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读《甜菜女王》中的性别杂糅策略

2014-07-25吴安琼

北方文学·下旬 2014年4期
关键词:印第安

摘 要:厄德里克从性别杂糅的角度通过对“中性人”的塑造,在作品中构建了角色的主体性以及其独特的创作理念。本文分别从女性和男性中性人的视角来解读《甜菜女王》中的性别杂糅策略。

关键词:印第安;性别杂糅;中性人物

性别杂糅策略作为印第安文学策略的一个方面,在当代美国印第安文学领域内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路易斯•厄德里克的小说《甜菜女王》为例,来解读文本中使用的性别杂糅策略。

一、对《甜菜女王》中女性中性人的解读

在对路易斯•厄德里克的《甜菜女王》解读中,发现她从一个比较合适的视角描写中性人,通过对两性特征平衡解说,反对西方所谓的明确性别界定。在她的作品中,无论传统部落还是现代城市,始终活跃着有着杂糅特征的中性人。她认为中性人是男性的声音和行为与女性阴柔的融合。双重性别也给他们的身份提供了流动性,赋予了更大空间给人物形象的重建,还会挑战西方传统性别模式,读者也可以以自己的观点去理解。这种独特的动态模式为当代创作和印第安文化带来了巨大活力。在这部作品中,中性人的形象多表露在主人公性别身份模糊以及两性特征融合方面,具有中性人对环境有控制力,比单一性别特征的人物更加独立,并有较强的技能。譬如治病、理财等。路易斯•厄德里克作品中的女性角色更好地保存了印第安文化,有利于文化的再生。厄德里克对女性人物的青睐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以父权文化为主的欧洲文化和父权文化比较弱的印第安文化之间显著的差异。

在作品中,丝塔•考斯卡一直在追求传统女性的审美观,逐渐与社会隔绝并走上了自杀的道路。而罗素•喀什帕则尝试将部落中的男性看作渔夫、猎手、战士等角色,试图与白人的社会价值进行协调,但最终生活变得空虚并失去了生存的欲望。而相对独立的中性人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玛丽和瑟丽斯汀可以被视为是成功的抗争者,她们充分融合了男女性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这部小说中,她们拥有的男性特征赋予了她们无穷的力量。作为女性,玛丽在思想和行动上比其他中性人更为独立,她在外貌和性格上都具有男性特征。与丝塔不同,她身体非常结实,具有男性的领导力和进取心,性格相对固执,对社会对传统女性定的标准嗤之以鼻,并以坚强、自信的生活状态展示出对命运的掌控。

二、对《甜菜女王》中男性中性人的解读

男性中性人在身份界定方面与女性中性人不同,他们会遇到很多困难,因此在小说情节发展中往往是悲剧结局。小说的主人公卡尔具有典型的中性人所具有的性别模糊特点,虽有男性生理特征,却没有与异性接触的欲望,曾经被亲生母亲遗弃的经历使他深深受到伤害,在一定程度上他比玛丽要脆弱许多。作为中性人,他在外表上有着较明显的女性特征,这个十四岁的男孩子有很高的个子,拥有白皙的脸庞,惹人喜爱的嘴唇,娇好的皮肤。他的性别介于男女两性之间,从性取向的角度来说,他有双性恋倾向。有一次卡尔在离开阿古斯镇时,在火车上遇见了另一个小说人物吉尔。卡尔女性化的外貌特征使吉尔从一开始就怀疑他的真实性别,随后卡尔对吉尔却产生了感情,并与这名男子有了同性恋关系。从那之后,卡尔在这段关系中一直处于依附地位,并表现出女性才有的依恋性。一直处于漂泊状态的卡尔表面上在不停地地追寻生命的意义,但这些都是虚假的表象。小说中的卡尔一直迷茫地游走于撒旦和基督、黑人和白人形象的之间。追随着弗勒的步伐,他做了销售员,以流浪汉的形象沿途贩卖各式各样的商品。卡尔在达克塔高速路上突然发现自己无法再这样继续行走下去,发现自己一直站在始终如一从未改变过的的白雪和棕色树枝的景色中间,他看起来就像被困在那里,像一颗恒星那样地悬挂在地球上方,一动不动。

兼具男女双性特点的卡尔无比尴尬地停留在中间地带,无法在同性恋中找到归属,无法去平衡两个世界的力量,这样反而更加容易陷入两性与隐现的世界之下的空虚之中。卡尔与华莱士初次见面的那天晚上,他站立的地方就在夜色中塌陷了下去,突然感到一阵阵莫名熟悉的恐惧感,从此陷入无穷无尽的万丈深渊。为了摆脱这种陷落的感觉,他想翻身跳到床上,却碰到了头部并扭伤了腰背。他意识到对华莱士的感情并不是他一直追求的归属感。然而他在异性恋中也无法找到精神寄托,因为即使在与瑟丽斯汀的接触中也无法摆脱掉那种陷落深渊的感觉,他从床上掉了下去并再次弄伤了背。当他意识到自己无法满足瑟丽斯汀对爱情的幻想时,卡尔像一个雕像倒塌在地上。

三、小结

对于处于殖民文化边缘地带的那些人来说,在创建新的杂糅过程中,可以体验到前所未有的自由感。可以摆脱殖民者的束缚,曾经所受到的耻辱通过这种方式转换成了如今的荣耀。厄德里克通过杂糅的技巧以及其多民族的身份来抵御接受西方文化对于印第安文化的否定。厄德里克展示了将性格杂糅转换成复兴文化的巨大能量,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跨文化的力量。她在这场抗争中以故事叙述者的身份成为印第安文化中有力的角色,在作品中构建了角色的主体性以及其独特的创作理念。

参考文献:

[1] Huddart, David, Homi K. Bhabha. London: Routledge, 2006.

[2] Owens,Louis. Other Destinies: Understanding the American Indian Novel. Norman:University of Oklahoma Press, 1992.

[3] 劉玉,《文化对抗——后殖民氛围中的三位美国当代印第安女作家》,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

[4] 王宁,叙述,文化定位和身份认同——霍米•巴巴的后殖民批评理论,《外国文学》,2002(6):48-55.

[5] 邹惠玲,《后殖民理论视角下的美国印第安英语文学研究》,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吴安琼(1992.9-),女,湖北人,本科,现就读于西南财经大学财税学院税务专业。

猜你喜欢

印第安
印第安捕梦网
Understanding American Indian culture 走进印第安文化
山的最高处
试论早期美国印第安口头文学的特征
美国卡霍基亚土墩遗址的保护与展示 印第安文明之光
论《痕迹》中的印第安生态文化
少年印第安补天
印第安风情
Ten Little Indian Boys十个印第安小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