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就业的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2014-07-23郑晓丹

科学中国人 2014年22期
关键词:实务实践性物流

郑晓丹

长春财经学院

物流被称之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物流管理已经成为企业提升竞争能力,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的重要手段。因此,物流管理专业人才需求量快速增长,物流管理专业也成为各高校的热门专业。但物流管理专业建设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何提升教学的实践性,培养面向就业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是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发展的重要方向。

一、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实践性课程设置不足。

物流管理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考察物流的各项职能活动,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信息管理,全部应与实践密切结合。社会需求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也应具备动手能力强,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特点。但目前各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体系设置不够合理,实践教学环节偏少,物流实务操作课程设置不足。教学过程中,多以理论教学为主,侧重于理论知识讲授,实务操作内容较少涉及,理论课与实务操作课数量比例失衡。这与物流管理实践性强的特点相悖,无法满足社会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教学与就业相脱节。

2、实践教学方式单一

目前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形式仍以旧式的课堂教学为主,侧重理论知识讲授。教师讲、学生听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形式,多媒体观看图片及视频是实践教学的主要手段。实验室建设多以物流教学软件为主,但软件模拟的物流工作环境无法与企业实际运行环境相比,综合性、可操作性都与企业实际工作相距甚远。

3、师资力量薄弱

物流管理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从事物流教学的老师需要具备系统的物流管理专业知识。但目前物流管理专业任课教师,有一部分是从企业管理、经济等专业过渡,转而进入物流管理专业教师队伍的。在物流专业知识方面,缺乏全面性、系统性,更无法与实践相结合。另外,还有一部分专业教师是从大学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任教,理论知识储备足够,但缺乏实践经验,没有真正从事过企业物流或物流企业的实务工作。这种从学校到学校的经历,自然也无法很好地指导学生面向就业,提高专业实践性。

4、考评体系不科学

目前大多数学校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考评,基本以教师为主体,试卷考核理论知识,加平时成绩的做法。这种考核方式侧重对理论知识的考察,未体现对学生实践能力、实务操作水平的评价,自然也就无法提升学生对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视。

二、面向就业的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对策

1、完善课程体系设置,增加实务课比重

调整过于宽泛的课程体系,以就业为导向,与企业相结合,了解企业用人条件,设置科学合理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围绕职业行动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某种具体业务,提升专业实践水平,设置专业性与优越性突出,实践性与就业性为主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做到上岗即适应,就业即胜任。

2、加强实验室建设,提高“软、硬”件条件

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性要求较高,配套的专业实验室建设相对于其他管理类专业,资金投入量超出许多。因此,很多高校的实验室建设规模不足,针对仓储、运输、装卸搬运、配送等硬件设施的投入,绝大多数难以满足实践性教学的需要。要解决好这一问题,必须要有充足经费的支持。另外,学校可以将实验室面向社会,在满足本学校学生实验教学要求外,还可以开放对社会企业也单位的物流职业技能培训,减少物流实验室建设的成本消耗,建成软硬件都符合实践需要的物流专业实验室。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师

为弥补专业教师理论知识不系统,实践经验不充足的缺陷,可聘请企业内的高水平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到高校担任兼职教师,为学生介绍物流工作实践经验。派遣教师到其他高校交换学习,促进理论交流,提升业务能力。派遣教师到企业中挂职锻炼或兼职,参加社会实践,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从理论型向双师型转变。

4、校企联合,建立实习实训基地

提高学生面向就业的实践能力,应校企联合,建立实习实训基地。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要避免流于形式,以参观为主,与企业实践脱节,无法完成培养目标。另外,企业毕竟以经营为主,接收学生实习,难免会影响企业正常工作秩序。并且由于学生实习实训时间有限,难以连贯的参与到企业工作当中来,所以许多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属于虚有其名。学校应以企业需求为出发点,走产学结合的道路,对企业按“订单”输送学生。与实习实训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按需为企业培养人才,提高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形成企业与学校联动,实习与就业结合的培训模式。

5、建立科学考评体系,全面考核学生素质

目前大多数学校都是以教师为主体,试卷考核课程理论知识的评价体系。只重理论知识的考核,忽视了对实践水平和实务操作能力的衡量,做法片面,未能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未能给学生形成实践能力学习的压力和动力。应形成教师、企业人员共同参与,试卷与实践操作并行的科学考评体系。可以引入考察、工作报告、项目操作、实践分析等多种考试方式,增加平时考核在课程成绩中的比重,增加实务操作课程的实践性考核。

6、鼓励参加物流从业资格考试,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考试成绩与相关资格证书,目前仍是企业招聘应届毕业生时,最为主要的一个评判条件。应鼓励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在通过学校课程考试的同时,积极参加物流行业从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并在学校授课过程中,教材的选取与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向有关资格证书考试的要求倾斜。也可以将资格证考试与学校课程考试成绩相挂钩,以资格证考试成绩换取相应学分,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1]刘小更.基于就业导向的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创新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3(12)

[2]李开.浅析面向就业的物流管理专业建设[J].成功(教育).2010(8)

[3]李柏勋.基于社会满意度的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路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1)

[4]谭俊华,李诗珍.对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24)

[5]王海燕.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创新体系研究[J].物流技术.2007(10)

猜你喜欢

实务实践性物流
关于《民法典》中不动产登记实务要求的新变化新思考
信托公司在破产重整实务中的机会
实践性是劳动教育课程的第一性
物流线上的毒品追踪
韩国智慧物流,为了物流产业的革新
ICC TA858rev实务应用探讨
激发教师实践动力 实现专业自我成长
加保兑贴现信用证处理实务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司法类警察职业院校实践性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