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视暴力对儿童的负面影响及其家庭干预

2014-07-24唐小华周连香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22期
关键词:沟通模式攻击性榜样

唐小华,周连香

(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西 南昌 330103)

电视暴力对儿童的负面影响及其家庭干预

唐小华,周连香

(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西 南昌 330103)

在如今社会中,电视以压倒性的优势占据了儿童心中的重要位置,在儿童的成长和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电视丰富儿童生活的同时,其充斥着大量的暴力内容也容易导致攻击性的唤起,提高攻击性认知、攻击性情绪,还会导致恐惧等反应。本文从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总结电视暴力对儿童的负面影响,并从家庭的角度提出一些策略。

电视;电视暴力;儿童;家庭干预

在如今社会中,大众传媒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成分,它也和家庭、学校及同辈群体一起成为儿童社会化的重要来源。其中由于具有声情并茂、丰富多彩、生动直观、年龄不限等特点,电视迅速以领跑者的姿势站到了流行媒介的前沿,并以压倒性的优势占据了儿童心中的重要位置,在儿童的成长和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电视在丰富儿童生活的同时,却充斥着一定比例的暴力等内容,不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本文从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总结电视暴力对儿童的负面影响,并从家庭的角度提出一些策略。

一、电视暴力对儿童的负面影响

1.偏离现实的认知图式。著名的传播学者乔治·格伯纳(George Gerbner)在1986年提出的涵化理论较为系统地分析了大众媒介对于受众认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格伯纳认为,看电视的时间越长,越容易基于电视所提供的符号世界建构现实世界观,所形成的对“社会实况”的认知与态度也越接近电视所呈现的景象。电视受众会把电视媒介创造的世界认为就是现实的世界,现实生活就是这样充满暴力的。电视受众所形成的关于世界的想法就像透明胶片模板一样,成为人的认知图式,今后总用这些模板解释自己经历的事情。由于电视的内容总是充满暴力的,所以电视受众“会认为现实社会充满暴力和犯罪,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从而对个人产生害怕犯罪,害怕变成犯罪受害者的认知心理影响。”[1]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当前的认知表现,还会影响自己今后的状况即可能自我。这种对可能自我的建构不仅为将来的行为提供激励;同时帮助解释自己的行为和周围所发生事件的意义。另一项研究发现,3岁前看电视越多,其皮博迪个人成就测验水平降低就越明显,说明早期看电视影响儿童的认知发展。[2]同时,观看电视的儿童用时越多,用于学习和休闲活动的时间就相应的减少,最终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从而降低他们的成就体验,最终影响自己的认知评价。

2.消极的情感体验。电视暴力对儿童情绪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情绪的三个特性。一是情绪的情感性。情绪的情感性就是平常所说的情绪体验,一般分为积极和消极两个维度。随着电视暴力内容的多次重复和强化,电视受众更容易表现出消极情绪,对暴力的现实会产生愤怒、敌意情绪,面对众多的暴力信息,容易出现焦虑及恐惧情绪。著名传播学者乔治·葛布勒曾说过:“电视的重要信息就是引起恐惧”。[3]二是情绪的强度,即体验到某种情绪的力度或程度。处在这个维度一端的人们对引起情绪的情境总是做出比较温和的反应,而另一端的人总会做出激烈的反应。三是情绪的表达。有的人倾向于善于表达自己的情绪,所有的情绪都写在脸上或喜怒形于色。经常看电视的儿童情绪反应相对平淡,渐渐习惯了暴力现象,逐渐丧失对受害者应有的同情和怜悯。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对环境的基本信任感是形成健康品质的基础,是以后各个时期发展的基础。如果儿童认为这个世界是不安全且不可信赖的,这将成为日后儿童发展的危机,最终导致儿童难以形成积极的人格特征。

3.增多的攻击性行为。观看电视是否一定会导致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增加呢?当然二者并不一定存在因果关系。有的研究认为观看电视暴力节目越多,其侵犯性态度和行为就越强。但也有一些研究认为观看暴力节目有宣泄的作用,非但不会增加侵犯的倾向,反而还会减少一些侵犯的行为表现。因为电视暴力能够为人们的攻击欲望提供无害的发泄管到。[4]所以,关于观看电视暴力与行为的关系还应涉及观看者的年龄和心理状态等因素。但是年龄越小,观看暴力节目越多,这种侵犯性行为就会增多。因为越小的儿童越容易受到榜样的影响。众多的实验证明了这点。所以,心理学家李夫(Leaf)指出,受到电视节目影响最大的是儿童。因为电视暴力节目中提供了大量的榜样供儿童模仿,从而习得相应的行为。短时间接触电视暴力会激活电视受众的攻击性认知,激发或改变个体情绪状态,增加个体的攻击性行为,假若长此以往,逐渐转化为个体稳定的现实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有可能形成攻击性的人格特质,从而影响儿童的社会适应性,并打上“不健全的人格烙印。”[5]

