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教学中历史图片的选择和应用
2014-07-25文/刁意文
文/刁意文
摘 要:教学多媒体的使用使很多历史老师能够把大量直观的历史图片素材引进历史教学中,利用历史图片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历史教学的课堂效率。但是,在历史教学中如何来选择、运用历史图片成为很多历史老师面临的问题,对历史教学中历史图片的选择、应用提出一些看法。
关键词:历史教学;历史图片;教学活动
在一次课堂教学观摩中,一位教师在讲授《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节历史,在讲到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的原因时,这位教师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技术平台的优势,向学生展示了大量的图片,在这些图片中其中有很多北洋舰队的船只的照片,随后,教师花了大量的时间在讲授北洋舰队建立的历史。
这次教学观摩,要求对授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打分,结果这位教师得到了较低的分数,评委们一致认为他在演示图片时的分析不妥当,在评论这堂课时有位评委说到:能够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演示图片不是不可以,但把学生引导到关注北洋舰队建立的历史,脱离了教学的主旨。而且在向学生展示图片的过程中,图片信息量过大,整节课下来好像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图片展览一样。
以上这个教学实例,涉及这样的问题:教师在充分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传递教学信息,观察分析历史问题的同时要学会如何选用图片?如何演示图片?如何运用图片来引导学生学习?
在历史教学中经常会使用历史图片,历史图片的种类很多,如,历史照片、历史地图、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遗迹等,它可以处理好历史教学中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尤其有利于创设历史情境,提供丰富的历史学习材料,使学生在感觉上对历史产生亲近感、真实感,从而形成历史表象,通过历史图片可以在课堂再现历史场景,学生通过观察直观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积极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再说一个历史教师的语言描述能力再强,总是难以使原本单调的历史事实变得生动有趣,如能够让历史再现,仿佛其感性认识,使理解更深刻。所以,在课堂上演示历史图片,不是因为图片美观好看,而是因为图片对学生的历史学习有重要的作用。基于这样的认识在教学中历史图片的运用就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教师备课时,要结合教学目的、教学活动的设计,对可用的历史图片进行精心的筛选。例如,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会发现学生的地域空间概念差,我们就可以多选择历史地图册中的图片。我在讲红军长征的内容时,为了加强学生的地域空间概念,理解为什么说红军长征完成了从南方到北方的战略大转移。特地选择了必修一地图册《红军长征示意图》(人教版)。还有在涉及历史人物图片选择时也要考虑到历史人物在不同时期的特点,例如,我在选择李鸿章这个历史人物时就考虑到在洋务运动时的李鸿章和在签署《辛丑条约》时的李鸿章是不同的,因为在洋务运动的时候,李鸿章才50多岁,刚成为封疆大吏,所以洋务运动时的李鸿章是“年轻”的李鸿章,充满干劲的李鸿章。但在签署《辛丑条约》时的李鸿章却是花白的胡子的一个老人,当这张图片展现在眼前的时候我们就会想到这样的一个老人还在为垂死的清王朝做最后的挣扎。通过不同的图片既能够使学生理解到清王朝的腐败无能,也能够对李鸿章有个全新的认识。我们在备课时要做到所选的每一幅图片在一节课的教学中起到功效,使之成为一节课教案和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历史图片,要同教学内容的实施和学生的认知活动的开展结合在一起。比较常用的是我们用图片来导入新课,引起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但很多老师在选择这种方式导入新课的时候用得太泛滥了,不管什么教学内容都使用这种方式进行,我个人认为在使用图片导入时最好是学生比较陌生的知识效果更好,因为图片是直观的感受,学生太熟悉的内容引不起学生的直观刺激,从而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我在学生比较陌生的西方历史的教学中比较常用图片导入法,例如,在学习《“海上马车夫”——荷兰》这一节内容开始时,我先通过演示两张很简单的图片,如下图:
■
中国古代的商船 17世纪荷兰的商船
这两张图片看似简单,但我利用学生熟悉的中国商船和陌生的荷兰商船加以对比,引出荷兰商船的特殊功能,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多学生在我介绍完荷兰的商船的特殊功能后都不约而同地惊叹荷兰商人的精明,从而很好地理解了荷兰为什么会在17世纪称为“海上马车夫”。
