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管理理论基础课程的情境教学设计

2014-07-25聂铁力梁栩凌

关键词:情境教学

聂铁力+梁栩凌

摘要: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掀起了本科教学方式的改革。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在教学方法上注重批判型思维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发了案例教学法、课题导向教学法等。而管理理论基础课程的主要内容为管理思想,其教学案例和情境难以设计。文章结合“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阐述了框架案例教学法、角色体验、游戏实验、设计等多种教学方法,并根据课程内容进行情境教学设计。

关键词:课题导向;情境教学;管理理论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6-0050-02

一、本科生教学改革的方向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教育尤其是高校教育成为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国际上培养本科人才的导向发生了重要变化,以美国为例,20世纪末期,由于国家竞争加剧、科学技术发展和知识经济的挑战,美国将培养创新型人才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美国大学协会2001年白皮书《美国研究型大学:服务于国家的机构》指出:“为了维持持续的发展和美国的领袖地位,美国必须倾力培养下一代的科学家、教育家以及政府和工业界的领袖,他们将是我国经济发展、人民富足和我国在世界上的领导作用的原动机。”

在此基础上,美国本科生培养目标由通才型向创新型人才转型。1998年,博耶研究型大学本科生教育委员会《重建本科生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蓝图》指出: “研究型大学应通过一种综合教育”,“造就出一种特殊的人才,他们富有探索精神并渴望解决问题,拥有代表其清晰思维和熟练掌握语言的交流技巧,拥有丰富的多样化的经验。这样的人将是下一个世纪科学、技术、学术、政治和富于创造性的领袖”。

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发布了一系列教育方法的研究报告,例如,1983年美国高质量教育委员会的《国家在危险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1984年美国高质量高等教育研究小组的《主动学习:发挥美国高等教育的潜力》,1986年美国卡耐

基促进教学基金会的《学院:美国本科生教育的经验》。这些报告促成了美国本科教学方式方法的根本性改变,重视探究性学习,应用了包括“苏格拉底教学法(质疑提问式案例教学法)”、“习明纳尔(研究课程)”、“案例教学法”、“问题导向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课题导向的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高峰体验(capstone experience)”、“探究性课程(inquiry-based courses)”等等。

大学将新型教学方法应用于本科生教育,与传统教学相比,特别是要发展下列能力[1]:(1)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的能力;(2)发现、评价和运用学习资源的能力;(3)在团队和小组中合作学习的

能力;(4)以多种方式有效交流的能力,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5)运用在大学学到的知识和发展

的智力,成为终身学习者。

我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管理理论课程是高校培养管理方面人才的重要手段。由于多种原因,管理理论基础课程,如“管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等在高校受欢迎程度低于其他专业课程。这类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一直是高校教育改革的热点。管理理论基础课程中,“组织行为学”课程是研究组织中“人”的方面,学习目的是树立全面激励人的潜能的思想,将传统管理转变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式,主要传授“激励人”的思想,理论性强,使用传统教学,往往会出现内容空洞、难以和企业实践相结合的现象。在教学中如何改革,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学实践中值得探讨的问题。

二、管理理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趋势

根据对某高校的“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问卷的调查,在开放式问题“你对本课程教学模式的建议”中,不少学习者建议,采用真实的企业角色模拟,或在课堂组建迷你企业情境,来增加学习的实践性。

在公开发表的成果里,目前对“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等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有情境模拟法、问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游戏训练法、探究式教学法、心智优化教学、体验式教学、就业能力导向等。分析这些新型教学方法,可以发现有以下几种趋势:“以学生为中心”、“合作型学习”、“实践导向”、“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情感发展”等。

近年来,各高校越来越重视“体验式教学”,通过情境创设,以学习者为主体,课堂上组建学习小组,进行游戏活动、角色扮演、案例讨论、实验等,让学生行动起来,并解决问题,更好地理解组织行为学理论。

这些教学方式的探索,越来越与国际发达国家的教学方法相接近,即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式学习能力,合作分享,注重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但与国外大学的“课题导向project-based learning”、“流动课堂flowing classroom”相比,还有一定区别。

