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担血泪留学生涯,爱情没了生有何欢

2014-07-23西风

女士 2014年6期
关键词:夫妇俩保证金欧元

西风

2014年4月5日,退休在家的余志明和妻子正在吃午饭,突然接到中国驻法大使馆的电话:“抱歉地通知您,余兴同学在法国自杀……”噩耗突至,夫妇俩悲痛万分,儿子为什么会这样?

儿子自杀了

1985年,儿子余兴出生,这一年余志明30岁。夫妇俩对儿子疼爱有加,倾注了全部心血。

2007年,余兴大学毕业了,余志明希望儿子去留学。罗梅虽然有些不舍,但是为了儿子的前途,她赞成丈夫的提议。夫妇俩与北京一家留学中介取得联系。中介告知,按规定,去法国留学必须有30万元存款当作保证金,中介另外收取5万元费用。

这笔钱对于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来说不是个小数目,余兴懂事地表示:“我先找个工作,等有机会再出国。”余志明说:“爸爸妈妈为了你,再苦再难都值。”夫妇俩一咬牙,把住房抵押了30万元,给余兴开了个账户,然后与中介签订了协议。

2007年9月1日,夫妇俩到北京送别儿子。第二天凌晨3时,余兴从法国打来电话报平安,夫妇俩一颗悬着的心才放下来。此后,余兴的博客成了夫妇俩的精神寄托。通过博客,夫妇俩知道了儿子在法国的生活:周末去同学家做客,吃到了很多当地美食;法语考试进入班上前三名;勤工俭学,支付生活费用……

2012年,余志明退休后找了份看门的工作,补贴家用。夫妻俩每月工资加起来不到5000元,寄给儿子3000元后,再除去还贷款的钱,留下的生活费不足1000元。虽然生活清苦,但夫妇俩心里充满了希望:“辛苦几年,等儿子学成归来,一切都好了。”

2013年春节前夕,余志明陪着妻子到医院检查,发现罗梅患有心室早搏、高血压、初期糖尿病等症状。罗梅思念儿子,想让儿子回家过年。余志明劝阻和开导她:“要成功就要有牺牲,我们不能拖儿子的后腿呀。”

2014年2月4日晚,余兴在宿舍内自杀,经抢救无效于2月5日凌晨身亡。夫妇俩接受不了这个残酷事实,双双病倒。余志明的弟弟余志国飞往法国,料理余兴的后事。校方解释:“失恋和签证拒签的双重打击,让余兴走上绝路。”

患难爱情照亮异域生活

2007年,余兴高高兴兴地与30名中国留学生来到法国。可是,中介给他们联系的并非是当初承诺的公立语言学校,而是中介与法国人合办的私人学校,教课老师操着蹩脚的英语和汉语教授法语。这样的教学水平,很难让学生们应对法国的大学选拔考试。

余兴有种被愚弄的感觉,但中介指出,双方签定的协议上并没有规定是公立学校,所以他们不负责任。同学们分成了回国派和坚持派,余兴是“坚持派”的代表,他激动地说:“父母那么艰难地把我们送出国,如果轻言放弃,我们对得起他们吗?”一个女生附和他:“我也不赞成回去。大家都是想生活有所改变才出来,如果现在回国去,一切还是照旧,有什么意思?”

女生叫张英莲,四川成都人。余兴冲这个文静女孩笑笑,算是感谢。最终,余兴、张英莲、李川等16名同学决定留下来。他们住到校方提供的公寓里,开始了前途未卜的留学生活。

在法国留学虽然不用缴学费,但住宿费、医疗保险费加生活费、书本费,一年下来得6千欧元。为了不给父母添负担,余兴找了份洗碗的工作。法国政府规定,学生一年打工的时间只能是90个全天或者180个半天,因此,余兴的生活压力很大。

11月的一天晚上,天空下起了毛毛细雨。余兴发现张英莲从公汽站往公寓跑,连忙喊住她,为她打上雨伞。张英莲也是在晚上出去洗碗打工,她本来在成都有份稳定的工作,因为爱上了一个来自农村的男生,而她父母嫌弃男生的出身,所以将她送出国以斩断情丝。

为了节约开支,合租房在留学生中非常普遍。12月底,张英莲问余兴:“我们能不能拼房呢?这样每月能省100欧元。”余兴欣然同意,与张英莲合租了一室一厅的房间,他住客厅。

张英莲把房间各个角落都贴上法语单词,每天和余兴用法语对话,学习进步非常快。同居一室的亲密,让两个远离亲人的青年男女倍感温暖。打工回来时,他们会在车站等对方下班,然后一起回家。

