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庄主”陈芳

2014-07-26唐鸢

名人传记·财富人物 2014年4期
关键词:庄主酒庄葡萄酒

唐鸢

她从父亲手中接棒,从对行业的一窍不通到成长为全球50位最具影响力的葡萄酒业女性之一。她让山西太古成了中国的“波尔多”,在那里,她酿出了饮誉世界的中国葡萄酒,而怡园酒庄的成功案例也被收入哈弗商学院的MBA教材,陈芳因此被《福布斯》评选为“2013年最值得瞩目的亚洲商业女性”。

日前,以酿造出色的中国葡萄酒著称的山西怡园酒庄,正在计划酿造一款起泡葡萄酒。掌管怡园酒庄的,是一个叫陈芳的漂亮女人。在地图上寻找怡园,只能看到大片的山谷。纵横交错的黄土高坡沟壑里,一片碧绿的葡萄园突然映入眼帘,几间白色的欧式小楼坐落园中,来自欧洲的橡木桶在地下酒窖里悄悄渗出高贵的气息,恍若一个世外桃源。

这里的陈芳脸上挂着淡淡微笑,清爽的短发,淡雅的妆容,简约自然,透露出一份涤尽岁月洗礼的自信和从容的美丽。当初,陈芳从父亲的手中不仅接过这个家族经营的酒庄,同时还接管了江西的陵园。她常笑称,自己掌管着“醉生梦死”两个业务。如今,在陈芳的治理下,怡园酒庄已发展成为一份年产量250万瓶、葡萄园面积275公顷的产业。中国任何一家有品质的餐厅酒单上,都能找到怡园酒庄的产品。

24岁接管怡园酒庄

“创业应该是件有趣的事儿,这世界上没有比父母更想栽培你的人了。”

陈芳的名片上,头衔赫然印着“怡园酒庄少庄主”。这个爱笑的少庄主在自我介绍时,总不忘再加一句:“不会武功。”

怡园酒庄位于山西太谷县东贾村,是陈芳的父亲陈进强和法国人詹威尔一起于1997年创办的。不过,酒庄虽是父亲一手建起来的,但市场却是年轻的陈芳双手打拼出来的。这个衣食无忧的“富二代”不仅遗传了父亲的生意头脑,也遗传了其肯吃苦的创业精神。

陈进强祖籍福建龙岩。1975年,他揣着仅有的5元钱到香港闯荡,开始做贸易,先后建过钢铁厂、电厂、污水处理厂,还经营地产、百货公司、陵园。

建酒庄之初,陈进强就定位酿造精品葡萄酒,将每亩葡萄产量限定在400公斤以下,产量仅为很多品牌的四分之一。他将自己的名字刻在酒标上,称为“庄主珍藏”;外孙女的名字也印在了商标上——他要以家族的名誉来做产品的质量保证。

等待是漫长的。陈进强前后投入了近1个亿,6年之后的2002年,怡园第一批葡萄酒上市。

而在此之前,陈芳只知道父亲在做生意,但“不清楚他在做什么”。

一天晚餐的时候,陈进强突然对女儿说了一句:“我有一个葡萄园,你负责。”当时陈芳就蒙了:“你有葡萄园怎么不早说?我在美国读书,起码能读一些相关课程,做一些准备啊。”

这种出其不意的做派很符合陈进强为人父的另类风格。“我小时候在香港生活,老爸会带我们一天看3场电影。一场看完以后冲出去赶车,直奔另一家电影院。当大部分中国人还认为省钱是最大美德时,老爸就教我们享受生活,但要量入为出。”

陈芳报考大学时,想去美国读冷门的女权学,这是香港一般家族不允许的,他们往往要求儿女读商业管理会计学一类,陈进强虽然也不清楚这女权学“到底读些什么”,但他支持陈芳:“只要你喜欢,并且把它读好,我无条件支持你。”

被突然告知要接管怡园时,陈芳正任职于全球著名投资集团高盛香港公司,做得很开心。“在高盛时,每次出差都是坐商务舱、住五星级酒店,部门中最有可能升职的就是我。这么好的待遇我为什么要放弃?因为听父亲讲,只有家族才能作长线计划,一代接一代地孕育出好酒。”陈芳半是叙说半是自言。“创业应该是件有趣的事儿,况且又和老爸共事,这世界上没有比父母更想栽培你的人了。”

从“卖不动”到“不够卖”

“国内大概有400个酒庄,仅有10个是赚钱的。”

成为怡园少庄主后,陈芳才发现,创业并不仅仅是件“有趣”的事儿,“起初我什么都不懂,以为卖酒是很简单的事情”。结果,2002年,第一批酒上市,年产100万瓶,连卖带送只销售出2万瓶。第二年,又有100万瓶等着要卖。“当时有一种感觉就是父亲把我扔进‘大海里,让我一人游。我每天都在头疼。”无数次,陈芳焦虑到夜半醒来无法入睡:“酒庄被我弄破产了怎么办?如果我被老爸踢出去,找不到工作怎么办?”从那时起,陈芳养成了每天跑步8公里的习惯,对抗如影随形的焦虑。