三、情境教学模式在“组织行为学”中的应用

(一)角色体验法的由来

体验式教学具有发现式学习、经验学习、行动学习、互动学习等特征,是以学生为学习行为主体,使其获得情感体验并发展个性的学习模式。美国学者戴维·库伯构建了体验式学习模型——体验学习圈,认为有效的学习应从体验开始。

图1体验学习圈

(二)角色体验教学在“组织行为学”中的应用

通过分析公开发表的成果可知,角色体验教学模式在课程组织形式上共有的结构有:课程架构、情境设置、分组、活动组织、总结评价、理论及应用等环节。然而,根据教学模式的情境内容设计和活动设计情况,各高校的课程教学改革有着不同的特点。在教学模式的情境内容设计方面,有些将教学情境设计为学生就业和职业生涯,用组织行为学原理规划学生的职业方向,即“识人先识己”、“管理人先管理自己”[2];有些采用了与组织行为学理论框架相结合的案例作为情境设计的依据[3];应用角色体验教学模式,在活动设计环节,有角色扮演、实验、游戏等方式[4]。通过教学改革,原来抽象的管理理论的学习生动活泼起来,和实践认知结合起来,使学习者真正反思原理的作用。

借鉴其他高校教学改革,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认为“组织行为学”课程的情境设计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1)对于组织行为学概述,包括人性观和发展历程等内容,采用综合性、框架式案例,结合对现实企业的参观、了解等,了解组织中人的因素的作用、各类型企业人力资源激励状态等情况,为今后章节的展开打好基础。

(2)在个体行为讲授中,采用贯穿型角色体验的教学方法。将学生分为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对应组织的一个部门,给出组织架构和层级结构。赋予小组成员的部门角色,如财务科科长、技术研发部主任、销售部的销售员等。要求学生对企业的各个相关部门的业务和功能比较熟悉,有一定的前期了解。角色分配好后,在整个章节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都以社会角色参与到课程内容中。例如可以进行部门人员选聘、个性评估、员工满意度、组织承诺度测评等。

(3)进入群体行为学习时,主要在群体决策、群体结构、高效团队的组建等知识点上,采取游戏、实验、案例角色扮演、无领导小组等,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各种课程活动,体验群体行为特征。例如,学习处理冲突方式时,使用角色扮演,设置两难情境:大学生销售员想要把书销售给人事科科长但受到办公室主任的阻挠,办公室主任则要阻止人事科科长购买,又不能使用强迫;人事科科长想要购买,但要考虑办公室主任的要求等等。在冲突中,参与活动的学生可能表现出超高的处理冲突的技术,也展现了各自的人格特征。用无领导小组模拟群体决策:共同做出决策或得到一个方案,以此观察群体中的角色结构和解决问题能力。

(4)在激励和领导理论环节,以案例演出和讨论的方式,学习每种激励理论。还可以邀请校外企业导师走进来,与学生进行实践方面的理念交流。

(5)组织结构和组织变革章节,可以对简化的真实企业进行组织结构设计,并给出多种方案。

对比美国的课题导向教学,国内角色体验教学模式还局限在课堂之内。与美国的流动教室相比,其要求学生走出课堂,到实验室和企业中去;把外面的人——企业管理者请进来,参与教学。美国高校一般通过校友会,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企业提供真实的案例情境,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将理论真正应用到解决企业问题中。

参考文献:

[1]刘宝存.为未来培养领袖: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教育重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齐姗.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组织行为学》教学探析[J].人力资源管理,2012,(11).

[3]蒋萍.“框架案例”教学法在“组织行为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师,2013,(12).

[4]郑铁.游戏在组织行为学本科教学中的效用探析[J].高教论坛,2008,(3).

