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职工发展 共享发展成果
2014-07-25胡霖
胡霖
五四农场位于黄海北岸,总人口5815人,土地总面积3887公顷,与朝鲜人民民主共和国接壤,是全国最大的边境农场之一。几年来,农场工会坚持以人为本,协助行政积极开展职工教育,搞好技术培训,不断提升职工的科技意识和创新意识,充分发挥职工在构建和谐农场中的主体作用,使农场集体经济不断壮大,职工收入逐年增长,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共享农场和谐发展成果。
一、不断提升职工科技意识,依靠科学发展农业
水稻种植是农场的主导产业,也是职工生活的主要来源之一。抓好水稻生产,增加职工收入,就要用科学武装职工,提高职工技能,让职工自觉参与到农场的建设发展。场工会与党政及其他部门密切配合,教育职工以场为家,树立场兴我荣、场衰我耻的主人翁意识,组织职工大力开展“爱岗敬业、技术创新、团结互助”教育。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采取实地考察学习,搞好优质品种定向;请专家培训指导,搞好田间管理与病虫害防治;讲授机插秧栽培技术和有机水稻生产技术等。聘请农广校和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专家进行大棚蔬菜栽培技术培训,请有种植经验人员讲解西红柿的种植、管理、病虫病防治等,使职工科技意识、创新发展意识不断增强,生产管理技术能力进一步提高。从2001年开始,农场从日本引进越光水稻品种,稻米每市斤卖价高于普通稻米一倍以上,增加了职工收入。生产过程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农场率先改变了手工插秧、人工收割的传统方法,降低了劳动成本,成为全市水稻生产机械化示范场。在水稻深加工方面打品牌,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五四农场”和“海阗”两个稻米品牌,全场20000亩水稻全部加工成优质大米销售。引导职工走集约化经营道路,2012年农场成立水稻生产专业合作社,试点把分散在职工手中的土地返包回农场统一经营,扩大集约化经营规模。由于坚决实施科技兴场战略,农场的水稻产量一年登上一个新台阶。2011-2013年,水稻亩产达610公斤。全场水稻总产量达到12000吨,实现社会总产值28500万元,人均收入15000元。
二、增强职工创新理念,发展二、三产业
农场的发展必须依赖于全场职工的理念创新。农场工会通过各种渠道,引导职工正确认识农场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拓宽经营思路,拉长产业链条,因地制宜勇于创新,发展二、三产业,让资源、区位优势变为经济优势。
一是增强职工市场经济理念。依靠职工做好水稻深加工,提高大米质量,参与市场营销,形成繁育、种植、收储、加工、销售一条龙。“海阗”和“五四农场”两个品牌大米已销往全国10余个大中城市,2011年职工直接增收230余万元。2012年在东港、丹东市两地开设“五四农场”大米专营旗舰店,在宽甸县、凤城市开设大米营销店,2013年重点开发沈阳、大连市场,力争建10个专营店,设立农场自产农产品小超市。
二是增强职工经营管理理念。农场着眼于长远发展,坚持走壮大集体经济、共同富裕道路,将万亩港湾实行集体管理,对单户一年一发包,年收入达到几千万元,并将资金有效地用在发展职工群众的生产、生活上,职工群众满意,企业发展后劲十足。对港湾的设施实行统一管理,统一统护,降本增效。2011至2013年,全场港湾养殖集体净收入近4500万元,职工养殖单户收入超百万元5户。组织职工搞合伙养殖,走共同富裕道路。2011年开始研究利用港湾搞合伙养殖海参,带动全场职工共同致富的新路子。2012年,全场已有400户职工参加合伙养殖,总面积342亩,海参长势良好。
三是增强职工创新理念。开拓职工发展视野,依靠职工的支持,建立了高端生态越光稻米园区、生态海参养殖园区、生态疏菜生产园区,农场经济逐渐向园区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三、加强民生投入,共享发展成果
五四农场于1963年成立,在建场初期执行先生产、后生活的建场原则,致使职工生活区、住房等设施十分简陋。这些年农场发展了,在场工会的大力协助下,农场特别注重加大提高职工生活条件的投资力度,偿还对职工的历史欠账,快速提升职工生活水平。从2003至2013年的10年间,全场民生工程投资逐年加大:投资580万元,新修柏油路30000米,实现全场户户通油路;投资310万元,为1337户集中居住的职工群众安装太阳能热水器,每户补贴2380元;投资84万元,对全场稻田田间作业路实行沙石硬化;实现了全场农田作业路标准化,总长度为30.7公里,彻底解决了职工群众种地、各种机械作业及农产品运输难的问题;投资67万元,对全场自来水进行了彻底改造,使全场职工群众吃上安全放心的自来水。每年拿出近400万元为正式职工交纳社会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公残保险四项保险,在职和退体职工各项福利待遇得到全面保障。每年投资10.8万元,为全场3600名非职工加入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每年为全场275名70周岁以上老人发放长寿补贴金63600元。每年春节对贫困户发放困难补助30000多元。投入11.98万元,为全场599名离退休职工进行健康体检。投资100多万元,在老场部窟窿山脚下新建了一处占地11800平方米的职工文体活动广场,灯光球场、休闲长廊、健身器材一应俱全,成为职工群众休闲娱乐、开展体育活动的场所。全场22个居民组全部建立了“职工文化室”,统一订阅十余种报刊。每年春节农场出资40万元,为全场每户职工发放豆油、白面等慰问品。根据省农垦危旧房改造政策,农场积极认真地同上级有关部门协调,落实相关政策,取得了可喜成果:2011年全场有349户危房喜迁东港“福兴园”小区住进了楼房。2012年全场有235户,2013年有337户,实行原地维修加固或翻新重建,住房质量得到全面提高。
围绕中心抓教育,抓好教育促发展,依靠职工创新发展,实现了集体增效、职工增收的目标。惠及民生,密切了干群关系,促进社会和谐文明,农场的凝聚力显著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