有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经常引用图片来理解教学内容,通过历史图片来还原以前的实际状况,例如,在讲述火烧圆明园的历史时,利用火烧圆明园前的历史图片和火烧圆明园后的历史图片相对比,我们对雨果称为“世界奇迹”的圆明园有了深刻的印象,也对英法这两个自诩为文明国家的“野蛮民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有时在教学过程中用图片引出讨论的议题,组织学生进行探究。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演示图片时,通过将图片作为学习与探究的材料,引导学生寻找并概括图片信息所反映的内容,这就是将图片作为进入教学内容的途径,用来展开对历史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
在历史教学活动中,历史图片的应用还要避免进入下面两个误区,在运用历史图片教学时,教师的解说不能够像前面所举例子说的教师一样,随心所欲地发议论,这样会导致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脱节,导致图片的运用不能发挥应有的功效,反而会分散主题,误导学生的历史学习。还有教师的解说要引导学生参与,没有学生的议相配合,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很难被调动,就不会使学生在心理认识上产生共鸣和呼应,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
此外,图片的运用过程中要注意的就是不在其多,而在其精。有的教师在图片的选取时舍不得割爱,我们可以想象,每一课教学内容我们可以用的历史图片太多了,假如你不懂得取舍,想把所搜集到的历史图片统统用上,那历史课堂教学就会成为历史图片展览课,这对教学是非常不利的,我见过很多教师在做多媒体课件的时候大量运用图片,频频演示,颇有眼花缭乱之感。其实,在历史教学中一个事件、一个人物,用几幅有代表性的历史图片足矣。
综上所述,历史教学中图片的应用,可以说是我们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时的点睛之笔。假如我们能够适当地使用历史图片,辅之于历史课堂教学,我们一定能够实现课堂教学之最优化。
编辑 谢尾合
摘 要:教学多媒体的使用使很多历史老师能够把大量直观的历史图片素材引进历史教学中,利用历史图片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历史教学的课堂效率。但是,在历史教学中如何来选择、运用历史图片成为很多历史老师面临的问题,对历史教学中历史图片的选择、应用提出一些看法。
关键词:历史教学;历史图片;教学活动
在一次课堂教学观摩中,一位教师在讲授《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节历史,在讲到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的原因时,这位教师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技术平台的优势,向学生展示了大量的图片,在这些图片中其中有很多北洋舰队的船只的照片,随后,教师花了大量的时间在讲授北洋舰队建立的历史。
这次教学观摩,要求对授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打分,结果这位教师得到了较低的分数,评委们一致认为他在演示图片时的分析不妥当,在评论这堂课时有位评委说到:能够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演示图片不是不可以,但把学生引导到关注北洋舰队建立的历史,脱离了教学的主旨。而且在向学生展示图片的过程中,图片信息量过大,整节课下来好像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图片展览一样。
以上这个教学实例,涉及这样的问题:教师在充分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传递教学信息,观察分析历史问题的同时要学会如何选用图片?如何演示图片?如何运用图片来引导学生学习?
在历史教学中经常会使用历史图片,历史图片的种类很多,如,历史照片、历史地图、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遗迹等,它可以处理好历史教学中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尤其有利于创设历史情境,提供丰富的历史学习材料,使学生在感觉上对历史产生亲近感、真实感,从而形成历史表象,通过历史图片可以在课堂再现历史场景,学生通过观察直观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积极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再说一个历史教师的语言描述能力再强,总是难以使原本单调的历史事实变得生动有趣,如能够让历史再现,仿佛其感性认识,使理解更深刻。所以,在课堂上演示历史图片,不是因为图片美观好看,而是因为图片对学生的历史学习有重要的作用。基于这样的认识在教学中历史图片的运用就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教师备课时,要结合教学目的、教学活动的设计,对可用的历史图片进行精心的筛选。例如,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会发现学生的地域空间概念差,我们就可以多选择历史地图册中的图片。我在讲红军长征的内容时,为了加强学生的地域空间概念,理解为什么说红军长征完成了从南方到北方的战略大转移。特地选择了必修一地图册《红军长征示意图》(人教版)。还有在涉及历史人物图片选择时也要考虑到历史人物在不同时期的特点,例如,我在选择李鸿章这个历史人物时就考虑到在洋务运动时的李鸿章和在签署《辛丑条约》时的李鸿章是不同的,因为在洋务运动的时候,李鸿章才50多岁,刚成为封疆大吏,所以洋务运动时的李鸿章是“年轻”的李鸿章,充满干劲的李鸿章。