收稿日期:2013-12-08

作者简介:聂铁力(1968—),女,辽宁锦州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经管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研究。

基金项目: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教学改革课题“角色体验教学模式在培养应用型管理人才中的作用——以‘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为例”(2012JGYB32) 阶段性成果;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深化计划——优秀教学团队(PHR201107219)资助

endprint

摘要: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掀起了本科教学方式的改革。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在教学方法上注重批判型思维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发了案例教学法、课题导向教学法等。而管理理论基础课程的主要内容为管理思想,其教学案例和情境难以设计。文章结合“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阐述了框架案例教学法、角色体验、游戏实验、设计等多种教学方法,并根据课程内容进行情境教学设计。

关键词:课题导向;情境教学;管理理论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6-0050-02

一、本科生教学改革的方向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教育尤其是高校教育成为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国际上培养本科人才的导向发生了重要变化,以美国为例,20世纪末期,由于国家竞争加剧、科学技术发展和知识经济的挑战,美国将培养创新型人才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美国大学协会2001年白皮书《美国研究型大学:服务于国家的机构》指出:“为了维持持续的发展和美国的领袖地位,美国必须倾力培养下一代的科学家、教育家以及政府和工业界的领袖,他们将是我国经济发展、人民富足和我国在世界上的领导作用的原动机。”

在此基础上,美国本科生培养目标由通才型向创新型人才转型。1998年,博耶研究型大学本科生教育委员会《重建本科生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蓝图》指出: “研究型大学应通过一种综合教育”,“造就出一种特殊的人才,他们富有探索精神并渴望解决问题,拥有代表其清晰思维和熟练掌握语言的交流技巧,拥有丰富的多样化的经验。这样的人将是下一个世纪科学、技术、学术、政治和富于创造性的领袖”。

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发布了一系列教育方法的研究报告,例如,1983年美国高质量教育委员会的《国家在危险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1984年美国高质量高等教育研究小组的《主动学习:发挥美国高等教育的潜力》,1986年美国卡耐

基促进教学基金会的《学院:美国本科生教育的经验》。这些报告促成了美国本科教学方式方法的根本性改变,重视探究性学习,应用了包括“苏格拉底教学法(质疑提问式案例教学法)”、“习明纳尔(研究课程)”、“案例教学法”、“问题导向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课题导向的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高峰体验(capstone experience)”、“探究性课程(inquiry-based courses)”等等。

大学将新型教学方法应用于本科生教育,与传统教学相比,特别是要发展下列能力[1]:(1)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的能力;(2)发现、评价和运用学习资源的能力;(3)在团队和小组中合作学习的

能力;(4)以多种方式有效交流的能力,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5)运用在大学学到的知识和发展

的智力,成为终身学习者。

我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管理理论课程是高校培养管理方面人才的重要手段。由于多种原因,管理理论基础课程,如“管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等在高校受欢迎程度低于其他专业课程。这类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一直是高校教育改革的热点。管理理论基础课程中,“组织行为学”课程是研究组织中“人”的方面,学习目的是树立全面激励人的潜能的思想,将传统管理转变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式,主要传授“激励人”的思想,理论性强,使用传统教学,往往会出现内容空洞、难以和企业实践相结合的现象。在教学中如何改革,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学实践中值得探讨的问题。

二、管理理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趋势

根据对某高校的“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问卷的调查,在开放式问题“你对本课程教学模式的建议”中,不少学习者建议,采用真实的企业角色模拟,或在课堂组建迷你企业情境,来增加学习的实践性。

在公开发表的成果里,目前对“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等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有情境模拟法、问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游戏训练法、探究式教学法、心智优化教学、体验式教学、就业能力导向等。分析这些新型教学方法,可以发现有以下几种趋势:“以学生为中心”、“合作型学习”、“实践导向”、“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情感发展”等。

近年来,各高校越来越重视“体验式教学”,通过情境创设,以学习者为主体,课堂上组建学习小组,进行游戏活动、角色扮演、案例讨论、实验等,让学生行动起来,并解决问题,更好地理解组织行为学理论。

这些教学方式的探索,越来越与国际发达国家的教学方法相接近,即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式学习能力,合作分享,注重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但与国外大学的“课题导向project-based learning”、“流动课堂flowing classroom”相比,还有一定区别。

