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Seminar教学法结合案例情境见习模式对护生护理胜任力的影响1)

2014-07-25曹松梅徐剑鸥解红锋周美云赵燕燕

护理研究 2014年31期
关键词:病例教学法病人

曹松梅,徐剑鸥,解红锋,周美云,赵燕燕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传统的知识本位的教育越来越难以满足临床对护理人才的需求,胜任力本位教育日益受到护理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它是一种以岗位或职业胜任力为基础,实施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为一体的整体化教育,强调为学生创造一个接近临床的学习环境,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专业知识和技能,独立处理和解决病人健康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专业素质。护理临床见习是护理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临床见习带教多沿袭传统的灌注式教学模式,学生的参与度不高,不能培养学生临床思维方法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很难在教学中培养护士所需的人文关怀和护患沟通能力。有调查显示近半数学生对见习满意度评价在“一般”以下[1]。Seminar(可译作讨论会、讲习会)教学法被认为是西方教育的精华,是目前欧美大学的主流教学方法[2]。其核心是充分挖掘课程参与者(学生和教师)的学理潜能,最大限度地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认识互动。本课题在外科护理学临床见习过程中采用Seminar教学法结合案例情境,调动学生的见习兴趣,以更好地培养学生护理的综合能力。现介绍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3年3月—5月在外科护理学临床见习过程中,抽取江苏大学2010级护理本科4个班见习护生122人为研究对象。以班级为单位,将2个班学生59人作为试验组,另外2个班学生63人作为对照组,两组护生在本研究开展前理论及实践课程安排一致,且之前所学课程考试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生共见习30学时,见习时间、次数和内容一致。

1.2 临床见习

1.2.1 对照组 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临床见习教学,即将63位学生分成两批实施见习,每批分成两组,每小组15人或16人。由两位临床带教教师按照学院的见习计划和见习大纲要求进行带教,将学生带至事先选择好的典型病人床前,以教师讲解、示教,护生看和听为主。

1.2.2 试验组 采用Seminar教学法结合案例情境教学完成见习内容。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由研究者和临床带教老师对典型疾病临床护理过程中的核心岗位工作任务进行分析讨论,结合教学目标编写教案,授课前结合见习教案采集典型临床病例,2位带教教师熟悉并掌握该病例的相关临床资料,成为该病例的模拟标准化病人。将59名学生分成两批见习,每批分两组,每小组14人或15人,具体教学流程如下:①带教老师在示教室介绍典型临床病例的病史,并带至床边观摩,对专科操作进行示范。②小组讨论。在病区示教室带教老师根据见习病例布置见习任务,见习任务包括护理问诊、护理体检、护理计划拟定、专科操作演示、健康教育等,由小组成员以集体讨论的形式共同进行岗位工作任务的完成。每项工作任务推荐1人进行汇报展示。③小组汇报。每组由学生轮流进行护理工作任务的汇报及演示,带教老师模拟的标准化病人配合学生完成工作任务。④点评。另一组学生对前一组的汇报及模拟演示过程进行点评,阐述自己的不同观点。带教老师针对代表发言进行补充、商榷等多种形式的评述。⑤总结。带教教师对本次课进行全面总结,同时对本次见习课的重点、难点重新作简要陈述与引导。

1.3 评价方法 在外科护理学课程见习结束后采用自行设计的见习教学质量评价表对两组学生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教学准备(见习安排是否合理、病例准备是否充分)、教师教学(教学态度是否严谨、操作示教是否规范)、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是否生动、是否培养临床思维、是否注重应用能力培养)、教学效果(是否提高沟通能力、是否增强团队合作、是否促进知识理解与掌握)共10个条目,每个条目按优、良、差进行评价。同时,根据见习大纲,采用设计好的病例进行以教师模拟病人为基础的护理综合能力考核,考试内容分为护理问诊、护理体检、护理措施(口述)、专科操作、健康教育5个方面,每个项目20分,满分100分,用统一的评价表进行打分。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6.0进行数据分析。两组学生对见习质量的评价比较采用χ2检验,两组标准化病例考核得分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生对见习质量的评价比较 两组护生对教学准备、教师教学的评价无差异,而对教学方法及教学效果的评价存在差异,详见表1。

表1 两组护生对见习质量的评价结果比较人

2.2 两组护生护理综合能力考核结果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护生标准化病例综合能力考核得分比较(±s) 分

表2 两组护生标准化病例综合能力考核得分比较(±s) 分

组别 人数 护理问诊 护理体检 护理措施 专科操作 健康教育 总分试验组 59 13.49±1.56 12.71±1.76 15.53±1.36 14.37±1.43 14.54±1.37 70.73±4.73对照组 63 12.61±1.85 11.89±1.71 15.30±1.32 13.55±1.21 13.66±1.66 67.00±4.91 t值 2.85 2.62 0.95 3.48 3.21 4.28 P 0.005 0.010 0.350 0.001 0.002 0.000

3 讨论

外科护理学是一门临床护理课程,现代护理观要求临床课程的学习要在注重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评判性思维方式,应用护理程序,去认识、思考、计划、实施和评价各种疾病病人的护理,因此,见习教学作为连接理论与临床实践的桥梁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当前临床见习教学方法较单一,难以培养护生的核心能力和岗位胜任力。另外,由于病人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对见习的配合度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见习难度。

