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2014-07-23胡筱
胡筱
语文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常常有这样的体会:很多学生害怕作文,一写作文,就觉得无话可说,好不容易搜肠刮肚地拼凑起一篇作文,也要么事例老套、面孔老旧,要么内容幼稚、单薄浅显,要么无端煽情、空洞无物。归根到底,是因为学生们头脑中没有足够的素材,这就如同无源之水,即使有再深刻的主题,再漂亮的文字,有再大的写作空间和自由,也依然觉得无从下笔。
那么,如何才能避免这种现象,让学生在写作时能得心应手,轻松自如呢?其实,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不是缺少“材料”,而是缺少发现“材料”的眼睛。
一、要善于积累素材
写作文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会的,作文的素材也不是短时间就能准备充分的,只有长期坚持,日积月累,才能让自己作文素材的百宝箱慢慢充盈。
1.丰富的素材来自生活的空间
有些同学总是抱怨生活单调,感慨事件的琐碎,总觉得身边没有出现什么伟大的人物,没有发生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也没有大的旅游景点、名胜古迹。其实,处处留心皆学问,只要善于感受、观察和叙写生活,哪怕是日常琐事,也一样能写出生动感人的好文章。
我去年教八年级时,很重视学生的课外练笔,主要是让他们有目的地写一些日记,如观察日记、旅游日记。农村的很多学生一到春天桑叶长出来时,都喜欢养蚕。我便给他们布置了一组观察日记,让他们每天晚上回家亲自喂桑叶,细心观察蚕的生长状况并记录下来,到时候老师要验收蚕茧,评选日记。对于想半途而废的同学,老师及时督促鼓励。最后全班37名同学都坚持了下来。他们的日记,几乎每一本都让我惊喜、感动,在他们稚嫩的抒写中,我仿佛看到他们心灵的成长。其中一名同学表现得比较突出。有几天下雨,他喂的桑叶没擦干,蚕宝宝拉肚子,他后悔、着急,向别的同学取经,一条小蚕宝宝死了,他很伤心。他的那几篇日记让我感受到了他的真诚、爱心。这一次活动,培养了学生们的毅力,体现了他们的爱心,也为他们的作文素材宝库献上了一份礼物。布置旅游日记时,我建议学生节假日去游西山、江滩公园等景点,并写简单游记。学生在游玩时都细心地作了记录。这些活动让学生既感受到了鄂州风景名胜的魅力,又锻炼了身体,陶冶了情操,积累了作文素材,可谓一举多得。另外,我还让他们写观察日记,分别记录老师的生活、同学的生活、父母的生活等。一年坚持下来,学生写了两大本日记,这些日记,不是那种每天雷同的流水账,而是他们细心观察生活的结晶,是他们作文素材的百宝箱。
2.丰富的素材出自个人的积累
九年级学生学习生活比较单调,整天埋在书山题海中,难有机会接触社会,很容易导致新鲜素材的匮乏。其实,同学们在每天的阅读中都会接触到新鲜的素材,只不过不注意积累,很容易忘记罢了。我在2008年和今年九年级的教学中,布置学生的课外练笔是摘抄。刚开始,没有明确摘抄内容,结果不少同学每周摘抄的都是名人名言、歇后语等内容,把摘抄当成了完成任务。我想要使摘抄有效果,就必须有目的,可以每周确定一个主题或范围。一学年结束,我自己整理了一下,成果丰硕,大致有以下内容:名人名言,景物描写,感人的抒情段落,先进人物事迹,涵盖了亲情、友情、师生情、乡土情、爱国情,诚信、感动、感恩、爱心、理想、追求、宽容、尊重、和谐、环保……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是“话说千古风流人物”,我要求学生将这次活动的第一个主题“风流人物排行榜”在摘抄本上完成,学生翻阅书籍资料列出了他们心目中的风流人物及其事迹。受此次活动启发,我又让他们搜集最近几年最让人感动或最让人敬佩的人物事迹,明星成龙、中国首善陈光标、魔术师刘谦、歌星周杰伦,还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等都榜上有名。
3.丰富的素材来自学习的空间
我们每天学习的知识中,其实有着丰富的素材,历史、政治、地理、生物、物理、化学等学科知识中,就有无数的关于历史、现实、人物、哲理的事例。作文时这些事例有时能派上大用场。
