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外华文传媒与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

2014-07-23彭袅婷

新闻前哨 2014年4期
关键词:华文话语权中华文化

彭袅婷

当今世界传播格局仍旧是“西强东弱”,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升,国际话语权缺失的问题也日渐突出。中国需要掌握新闻传播的主动权,争取中国国际话语权,逐步改变信息传播中的不平衡状态。在中国致力提升国际话语权的过程中,海外华文媒体是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它在传承中华文化,消除“中国威胁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国内传媒在海外的延伸。

本文从美国华文传媒现状入手,分析海外华文传媒对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的作用,并对海外华文传媒如何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提出了思考。

美国华文传媒现状分析

从1848年开始,中国人大批移居美国,由于当时美国西部开发金矿,需要大批廉价劳动力,广东沿海一带农民被迫赴美做苦力,成为早期的移民。此后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中国人移居美国。近几十年来,以继承遗产、家庭团聚、留学为由赴美的移民不断增加,根据美政府人口普查显示,截止2011年7月,全美约有1800万亚裔,其中华人占550万。随着中国的迅速发展,华语热应运而生,在美国的非英语语言中,华语的流行程度仅次于西班牙语。

海外华文传媒的数量与海外华侨华人的数量成正比,华人越多的地方,华文传媒就越发达。对于传统的华文传媒来说,全球各地城市中,凡是华人超过1万人的,都会有华文媒体诞生,几千华人的地区也有不少出现了华文媒体。美国经济发达,华人数量众多,它是海外华文传媒的发源地之一和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目前,美国的华文日报有二十几家,但在东西两岸都有出版、发行和销售的只有四家——《世界日报》、《侨报》、《星岛日报》和《明报》,除此之外,还有一百多家的华文周报在各地发行。[1]在电视方面,美国现有的华语电视台约10多家,亚美电视、北美卫视、中华电视被称为三大华语电视网,此外,还有华语电台和不少华文网站。

然而,当今世界的传播格局极不平衡。目前,全球大部分地区80%-90%的新闻资讯,都由西方的通讯社垄断,西方传媒仍然在整个世界传媒业中占有绝对的主导话语权,中国媒体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明显偏弱,这与中国日益提升的国际地位以及全球华人的政治经济地位严重不对称。海外华文媒体除了传播华人消息之外,如何在当地为华人华侨争取合法权益发出声音,同时公正、客观地说明中国的历史与现状,在国际社会争取应有的“话语权”,是广大海外华文媒体义不容辞的任务。

海外华文媒体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的表现

(一)帮助世界了解中国的“桥梁”

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日益进步的新形势下,西方媒体在国际舆论的格局中依旧占据主导地位,各种信息相互交错,如何向全世界展示一个和平发展的真实的中国,消除其他舆论对我国的误解和偏见,已经成为包括中国本土和海外华文媒体在内的全世界华文传媒的共同面对的问题。而美国华文媒体又因为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与国际环境,它的任务和责任更加艰巨。

美国本地的华文报纸肩负着双重使命:

一是作为本地的媒体,报道政府出台的各种政治经济文化政策,特别是对于华人事务的政策,使华人能够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侨报》等报刊开设专栏,让华人华侨发表对美国和当地时政的意见,传递出华人社区的心声。通过这些华文媒体的传播,华人在美国社会的话语权也逐渐得到提升。2012年6月18日,《洛杉矶时报》头版报道了美国正式以立法形式就1882年通过的《排华法案》向全体美国华人道歉,几代美国华人等了整整130年的歉意,终于到来。不得不说,这与长久以来华文传媒在美所作出的努力不无关联。

二是作为中国与所在国的友谊桥梁,通过大量对华人社区的报道、对中国新闻的关注、对热点问题的解释,在向广大华人传递新闻信息的同时,达到服务读者、引导舆论、增强广大华人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的目的,增强海外华人的民族情感,让海外华侨华人的心与祖国贴得更紧。[2]例如,2009年8月《星岛日报》对台风“莫拉克”袭击中国宝岛台湾进行多次、多角度的详细报道,并开设专栏密切关注灾区人民动态,这次台风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巨大财产损失的消息引起海外华侨华人的高度关注,华人团体和个人纷纷向台湾同胞捐款,体现了中华民族血浓于水的真情。

(二)传承中华文化的“民间大使”

