的校本化解读,从四个维度把握人的成长与发展中的核心素质——身心健康、道德引领、习惯培养、能力发展,为成就学生的幸福人生做好准备。

“幸福教育”作为学校特色与品牌发展的重要标识,将促进师生的幸福成长与学校的特色发展融为一体,形成了下面“幸福教育”的目标体系。

1.注重幸福体验

以全面科学育人为目标,以学生健康幸福为己任,把学生的幸福体验和价值实现放在首位,发展学生个性,发挥学生潜能,使幸福的感受贯穿于教育过程的每个环节,修炼“儒雅、恬淡、大气、睿智”的“朝实”气质。

2.构建幸福课堂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学得自主,学得愉快,学有收获,不断获得体验成功的机会。通过幸福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勇于探索、勤于思考、善于交流和敢于创新的幸福人。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三级课程开放多元、品牌学科特色鲜明、课堂教学质量上乘的“幸福教育”课程体系,从知到智,站在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培养学生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交往,成为面向未来社会的、健康发展的幸福的人。

3.建设幸福校园

珍视师生的价值,使用数字化校园系统,优化并实施简洁高效的学校管理,为师生员工提供在精神及身体上都能感到安全而愉悦的场所;从尊重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出发,从精细的角度着眼,营造内涵高雅、文化气息浓厚的物质环境;教师以爱与责任为价值追求,让校园温情洋溢,让教育充满灵性,获得教育过程的幸福感受。

自主体验,凸显实践意义的特色活动

1.培养自主意识,开展特色活动

学校构建自主管理的德育模式,“校长小助理”体现学生的自我教育与管理,数字化校园系统中的“班级博客活动日志”,培养学生爱的情感及信息交流能力;“童年成长银行”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兑现承诺;“表扬卡”的积分兑换,引导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各学科教师设计框架,学生自愿报名、组织管理的“星光小舞台活动”为每一个有特长的孩子们提供表演和展示的机会。

2.丰富学习体验,奠定表达基础

为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今后的广泛交流打下基础,学校尝试中英合作教学的新模式,抓住孩子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开设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等第二外语课程。学生通过学习其他国家的语言、参与国际交流活动和国际合作研究项目,逐渐形成国际视野。结合课程改革,2013年9月,学校启动了赴英“留学计划”,采用浸润式学习母语的方式学习英语,已初见成效。

3.关注学生健康,体现个性指导

学校专门开设身体素质训练课程,纳入了“力量、耐力、柔韧”等训练项目,使孩子每天在校的锻炼时间达到2小时左右,真正将健康的生活理念带给学生;成立爱眼工作室,引进健康仪,监控学生的视力及肥胖问题;为“小胖墩儿”准备了运动训练的专业教室,制定特别锻炼计划,购置锻炼器材,开具运动处方,协同家庭教育;定期监测血压、体重及身高的变化,并对学生的饮食进行合理的干预,满足个性化的需求。

开放多元,满足学习需求的幸福课程

1.顶层设计,分层推进

学校参加了北京市“遨游计划——首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基础教育未来发展新特征研究”等重大改革研究项目,对《国家课程标准》进行校本化解读,对学科课程进行顶层设计,力求使人人获得良好的课程教育,不同人在课程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学校加强了学科基本现状的分析,对学科课程目标进行深入思考,凝聚有重点、有特色的学科研究方向,遵循重基础、层次化、生成性的学科教育原则,从生命教育、道德品行、文化修养、艺术实践四个领域出发,设计体现学生现有基础和发展需求的课程,形成了“行知数学”“雅趣语文”“典范英语”“魅力科学”等基础类课程,“道德素养”“规划应用”“生活技能”“社会实践”等拓展类课程,“数理·国学·修养”“艺术·科技·生命”等特色类课程,逐步构建起“幸福教育”的课程体系。在课程的实施中体现满足需求、开放灵动,优化整合、拓展延伸,活跃思维、聚焦能力,链接生活、自主习得的课程理念。

2.多元选择,互动助学

让孩子自己选择是课程改革的重要节点。我们尊重学生的需求,设计丰富多彩的课程,体现了内容的开放多元与个性化学习的自主选择的课程特征。

在课程设置上,高质量执行国家课程计划,整合学科总课时,安排学习、实践与主题研究。设立必修、选修、拓展内容,尝试“走班制”教学改革,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

在课时长度上,立足内容需要,由平均到按需进行合理调配。对音乐、美术、科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采取“课时联排、集中设置”的方式,对阶梯阅读、书法习练等校本课程借助“整体设计、零散实施”的方式,达成教学目标。

在课程内容上,既有课内的教学内容,又有个性化的拓展学习,各学科把培养兴趣、提升能力与个性化教育结合起来,加之特色校本课程与学生文化社团的建设,使得课程实施更加行之有效。

过程性评价及多样的学习效果评价,让学习成为学生的趣事、乐事;调查报告、作品设计、微型讲座、观点辩论、手工制作、作品展览等,展现了学生自主、自立、自信的精神,使学生懂得选择,学会负责,勇于改变,习得着获得幸福的能力。

和谐分享,浸润人文情怀的文化管理

1.优雅环境,诗意生活

走进校园,质朴大气的感觉迎面而来,并不宽阔的楼道散发着温馨美好的气息。学校的每一处角落都留下师生参与建设的印记,充满内涵与生气。书法、模型、陶艺、棋艺、绘画、录音棚等专业教室为学生个性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幽雅的环境也给教师们提供了一片心灵栖息的净土,师生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2.开设讲坛,价值认同

学校开设“教师文化讲坛”,用鲜活生动的哲理故事涵养教师心性,聚焦发展愿景,促进团队建设。通过一个个故事,教师们收获思想的充盈,心灵的丰富。一次次感动促使教师诠释“教育是使命,要主动承担;教育是事业,要甘于奉献;教育是科学,要实事求是;教育是艺术,要勇于创造”的“朝实”核心价值观——责任的内涵。

3.整合资源,研发系统

培养学生具有现代化的意识,具有借助现代化工具自我更新知识的能力是育人的目标。学校整合、优化教育教学资源,自主创新,研发了数字化校园系统,涵盖了德育评价、作业诊断、考试分析等八大应用平台,精确且详尽的数据使管理与决策更加科学、高效,促进学生高效学习,促使教师充满灵性地工作。

编辑 王雪莉

猜你喜欢

学校课程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