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学研结合的软件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

2014-07-25钱育蓉于炯王卫源田生伟孙华

教师·中 2014年6期
关键词:专业硕士软件工程产学研

钱育蓉+于炯+王卫源+田生伟+孙华

项目支持:新疆大学精品课程(数据库原理与技术& C程序设计);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校级重点项目[项目编号:XJU-SRT-13188];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21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三期项目资助[项目编号:XJU2013JGZ11,XJU2013JGZ20,XJU2013JGY41]。

作者简介:钱育蓉(1980—),女,山东武城人,博士后,新疆大学软件学院软件工程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

通信作者:于炯(1964—),男,新疆乌鲁木齐人,博士,教授,CCF会员,主要研究方向:高性能计算、网络计算;

王卫源(1979—),男,广东翁源人,硕士,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网络安全;

田生伟(1973—),男,新疆乌鲁木齐人,博士,教授,CCF会员,主要研究方向:自然语言处理;

孙华(1977—),女,博士,讲师,CCF会员,主要研究方向:网络安全。摘要:针对新疆软件产业发展对中高层次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提出的新需求,论述了产学研一体化的应用型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思路和培养模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产学研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的统一规划和建设框架下,本文以新疆大学软件学院的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为例,全面阐述了产学研相结合的合作办学模式及教学体系,重点探讨了依托学生自主创新和创业平台开展校企联合创新的经验和成果,这些探索对少数民族地区及边疆欠发达地区实用型软件人才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作用。

关键词:软件工程;产学研;专业硕士;创新创业基地;软件学院

一、前言我国政府已经明确提出了重点发展软件产业,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服务信息化的战略目标[1][2],2012年在新疆地区注册的各类IT企业有一千多家,全区有10家软件企业实现软件业务总收入411亿元,软件营业收入超过亿元的企业有近20家。这些企业每年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有五六千人左右,但本地的高等院校,包括职业教育机构,每年向社会输送的专业合格人才不到一千人。依据《新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全区信息产业总收入达到500亿元,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的就业人数达到3万人。可以预见,新疆的软件企业人才将更加短缺,产学研相结合的软件人才培养理念和培养模式有待于深入探索,培养大量高层次、高素质、应用型软件人才也迫在眉睫。新疆地处祖国西北边陲,由于受自然、历史和客观环境的制约,软件专业人才总量、结构和素质均不能满足自身发展的需求,软件专业人才紧缺已成为西北地区IT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新疆大学软件学院成立于2003年5月,并在同年9月份接收首批本科生,是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批准的全疆唯一的示范性软件学院,学院依托新疆大学优势教育资源和综合办学实力,秉承“与产业互动、育人为本、明德求新、尚用笃行”办学理念,已为国家和自治区培养应用型多民族软件人才上千人。2011年新疆大学软件学院的软件工程专业被认定为“自治区重点产业紧缺人才专业”,并在已有软件工程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的基础上,于2014年申请获批了软件工程专业型硕士学位授予点,其目标是面向自治区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需要,面向企事业单位对软件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培养中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软件工程技术和软件工程管理人才。

二、软件工程专业学位教育的产学研培养思路1紧扣自治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创新产学研高层次人才培养理念

目前,新疆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从业人员硕士以上学历人员比例不足9%,和东部地区(37%)相比差距较大,且该行业人员流动性较强,新疆本土企业还面临着高端人才引进难、留不住的现实困难。新疆大学软件学院针对自治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高级软件人才的迫切需求,结合我国尤其是自治区软件产业发展的实际,以市场为导向,按照“与产业互动、面向需求、多元合作、质量第一、品牌运作、改革创新”的思路办学,紧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软件技术与服务、信息服务与外包的论述,积极探索多种合作办学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坚持教育改革与教育创新;努力拓宽软件领域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渠道;着力实现软件产业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跨越式发展。