华文传媒不仅是一个传播信息的载体,也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和工具。北京大学程曼丽教授认为,“海外华文传媒是我国国内媒体在国外的延伸,对祖国始终具有向心力,有助于中华民族传统的发扬光大和中国国际影响的扩大”。当前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国际地位日益提升,正处于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的根基,华文传媒通过文化传播的形式,与世界其他民族文化对话,展现中华文化博大、宽容的文化性格,塑造海外华人的新形象,从而减少不利于中华民族复兴的负面声音。

美国华文传媒作为传承中华文化的“民间大使”,在过去的100多年里,无数的华文传媒工作者传送着家乡的信息,传递着侨胞的心声,为海外游子提供一份份精神食粮。为了令这一世界文化瑰宝在海外薪火相传,美国各华文传媒都致力于举办各种不同类型的活动,宣传推广中华文化。虽然很多华裔青少年在父母的培养下会讲中文,但是对中华历史文化缺乏了解,中华情结在慢慢淡化。作为未来中美交流的重要纽带,华裔青少年将会在中美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担当重要使命,这要求他们对中美经济、历史、文化方面有深入的了解。2011年6月至11月,《美国侨报》协助美国华人商会在美国举办首届美国华裔青少年中华历史文化知识竞赛,本次大赛旨在弘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华裔子弟学习中华文化的浓厚兴趣,培养他们作为华夏子孙的民族自豪感。

目前,随着华侨华人数的不断增加,以及世界各国掀起了学习中文的热潮,华文传媒作为华侨华人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出版、发行和传播为华人学习中文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也为维系海外华人族群提供了条件,是支撑海外华人社会存在与延续的重要力量。为了继续弘扬华文,许多华文传媒特别是华文报纸坚持文化传播的理念,在副刊上开辟了大量关于中华文化传播的版面,电视则播放华文电视节目。endprint

美国《南洋商报》更设立了一份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的副刊,内容包括华语影视节目动态、本地热点讨论、趣味漫画、中文当代小说等,特别是它开设的华语学习园地,为美国华人学习中华文化开辟了窗口。这些以反映当代人生活为主题的副刊文章,承载了中华文化与异文化交流的重任,海外华文媒体在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方面有着大陆媒体无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它所呈现出的强烈的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是联系海外各国华人的精神和纽带,海外传播中国声音和中国文化的核心力量。

(三)建立对中国发展有利的“舆论场”

长期以来,由于价值观念、文化传统和历史认知的差异,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报道很难做到客观、全面和准确,总是充斥着大量不实的信息,他们对中国的发展存在种种误读,很多报道存在着明显的政治偏见,形成了一个对中国发展不利的“舆论场”,“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使得西方公众对中国的发展存在很多疑问。

植根于世界各地而又有一定影响的海外华文传媒,包括报纸、广播、期刊、电视、互联网等传媒形式,是华人华侨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华人社团、中文学校一起,被称为海外华人社区的三件宝。作为一个对话平台,充分发挥以正视听的作用,向世界传递中国和平发展的信息,向西方公众描绘一个真实的中国,在消除“中国威胁论”的问题上,海外华文媒体大有用武之地,这种较强的舆论影响力是大陆媒体短期内无法拥有的。在有关中国的计划生育、法轮功、西藏等诸多方面,海外华文传媒都通过自己的平台抵消了许多不了解中国实情的噪声。

2012年9月25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白皮书,引起美国华文媒体的高度关注,各大报纸纷纷在头版刊登和解读,美国《世界日报》在要闻版以超大字号标题发表文章《中国白皮书详述历史申明主权》,强调中国对钓鱼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9月26日的《美国侨报》在刊载题为《日本窃岛无理 中国保钓有据》的时评指出,“一直以来钓鱼岛问题受到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关注。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这是全体中国儿女的共同立场。中华民族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问题上有着坚定的决心,两岸同胞在民族大义面前,在共同维护民族利益和尊严方面,是一致的”。海外华文媒体通过一系列反映事实真相的报道成功地维护了中国的国际形象,改变了不少西方民众对中国的看法,成为对抗西方舆论霸权的有效途径。正因为海外华文传媒能够在海外华人中形成一致的舆论,并“放大”这种舆论,它在消解“中国威胁论”、构建“和平崛起”国家形象等方面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海外华文媒体如何争取中国国际话语权

