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市农村雨洪利用总结与思考

2014-07-25宋卫坤魏恒文邬晓梅

中国水利 2014年13期
关键词:雨洪雨水北京市

宋卫坤 ,魏恒文 ,周 嵘 ,胡 孟 ,邬晓梅

(1.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100048,北京;2.国家节水灌溉北京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0048,北京;3.北京市郊区水务事务中心,100195,北京)

雨洪利用作为北京市农村水务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解决缺水和防洪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雨洪利用工程建成后,不仅可以增加水资源的可利用量,补充灌溉水源,回补地下水,实现雨洪高效利用,减轻雨洪灾害,还可形成乡村水景观,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此外,通过雨洪利用和农村截污治污工程相结合,实现雨水、中水的循环利用,推进农村循环水务的建设。

一、北京市农村雨洪利用概况

“十一五”期间,北京市按照“变‘防汛’为‘迎汛’,既减灾防灾,又给洪水以出路;既确保安全,又把水资源留住”的思路,遵循“先入渗、后滞蓄、再排放”的原则,结合新农村建设,在郊区充分利用现有的闸坝、低洼地、老河湾、砂石坑、排水沟渠等,拦蓄雨洪、蓄滞雨水,共建成农村雨洪利用工程800处,新增蓄水能力3000万m3,涉及北京市的14个区县(除东城区和西城区外)。这些雨洪利用工程的建成,在郊区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根据雨水集蓄方式,北京市农村雨洪利用工程主要采取了以下五种建设模式。

①坑塘。结合地形新建或充分利用农村现有废弃砂石坑、鱼池、荷塘、山平塘等,经过清淤、土石方整治、边坡护砌、防渗处理以及雨水收集、拦污、沉淀、泄水、提水等设施建设,集蓄雨水。主要用于村庄农业灌溉及绿化,同时形成景观水面。

②沟道。在山丘区,因地制宜,利用山涧沟道、排水沟渠,结合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通过疏浚、截流、拦污、护坡、沉淀、挡水、泄水、提水等设施建设,汇集和存蓄雨水、泉水,形成水面景观,延长雨水在沟道内停留的时间,减轻排洪压力,同时增加雨水入渗回补地下水量,涵养水资源。

③塘坝。塘坝是指在山丘区修筑的一种蓄水量不足10万m3的小型蓄水工程,或通过对现有塘坝进行维修改建、闸门维修、防渗护砌,增加集蓄水量,调蓄雨洪,收集附近的雨水等,主要用于农田、果树灌溉以及民俗旅游景观用水。

④庭院。利用村庄居户等建筑物的屋顶、硬化庭院以及路面等进行雨水收集,兴建水池、水窖、等蓄水构筑物集蓄雨洪,再通过初期弃流、沉淀、提水等设施建设,主要用于绿化、景观、浇洒道路等用水。

表1 雨洪利用工程建设模式对比

⑤设施农业。设施农业作为建设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在农业优惠扶持政策的引导下,北京市设施农业建设取得了较大发展。利用温室室顶和设施大棚膜面等作为雨水收集面,通过集雨管沟、净化设施和集雨池将雨水存储起来,作为灌溉水源的有效补充,采用适宜的灌溉技术与模式,满足设施农业作物旱时用水。

⑥各种工程建设模式的比较。根据雨洪利用工程建设的适用条件、用途、蓄水能力等进行比较,如表1所示。

二、主要经验做法

1.探索工程适宜建设模式

近年,北京市陆续开展雨洪控制与利用相关技术研究,包括北京市降雨径流特性、雨水水质与处理技术、雨水收集与综合利用,绿地利用雨水技术以及透水铺装地面等。农村雨洪利用工程结合工程现状地形、周边环境等条件,因地制宜探索总结出坑塘、沟道、设施农业、塘坝、庭院等五种雨洪集蓄模式,并在各郊区县均有不同程度地应用,创新和拓展了传统雨水收集利用的方式。

2.进行施工质量监督检查

建立周报制和核查制,抓质量、督进度。区县水利质量监督站负责工程质量的全程监督,市区县两级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站每年对当年所建工程进行一次联合检查,采取区县总体汇报与现场抽查的方式,作为郊区水务绩效考核的一项重点内容,综合评定工程的施工质量、施工进度、组织实施、运行管理等内容。

3.规范工程运行管理

实现雨洪利用工程长期发挥效益,关键是规范工程建后管护,保障良性运行。为此,水务部门出台了《北京市农村雨洪利用工程运行管理办法》,对工程产权、管理职责、运行维护等进行了明确规定。同时,按照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共同参与的原则,针对农村水务设施管理的特殊性,总结提出了村委会管理、农民用水户协会管理、小区物业管理和产业公司管理等四种建后管护方式。

三、主要效益分析

1.增加农业生产用水,服务都市型现代农业

农村雨洪利用工程建成后,汛期通过蓄滞雨水、拦蓄雨洪,累计增加可利用水资源量6000多万m3。丰台、怀柔、门头沟、密云等区县围绕服务当地产业发展,结合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生态、观光、旅游、休闲等功能,优先选择在农业种植园、生态观光园、花卉种植基地等产业园区及周边建设雨洪利用工程。一方面通过铺设管道、配套水泵等设施,利用集蓄的雨水为园区作物提供灌溉水源;另一方面通过建设亲水平台、观景凉亭等营造亲水景观,推动当地观光采摘等产业的发展。