三、情境教学模式在“组织行为学”中的应用

(一)角色体验法的由来

体验式教学具有发现式学习、经验学习、行动学习、互动学习等特征,是以学生为学习行为主体,使其获得情感体验并发展个性的学习模式。美国学者戴维·库伯构建了体验式学习模型——体验学习圈,认为有效的学习应从体验开始。

图1体验学习圈

(二)角色体验教学在“组织行为学”中的应用

通过分析公开发表的成果可知,角色体验教学模式在课程组织形式上共有的结构有:课程架构、情境设置、分组、活动组织、总结评价、理论及应用等环节。然而,根据教学模式的情境内容设计和活动设计情况,各高校的课程教学改革有着不同的特点。在教学模式的情境内容设计方面,有些将教学情境设计为学生就业和职业生涯,用组织行为学原理规划学生的职业方向,即“识人先识己”、“管理人先管理自己”[2];有些采用了与组织行为学理论框架相结合的案例作为情境设计的依据[3];应用角色体验教学模式,在活动设计环节,有角色扮演、实验、游戏等方式[4]。通过教学改革,原来抽象的管理理论的学习生动活泼起来,和实践认知结合起来,使学习者真正反思原理的作用。

借鉴其他高校教学改革,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认为“组织行为学”课程的情境设计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1)对于组织行为学概述,包括人性观和发展历程等内容,采用综合性、框架式案例,结合对现实企业的参观、了解等,了解组织中人的因素的作用、各类型企业人力资源激励状态等情况,为今后章节的展开打好基础。

(2)在个体行为讲授中,采用贯穿型角色体验的教学方法。将学生分为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对应组织的一个部门,给出组织架构和层级结构。赋予小组成员的部门角色,如财务科科长、技术研发部主任、销售部的销售员等。要求学生对企业的各个相关部门的业务和功能比较熟悉,有一定的前期了解。角色分配好后,在整个章节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都以社会角色参与到课程内容中。例如可以进行部门人员选聘、个性评估、员工满意度、组织承诺度测评等。

(3)进入群体行为学习时,主要在群体决策、群体结构、高效团队的组建等知识点上,采取游戏、实验、案例角色扮演、无领导小组等,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各种课程活动,体验群体行为特征。例如,学习处理冲突方式时,使用角色扮演,设置两难情境:大学生销售员想要把书销售给人事科科长但受到办公室主任的阻挠,办公室主任则要阻止人事科科长购买,又不能使用强迫;人事科科长想要购买,但要考虑办公室主任的要求等等。在冲突中,参与活动的学生可能表现出超高的处理冲突的技术,也展现了各自的人格特征。用无领导小组模拟群体决策:共同做出决策或得到一个方案,以此观察群体中的角色结构和解决问题能力。

(4)在激励和领导理论环节,以案例演出和讨论的方式,学习每种激励理论。还可以邀请校外企业导师走进来,与学生进行实践方面的理念交流。

(5)组织结构和组织变革章节,可以对简化的真实企业进行组织结构设计,并给出多种方案。

对比美国的课题导向教学,国内角色体验教学模式还局限在课堂之内。与美国的流动教室相比,其要求学生走出课堂,到实验室和企业中去;把外面的人——企业管理者请进来,参与教学。美国高校一般通过校友会,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企业提供真实的案例情境,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将理论真正应用到解决企业问题中。

参考文献:

[1]刘宝存.为未来培养领袖: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教育重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齐姗.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组织行为学》教学探析[J].人力资源管理,2012,(11).

[3]蒋萍.“框架案例”教学法在“组织行为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师,2013,(12).

[4]郑铁.游戏在组织行为学本科教学中的效用探析[J].高教论坛,2008,(3).

