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活动情境,活跃英语课堂
2014-07-24张万禄
张万禄
一、中学英语现状分析
近年来,英语学科教学已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学好英语,除了学校重视以外,各类培训机构、培训学校更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然而,英语学习现状却不尽如人意,家长之间、家长与教师之间、家长与学生之间谈得最多的还是英语。仅以我所教授的两个班级为例,学生人数为112人,除每周12节英语课外,参加培训班、兴趣班的学生为80人,占了全体人数的71.43℅,但每次的测试成绩都不理想,平均优秀率为27℅,及格率为67℅。从这组数字上看,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长投入与预期成果都不成正比。然而,问题出在哪里,这一直是困扰着英语教师的难题。
针对英语学科“投入与产出”不协调的问题,我们大力开展教研活动,以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创造了词条教学、学案教学等模式,但这类教学模式只是短期效果明显,不适合长期使用。经过调查,我们发现了两大症结:第一,枯涩、单调的英语教学使学习完全机械化,学生感觉不到新鲜。第二,学习的功利性大于实用性,缺少交流的空间,死记硬背束缚了学生的手脚。英语是一门语言,学习语言的最好方法应是交流。然而,英语课不给学生施展的空间,只把死记硬背的知识作为考试的资本,渐渐地,英语教学脱离了学生,脱离了生活,造成了生硬、死板的教学局面。
二、解决方法——活动课程的展开
发现了问题的症结,也就为我们打破英语教学的僵局指明了方向。从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我们发现,“活动课程”越来越成为英语课程走向学生的直接而有效的途径,“活动课程”主张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积极地、多方面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将此实施于解决问题的过程,最后以验证方案作为阶段性认识的结束。在“活动课程”的教学中,学生始终以主动探索者和问题解决者的角色出现。活动课程的本质是活动,它在“主导、文本、主体”的相互活动中,改变了以“主导为中心,教材为重点”的模式,体现了课程实施以主体的自我参与和合作探究为主,学生是踏实地“学”和“做”的特点,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地学;在课程内容上,以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为出发点,落实学生喜爱的听、说、读、写、看活动;在课堂教学机制上,课堂以参与、指导、协调学生活动为主,根据目标力求创设出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方式;在辐射范围上,以全体学生的活动取代一问一答或少数尖子生的活动;在课堂效果上,不仅要看学习目标的落实情况,还要注重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以及活动质量的高低。“活动课程”的实施,不仅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而且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探究、主动发现。
三、开展“活动课程”的途径
“活动化”英语课堂教学是一个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学生素质提高为目标的教学过程。这一过程的核心是学生主体学习活动的创设,可以通过以下三种途径来创设学生主体活动。
1.设置“活动”情境
设置“活动”情境就是在课堂上组织切实可行、易于操作的智能活动,把教学目标隐含其中,让学生在“活动”中达标。此种活动设计是具体的、外显的,它可以是演讲式的,也可以是竞赛式的、游戏式的、竞猜式的。
例如在七年级上册Unit 4 Section B的教学目标中,语言知识目标是掌握句型 where is、its、where are、they are;语言技能目标是能利用所学词汇和句型初步交流,描述自己熟悉的物品及空间关系。至于情感态度目标,一是通过学习物品的存放位置,学会美观、方便地存放物品,从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二是通过学习将课文内容编成易于掌握的歌谣(chant),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根据教学目标,笔者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1)介词学习
首先从两个熟悉的介词in和on入手,用动画表达猫和大红盒子的位置变化来学习新介词under和behind。接着进行扩展练习,让学生做个“I say you do”的游戏,由教师发出口令,学生用书和文具盒做出反应,看谁又快又准。这样一来,可以让学生在游戏的状态下轻松掌握介词。
(2)生词学习
笔者将所学物品的名词置于一个房间内,并制作成动画。只要点击物品,就会跳出该物品的单词和音标,随点随读,生词学习完毕后又可作一个巩固练习,让学生随意描述房间内物品的位置。
(3)课文学习
在这一环节中,笔者设计了三个活动:
第一,竞猜活动。让学生仔细观察Lucys room,30秒后点击鼠标,隐去所有生词,让学生竞猜所看到物品的英文名称。
师: Where is Lucys coat ?
生: It is on the desk.
师: Is it on the desk ? (点击鼠标则出现该字幕)
生: Yes, it is. (点击鼠标,该物品就会回到原来位置。)
如此点击学习,学生能轻松记住课文中六幅画的内容,并能在饱满的热情中活跃思维。
第二,跟读竞猜活动结束后,可点击朗读课文键,一边呈现图画,另一边呈现课文,既形象好记,又可随点随读,这种方法简单、方便、高效。
第三,如果跟读了课文以后还不太好记,那就进入歌谣。笔者将课文内容设计成了一个歌谣,节奏为四拍,读起来朗朗上口,让学生有节奏、有韵律地读英语,既降低了背英语的难度,又增强了学习兴趣。
2.设计问题情境
设置问题情境,就是围绕教学目标将教材的重点难点转换为问题形式,让学生在阅读思考、讨论交流、探究解答中达标。这是一种侧重思维的学习活动,提高问题质量是提高学生兴趣、发展学生思维的关键,笔者在七年级上册英语Unit 7 How much are these pants?一课中设计了这样的流程:
(1)前提导入。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性的“free talk”,以对话的方式巩固上一课的知识,并起到激发积极性的作用。然后再有条不紊地过渡到Task one—shopping,启发学生想象买东西的情境,自拟一段购买食物的交流内容,这样一来,问题情境就产生了,教师可用投影显示商场和大量关键词,引导学生高质量地达成目标。endprint
(2)目标预备。第一,知识热身。承接前一阶段的购物交流,创设“我”购物的情境,通过场景变化调动学生的思维,高层次地激发学生的大脑活动。学生在推测、猜想的过程中整理记忆中的词汇,再投入到学习中,教师用动画式的课件依次展示“我”购买的衣物,接着引出单词教学。第二,能力形成。听课文做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运用学过的词汇及知识,进一步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第三,完成任务后,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个clothing shop的情境进行对话,巩固练习。设置问题情境,要向学生提出具有挑战性、激励性、争议性的问题,有效地刺激学生的思维,将问题的难度定位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并且要把握好提问的时机。
3.设置练习情境
设置练习情境是把教学目标所要求的内容编织成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来实现教学目标。在Unit one My name is Gina的话题Making new friends的教学中,笔者进行了以下的练习编排:
活动题目: What's your favourite fruit?
Teaching steps:
Step 1:Greetings.
Step 2: Sing an English song.
Step 3:Look at the picture. Find your new friends fruit and write it down .
1.Karen 2.Peter
3.David 4.Jim
5.Maria
设计出具有导思、启能、益智且高质量训练价值的题目,可以使学生乐学不疲,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四、结束语
“活动课程”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英语训练的过程,是帮助学生对英语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过程,因此,在活动化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让学生自主参与、直接活动。活动时,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其中的某一个角色,在一些学生表演时,可让其他学生作导演或评委,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活动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在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同时,深化他们对英语这门语言学科的理解,所以,我们要对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闪光点给予鼓励,这样才能让学生在长期的英语学习中满怀持久的动力,逐渐提高英语成绩。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阳县实验中学)
(责任编辑:徐晓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