4.丰富的素材来自社会的热点
学生虽然生活的空间有限,课外时间有限,也要关心国家大事,关注国情民生,关注时事热点。这些社会热点的来源主要是报纸和电视上的新闻。可以每周安排两次读报时间,并以组为单位每周安排学生将有价值的新闻抄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方便学生的积累。像城乡一体化,网络流行语,“超级女声”现象,大学生村官,新生代农民工的择业观,李白、诸葛亮、西门庆等名人故里之争等,这些社会热点都成为学生关注的焦点。
总之,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写作素材便可信手拈来。
二、要善于选择运用材料
拥有丰富的素材让我们的写作如同拥有了源头活水,在具体的写作中,选择切合题意、切合作文内容的材料是作文成功的关键。
1.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最拿手
某年鄂州市举行一次以“消防”为内容的作文大赛,班上绝大部分同学写的那种极具科幻色彩的说明文没有一篇得奖。我班有一篇得了市一等奖的作文《我最敬佩的消防队员》,这篇文章主人公的原型其实是小作者的父亲——一个深受村民爱戴的村干部,因为是写自己最熟悉的人和事,人物形象被她描绘得有血有肉,生动丰满,极具感染力。
2.写真情实感最能打动人
作文是表达写作者思想感情的,好作文应该是“我手写我心”,要写出真情实感。所以我们在选材时,要选择那些发自内心深处的表达真情的材料,这样才能既打动自己,又感动读者,引起读者心灵的共鸣。
有一次,我让学生写一篇表现母爱或父爱的文章,结果文章千篇一律都是一些老套的事例:送雨伞、送饭、照顾生病的自己……在评讲作文时,我念了几篇自己搜集的这一主题的文章,都是从平凡小事中流露出作者真情实感的感人的文章。学生再交上来的作文让我很感动:《一碗水饺》写的是“我”读九年级时父母在“我”每周要回家的时候包了水饺,“我”却因故没能按时回家,后来在父母几次托人带口信后,“我”回家吃到了那碗已变馊的水饺。在愤怒的质问中,“我”才明白了父母是如何焦急地等待,如何在失望和希望交织中舍不得吃掉那碗水饺。《一碗面条》写从小失去父亲的自己,和母亲、妹妹一起过着清苦的生活,看到别人家的孩子经常吃肉,终于忍无可忍,在每天吃的素面条里放了一把沙子,母亲没说什么,买回肉做给兄妹俩吃,自己吃掉了那碗有沙子的面条。这些流露着作者真情实感的作文怎会不打动人呢?
3.写当代人物、热点新闻最吸引人的眼球
有些同学在写作时,特别迷恋古代人物、外国人物,议论文中材料总是屈原、岳飞、居里夫人、爱迪生、爱因斯坦。其实,选择中国当代人物、社会热点做素材,作文更显得时尚,更能吸引读者。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西南旱灾、舟曲泥石流等抗震救灾中涌现出来的那么多感人事迹,近几年各地评选的道德模范、“感动中国”的人物,还有我们身边的那些令人感动的人和事,我们很多主题的文章都能选用其中的材料。“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不断涌现的时事热点就是我们写作的源头活水。
4.写真善美的材料更能给人引导和启迪
追求真善美,歌颂真善美永远是社会的主流文化,所以一篇好的作文也应该是这一主流的反映。围绕一个高尚的立意,选择积极向上的材料,更能给人以善的引导、真的启迪、美的享受。
5.适当运用反面素材使文章显得真实有深度
在作文中,我们提倡多用正面材料,表现积极、健康的主题,但不是对反面素材一棍子打死。如果在正面材料中加入少量反面材料,让正反同台展示,就会黑白分明,会让丑的更丑,美的更美,文章会更真实更深刻,更具震撼力。
在写一篇歌颂“正义、道德”的文章时,学生自然想到了长江大学学生救人事件,见义勇为、舍命救人的年轻学子让人敬佩怀念,见死不救、唯利是图的捕捞船员让人谴责唾骂,两相对照,不是更能引起整个社会的反思?
选材必须以立意为前提和基础,只要认真审题,恰当立意,然后根据以上的五点建议精心选材,一定能写出令人满意的好作文。
在教学生积累素材和作文选材上,同行们肯定有很多的高见,希望能和大家共同探讨,以期让我们更多的学生在作文时能文思如泉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