收稿日期:2013-12-08

作者简介:聂铁力(1968—),女,辽宁锦州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经管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研究。

基金项目: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教学改革课题“角色体验教学模式在培养应用型管理人才中的作用——以‘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为例”(2012JGYB32) 阶段性成果;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深化计划——优秀教学团队(PHR201107219)资助

endprint

摘要: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掀起了本科教学方式的改革。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在教学方法上注重批判型思维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发了案例教学法、课题导向教学法等。而管理理论基础课程的主要内容为管理思想,其教学案例和情境难以设计。文章结合“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阐述了框架案例教学法、角色体验、游戏实验、设计等多种教学方法,并根据课程内容进行情境教学设计。

关键词:课题导向;情境教学;管理理论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6-0050-02

一、本科生教学改革的方向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教育尤其是高校教育成为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国际上培养本科人才的导向发生了重要变化,以美国为例,20世纪末期,由于国家竞争加剧、科学技术发展和知识经济的挑战,美国将培养创新型人才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美国大学协会2001年白皮书《美国研究型大学:服务于国家的机构》指出:“为了维持持续的发展和美国的领袖地位,美国必须倾力培养下一代的科学家、教育家以及政府和工业界的领袖,他们将是我国经济发展、人民富足和我国在世界上的领导作用的原动机。”

在此基础上,美国本科生培养目标由通才型向创新型人才转型。1998年,博耶研究型大学本科生教育委员会《重建本科生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蓝图》指出: “研究型大学应通过一种综合教育”,“造就出一种特殊的人才,他们富有探索精神并渴望解决问题,拥有代表其清晰思维和熟练掌握语言的交流技巧,拥有丰富的多样化的经验。这样的人将是下一个世纪科学、技术、学术、政治和富于创造性的领袖”。

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发布了一系列教育方法的研究报告,例如,1983年美国高质量教育委员会的《国家在危险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1984年美国高质量高等教育研究小组的《主动学习:发挥美国高等教育的潜力》,1986年美国卡耐

基促进教学基金会的《学院:美国本科生教育的经验》。这些报告促成了美国本科教学方式方法的根本性改变,重视探究性学习,应用了包括“苏格拉底教学法(质疑提问式案例教学法)”、“习明纳尔(研究课程)”、“案例教学法”、“问题导向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课题导向的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高峰体验(capstone experience)”、“探究性课程(inquiry-based courses)”等等。

大学将新型教学方法应用于本科生教育,与传统教学相比,特别是要发展下列能力[1]:(1)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的能力;(2)发现、评价和运用学习资源的能力;(3)在团队和小组中合作学习的

能力;(4)以多种方式有效交流的能力,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5)运用在大学学到的知识和发展

的智力,成为终身学习者。

我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管理理论课程是高校培养管理方面人才的重要手段。由于多种原因,管理理论基础课程,如“管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等在高校受欢迎程度低于其他专业课程。这类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一直是高校教育改革的热点。管理理论基础课程中,“组织行为学”课程是研究组织中“人”的方面,学习目的是树立全面激励人的潜能的思想,将传统管理转变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式,主要传授“激励人”的思想,理论性强,使用传统教学,往往会出现内容空洞、难以和企业实践相结合的现象。在教学中如何改革,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学实践中值得探讨的问题。

二、管理理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趋势

根据对某高校的“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问卷的调查,在开放式问题“你对本课程教学模式的建议”中,不少学习者建议,采用真实的企业角色模拟,或在课堂组建迷你企业情境,来增加学习的实践性。

在公开发表的成果里,目前对“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等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有情境模拟法、问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游戏训练法、探究式教学法、心智优化教学、体验式教学、就业能力导向等。分析这些新型教学方法,可以发现有以下几种趋势:“以学生为中心”、“合作型学习”、“实践导向”、“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情感发展”等。

近年来,各高校越来越重视“体验式教学”,通过情境创设,以学习者为主体,课堂上组建学习小组,进行游戏活动、角色扮演、案例讨论、实验等,让学生行动起来,并解决问题,更好地理解组织行为学理论。

这些教学方式的探索,越来越与国际发达国家的教学方法相接近,即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式学习能力,合作分享,注重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但与国外大学的“课题导向project-based learning”、“流动课堂flowing classroom”相比,还有一定区别。

