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的经济政策

2014-07-23夏存彪刘玉广

试题与研究·中考历史 2014年1期
关键词:二战本题政策

夏存彪++刘玉广

【专题归纳】

二战后,欧美各国纷纷调整经济发展政策,推动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其中的成功和不足,给当今世界和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历史启示。

一、二战后美国的经济政策

1.二战后美国的经济政策调整的过程。

(1)20世纪五六十年代

政策:①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拥有广阔的国际市场。②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充分利用高新技术成果,改进传统工业的生产技术,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③扩大政府职能,改善人民生活,创造比较有利的发展环境。

成果:美国经济持续发展,呈现一派繁荣景象,西部和南部发展尤其迅速。

(2)20世纪70-80年代

原因:①7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政策的弊端日益显露,通货膨胀,债务负担沉重。②特别是由于中东产油国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美国经济受到严重打击。

政策: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政府调整经济政策,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经济形势逐渐好转,但债务负担加重,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负债国。

(3)20世纪90年代以来

政策:①美国政府进行社会经济改革。②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促进了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③完成了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

特点:美国经济逐渐有了持续稳定的发展,进入了信息化和全球化的新经济时代。

2.美国经济政策综合表现。

①(根本原因)调整经济政策,进行资本主义机制的自我调节。②(主要原因)抓住第三次技术革命的机遇,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③重视基础教育,培养实用人才。

3.美国经济发展给我们的启示。

①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国家要全面加强对经济的干预,适时调整经济政策,克服经济发展中的缺陷。②要抓住发展的机遇,大力发展科学技术,重视教育,培养人才。

二、二战后日本经济政策

1.表现:①二战后美国在日本推行非军事化政策,进行社会改革,为经济发展扫清军国主义和封建主义障碍。②20世纪50年代,充分利用美国的扶持政策。③抓住朝鲜战争的机遇,获得美军在日本的大量特需订货。④政府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由引进最新科技成果到重视发展教育和科技。⑤80年代,日本实施“科技立国”政策,促进了经济迅速发展。

2.成果:20世纪50年代,日本经济开始高速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日本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在钢铁、汽车、船舶、电器等许多重要生产领域,日本都居世界前列。

3.影响:日本迅速崛起,直接冲击着美国的霸主地位,使世界形成美国、西欧、日本三足鼎立的局面。经济崛起的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欲望也开始膨胀,军费支出不断增加,引起亚洲邻国的警惕。

4.日本经济发展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

①善于抓住机遇,加强国际经济联系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②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大胆创新。③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三、二战后西欧的经济政策

1.表现:①西欧国家走向联合,走共同发展之路,各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②利用美国的扶持,参与美国的“马歇尔计划”。③发挥高素质劳动力优势。④利用美国的援助,采用最先进科技成果。

2.影响:欧盟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极大促进了成员国的社会进步和各国友好关系的发展;十分有利于维护欧洲的稳定与和平,也有助于两极格局后多极格局的形成。

3.启示: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流。②牢记历史,不是延续仇恨。化干戈为玉帛是历史的进步。③国家之间的合作可以实现“双赢”和“多赢”,我国应该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谋求共同发展。

四、战后苏联的改革

1.赫鲁晓夫改革。

内容:1954年至1964年期间,赫鲁晓夫试图克服斯大林时代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造成的弊端,在经济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评价: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未能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苏联农业落后的状况,也没有克服计划经济体制所存在的弊端。

2.戈尔巴乔夫改革。

背景:①经济基础日趋衰弱,经济结构进一步畸形。②社会矛盾不断积聚,综合国力不断下降。

过程: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首先以经济改革为重点,没有取得成果后转向以政治改革为重点,苏联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

结果:导致苏联解体。

3.苏联改革失败对我国的启示。

①发展才是硬道理,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②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行政治、经济体制改革。③必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从严惩腐,执政为民,立党为公。④在建设道路的选择上,必须从本国实际出发,不能照搬别国模式。⑤必须重视国内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⑥在改革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⑦改革要对西方鼓吹的某些思想和价值观采取正确对策。

五、二战后东欧改革

背景: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东欧各国照搬斯大林模式,弊端日益暴露,改革势在必行。

代表:匈牙利改革。

结果:东欧改革未收到预期效果,引起国内经济形势恶化,进而带来政治危机,最终导致东欧剧变。

六、印度走上民族振兴道路

在印度共和国第一任总理尼赫鲁的领导下,独立后的印度经过几十年的奋斗,粮食基本实现自给,经济有了长足进展;建立起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原子能、生物等科技成就令世人瞩目。