近年来尽管我国媒体加大了对外传播的力度,西方媒体涉华报道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中国媒体在西方主流社会中的声音有所增强,但是其新闻信息的速度和影响力还远远落后于西方传媒。华文传媒作为华人的主要信息交流渠道,虽然搭起了华人之间交流的平台,但是由于它的读者大多数局限于华人,很难被西方主流社会所接纳,影响力大多只局限在华人的圈子中。“争取话语权”也愈益成为海外华文媒体热议的话题,是海外华文媒体全面提升能力和水平必由之路,华文传媒只有创新和改进并努力实现资源整合和优化,才能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目标。

(一)报道应客观完整全面

与中国国内新闻相比,海外华文媒体一直存在质量不高的问题,以美国洛杉矶和波特兰地区为例,在十几家华文报纸中,从新闻时效、新闻内容、新闻体裁以及版面格式等方面来衡量,普遍存在新闻不全面、报道不及时、内容不深入、版面不活泼的缺陷,真正符合新闻专业要求的报纸可以说是凤毛麟角。海外华文媒体需要更加精心地办好媒体本身,准确地捕捉新闻事实,加强报道的深度,发挥评论的功能,努力追求新闻品质,使其更受广大读者的欢迎。只有做到客观、完整、全面地报道中国新闻,才能赢得读者的信任,使得报道内容真正令读者信服;同时,部分传媒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还有待提高,这关系到这个传媒质量的提高。

(二)报道内容应当多元化

长期以来,华文媒体的读者定位都是华人,报道内容都是针对华人群体,维护华人的利益,总之局限于华人的世界。近些年,“汉语热”频频升温,越来越多的国家将汉语作为主要外语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华文传媒所在地通晓汉语的人数高速增长。这就意味着华文传媒的潜在受众不再只是华人,而包括更多“非母语”的受众,不断涌现的华文读者给华文媒体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华文传媒应当将这一群体纳入受众范围,在服务华人群体的同时,兼顾所在地“非母语”受众群的需求,给予充分的重视,根据新的诉求来调整经营方针。在办报内容上,不应局限于“内部矛盾”,应当尽可能多的关注人类发展的共同问题,报道内容多元化,从只关注华人社会转变为将华人社会与当地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和广阔的视角去思考问题。在传播中华民族精神风貌的同时,重新树立华人群体的新形象,提高华文媒体的国际话语权。华文传媒还应肩负起推广汉语以及中华文化的重要责任,使汉语在国际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整合资源将规模做大

综观世界华文传媒的现状,除了少数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经营规模外,绝大多数规模过小,竞争过度激烈。以美国为例,几乎华人聚集的城市都至少有5份报纸,再加上《世界日报》、《侨报》、《星岛日报》、《明报》在当地的销售,竞争相当激烈。为了求得生存,很多华文传媒本末倒置,将主要精力放在寻求广告上,然而广告市场较小,一些华文媒体采取不正当手段相互排挤,导致广告价位过低,广告市场遭到破坏。这些缺陷与不足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对于华文传媒的声誉和竞争力的提高十分不利。要摆脱这种局面,变小而弱为大而强,华文传媒应该整合资源,与国际形势相结合,将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结合起来,跟新技术接轨,利用新技术来服务报纸,扩大影响,增强报纸的竞争力,从平面媒体延伸到网络媒体,走好品牌延伸的每一步。例如可以利用中文热,开辟网上华文教育频道,面向更多的唐人街以外的受众。一方面可以扩大华文网络的受众群,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华文网站输出客观准确的消息,影响他们对华人的看法,重新塑造华人新形象,从而提高华文媒体国际话语权。

随着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对外交流日益扩大,学习华语的华人和外国人也会越来越多,这势必将推动华文传媒受众基础扩大,为华文传媒带来更多机遇。海外华文传媒作为一支特殊的华语传媒力量,应该抓住机遇,加速发展,在海外传播中华文化,努力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同当地其他民族一起为世界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注释:

[1] 彭伟步:《海外华文传媒概论》,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53页

[2] 彭伟步:《海外华文传媒概论》,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25页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艺术与传媒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华文话语权中华文化
“和而不同”的华文教育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华文教育中的汉字文化教育
华文智慧教学探索
应提升贫困群众话语权
高职应有自身的“话语权”
杭州特产
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路径建构
中华文化在台湾的传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