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性德育激发人性之美
2014-07-26沈杰阮翠莲
沈杰++阮翠莲
2014年,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迎来百年校庆,来自各行各业、世界各地的老校友聚会京城,共庆母校百年华诞。重温少年梦,同唱老校歌,共忆师生情,校友们对母校的感恩与眷恋折射出百年学府辉煌的教育成就。
成德达才,德育为先
“成德达才,社会中坚,基祯缔造,肇始青年,努力爱春华,及时着先鞭,撷文明之茂实,扬智慧之灵泉,步吾前贤,薪火长传,舍我青年,大任更谁肩。”这是首师大附中老校歌的歌词,就是这首简约的老校歌,深深地沉淀在首师大附中万千学子的血脉里,一届又一届毕业生吟唱着它的旋律走出校门,迈进大学,踏入社会,奔赴世界各地。近百年来,改变的是校名,变迁的是校址,不变的是“成德达才”的育人理念,传承的是“舍我青年,大任更谁肩”的责任担当意识。
进入新时期,首师大附中形成了“三注重,两兼顾,一体现”的办学特色,即注重德育、注重实践、注重文化,全面发展与学有特长两相兼顾,处处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成德达才”的教育理念在新时期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品德优秀,能力突出,胸怀宽广,国际视野,在此基础上,形成首师大附中学生培养目标:一种意识——责任担当意识;两种精神——勇于探索精神、团队合作精神;三种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
主体性德育培育主体性人格
首师大附中依靠主体性德育模式落实学校的育人目标。所谓主体性,是指学生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自觉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德育的实质是育“德”,培养人的思想品德。主体性德育以人的主体性为出发点,通过引导和启发学生内在的德育需求,培育和创设相应的德育环境,调动和激发学生的自觉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促进其品德发展,培养主体性人格。
主体性德育有以下特点。
1.尊重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首师大附中把“尊重每一位学生,发展每一位学生”作为校园文化的主体内涵,并被全体教职员工广泛认可。课堂学习、班级管理、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学生社团的组建与管理,学生都是绝对的“主人”,教师只做幕后顾问。“你们自己来,有困难老师帮助你”已经成为首师大附中老师们的口头禅。
在主体性德育过程中,表面看来教师已经“退居二线”,而事实上,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是全程观察者、全程引导者、全程激励者、全程服务者。教师的工作更为复杂和灵活,对教师的教育智慧要求更高。教师的作用就是在不停地“唤醒”,唤醒学生的参与意识,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唤醒每一位学生生命中的人性之美。
“尊重每一位学生”,包括尊重每一位犯错误的学生。在主体性德育过程中,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完全呈现,“走弯路”“犯错误”是很正常的。面对“犯错误”的学生,教师更需要以“尊重、发展”的态度,“唤醒”学生心灵深处的美好和温暖。
2.倡导和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力
学生的主体能力是指能动地驾驭外部环境,不断推动自身才能发展的能力。学生的主体能力越强,其自主、自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越强。
首师大附中为学生主体能力的提升搭建了广阔的平台。主体性德育、活动育人是首师大附中的育人特色。学生会、校团委每年由学生自主改选,民主而规范。校学生会下设文艺部、体育部、宣传部、学习部、权益部、外联部、社团部、校刊编辑部。学生会每个部门都有定期的全校性的活动,如学习部组织的“学生论坛”,体育部组织的“振兴杯”体育大赛,文艺部组织的“春之声”合唱节,“校园歌手”大赛等。校团委下设组织部、宣传部、志愿者服务部、活动部、团刊编辑部、权益部。校团委组织的“12·9远足活动”成为我校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被同学们评为最受欢迎的教育活动。校团委活动部组织的辩论赛、志愿者服务部组织的“爱心行动”,在同学当中也颇有影响。每年的“五四”青年节学生表彰活动,完全由学生创意策划。他们设计的师生走红毯活动,牵动着校园内每个师生的情感,所有员工都盼望被学生邀请走上红毯为学生颁奖。学生正是在系列活动的组织历练过程中,不断提出新问题、新设想,自我完善、自主成长。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主体能力获得突飞猛进的提升。