【考情分析】

本专题与现实联系密切,对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启迪意义,因此各地中考都对本专题十分重视。从考查题型来看以选择题为主,从考查内容来看以美国、日本、西欧的经济政策为主,从考查能力来看以识记和比较能力为主。

【复习策略】

1.厘清线索:以时间为序,牢牢把握各国经济政策的阶段性,注意不同时期各国经济政策的差异性和统一性。

2.横向比较:复习本专题要注意美国、日本、西欧在发展经济过程中采取的相同政策和不同政策,并分析出现异同的原因,归纳历史启示。比较苏联、东欧和中国改革的不同后果,加深理解中国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要性。

3.前后联系:历史的发展有其延续性,二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政策调整与罗斯福新政有着深刻的联系,在复习时一定要结合罗斯福新政的影响,深刻理解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策调整的内容。同时还要联系世界政治、科技发展状况,进一步把握各国经济政策调整的原因和影响。注意联系现实,加深理解,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既要肯定它对生产力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也不要忽视它带来的种种弊端。

【真题回顾】

1.(2013·山东临沂)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进入新经济时代。在这个时代,美国经济的最主要特征是()

①信息化②全球化③多极化④军事化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③

2.(2013·湖南怀化)当代西方史学家说:“西欧国家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来振兴经济并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础上成立的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是()

A.国际联盟B.亚太经合组织

C.欧洲联盟D.世界贸易组织

3.(2013·四川宜宾)二战后欧洲逐步走向联合,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①20世纪60年代欧共体成立②20世纪90年代欧盟成立③2002年欧元在全欧洲使用④欧盟是当今世界最大的经济体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4.(2013·湖北孝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开始实行九年免费义务教育。1957年,日本政府提出《科学技术振兴教育方案》;1958年改革中小学课程;60年代开始产、学、研、相结合。这说明二战后日本()

A.推行了非军事化管理

B.重视科学技术和教育的发展

C.实行了政治民主改革

D.得到了美国的大力扶持

5.(2013·内蒙古包头)二战后,美国、西欧、日本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经历了一个经济调整发展时期,其共同原因是()

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朝鲜战争的爆发

C.采用最先进的科技成果

D.形成经济共同体

6.(2013·湖南郴州)二战后,对欧洲社会主义国家影响较大的改革有()

①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②日本的明治维新③苏俄的戈尔巴乔夫改革④匈牙利的卡达尔改革⑤俄国废除农奴制

A.①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③④⑤

7.(2013·四川成都)马克·吐温说:“印度,你只要见一眼就永远也忘不了,因为它同世界其他地方都不一样。”当今印度“同世界其他地方都不一样”表现在()

①宗教单一②科技人才众多③计算机和软件研究成就斐然④人口数量位列世界第二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强化训练】

1.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经济增长停滞或下降,物价则持续猛涨,通货膨胀严重。上述现象出现于()

A.20世纪50年代初

B.20世纪60年代初

C.20世纪70年代初

D.20世纪80年代初

2.1970年,日本大阪举行了世界博览会,标志日本经济的重新崛起,其主要原因不包括()

A.推行非军事化政策

B.抓住朝鲜战争的机遇

C.利用美国的大力扶持

D.实施“科技立国”政策

3.欧共体成立后首先着手建立关税同盟,成员国之间逐步取消了各种关税。这一措施()

A.导致西欧世界经济霸权

B.有利于西欧对外贸易发展

C.导致西欧各国主权丧失

D.阻碍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4.然而他本人肯定没有把改变他前任所建立的那种政治体制当成自己的任务,相反,为了巩固他自己的权力以及推行某些政治和经济上的改革,他还充分利用了这种体制的独裁主义结构。尽管这样,他在实质上还是修改了这个体制……而且也扫除了有关党及其领导人一贯正确的神话。这段历史评论中的“他”是指()

A.斯大林B.邓小平

C.赫鲁晓夫D.戈尔巴乔夫

5.新经济是指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信息技术革命以及由信息技术革命带动的、以高新科技产业为龙头的经济。“新经济”一词最早出现于美国《商业周刊》1996年12月30日发表的一组文章中。新经济带来的影响有()

①经济持续增长②就业人数不断增加③物价增幅保持在较高水平④进口贸易增长势头强劲

A.①②B.①②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现代化在世界范围内展开,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加入到现代化的行列之中。

材料一在苏联,从赫鲁晓夫到勃列日涅夫,没有真正认识到斯大林模式弊端之所在,仍然宣称“全面建设共产主义”和“发达社会主义”,只是对斯大林模式进行小修小补……使得斯大林模式更加完善巩固。