“这酒的包装像个酱油瓶,谁要买啊?”12岁弟弟偶然间的一句打击,让陈芳顿悟过来。

她开始改换包装,进口酒瓶、木塞、锡环……包装成本上升了10倍。外籍酿酒师也换成了有着30多年酿酒经验的澳大利亚著名酿酒师。

两年的蛰伏之后,怡园葡萄酒销售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由原先的“卖不动”变成年年“不够卖”。

更令陈芳开心的是,“墙内开花墙外也香”。从香港的半岛酒店、香格里拉,到德国的大西洋饭店,到处散发出怡园葡萄酒的酒香。

到2008年,怡园酒庄实现了盈利,成为了“家族经营的精品酒庄,并成功地推向市场的典范”。闻着酒香而来意图收购怡园者有之,想投资怡园者有之,原本偏僻的东贾村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

近年来,中国富豪流行到国外收购葡萄酒庄,对此,陈芳很理智,“如果你想在短期内赚很多钱,我的建议是你千万不要踏进这个行业。种葡萄4年,酿酒两年,1997年种植,到2002年我们才酿制出第一批酒,6年时间你是没有产品的,钱只出不进。国内大概有400个酒庄,但我知道仅有10个是赚钱的。”

显然,怡园酒庄是赚钱的典范。2008年,哈佛商学院将怡园的发展案例收入MBA教材,陈芳登上了哈佛商学院的讲台。

不想做“败家子”成就辉煌

“人生也是在长跑,需要跑马拉松的精神。”

“我们没有父辈们开创事业的艰辛,没有他们失败了倒在原地的经历,也缺乏冒险精神。我们很多时候追求的是父母给我们的安逸,但我不想做败家子。”就是因为“不想做败家子”,决定了陈芳的人生。

当初父亲将怡园酒庄交给陈芳打理的同时,也将江西的陵园交给了她。陈芳笑称:“我在家里是管‘醉生梦死两个业务。不过我觉得,卖酒难过卖坟墓,卖酒人家还会经常和你讲价,坟墓哪儿会啊,而且你的住客从来不会投诉。”

因为江西的陵园业务稳定,陈芳并不需要费心。她把所有的精力放在了怡园,这份事业令她真正爱上了葡萄酒。她希望团队能够和她一起分享到这种对“葡萄酒的热爱”,而且是“用一些使他们感到愉快的方式”。她会给大家开一瓶上万块钱的红酒来品,真正尝到“什么是好酒”。她会告诉大家喝红酒配什么样的音乐,以此来体会“什么才是美好的生活”。

从2010年,陈芳开始组织员工跑马拉松,不仅仅为了锻炼身体,“怡园的路是长跑路线,一个人的人生也是在长跑,需要跑马拉松的精神。”

“我要把怡园越做越小。”这是陈芳的目标。

眼下,陈芳正遍寻新的适合种植葡萄的产地,但却划定了一个年产量不超过200万瓶的“线”,而且最终是要“小”到年产30至50万瓶,“葡萄酒不是工业产品,而是要在小规模庄园里精雕细琢而出。要做大,就不可能做精;不做精,就不可能做好。每亩产量严控在350-400公斤,每株葡萄挂果6-8串,这是优生优育的简单原则。”

怡园酿出的酒味道甜美,被人称为波尔多酒,但陈芳很清醒,“(这个称呼)现在当然是一种赞美,但如果过了50年或100年后,人们仍然认为我们只是一种波尔多酒的话,我们就失败了。我希望到时人们能说‘这是一种很棒的中国葡萄酒。”

“酿酒和做人一样,用心才会香甜。”

“我做酒庄以前是不喝酒的。做了之后,慢慢地开始接触葡萄酒,才发现葡萄酒是如此美妙、如此优雅。现在我已经成为酒鬼了。”说到酒,陈芳眼神里透出鲜亮的光。她将自己的精神、喜好、对生命的理解投入其中。“葡萄酒就是我生活的一部分。”

“酿酒和做人一样,用心才会香甜。”陈芳说,不仅酿酒时要有良心,运输、销售、服务等每个环节都要让人放心。踏实做人,用心做事,只有用心才能赢得消费者,才能做好企业。

“酒的生产、销售要想搞好,关键靠人。”陈芳自豪地说,怡园这几年培养了一个团队,30多人先后去国外学习,葡萄酒专营店目前已经开到15家。“员工在这里工作有自豪感,高兴之余,我感觉更多的是责任:不能因轻率决定让效益下滑,更不能因自己的原因,让追随者丢掉饭碗。”

“老公在新加坡工作,家在香港,酒庄在太谷,专营店在山西、北京、上海、福建、广东等城市,自己经常飞来飞去。有时晚上醒来,要先想想:自己这是在哪儿?”陈芳有两个女儿,但未来酒庄不见得由她们经营。“要看她们的能力和兴趣。”

陈芳说,自己的理想其实很简单,就是在太谷酿出中国可以与世界顶级葡萄酒相媲美的最好的葡萄酒,让更多的人品尝到怡园的葡萄酒。(编辑/可敬)

猜你喜欢

庄主酒庄葡萄酒
收葡萄
中国人抛弃了波尔多酒庄?
收购德国酒庄总共分几步
御剑
砸酒瓶
第九讲 教你如何醒酒
我所看见的美好
“超二级”酒庄惹人垂涎
酒水相溶
猪八戒求亲新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