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演练参考答案
2014-07-23
专题Ⅰ身边的化学物质
一、1.A2.D3.C
4.(1)锥形瓶①②④⑥(2)2H2O2MnO22H2O+O2↑关闭止水夹,向长颈漏斗中加入适量的水后,长颈漏斗里会形成稳定的水柱
5.(1)试管集气瓶(2)实验时试管口未塞一团棉花(3)BbH
6.(1)锥形瓶(2)2KMnO4△K2MnO4+MnO2+O2↑(3)浓硫酸(4)导管口连续均匀冒出气泡(5)b
7.【实验验证】Ⅰ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入试管内【拓展延伸】高锰酸钾不是催化剂。因为高锰酸钾分解也会产生氧气,同时产生的二氧化锰会对氯酸钾的分解起催化作用【实验反思】氯酸钾分解的最佳温度是多少(合理即可)
8.【溶液配制】BDE【气体制备】A,便于添加液体药品(或B,节约药品)2H2O2MnO22H2O+O2↑过滤、干燥【性质实验】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下端系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
9.(1)2KMnO4△K2MnO4+MnO2+O2↑
(2)试管口未放一团棉花(3)BD(4)①物质的种类是影响物质能否反应产生氧气的重要因素②反应条件
(5)①产生O2的质量为:10g-9.36g=0.64g
②设参加反应的KMnO4的质量为x。
2KMnO4△K2MnO4+MnO2+O2↑
31632
x0.64g
31632=x0.64gx=6.32g
则剩余KMnO4的质量为:10g-6.32g=3.68g
答:略。
10.(1)往具支试管中装满水,然后倒入量筒中测量水的体积(2)防止橡胶塞弹出使空气中的氧气充分反应(3)14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4)ac
二、1.D2.C3.C
4.(1)2H2+O2点燃2H2O(2)D(3)用洗菜水冲厕所(或随手关上水龙头等)
5.(1)吸附悬浮物,使其沉降(2)肥皂水
煮沸(3)BCE
6.(1)可溶性钙、镁化合物H2SO4(或HNO3)氧H2O(2)a(3)a(4)化学负
能耗大
7.(1)氢气氧气2∶1(2)氢元素和氧元素(3)B
8.(1)混合物(2)①过滤②+4NaCl③pH试纸(或pH计)(3)AgNO3白色沉淀
CaCO3、Mg(OH)2(4)蒸馏防止暴沸
9.(1)矿泉水属于(2)①过滤②当水呈中性时肥皂水③蒸馏
10.(1)肥皂水(2)AD(3)B(4)2NaCl+2H2O通电2NaOH+H2↑+Cl2↑电(5)N2
三、1.D2.D3.D4.D5.C6.A
7.B8.C9.C
10.(1)CA(2)10(3)6.46(4)NaCl
11.(1)升高(2)10(3)125~136(4)C
12.(1)6(2)C(3)ECADB
13.(1)CaCl2、HCl
(2)设Na2CO3与HCl反应生成的NaCl的质量为x,生成CO2的质量为y;Na2CO3与CaCl2反应生成的NaCl的质量为z,生成CaCO3的质量为w。
Na2CO3+2HCl=2NaCl+CO2↑+H2O
10611744
5g×10.6%xy
1065g×10.6%=117x=44y
x=0.585gy=0.22g
Na2CO3+CaCl2=CaCO3↓+2NaCl
106100117
15g×10.6%wz
10615g×10.6%=100w=117z
w=1.5gz=1.755g
A点处溶液中溶质为NaCl,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0.585g+1.755g20g+20g-0.22g-1.5g×100%=6.1%
答:略。
四、1.A2.B3.D4.B5.D6.B7.A
8.空气(1)O2COCO+CuO△Cu+CO2充入氮气等保护气体(2)氧气(或氮气、一氧化碳)将澄清石灰水换成较浓的氢氧化钠溶液
9.(1)铁金属活动性(2)ABC(3)二氧化碳(4)①锡2∶3②B
10.(1)8
(2)设生成FeCl2的质量为x,生成H2的质量为y。
Fe+2HCl=FeCl2+H2↑
561272
11.2gxy
5611.2g=127x=2y
x=25.4gy=0.4g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5.4g100g+11.2g-0.4g×100%=22.9%
答:略。
11.(1)贫血(2)Fe2O3(合理即可)+6
(3)H2O化合反应
12.【实验探究】(1)氢气假(2)无明显现象强银、钯、铂【废液处理】(1)PdCl2+2AgNO3=Pd(NO3)2+2AgCl↓