——《历史学习新知识新视野》

材料二资本主义经历了20世纪上半期的震荡,在战后普遍采用国家干预的方法缓解私人资本主义阶段无法解决的矛盾,使得生产关系较为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现代化进入了相对成熟时期。……在国家干预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等因素的推动下,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发达国家的经济高速增长,产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包括农业在内的第一产业比重明显下降,机器制造等第二产业比重变化不大,作为第三产业的服务业的比重上升为第一位。……尽管经济高速发展带来了社会的进步,但是在20世纪60年代,人们开始对追求经济增长提出了质疑。以罗马俱乐部为首的学者提出,盲目追求经济增长会造成人类有限的资源耗费殆尽,人类生存的环境会遭到严重破坏。这些观点使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至今仍然有巨大的影响。

——《历史学习新知识新视野》

材料三邓小平提倡中国“致富”……给中国经济“松绑”……在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中国的每年经济增长率每年将近10%。如果保持这一速度,中国经济将在2020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世界:一部历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二战后苏联的现代化有何特点。导致了什么后果?

(2)材料二中“20世纪上半期的震荡”指什么?根据材料,说明二战后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原因。有何影响?

(3)指出材料三中给经济“松绑”的主要内容。根据材料三,指出其进步意义。

(4)上述材料中各国现代化的政策给我们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与解析

【真题回顾】

1.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历史现象的能力。美国的“新经济”,是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故其主要特征为信息化和全球化,本题正确答案选A。

2.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础上成立的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是欧洲联盟。故正确答案为C。

3.D【解析】1999年,欧盟单一货币欧元正式问世,但不是所有国家都参与欧元区,另外欧洲许多国家并没有加入欧盟,欧元在全欧洲使用不符合史实,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

4.B【解析】本题考查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题干材料显示二战后,日本在教育和科技方面采取了许多积极有为的政策,说明其对教育和科技非常重视,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

5.C【解析】本题考查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马歇尔计划”对日本、西欧和美国都是发展的机会;朝鲜战争为日本经济提供条件,但对西欧经济没有直接影响;战后西欧形成经济共同体,不适用美、日。据此,排除A、B、D,本题正确答案选C。

6.A【解析】本题考查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解答此题,一要注意时间二战后,二要注意地点欧洲,三要看是不是社会主义国家,满足这三者的是①③④,故正确答案为A。

7.D【解析】本题考查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印度国内宗教众多,矛盾复杂,①选项不符合史实,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

【强化训练】

1.C【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20世纪70年代初,由于中东产油国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美国和西欧经济受到严重打击,出现“滞胀”,故本题选C。

2.D【解析】20世纪80年代,日本实施“科技立国”政策,促进了经济迅速发展。大阪世博会于1970年举行,故本题选D。

3.B【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历史材料、推理历史结论的能力。“成员国之间逐步取消了各种关税”将推动欧共体各国贸易自由化,促进各成员国经济的发展,促进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但不会影响各国主权国家地位。另外,当时美国依然掌握世界经济霸权。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

4.C【解析】本题考查论证历史结论的能力。赫鲁晓夫改革是对斯大林模式的改革,具有一定的开创性,但本质上是小修小补;在政治上全盘否定斯大林但仍然实行高度集权的政体。斯大林没有“扫除了有关党及其领导人一贯正确的神话”。邓小平则没有利用“体制的独裁主义”。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具有照搬西方民主制度的特点,也不符合“独裁主义”的特点。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5.A【解析】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实现了长达10年的持续增长。当时,美国的一家杂志称这一现象为“新经济的胜利”,这一时期,美国经济持续增长,就业人数不断增加,通货膨胀和失业率则在逐年走低,故①②正确;③④与史实不符。故正确答案选A。

6.(1)特点:进行改革,试图突破斯大林模式,但没有成功。后果:苏联出现严重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2)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原因: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实行对国家经济的宏观调控;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影响:经济高速增长,产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社会进步;生态环境遭破坏,引发人们思考。

(3)内容:进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意义:经济迅速发展,发展速度领先世界。

(4)改革务必彻底全面;注意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相结合;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猜你喜欢

二战本题政策
“三提高”“两保障”: “双减”政策落地生根的有效策略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China allows couples to have three children 中国出台三孩政策
英军在二战中使用的轻武器(II)
股指冲高回落 多方政策救市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二战德军变身解放者?
二战老飞机落户桂林
今天是几月几日
找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