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善课堂结构 提高教学效果

2014-07-24刘世科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22期
关键词:结构数学检测

刘世科

(甘肃省永靖县永靖中学,甘肃 永靖 731600)

改善课堂结构 提高教学效果

刘世科

(甘肃省永靖县永靖中学,甘肃 永靖 731600)

课堂教学时教学数学的主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主要基础,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演练场,也是师生沟通、互动的联网站。因此,优化课堂结构,优化教学过程是非常有必要的。

课堂结构;教学过程;优化;转化;促进

一、问题的提出

系统论一整体原理告诉我们,整体功能不等于部分功能的简单相加,而是大部分功能之和。它不但要求重视局部和元件的作用,而且更重视发挥整体的作用。要求人们在动态中协调内外部各种因素的关系,使所有部分的功能都服从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取得比较理想的整体效益。中学数学教学也是如此,如果我们把数学教学看作一个整体或母系统,那么,它就有数学教学观、教学结构、教学方法、教师、学生、教学设备和环境等元件或子系统。这几个方面不是各自独立的,它们掺和在一起,是立体的、交叉的,又是一个整体。按照教育“三个面向”及现代教育素质的要求,数学教学的目的是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改革数学教学,做到既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培养创造性,开拓性的人才。纵观数学教学的历史,课堂教学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必将还是一种主要的教学形式。而任何课堂教学,师生都是相互的作用;任何数学教师,都有自己的数学教学观,教要采用教材和一定的教法,利用一定的教学设备,造成一定的教学环境,并且无一不在影响着学生,即使很能独立思考,颇有创造才能的学生也不例外。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数学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课堂结构的优劣。

二、几种常见的课堂结构

考察分析各种类型的课堂结构,可以寻找出较优化的课堂结构。我们先来考察几种常见的课堂结构。

1.“讲听”式,一种常见的课堂结构。它的主要教学方法是讲授法,这种课堂结构之所以历史最长、流行最广,是因为它传授知识的密度高,学习的容量大,处理教材的余地广,可面对全班学生,把同一内容同时教给学生。但是,它也有严重的不足,一是不利于信息交流,只从教师方面输出信息,易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阻塞了主要的反馈回路,使教和学失去了联络,这是“讲听式”的致命弱点;二是不利于能力的发展,教师讲授多,学生思考和练习的机会就少,这与数学这个非经反复思考练习便不易掌握的工具来说是极其不可取得;三是不适合当前中学生的普遍年龄和生理特征,目前中学生年龄较之以前要小2~3岁,他们连续听讲的精力明显不如以前年龄较大的中学生,听讲时间过长易于疲劳。

2.“问答”式,一种常见的课堂结构。在这样的课堂上,老师问,学生答,一问一答,一问众答,囊括了课堂教学的全部。看起来“问答”式的课堂气氛比“讲听”式热烈,单向交流变成了双向交流,似乎更胜一筹。但仔细考察起来,原来大都问不得法,一是缺乏认真准备,二是随意性比较大,三是被答的面不广。显然“问答”式只不过把“满堂灌”换成了“满堂问”罢了。这种课堂结构个理论好像是启发式,其实是对启发式的误解。它的最大弊病在于忽视了学生的内在因素,使学生答于无备,任然处于消极、被动、受压抑的状态之中。

3.“讲练”式,一种常见的课堂结构,属程序式教学。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只讲一部分时间,剩下的时间让学生做书上的练习或教师设计的题目,学生的“听”与“答”为动笔所取代,知识的传授在如此的过程中完成。这种的课堂结构的理论根据似乎是精讲多练,可事实上,学生自始至终随教师的指挥棒转。

上述三种课堂结构的致命弱点都在于没有把学生看成进行的主体,学生的潜在的活力没有被挖掘出来,这一点已被大多数中学数学教师所认识,但它们为什么还在被采用呢?究其原因,一是习惯势力。教师仍然认为自己是主体和中心,学生是客体。上述三种课堂结构是前人经验的结晶,一般不愿改变。二是怕麻烦。因为这三种课堂结构,特别是“讲听”式最为简便可行,教师可按课前设计好的程序进行,一般不会出现难堪的局面,就是一个初任教师也能顺利的完成自己的“教学目的”。