2坚持开放办学,探索政府、企业、学校相生相长之道

在高层次软件人才培养过程中,为了体现企事业单位对软件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学院坚持体制机制的多维创新,探索出一条政府、企业、学校相生相长之道。由政府、企业、学校三方专家组成学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和“教学指导委员会”,每两年举行一次研讨会,帮助学院加强在教学建设、教学运行与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统一规划、统筹管理,提高学院教育教学决策的民主化与科学化,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为学院的建设发展以及学生的培养进行指导和监督。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和信息产业厅、科技厅、教育厅等部门领导担任“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由政府、企业、学校各方专家组成“教学指导委员会”,以提升学院在教学管理和教学运行等方面的水平,完善监督机制。

3加强与企业联动,提升研究生的工程实践创新能力

为了持续深入地提高研究生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学院不断加强与企业的互动,与国内外教育机构、研究机构和业界建立广泛的“知识联盟”,发挥各自的“环节”优势,着力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使之与理论学习形成良好的迭代关系,为学生创造更多优良的学习、实习、实训和就业的资源。学院与北京达内、北京亚信、四川华迪、东软集团、中软公司、上海EMC、Oracle公司、QAI公司、神州数码、深圳远新等公司联合建立软件学院实训实习基地或联合实验室。和疆内外知名IT企业(公众信息、熙菱、伊能众诚软件、新能信通公司、新疆红有软件等企业)签署了长期学生实习协议。与Oracle公司联盟合作,成立新疆大学软件学院甲骨文俱乐部。与亚太地区最大的软件过程改进服务机构QAI公司合作,成立新疆大学软件学院——QAI授权全球认证考试中心。

4依托新疆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创新高层次软件人才培养模式

2013年10月30日,在新疆大学软件学院建院十周年之际,由企业和学校领导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新疆大学软件学院-克拉玛依红有软件、软件新技术研究开发联合实验室”“新疆大学软件学院-新疆移动公司学生实践基地”进行了揭牌,并签署了“新疆大学软件学院-新疆软件园战略合作协议”。一系列基地、联合实验室的挂牌和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是学院研究生培养和产学研基地建设的里程碑,它瞄准了国家和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依托学校综合学科和学院前沿技术优势,以提升服务新疆软件产业行动计划为新的起点,将人才培养和企业发展有机结合,大力推动了研究生培养和产学研基地建设。新建的联合实验室将向广大研究生提供先进的无联网开发实践平台、移动服务和应用开发实验和技术开发环境,承担我院软件工程专业研究生软件工程技术方向的互联网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软件项目管理等相关课程的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截至目前,克拉玛依红有软件有限责任公司和新疆移动公司累计捐赠价值50万元的研发设备和软件开发平台,先进的开发设备和专业的技术人才为学院高层次软件人才培养提供了软、硬件基础。这不仅带动了软件新技术科学研究高水平成果的实现,还创新了产学研相结合的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模式。

三、创新/创业平台下的研究生产学研培养模式1鼓励研究生开展科研创新,搭建学生自主创新创业平台

学院根据专业特点,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中心”,并给予场地和设备支持,有意识地培育创新源头,鼓励创新机制,彰显学院办学特色和亮点,让学生在成长和成功的快乐中学习。通过引导和精心培育,“掌心工作室”“Iveely工作室”“点动工作室”和“甲骨文俱乐部”等一批学生自发组成的“工作室”和“虚拟企业”入驻其中,正茁壮成长,成为学院创新型实践教学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这些“工作室”和“虚拟企业”中,学生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集体学习带来的快乐,一些“发育”较快的团体已经具备承接企业委托项目的能力,累计合同额已超百万。

为了鼓励研究生开展科研创新,学院也不断创新工作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①连续五年设立院级“萌芽基金”,四批共计30余个学生自选项目受到学院资助,资助学生从事项目开发,培育创新源头;②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开展各种软件开发设计竞赛活动和技术交流活动,提高学生的软件开发设计能力,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增强学术交流意识;③采用假期学校、教师项目介入和技术沙龙等方式,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加强工程实训,给予学生更多的成长成才机会。