二、家庭干预

面对在电视机旁成长的新一代,如何正确处理电视与青少年的关系以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呢?家庭,尤其家庭中的父母起着非常大的作用。父母在清醒的意识到电视的利与弊的前提下,依据一定的原则,可以鼓励和指导孩子健康合理的使用电视。

1.选择健康、安全的电视内容。美国传播学家威尔伯·施拉姆等这样来评价:所有的电视都是教育的电视,唯一的差别是它在教什么。[6]为了使电视最大限度的发挥积极的教育效力,家长观察和控制孩子观看电视内容的类型显得非常有必要。家长要警觉孩子观看的任何电视暴力内容。面对自己不熟悉的电视内容,可以上网先了解一下电视内容,思考电视内容是否有试图伤害他人的行为?暴力发生的频率是多少?这种暴力在节目中是得到了奖励还是惩罚?电视内容是否缺乏一种非暴力解决问题的方式?同时,家长在选择电视内容的时候还要考虑自己小孩的年龄特点,小孩对于自己不能理解的节目不感兴趣。性别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父母应综合这两个因素以及小孩本身的兴趣积极引导儿童观看合适的电视节目。

2.控制接触电视时间。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接触电视暴力的时间与攻击性行为存在着显著正相关。因此,要尽量减少孩子接触电视暴力的时间。父母一定要监督和限制他们看电视的时间,事先说清楚观看电视的时间,这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制力。小孩的卧室不要放电视,减少对小孩的诱惑。

3.改变儿童对暴力的认知。让孩子知道电视并不是完全真实的。电视是可以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对现实进行重新组合。所以,电视是真实与虚幻的综合体,比如所谓的“空中飞人”是不存在的。引导儿童分辨电视信息与现实信息的区别,并给孩子展示一些科技因素在电视节目制作过程的作用。同时教会儿童学会对节目内容进行评价,告诉孩子生活中的暴力远没有电视当中的普遍。而且,通过角色体验法让孩子知道,运用暴力解决问题会带来的伤害有哪些。

4.强化父母对暴力行为的否定态度。班杜拉认为,个体观察到他人的侵犯行为到表现为自己的侵犯行为经历了四个环节:一是注意环节,关注榜样行为的重要特征,加以正确知觉与选择;二是保持环节,把榜样的示范行为以表象或言语符号储存在记忆中;三是再现环节,在适当的情境中把记忆中的榜样行为转化为自己行为;四是强化环节,通过强化激发和维持行为并增强行为的过程。当儿童观看电视节目时,头脑中记忆了很多榜样的暴力行为,在面临与榜样表现侵犯行为相似或相同的情境时,儿童会不会表现出与榜样相似的行为,与儿童预测表现类似暴力行为的后果息息相关。如果预期会带来惩罚、内疚和自我价值感的降低,那么就不会表现通过观察学会的行为。预期从哪里来呢?一是自己曾经表现侵犯行为得到的惩罚体验,二是来自对别人行为的观察。这时父母有意识的切断其中一个环节就显得非常重要。父母经常告诉自己小孩现实生活中大家都不赞同运用暴力解决问题,同时当小孩一旦表现出暴力行为一定要及时的制止和批评。

5.增加家庭沟通。有研究结果发现,家庭沟通模式的不同与儿童对电视暴力的模仿倾向有显著相关。一致型家庭沟通模式中的儿童对电视暴力的模仿倾向性最弱。这种家庭沟通模式强调社会导向和观念导向并重,在不断鼓励儿童发表观点、意见的同时,也非常关注给予儿童适当的指导。这种注重权威和儿童民主双轨并行发展的沟通模式是目前我们理想的家庭沟通模式。家庭沟通模式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它的改变也是艰难的。需要家庭的持之以恒改善家庭沟通环境,尽可能的以平等、尊重、相互理解、积极倾听的方式进行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科学的教育知识,注重自己的言行,完善自己的心理素质,营造一种民主的家庭氛围,既有家长的原则,又给予了孩子适当的空间。

[1]Gerbner G,Living with television.the violence profile,[M]1976:58.

[2]吴德(综述),唐久来(审校).电视对儿童身心健康损害的研究进展[J].国际儿科学杂志,2008,(1):67-69.

[3]张千山.试论媒体暴力对青少年的影响 [J].当代青年研究,2000,(12):9-11.

[4][5]蔡骐,杨静.电视暴力与儿童成长[J].声屏世界,2006,(5):23-24.

[6]J.库尼.幼儿电视的未来[N].今日美国,1984,(9):21-25.

G13/17

A

1674-9324(2014)22-0128-02

唐小华(1980—),女,湖南邵阳,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研究;周连香:(1981—),女,江西南昌,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沟通模式攻击性榜样
SBAR沟通模式在宫颈癌放疗患者中的应用与效果分析
CICARE沟通模式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护理实习生带教中的应用
3-6岁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现状及对策
妇科护理中家庭式沟通模式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非攻击性话语引发的冲突回应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