但在签署《辛丑条约》时的李鸿章却是花白的胡子的一个老人,当这张图片展现在眼前的时候我们就会想到这样的一个老人还在为垂死的清王朝做最后的挣扎。通过不同的图片既能够使学生理解到清王朝的腐败无能,也能够对李鸿章有个全新的认识。我们在备课时要做到所选的每一幅图片在一节课的教学中起到功效,使之成为一节课教案和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历史图片,要同教学内容的实施和学生的认知活动的开展结合在一起。比较常用的是我们用图片来导入新课,引起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但很多老师在选择这种方式导入新课的时候用得太泛滥了,不管什么教学内容都使用这种方式进行,我个人认为在使用图片导入时最好是学生比较陌生的知识效果更好,因为图片是直观的感受,学生太熟悉的内容引不起学生的直观刺激,从而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我在学生比较陌生的西方历史的教学中比较常用图片导入法,例如,在学习《“海上马车夫”——荷兰》这一节内容开始时,我先通过演示两张很简单的图片,如下图:
■
中国古代的商船 17世纪荷兰的商船
这两张图片看似简单,但我利用学生熟悉的中国商船和陌生的荷兰商船加以对比,引出荷兰商船的特殊功能,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多学生在我介绍完荷兰的商船的特殊功能后都不约而同地惊叹荷兰商人的精明,从而很好地理解了荷兰为什么会在17世纪称为“海上马车夫”。
有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经常引用图片来理解教学内容,通过历史图片来还原以前的实际状况,例如,在讲述火烧圆明园的历史时,利用火烧圆明园前的历史图片和火烧圆明园后的历史图片相对比,我们对雨果称为“世界奇迹”的圆明园有了深刻的印象,也对英法这两个自诩为文明国家的“野蛮民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有时在教学过程中用图片引出讨论的议题,组织学生进行探究。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演示图片时,通过将图片作为学习与探究的材料,引导学生寻找并概括图片信息所反映的内容,这就是将图片作为进入教学内容的途径,用来展开对历史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
在历史教学活动中,历史图片的应用还要避免进入下面两个误区,在运用历史图片教学时,教师的解说不能够像前面所举例子说的教师一样,随心所欲地发议论,这样会导致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脱节,导致图片的运用不能发挥应有的功效,反而会分散主题,误导学生的历史学习。还有教师的解说要引导学生参与,没有学生的议相配合,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很难被调动,就不会使学生在心理认识上产生共鸣和呼应,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
此外,图片的运用过程中要注意的就是不在其多,而在其精。有的教师在图片的选取时舍不得割爱,我们可以想象,每一课教学内容我们可以用的历史图片太多了,假如你不懂得取舍,想把所搜集到的历史图片统统用上,那历史课堂教学就会成为历史图片展览课,这对教学是非常不利的,我见过很多教师在做多媒体课件的时候大量运用图片,频频演示,颇有眼花缭乱之感。其实,在历史教学中一个事件、一个人物,用几幅有代表性的历史图片足矣。
综上所述,历史教学中图片的应用,可以说是我们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时的点睛之笔。假如我们能够适当地使用历史图片,辅之于历史课堂教学,我们一定能够实现课堂教学之最优化。
编辑 谢尾合
摘 要:教学多媒体的使用使很多历史老师能够把大量直观的历史图片素材引进历史教学中,利用历史图片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历史教学的课堂效率。但是,在历史教学中如何来选择、运用历史图片成为很多历史老师面临的问题,对历史教学中历史图片的选择、应用提出一些看法。
关键词:历史教学;历史图片;教学活动
在一次课堂教学观摩中,一位教师在讲授《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节历史,在讲到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的原因时,这位教师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技术平台的优势,向学生展示了大量的图片,在这些图片中其中有很多北洋舰队的船只的照片,随后,教师花了大量的时间在讲授北洋舰队建立的历史。
这次教学观摩,要求对授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打分,结果这位教师得到了较低的分数,评委们一致认为他在演示图片时的分析不妥当,在评论这堂课时有位评委说到:能够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演示图片不是不可以,但把学生引导到关注北洋舰队建立的历史,脱离了教学的主旨。而且在向学生展示图片的过程中,图片信息量过大,整节课下来好像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图片展览一样。
以上这个教学实例,涉及这样的问题:教师在充分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传递教学信息,观察分析历史问题的同时要学会如何选用图片?如何演示图片?如何运用图片来引导学生学习?