2008年3月的一天晚上,余兴刚从公交车上下来,看到一个喝醉酒的法国人正大叫着追赶张英莲。他飞快地跑过去,把醉汉赶走了。张英莲惊魂未定,一头扑进余兴的怀里。

第二天,余兴下班回来,张英莲笑着递给他一个纸盒:“奖励你的。”余兴打开一看,是一个苹果和一小串葡萄。法国超市里的水果很贵,余兴从来没吃过。张英莲说,这些是她店里的厨师长过生日请客的水果,她带回一些。两个人坐在椅子上分享着水果,既酸楚又甜蜜。

2008年春节,余兴把捡来的红色宣传单剪成灯笼形状贴在玻璃上,张英莲则做了几个菜。张英莲动情地看着余兴:“我们要好好相爱,等将来奋斗有成,别忘了今天。”

有了爱情的滋润,余兴对未来充满希望。二人约定,完成学业后一起回国。经过一年的苦读,二人都顺利通过了语言考试,进入大学学习。2011年,两人攻读硕士学位。课余期间,他们去做陪护老人和家教的工作。

爱情不能救赎超负荷的人生

2013年,法国失业率上升。余兴和张英莲找不到工作,生活陷入困境。冬天来临,张英莲发起了高烧。此前,两人为了节省度日,停止了向医疗保险付款。法国的医院费用昂贵,一般的头疼脑热也会花销上百欧元。

没有钱,张英莲不敢去医院。眼见女友的病越拖越重,余兴很着急,想动用留学保证金。法国政府规定,外国留学生的6800欧元保证金中,有1600欧元是为在法国发生意外时进行事故处理并购买回国机票的,不能动用;另外的5200欧元,可以自由支取,但每个月最多提取500欧元,以保障留学生基本的生活。不过,在下一次签证时,该留学生的账户必须存满6800欧元,否则就会被拒签。

余兴动用了一小部分保证金,带着张英莲到医院看病。张英莲得的是肺炎,需住院治疗。一周后,她的病情得到控制,可已经花去余兴留学保证金的1/3。余兴知道挪用保证金的后果,他更加拼命地找工作。就在这时,张英莲留学的资金链断了:由于企业破产,她的父母双双下岗。

张英莲异常苦闷,一遍遍地问余兴:“这样的日子何时是个头呀?”余兴安慰她:“我们再坚持一年,等毕业回国,一切就都好了。”

2014年1月,余兴和张英莲接到法国移民局通知,由于他们动用了留学保证金,而且没有医保,他们的签证将被拒绝。也就是说,学业无法完成,他们将被遣送回国。

余兴和张英莲欲哭无泪。那天,张英莲一夜未归。第二天,张英莲告诉余兴,她准备接受一个法国男孩的爱情——一旦结婚,她就能得到绿卡。张英莲流着泪说:“与其我们一起受难,不如一个人先留下来,再帮助另一个人。”余兴木然地说了一句:“你让我考虑考虑。”

第二天,余兴下课回来时,发现张英莲已经悄悄搬走了自己的东西。余兴拨打张英莲的电话,电话里,张英莲一直低声抽泣。挂断电话后,余兴痛哭:“文凭没到手,出国这些年,自己与国内也脱轨了……我无路可走呀!”

此后,余兴像变了一个人一样,取出了更多的保证金,借酒浇愁。喝醉的他向同学哭诉:“张英莲不肯再见我,她害怕贫穷,厌倦受苦,害怕付出……我和她在法国这么多年,一切都是假的。”同学建议余兴将自己的情况告诉父母,他断然摇头:“绝对不行!”6年辛苦换来一场噩梦,他无颜面对父母。

2月4日晚上,睡梦中的同学李川突然接到张英莲的电话:“余兴一小时前给我发了一条短信,我刚刚才看到。短信说‘我在天上祝你幸福,他会不会做什么傻事啊?”李川急忙拨打余兴的电话,对方关机。李川急忙跑到余兴的公寓敲门,无人应声。李川叫来房东,打开房门后发现余兴躺在床上,左手动脉已被割破……

得知儿子6年来在法国经历后,余志明夫妇失声痛哭:“儿子呀,有困难为什么不能跟我们说呢,你是要了我们的命呀……”余兴的离去,让许多留学子女的家长陷入了深思。

编辑 魏光endprint

猜你喜欢

夫妇俩保证金欧元
三欧元淘得百年玉
欧元二十年
The Euro Turns 20欧元20年
欧元20年
安徽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可差异化缴存
美国保证金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等候秋天
五花八门的保证金到底能保证啥
也说“保证金”的诱惑、泛滥与治理
那些看不见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