三、情境教学模式在“组织行为学”中的应用

(一)角色体验法的由来

体验式教学具有发现式学习、经验学习、行动学习、互动学习等特征,是以学生为学习行为主体,使其获得情感体验并发展个性的学习模式。美国学者戴维·库伯构建了体验式学习模型——体验学习圈,认为有效的学习应从体验开始。

图1体验学习圈

(二)角色体验教学在“组织行为学”中的应用

通过分析公开发表的成果可知,角色体验教学模式在课程组织形式上共有的结构有:课程架构、情境设置、分组、活动组织、总结评价、理论及应用等环节。然而,根据教学模式的情境内容设计和活动设计情况,各高校的课程教学改革有着不同的特点。在教学模式的情境内容设计方面,有些将教学情境设计为学生就业和职业生涯,用组织行为学原理规划学生的职业方向,即“识人先识己”、“管理人先管理自己”[2];有些采用了与组织行为学理论框架相结合的案例作为情境设计的依据[3];应用角色体验教学模式,在活动设计环节,有角色扮演、实验、游戏等方式[4]。通过教学改革,原来抽象的管理理论的学习生动活泼起来,和实践认知结合起来,使学习者真正反思原理的作用。

借鉴其他高校教学改革,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认为“组织行为学”课程的情境设计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1)对于组织行为学概述,包括人性观和发展历程等内容,采用综合性、框架式案例,结合对现实企业的参观、了解等,了解组织中人的因素的作用、各类型企业人力资源激励状态等情况,为今后章节的展开打好基础。

(2)在个体行为讲授中,采用贯穿型角色体验的教学方法。将学生分为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对应组织的一个部门,给出组织架构和层级结构。赋予小组成员的部门角色,如财务科科长、技术研发部主任、销售部的销售员等。要求学生对企业的各个相关部门的业务和功能比较熟悉,有一定的前期了解。角色分配好后,在整个章节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都以社会角色参与到课程内容中。例如可以进行部门人员选聘、个性评估、员工满意度、组织承诺度测评等。

(3)进入群体行为学习时,主要在群体决策、群体结构、高效团队的组建等知识点上,采取游戏、实验、案例角色扮演、无领导小组等,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各种课程活动,体验群体行为特征。例如,学习处理冲突方式时,使用角色扮演,设置两难情境:大学生销售员想要把书销售给人事科科长但受到办公室主任的阻挠,办公室主任则要阻止人事科科长购买,又不能使用强迫;人事科科长想要购买,但要考虑办公室主任的要求等等。在冲突中,参与活动的学生可能表现出超高的处理冲突的技术,也展现了各自的人格特征。用无领导小组模拟群体决策:共同做出决策或得到一个方案,以此观察群体中的角色结构和解决问题能力。

(4)在激励和领导理论环节,以案例演出和讨论的方式,学习每种激励理论。还可以邀请校外企业导师走进来,与学生进行实践方面的理念交流。

(5)组织结构和组织变革章节,可以对简化的真实企业进行组织结构设计,并给出多种方案。

对比美国的课题导向教学,国内角色体验教学模式还局限在课堂之内。与美国的流动教室相比,其要求学生走出课堂,到实验室和企业中去;把外面的人——企业管理者请进来,参与教学。美国高校一般通过校友会,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企业提供真实的案例情境,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将理论真正应用到解决企业问题中。

参考文献:

[1]刘宝存.为未来培养领袖: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教育重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齐姗.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组织行为学》教学探析[J].人力资源管理,2012,(11).

[3]蒋萍.“框架案例”教学法在“组织行为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师,2013,(12).

[4]郑铁.游戏在组织行为学本科教学中的效用探析[J].高教论坛,2008,(3).

收稿日期:2013-12-08

作者简介:聂铁力(1968—),女,辽宁锦州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经管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研究。

基金项目: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教学改革课题“角色体验教学模式在培养应用型管理人才中的作用——以‘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为例”(2012JGYB32) 阶段性成果;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深化计划——优秀教学团队(PHR201107219)资助

endprint

猜你喜欢

情境教学
探究情境教学与高中语文阅读课堂的融合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