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科类专业实施模块化实验教学模式探讨

2014-07-24钟立新徐文娟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22期
关键词:文科类理工科模块化

钟立新,徐文娟

(浙江财经大学 1.金融学院;2.法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文科类专业实施模块化实验教学模式探讨

钟立新1,徐文娟2

(浙江财经大学 1.金融学院;2.法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在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模块化教学模式借助于其能力导向和任务导向的课堂学习过程,能较好地将学生的知行能力培养和岗位适应能力培养统一起来。将模块化教学模式应用于文科类实验教学,一方面需要区分文科类实验和理工科实验存在的差异,另一方面也需要重视学科与学科之间、学习与生活工作之间的共通性。在构建模块化实验教学模式中,需要充分体现文科实验的综合性特征。

模块化;应用型;教学模式;实验教学

源自于国际劳工组织对产业工人培训的模块教学法,最初较多地被应用于岗位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制造业、服务业等方面的各项操作技能的训练。目前,模块教学法不仅被引入注重于知识传授的各院校课堂教学,同时还被引入注重于理论验证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实验教学。与传统的分科教学法相比,模块教学法的主要特点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课堂教学过程中既包含了以教师为主的目标教学,同时又包含了以学生为主的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形成了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轴。二是在学生的各项能力培养中,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得到了特殊重视。课堂学习活动既包含了具体的操作技能方面的训练,同时又包含了创新思维、创新实践等方面能力的培养。三是在各个教学活动阶段,开放性教学理念得到了真正落实。教学活动不再将掌握完整的学科知识作为主要目标,而将灵活运用知识、适应现实社会对应用型人才各项能力的要求,渗透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同时,通过课前的准备和课后的拓展,将学生的能力培养过程延伸到课堂之外。四是课堂教学中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现出较强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结合学生个人特长,开展基于项目的合作学习。一方面充分开发了学生的各方面潜能,同时也使得学生个人的自我发展需要和社会的整体发展需要有机结合起来。由于学科性质的差异,长期以来,理工科教学活动一般会分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大课堂,而文科类教学活动往往以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课堂讨论为主。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各类知识的交叉性和各类职业活动的复杂性不断提高,不仅在理工科专业中需要通过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在文科类专业中,也同样需要开展与理工科实验侧重于知识验证与知识创新相类似又有区别的各种实验活动。与理工科较为成熟的实验体系相比,文科类实验教学尚未形成较为完整的实验教学体系。通过对文科类专业模块化实验教学模式的探讨,一方面能使我们找出文理科实验教学中的共性因素,另一方面也能使我们明确不同学科实验教学中的差异,从而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

一、文理科实验教学的差异性比较

1.实验目的的差异性。理工科实验教学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巩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在提高学生实验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而文科实验教学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理解与理论知识相关的现实过程,另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与走上工作岗位后相关的多种能力。包括某项工作技能、沟通与表达的能力、决策与判断的能力、社会交往与协调能力等。因此,理科生所体现的严谨、理性态度和文科生所体现的变通性、适应性态度在文理科实验教学目的上就得到了体现。

2.操作对象的差异性。理工科实验的操作对象,是各种实验仪器和设备。因此,实验仪器的认识、操作步骤的确定、实验数据的记录、实验数据的处理等都有一套规范化的流程。依据要求按部就班地做实验,学生就能较快地重复出前人的研究结果。文科的实验操作对象,主要是各类软件和已有的一些经验数据,软件的运用和数据的统计分析对操作流程的要求存在教大的灵活性,需要学生做更多的尝试。

3.实验结果的差异性。理工科实验的验证性使得实验结果具有唯一性特征。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判断学生的实验是否成功,有可以参考的正确结果。而文科实验结果既有可以判断其正确性的一类,如会计报表数据,也有与主观认识相关的实验结果,如不同市场之间或不同价格之间的相关性。对于这些实验结果,教师和学生需要凭借行业经验和社会阅历去进行判断和把握。

4.实验作用的差异性。验证性的理工科实验结论加深了学生对公式、定理等的理解和对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有助于学生对这些公式、定理的应用,以及实验操作技能的迁移。开放性的理工科实验结论加深了学生对知识产生过程的理解,在未来的学科类创造性活动中这些结论需要得到进一步验证。文科实验结果加深了学生对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过程的了解,提高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力和对数据的解释力。

二、文科类专业模块化实验教学模式构建

与理工科模块化实验教学模式相类似,在构建文科类专业模块化实验教学模式时,既需要注重于具有相关学科特征的实验体系建设,同时也需要突出具有多学科综合性特征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

1.根据应用型教学目标确定各个模块相应的课程结构,建立适合于文科实验教学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在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中,需要将素质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培养目标统一起来。从总体结构上来看,可以将模块化实验课程体系划分为基本素养培养模块、专业技能培养模块和综合技能培养模块。基本素养培养模块着重于培养学生适应于可持续性发展需要的能力培养。专业技能培养模块着重于培养学生某一方面的职业技能,适应于某一岗位的特殊需要。综合技能培养模块着重于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满足,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

2.打破单一学科框架,重新编排课程内容,形成各个实验模块的课程集合。围绕着各阶段具体的实验教学目标,把若干个实验项目根据活动时间的长短、所需的知识结构、各实验之间的相互关系等设计成若干个实验模块。可以将存在着知识结构或技能结构关联性的一些小的实验模块结合组成若干个大的实验模块,每一个大的实验模块具有相对完整性和统一性。