许多研究生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也参与了教师科研和教学改革环节,2009年学院承担了“新疆软件工程人才模式创新实验区” “学生创新实验” “教学名师培育”三项校级质量工程培育项目建设任务,还获得了三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两项校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资助学生二十余人,研究经费累计十余万元。

2聘请企业指导老师,深化研究生“双师型”师资人才队伍建设

为继续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加大产学研基地建设的人才培养力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经企业推荐、学院申报、学校审批,学院已聘请克拉玛依红有软件有限责任公司谈继强等13人为我院产学研“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企业指导导师(新大研字〔2013〕10号),企业导师均符合以下条件之一:具有高级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并从事实际工作2年以上;具有软件行业5年以上工作经验,承担主持过大型软件项目的研发和管理。由于企业导师工作量较大,因此每位导师每届可指导硕士生2名。研究生毕业论文采用双导师制,企业导师负责学生在实习基地的实际工作指导,校内导师负责学生论文工作的学术指导。通过建立各种严格的企业指导老师和校内指导老师选聘和管理办法,给研究生的实践和专业知识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进一步提高我院研究生培养质量。

2009年邀请美国普渡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张睿键教授利用学术休假来学院进行为期15天的讲学。2010年学院邀请美国计算机教授刘燕权为我院学生讲授软件过程管理专题讲座。学院还聘请外籍教师进行专业外语和英语口语教学,强化软件学院人才培养的外语应用能力,利用第二课堂开设一学期“英语口语提高班”。

3建设自治区级创新&创业实践中心,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

鉴于示范性软件学院需要深入高等工程教育模式改革,在前期探索积累的经验基础上,学院于2010年4月成立软件学院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中心。它的建设立足学院的特色和优势,在学院制定的培养计划基础上,以项目为载体,培养一批学术基础扎实,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发展潜质的青年学生人才,形成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创建学院特色文化。一批学生自发组成的“工作室”已注册公司:掌心动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乌鲁木齐优件师软件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新疆优码客软件科技有限公司,承接项目30余项,经费逾数百余万元。该中心以科技创新为主要任务,培养学生科技创新的意识,提高自身专业知识能力,已在国际、国家级、省级及校级科技学术竞赛中取得较大影响。以院级创新&创业实践中心为原型,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投入500万元的自治区级创新&创业实践中心即将落成,截至目前一期建设已完工,预计容纳学生300人。

近年来,学院在强化校内工程教育平台建设的同时,还不断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还长期坚持与疆内企业的合作,为企业量身“定制”软件人才,已建成12个区外实训基地和7个区内实训基地,取得了良好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基础,并与疆内外多家公司建立了校企合作联盟,搭建了学校、政府和企业共同培养高水平软件工程人才的平台,产学研合作教育成果显著。

针对软件行业用人实际,按照“面向战略需求,构筑合作平台,促进区域创新,培育特色人才”的理念,学院制定产、学、研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积极与知名IT企业展开合作,赴企业进行实地考察。重点组织开展了与新西伯利亚国立经管大学、深圳、北京、成都、大连、西安等实训实习基地的合作,每年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基地进行专业实习,针对社会实际需要培育实战型专业人才,为西部开发和区域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四、结束语经过十年多的实践与探索,新疆大学软件学院为西部边疆培养软件人才千余名,人才培养质量逐年提升,已基本形成了产学研一条龙的人才培养模式。新型软件人才培养教育改革是发展边疆软件产业的迫切需要,实践经验证明具有地方特色的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可较灵活地构建地区经济发展所需的专业课程体系,我们相信它必将对新形势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特色教育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参考文献:

教育部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工作办公室编.示范性软件学院的探索与实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教育部关于批准有关高等学校试办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的通知(教高〔2003〕7号).

猜你喜欢

专业硕士软件工程产学研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纺织摘奖项目产学研居多
多学科协同的项目制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研究
关于如何创新和完善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的探讨
学前音乐教育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