3.1 Seminar教学法结合案例情境教学有效解决了当前见习教学存在的困惑 Seminar教学法引入我国后在多个专业的教育中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且效果已得到实践证明[3,4]。本研究在见习教学计划设计过程中引入此教学法,有效解决了当前见习教学存在的困惑。

3.1.1 有效衔接课程教学与临床实践 此见习模式以护生为主体,以见习这一实践环节为平台,在对临床护理岗位任务分析的基础上,按照临床护理实际工作过程为逻辑顺序进行组织,再选择典型的病案为载体,以小组讨论形式进行,通过团队成员之间的思想沟通、智慧交流,取长补短,使护生共同为病人解决问题;并在病案的穿插引导下,完成与护理工作过程一致的护理岗位工作任务,较好实现 “以胜任力为本位”的教学思想。

3.1.2 有效促进师生互动 传统教学模式是一种单向的、垂直的、机械的教学方式,而Seminar采用教与学双向交流方式,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教师均积极参与其中,小组讨论、护理工作任务完成均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5]。双向互动式的教学交流,可以避免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断裂和教学惰性,使学生学习变得更富有主动性;同时,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成为一个咨询者或者指导者,从教学过程的主要承担者中淡出,但并不影响教师发挥作用。相反,对教师的要求则是提高了,同时使学生尽快地摆脱对教师的依赖,有利于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更快地适应临床需求。

3.1.3 有效解决了病人在见习教学中配合度低等问题 传统见习安排常常出现众多学生涌到一个病区围在病人身边,使得病人的安静休养环境受到了干扰,同时护生不可能在同一个病人身上训练问诊和护理体检等。也有研究者尝试将教师标准化病人应用在护生临床见习中,也取得一定效果[6]。笔者也曾尝试应用,但学生普遍反映缺乏真实感,适度的临床病例观摩,既能满足护生“眼见为实”的视觉需求,同时护生的思维才能被激发并活跃起来。本研究正是基于学生需求和现实的考虑,在安排上有简单和典型的病例床边观摩,同时也有基于此病例的专题讨论和汇报等,解决了打扰病人、病人配合度、护理问诊等难以反复进行等诸多问题。

3.2 Seminar教学法结合案例情境教学法能有效提高护生的护理综合能力 近年来,胜任力本位教育理念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综合应用专业知识和技术的能力、独立处理和解决病人健康问题的能力。从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见习模式的改革得到护生对见习质量的较高评价,其在提高沟通能力、促进临床思维、培养应用能力、促进知识理解和掌握、增强团队合作等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的优势(P<0.01)。同时,在标准化病例护理综合能力考核中,此种见习模式也明显提高了学生护理综合能力(P<0.05),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要求。

Seminar见习教学中要求每个小组对指定案例进行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护理,完成工作任务,因此,小组成员在此过程中需要齐心协力共同完成任务,在讨论过程中需要阐述自己的观点,一方面有利于团队精神的培养;另一方面也锻炼了成员之间的沟通能力。在工作任务中,小组成员针对病例完成对病人评估重点的讨论,并选派代表对模拟病人(带教老师扮演)进行评估,包括护理问诊和体检,在此模拟评估过程中,护生要与模拟病人建立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使用礼貌用语、恰当的语气、语调和肢体语言等,这样锻炼了学生与病人的沟通交流能力。小组针对收集到的评估资料以讨论的形式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确定护理问题,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这个过程是一个推理过程,使护生明白护理程序的应用要以事实为依据进行,从而锻炼了护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完成护理计划并汇报后,工作任务还要求小组完成一项专科操作和健康教育,这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应用专业知识和技术的能力。

在发展学生评判性思维方面,研究者认为教育者应做到使学生不是以观察者身份对知识技能被动地接受,最好是参与思维有关的活动,从而实现评判性思维与知识技能的统一。传统见习模式下大多数学生停留于“看一看”“听一听”的简单经历层面,不利于评判性思维培养,而本研究见习模式是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基础,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围绕案例积极思考、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客观地评价他人的观点,理性反思自身思维的合理性,进而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21世纪,我们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建立以能力为基础的课程及其评估手段。在教学效果评价上,传统教学一般采用理论考试和操作考试进行评价,评价手段较为单一,不能有效达到客观评价教学效果的目的。在全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护生临床能力的培养和考核已普遍受到重视。本研究围绕见习教学内容,借鉴标准化病人考试模式,对护生的外科护理综合能力进行了考核,以标准化病例为基础的综合能力考核能够整合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使之有效转化为职业能力,更加符合临床护理实践对护理人才的需求。

[1]杨秀玲,王爱敏,刘曼.临床人文见习环境对护理本科生见习满意度的影响[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4):245-246.

[2]管玉青.积极推广Seminar教学方式[J].医学与哲学,2007,28(1):58-59.

[3]许勤,张俊,蒋洋洋,等.护理学硕士生专业课教学中应用Seminar教学模式的探索[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3):2137-2139.

[4]丁宁.借鉴Seminar教学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2012,12:48-49.

[5]樊辉娟,景钦华.Seminar教学法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全科护理,2013,11(9C):2580-2582.

[6]鲁剑萍,张翠娣.教师标准化病人在护生临床见习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1,26(21):22-24.

猜你喜欢

病例教学法病人
谁是病人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病例”和“病历”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一例犬中毒急诊病例的诊治
病人膏育
我帮病人“走后门”
医生,你怎样面对生命垂危的病人?
妊娠期甲亢合并胎儿甲状腺肿大一例报告
Meckel憩室并存异位胰腺和胃黏膜并出血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