3.实验模块设计需要突出应用性目标,根据各个岗位的具体要求把握课程改造。模块化实验课程是基于工作岗位和工作任务的需要所形成的。在学生完成各个模块化实验中,既有与通用性岗位相适应的知识技能需要,也有与专业性岗位相适应的知识技能需要。模块化实验课程的改造如同搭积木,在满足相关岗位对知识和技能的组合需要中体现便利性和实用性特征。

4.模块化实验的活动设计要体现素质核心和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根据具体课程模块和实验内容设计相应的课堂活动。模块化实验教学的课堂活动过程需要将学生个体的动手、动脑、动嘴统一起来,将每个个体具体的实验活动和整个课堂的实验活动统一起来。这种统一可以通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相互的交流和评价过程得以实现。

三、模块化实验教学课堂实现

1.按各模块所需要完成的任务分配实验学时,做好实验计划。依据文科实验各层细分模块的目标要求,合理分配实验学时,强化实验过程中的各项形成因子,逐一完成每个实验细分模块所需要达到的分类目标和综合性目标。

2.按各实验模块特点制定相应的课堂实验内容和课堂表现测评表。根据相应实验细分模块的目标要求,确定学生在实验中需要完成的相关内容,编制出能有效评价学生在实验课上相关学习成果的测评表。

3.依据测评表在课堂实验过程中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课堂表现测评。按已制定好的学生测评表,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各方面表现进行适时测评,及时给出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激发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4.根据各个实验模块内容和相关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后续的补充和完善。根据学生对实验模块内容完成的情况以及多目标达成情况,开展课堂实验的反思活动。对没有完成相关实验任务的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开展各项补充性课程学习活动和实验活动,以提高学生整体的实验水平和能力水平。

四、模块化实验教学应用展望

在文科类专业中实施模块化实验教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知识应用水平,另一方面可以促进教学相长的过程,改善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多方面联系,缩短学生从在校生变成社会人的角色转换时间。概括起来,文科类专业实施模块化实验教学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作用:

1.改变了教师布置实验内容学生接受实验任务的单一课堂实验方式,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模块化实验的实施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和学生的学习观念。以往学生总是习惯于在课堂上接受老师确定好的实验内容,教师讲,学生听,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任务。无论是实验进度还是课前课后准备与复习,都是老师布置的有标准答案的内容。因此,学习不需要学生自己主动去寻找资料,去发现问题。而在现在的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找到自己要着重研究和探讨的问题,需要多渠道收集资料,需要在小组中经常性地进行讨论。因此,学生的学习时间较以往多了很多。多形式、多渠道、多场合的活动使学生学到了与生活和工作实际相结合的知识,增长了阅历。

2.使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使专业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由于在模块化实验中学生所面对的实验内容有多种选择,并且是以学生相互合作的形式进行,故每个学生都可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爱好选择任务。对于专业技能操作方面的工作,学生可以按能力互补的原则协作完成。不仅降低了任务的难度,同时使每位学生体验到了自己的价值,对他人的工作成绩也有更深的认识。在互动过程中学生找到了自己需要达到和可能达到的目标,找到了可以帮助自己发展的指导者和协作者。因此,学生的进步较以往单纯的实验教学更为明显。

3.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了学科知识在工作生活中的运用和创造性活动的开展。通过在实验过程中对各种专业性问题、岗位工作问题和社会生活问题的分析、比较和学科知识的运用,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相关专业和职业发展规律,体会到了理论知识和实践过程具有同等的重要性,以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必要性。模块化实验过程中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进行了自主发现、自主设计、自主协调,使自己的想象力和独创性得到了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性潜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挖掘。

4.打破了学科与学科、课堂学习与职业生涯之间的界限,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模块化实验教学的实施弥补了文科实验教学中缺乏真实社会情景的不足。学生在项目或任务方向的引导下,具有了主动获取各类信息的迫切愿望,并通过各项实际工作提高了自己多方面的能力。在实验过程中,他们体会到了完成项目中的各项工作,包括资料收集、社会调查、小组合作、知识运用等的重要性。与单纯地完成某一具体的课堂实验相比,学生在模块化实验活动中可以得到更多的对问题的感悟、体验和理解,在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方面有更大的提高。

[1]袁瞀,许强,王晓峰,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块化教学改革研究——借鉴德国FH成功经验[J].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1(4):56-65.

[2]徐文娟.财经特色的法学实验室建设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

[3]倪丽娟,陈辉.从文科与理工科实验教学差异的视角谈文科实验教学[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1),148-150.

[4]于海燕.研究性学习背景下高校文科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扬州大学学报,2009,(1):94-97.

G642.0

A

1674-9324(2014)22-0213-03

本文受浙江省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重点项目(项目编号:Z20130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71371165)资助。

钟立新,浙江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师,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复杂社会经济系统和金融工程;徐文娟,浙江财经大学法学院教师,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复杂社会经济系统和实验室建设。

猜你喜欢

文科类理工科模块化
模块化自主水下机器人开发与应用
模块化住宅
文科类跨专业综合实践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构建
理工科优等生WEY VV6
ACP100模块化小型堆研发进展
模块化VS大型工厂
理工科大学生音乐鉴赏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试论文科类硕士研究生就业困境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论高职文科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浅析理工科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