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的兴趣
2014-07-24焦晓鸽
焦晓鸽
摘 要: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能自觉地把注意力转在学习上,愉快地去学习,是物理教学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兴趣;实验;幽默语言
高中物理难学,已成为一个普遍性的问题。这主要是由物理学自身的特点决定的。因为物理这门课对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要求都很高,学生在进入高中后,由于定义、概念、规律、现象、公式多,进度快,题型花样多,加之科目多,如果仍沿用初中那种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显然是不行了。学生从初中的机械记忆,突然过渡到高中要靠理解来记忆,就觉得无能为力,在高中即使背会定义、公式,因不解其意,不注意适用条件,乱代公式、乱用数据,成绩自然不理想,进而对物理望而生畏,失去了信心,一到物理课就提不起精神。杨振宁博士说,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昆虫学家法布尔说,兴趣能把精力集中到一点,其力量好比炸药,立即可以把障碍物炸得干干净净。可见,兴趣的力量是极其巨大的,老师如果能让抽象的知识生动起来,变得简单易懂,学生的积极性自然会被调动起来,逐渐会对学习物理产生兴趣。因此,要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从而解决高中物理难学的问题。那么怎样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兴趣呢?在这里笔者谈一些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一、做让学生喜欢的老师
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说的就是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带着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我们也是从学生时代过来的,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学生因为与老师闹别扭而成绩下降,某位教师因为不受学生欢迎而全班成绩上不去。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和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关系的融洽,因为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进而乐其道。因此,作为教师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如何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服,让学生喜欢自己。如果学生对老师不相信,不愿与老师亲近,对老师持敌对的态度,或者对老师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感到枯燥无味,这样的教育教学还能成功吗?学生还能对这一学科感兴趣吗?叶圣陶先生说:“你这糊涂的先生,在你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
二、课堂上尽可能多做实验
实验无处不在,教师要尽可能地给学生演示实验,把实验渗透到教学环节中去,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讲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时,可拿矿泉水瓶做成“水流星”实验,按照已有的经验,当矿泉水瓶运动到最高点时,由于口朝下,水必往下洒,但从实验结果看却使人出乎意料,水并没有下落;接着使转速慢下来,学生会发现慢到一定程度后水会下落,接着提出问题:要使水不落下来,必须满足什么条件?这个实验演示完之后,类似过山车模型、绳模型学生就能更好地接受了,看似浪费了时间,但是使学生在好奇心理的驱使下进入听课角色,学生的兴趣大大被调动,想必也有了学好物理,从而能更好地解释生活现象,应用于社会、服务于社会的愿望。静摩擦不好讲,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笔者在网上查了很多资料,看到一个例子把它应用到课堂上,这个实验是这样的:在一个装满米的杯中,插入一根筷子,再将周围的米压紧,将筷子提起,由于筷子和米之间、米和米之间、米和杯子之间有静摩擦力,杯子和米将随着筷子一起被提起。当这个实验演示成功的时候,学生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都要来试一试,积极探索其中的原因,笔者顺势开始了本节课的传授,这就是实验带来的力量!
三、教师授课时要讲究语言艺术
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语言能活跃气氛。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做到这一点,这和人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但是我们还是要尽可能地提高我们的语言艺术。课前进行自我心理调整,充分备好本节课,这样在课堂上才能有声有色、得心应手,带着愉悦的心情去传授知识,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事实表明,教师风趣的语言艺术,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信赖和敬佩,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在讲楞次定律时,笔者给学生做这样的比喻:“烂泥地里,当踩上去时,稍硬的表面会阻碍你下沉;当下沉后,你想拔出腿来,烂泥又会阻碍你拔出腿来。”学生听到这个例子的时候必然如同身受;再如,在讲理想气体等温变化的微观解释时,笔者给学生这样比喻:“有六十人,在一间屋子里会很挤,很容易产生你碰我、我碰你的现象;而当把这六十人放在大广场上时,碰撞的机会就减小了。”学生听后会心一笑,通俗易懂的例子拉近了学生与物理的距离。课堂上利用诙谐的语言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教师的解颐笑语、生动有趣的实验,能使课堂气氛活跃,引人入胜,从而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乐趣中获得知识、获得自信。
(作者单位:河南省商丘市回民中学)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