3.开发和完善系列主体性德育特色课程
课程是教育目标得以实现的载体。首师大附中系列化德育特色课程是主体性德育实践与落实的主要途径。近年来,首师大附中开发并完善系列化德育特色课程,如“入学教育系列课程”“班会系列课程”“校园文化活动系列课程”“生涯规划系列课程”等。除此之外,首师大附中还开发了独具特色的主体性德育课程。
发展指导课程——引领学生规划未来。主体性德育关注的是学生未来的发展。2012年9月,首师大附中在新高一年级开设了“发展指导”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在高中伊始就做好人生规划。发展指导课以发展力为核心,从领导力、创造力、学习力、健康力、规划力和文化力六方面入手,全面培养高素质中学生。这门课程涉及领域广泛,需要不同学科、不同任课教师共同承担授课任务。如“规划力”课程有“大学专业设置了解”“大学自主招生介绍”“职业体验活动”等。“创造力”课程内容有“研究性学习”“创新思维方法训练”等。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在自觉与创新的氛围中了解自己,发展自己。
博识课程——开启智慧,涵养性灵。首师大附中自2001年开设“博识课”。博识课以“博闻广见、卓有通识”为基本理念,每周一个半天,在初一、初二、高一年级开设。博识课程充分发挥首都文化、科技、艺术等资源优势,学校与社会实践基地共同研讨课程内容,制定课程计划。教师带领学生走进博物馆、艺术馆、科研基地、名人故居等社会大课堂实践基地。学生上完“博识课”后,以研究性学习论文、调查报告、交流展示等形式呈现自己的学习收获。“博识课”在首师大附中开设10多年来,受到学生及家长的广泛好评。“博识课”开启学生智慧,涵养学生性灵,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社会名家进校园——激励学生以大师为范。首师大附中自2011年9月起,以“校长邀你听讲座”的形式,邀请社会名家进校园与中学生面对面沟通交流。科学、艺术、军事、经济等各行各业的名家大师纷纷走进校园,与中学生对话。每次名家大师讲座交流之后,学生都兴奋地围拢过去,提问、签名、拍照……名家大师激发了青少年的梦想,树立了人生的榜样,激励学生勇敢前行。而每次讲座与交流,学生都会缜密组织,细心策划,从这一特色课程中获益良多。
主体性德育激发人性之美
尊重是开启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宽容是养育美德的必要过程,信任是创设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表扬、肯定是激发学生进取的法宝,这是首师大附中主体性德育的信条。正是因为学生在首师大附中受到的是尊重、宽容、信任、表扬和肯定,因此这里的学生自信、独立、热爱学校、责任感强。在这里,没有任何一名学生破坏学校公物,有的是遍布校园每个场所、每项活动的志愿者队伍;这里没有任何一位学生不喜欢这所学校,有的是校友们来自世界各地的感恩话语和视频祝福。首师大附中校园已经形成了以正气、和气、大气为主要特点的“校园气候群”,这让每一位教师心中暗自骄傲。在这里,德育以心灵雕塑心灵,以思想引领思想,以智慧启迪智慧,“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2014年5月4日,首师大附中全校师生齐聚学校操场,盛装参加一场隆重的颁奖典礼——学生“五四”表彰庆典。表彰庆典的最后一项是“校长特别奖”。在学生本人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主持人宣读一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志愿者的事迹——高一9班李梓恬同学,在学校前期举办的每场篮球比赛后,总会默默地留下来,主动收拾场地,打扫卫生,捡拾饮料瓶。虽然做这些她从来没有告诉过同学和老师,但是学生会的干部们早就被她的行为所感动。主持人宣布今年的“校长特别奖”颁发给李梓恬,校长亲自邀请她步入红毯,整个操场响起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次表彰庆典结束后,2000多人的操场找不到一片随意丢弃的纸屑。
具有百年历史的首师大附中,正以学生最喜欢的育人方式和育人课程使他们走上成德达才之路。
■ 编辑 王雪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