在历史教学中经常会使用历史图片,历史图片的种类很多,如,历史照片、历史地图、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遗迹等,它可以处理好历史教学中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尤其有利于创设历史情境,提供丰富的历史学习材料,使学生在感觉上对历史产生亲近感、真实感,从而形成历史表象,通过历史图片可以在课堂再现历史场景,学生通过观察直观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积极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再说一个历史教师的语言描述能力再强,总是难以使原本单调的历史事实变得生动有趣,如能够让历史再现,仿佛其感性认识,使理解更深刻。所以,在课堂上演示历史图片,不是因为图片美观好看,而是因为图片对学生的历史学习有重要的作用。基于这样的认识在教学中历史图片的运用就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教师备课时,要结合教学目的、教学活动的设计,对可用的历史图片进行精心的筛选。例如,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会发现学生的地域空间概念差,我们就可以多选择历史地图册中的图片。我在讲红军长征的内容时,为了加强学生的地域空间概念,理解为什么说红军长征完成了从南方到北方的战略大转移。特地选择了必修一地图册《红军长征示意图》(人教版)。还有在涉及历史人物图片选择时也要考虑到历史人物在不同时期的特点,例如,我在选择李鸿章这个历史人物时就考虑到在洋务运动时的李鸿章和在签署《辛丑条约》时的李鸿章是不同的,因为在洋务运动的时候,李鸿章才50多岁,刚成为封疆大吏,所以洋务运动时的李鸿章是“年轻”的李鸿章,充满干劲的李鸿章。但在签署《辛丑条约》时的李鸿章却是花白的胡子的一个老人,当这张图片展现在眼前的时候我们就会想到这样的一个老人还在为垂死的清王朝做最后的挣扎。通过不同的图片既能够使学生理解到清王朝的腐败无能,也能够对李鸿章有个全新的认识。我们在备课时要做到所选的每一幅图片在一节课的教学中起到功效,使之成为一节课教案和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历史图片,要同教学内容的实施和学生的认知活动的开展结合在一起。比较常用的是我们用图片来导入新课,引起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但很多老师在选择这种方式导入新课的时候用得太泛滥了,不管什么教学内容都使用这种方式进行,我个人认为在使用图片导入时最好是学生比较陌生的知识效果更好,因为图片是直观的感受,学生太熟悉的内容引不起学生的直观刺激,从而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我在学生比较陌生的西方历史的教学中比较常用图片导入法,例如,在学习《“海上马车夫”——荷兰》这一节内容开始时,我先通过演示两张很简单的图片,如下图:
■
中国古代的商船 17世纪荷兰的商船
这两张图片看似简单,但我利用学生熟悉的中国商船和陌生的荷兰商船加以对比,引出荷兰商船的特殊功能,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多学生在我介绍完荷兰的商船的特殊功能后都不约而同地惊叹荷兰商人的精明,从而很好地理解了荷兰为什么会在17世纪称为“海上马车夫”。
有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经常引用图片来理解教学内容,通过历史图片来还原以前的实际状况,例如,在讲述火烧圆明园的历史时,利用火烧圆明园前的历史图片和火烧圆明园后的历史图片相对比,我们对雨果称为“世界奇迹”的圆明园有了深刻的印象,也对英法这两个自诩为文明国家的“野蛮民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有时在教学过程中用图片引出讨论的议题,组织学生进行探究。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演示图片时,通过将图片作为学习与探究的材料,引导学生寻找并概括图片信息所反映的内容,这就是将图片作为进入教学内容的途径,用来展开对历史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
在历史教学活动中,历史图片的应用还要避免进入下面两个误区,在运用历史图片教学时,教师的解说不能够像前面所举例子说的教师一样,随心所欲地发议论,这样会导致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脱节,导致图片的运用不能发挥应有的功效,反而会分散主题,误导学生的历史学习。还有教师的解说要引导学生参与,没有学生的议相配合,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很难被调动,就不会使学生在心理认识上产生共鸣和呼应,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
此外,图片的运用过程中要注意的就是不在其多,而在其精。有的教师在图片的选取时舍不得割爱,我们可以想象,每一课教学内容我们可以用的历史图片太多了,假如你不懂得取舍,想把所搜集到的历史图片统统用上,那历史课堂教学就会成为历史图片展览课,这对教学是非常不利的,我见过很多教师在做多媒体课件的时候大量运用图片,频频演示,颇有眼花缭乱之感。其实,在历史教学中一个事件、一个人物,用几幅有代表性的历史图片足矣。
综上所述,历史教学中图片的应用,可以说是我们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时的点睛之笔。假如我们能够适当地使用历史图片,辅之于历史课堂教学,我们一定能够实现课堂教学之最优化。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