2.减轻防洪压力,涵养水源

一方面,通过收集、存蓄雨水资源,拦蓄地表径流,延长滞洪时间,减少雨水径流外排,减轻防洪压力;另一方面,利用沙性土壤良好的渗透性能,增加雨水的自然下渗回补,不但减少了雨水的蒸发损失,而且提高了雨水的利用率,补充地下水,涵养水源。

3.净化水体,改善村庄环境

沟道、塘坝等雨洪利用工程中通过种植荷花、睡莲、蒲草等水生植物,构建人工湿地,通过物理沉降、微生物降解、土壤阻截、植物吸收等作用,净化水体,减少了污染雨水直接排入河流水体而造成的污染。此外,通过雨洪利用工程的建设,改善村内环境,形成水面景观,形成老百姓休闲娱乐的场所。

4.引导农民参与建设,增加农民收入

通过农民用水户协会村分会及农村管水员,积极组织农民参与雨洪工程建设与管理,明确管护责任。同等条件下,除技术要求较高的工程部分由专业施工队伍施工外,垃圾清运、土方清淤、绿化等工程部分均由当地农民参与实施。“十一五”期间,北京市农村雨洪利用工程建设中,全市农民累计投入30万余工日,农民劳务收入3000余万元。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总体而言,北京市雨洪利用工程发挥了巨大效益,但部分工程仍存在下述问题:

1.部分工程设计不够合理

部分工程集雨量不够,长年无水或者废弃不用,主要原因在于工程的选址不够合理。在工程建设前,对地形、降雨等基础资料掌握不足,现场调查论证不充分,没有进行雨洪利用潜力分析,缺乏整体考虑;建设地点选择不够恰当,蓄水量设计偏大,导致工程建成后蓄不上水或者废弃不用,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2.部分工程建设标准偏低

由于总体投资不高、地方配套不能全部落实等原因,部分雨洪利用工程在设计方面,未统筹兼顾,在服务产业园区发展、结合村内污水治理等方面考虑不足,限制了工程效益的最大发挥;一些雨洪工程虽然提供了良好的水源条件,但因引水设施、灌溉配套不足,集蓄的雨水资源仍得不到有效利用。此外,还有少数工程因为资金短缺,未完全按照原设计来施工,降低建设标准,如集雨面积减小、无护坡护岸、工程设施不配套等问题。

3.部分工程管理不到位

农村雨洪利用工程点多、量大、面广,运行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缺乏运行管理经费来支撑运行管理队伍,直接导致工程没人管理或者疏于管理。出现个别工程所集蓄的雨水发黑发臭、周边垃圾成堆、管道护栏设施损坏等现象。

五、结论与建议

1.结论

北京市农村雨洪利用工程总体上取得了良好效果,效益突出。雨洪利用工程增加了农业生产用水,服务了都市型现代农业;减轻了防洪压力,回补了地下水;净化了水体,改善了村庄环境,涵养了水源。此外,通过引导农民参与建设,增加了农民收入。但部分工程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设计不够合理、建设标准偏低、管理工作不到位等问题。

2.建议

北京市八家地郊野公园雨洪利用工程景观

(1)科学选址,合理规划

在雨洪利用工程选址方面,建议优先选择以下地址:雨水回用量大、水资源又相对紧缺的地点;距离再生水回用比较方便的地点;居民急需改善的坑塘河道;便于施工的地点。在工程规划方面,突出重点,优先考虑与农村治污结合的雨洪利用工程、与农业观光生态园结合的雨洪利用工程。

(2)落实工程建管资金

首先,研究制定雨洪利用工程建设、管护资金定额标准,为雨洪利用工程建设投资以及运行管理维护经费投入提供依据。其次,出台相关政策法规,落实雨洪利用工程的建设与管护资金。对于能产生直接经济效益的雨洪利用工程,工程的管护资金可以从直接经济效益中提取,不足部分再通过其他方式解决。

(3)加强工程管理,责任到人

落实雨洪利用工程管理,责任到人。对工程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管理责任人负责本工程的正常运行,定期进行检查、清理和日常维护。必要时,应做好清淤等工作,保障收集与排水设施通畅,运行安全。对于集蓄水质要求较高的雨洪利用工程,应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水质化验,确保蓄水水质要求。

(4)制定地方标准,规范雨洪利用工程建设和管理

目前,北京市在大力推广适宜的雨洪利用技术,形成了五种工程建设模式和四种工程管护模式。但如何因地制宜建设雨洪利用工程,尚缺乏相应的技术依据。此外,还缺乏对雨洪利用工程进行专门验收、运行维护和效果评价方面的标准。建议结合现有研究基础以及工程建设和管理实践经验,研究制定有北京市特点的地方标准,进一步规范雨洪利用工程建设和管理,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

[1]税朋勃,单军.北京市农村雨洪利用建设思路与实践[J].中国水利,2010(1).

[2]潘安君,张书函,陈建刚,等.城市雨水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与应用[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雨洪雨水北京市
北京市:发布《北京市2022年能源工作要点》
农事 雨水
北京市丰台区少年宫
基于集对分析的德州市雨洪资源潜力研究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
如果雨水先唤醒清明
农事 雨水
低影响开发中植物应用研究
海绵城市概念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探究——以哈尔滨群力雨洪公园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