三、较优化课堂结构的特点

较优化课堂结构的模型绝不会是唯一的,而应该是百花齐放。不过不管形式如何,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①“教学相互作用”为理论基础,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最佳结合的条件,首先是师生双方心理活动的结合。②教师质疑设问,形式独立思考,使学生的思维呈积极状态。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最佳结合体现在“设疑”和“解疑”的结合上。教师启发生疑—鼓励质疑—引导解疑的过程是教师主导的表现;学生思考求疑—大胆质疑—创造性地解疑的过程是学生主体的表现。③教师在教其知、授其理的过程中,要导之以思、以法、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动脑、动口、动手,自求得之,较优化课堂结构的重要标志。④教师鼓励创造,学生积极探研,把学习与创造结合起来,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最高体现。

四、不同课型的课堂结构

在进行教学实践的时候,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不同水平,不同的教学年级,选择和搭配不同的教学方法,其原则使知识教学与能力的培养都要兼顾到,以达到最优效果。一个单元甚至一堂课,可能是以一种为主,也可能是几种形式结合,穿插使用,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教法不能总是老用一种固定的模式。无论运用什么方法,教学的出发点是学生,落脚点还应该是学生,学生应始终看成是教学的主体。根据这一原则我们来探讨几种不同课型的课堂结构。

1.概念课。宜采用“预习—发现难点—重点讲解—练习—小结”的形式。关键在于教师要精心设计好预习提纲,落实好预习这一环节,使学生带着问题上课,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求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习题课。不妨采用讨论形式,教师精心设计,拟定提纲,出示问题,由学生独立完成或相互协作完成,然后由教师指出错误,比较优劣,获得正确答案和最佳解题途径。这样做,可以促使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思考。

3.单元复习课。不妨采用“反馈—点拨—反馈”的形式,就是由学生将本单元知识技能概括化、系统化,然后经教师点拨,将知识加深拓宽,最后经学生第二次反馈,可把握本单元的重点、难点,以期达到把知识转化能力的目标。

4.分析讲评课。应采用“学生总结得失—教师归纳—重点讲解—让学生回味、消化—深化、提高”的形式,这样可以搞好双边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五、切实抓好课堂之外的两个环节,即预习和检测

广义地说,课堂结构始于预习,终于检测。大部分教师对预习只落实在口头上,流于形式,没有很好地组织落实,对于检测的认识也不够深刻,或为了应付学校布置的检测次数,或由于检测后的阅卷比较麻烦而干脆不检测。只有落实好预习这一环节,学生才能带着思考、带着问题上课,才能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学习,探求知识,把消极接受变为积极思考,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检测是一个阶段或一个环节教学的综合性、集中性的反馈,唯有通过检测,才能更好的把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情况,它是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结合的鉴定,更是使学生综合提高的主要环节。因此,预习和检测作为课题结构的拓展,不能轻视。

六、教学过程应该增设两块“私营地”,即转化后进生、推进学优生这两个环节

事实证明,每个人的智力、思维、思想品质是有差异的,这些差异使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学习的自觉性,学习习惯等诸方面就有了差别,而这种差别造成了学生学习成绩的分流。一般的,每个学习集体都有学优的、中间的较落后的三种层面的学生。为数较多的中间学生是体现教学质量的主体部分,尖子生是更进一步呈现教学质量的亮点,较差学生是制约教学质量提高的主要因素。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中等生的促进、学优生的推进、落后学生的转化工作。仅仅利用公有的一堂课,同时达到这样三个目的,使各层面的学生都各得其所,客观上说,这在操作上有困难,因此,课堂教学应该面向大多数中层学生,通过课外辅导使落后生有所进步,通过定期举办专题性或拔高性的辅导讲座使学优生吃得更饱,所以给后进生和学优生增设两块“私营地”,作为课堂空间的补充是必要的。

总之,为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探究比较优化的课堂结构势在必行。但教学改革是一项艰巨的工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摸索、总结。本文所谈,仅仅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点肤浅的看法,不正确之处,诚望批评指正。

[1]黄彦,刘喜萍.新教材·新理念·新教法[J].甘肃教育,2011,(13)

[2]余文森.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J].教育评论,2006,(06)

G632

A

1674-9324(2014)22-0244-02

刘世科,男,1979年11月出生,甘肃永靖,现任中学一级教师,工作单位:甘肃省永靖中学。

猜你喜欢

结构数学检测
“不等式”检测题
“一元一次不等式”检测题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检测题
《形而上学》△卷的结构和位置
论《日出》的结构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