五、1.D2.A3.A4.B5.C6.C
7.(1)光合作用(2)C3H8+5O2点燃3CO2+4H2O(3)生石灰
8.(1)B(2)C+2CuO高温2Cu+CO2↑
还原
9.(1)C60有机物(2)>(3)C6H12O6+6O2酶6CO2+6H2O(4)①CO②复分解③2Mg+CO2点燃2MgO+C
10.(1)烧杯酒精灯(2)B(3)CaCO3+2HCl=CaCl2+H2O+CO2↑ABCE(4)添加药品(合理即可)(5)2H2O2MnO22H2O+O2↑(合理即可)
11.(1)大理石种类(2)颗粒大小(或体积)(3)相同时间收集到的气体体积
12.(1)10g
(2)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44
10gx
10010g=44xx=4.4g
答:略。
六、1.D2.B3.D4.D5.A6.B
7.B8.C
9.(1)铁氧化铜(2)稀硫酸可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3)BaCl2+H2SO4=BaSO4↓+2HCl复分解反应
10.(1)酚酞溶液(或石蕊溶液)(2)①②
2NaOH+CuSO4=Cu(OH)2↓+Na2SO4(3)C
11.【实验记录】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CO2-3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NH4Cl和(NH4)2SO4【实验反思】否影响Cl-的检验
专题Ⅱ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1.C2.B3.C4.B5.A6.D
7.A
8.(1)液体(2)纯净物(3)氧化物
9.(1)①③②(2)④⑤⑥
二、1.D2.B3.C4.D5.B6.C
7.D
8.原子结构不同(或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分子结构不同都含OH-
三、1.D2.A3.B4.D5.D6.C
7.(1)1632.07(2)P(3)N2(或O2或
Cl2)
8.(1)电子层数(2)得到NaF(3)KNO3
四、1.B2.B3.A4.B5.D6.C
7.(1)17(2)Cl-(3)ClO2+4
8.(1)2∶4∶1(2)碳
9.(1)314(2)17∶14∶6(3)4.8
10.(1)蒸发80(2)预防缺铁性贫血
(3)纯氯化钠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358.5×100%=39.3%
食用盐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9.3%×60%=23.6%
39.3%-23.6%=15.7%
答:略。
专题Ⅲ物质的化学变化
一、1.C2.C3.B4.C5.C6.C
7.C8.C9.B
10.Ⅱ和ⅢⅠ和Ⅱ
二、1.C2.C3.A4.D5.D6.A
7.(1)Mg+CuCl2=MgCl2+Cu(2)③④
(3)ab
8.(1)混合物(2)Ca(HCO3)2受热或压强变小CaCO3↓+CO2↑+H2O分解
三、1.C2.D3.C4.D5.B6.B
7.A
8.C、H、O12∶3∶8
9.(1)4(2)Fe2O3
10.2Mg+O2点燃2MgO【猜想假设】②
相同质量的镁在氮气中燃烧,生成物的质量小于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的质量【实验探究】B
红磷与氧气生成固体,故能除去空气中的氧气,且不增加其他气体【实验结论】氧化镁和氮化镁【评价与反思】不是所有的燃烧都需要氧气(或氮气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支持燃烧)
11.(1)生成CO2的质量为:10g+50g-56.7g=3.3g
(2)设纯碱中Na2CO3的质量为x。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44
x3.3g
10644=x3.3gx=7.95g
纯碱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7.95g10g×100%=79.5%
答:略。
专题Ⅳ化学与社会发展
一、1.A2.C3.B4.A5.C6.D
7.(1)使可燃物隔绝空气(2)镁在高温条件下能与水反应放出氢气,氢气在空气中能燃烧,甚至发生爆炸
8.(1)5.6(2)2CaO+2SO2+O2高温2CaSO4(3)Na2SO3+2HCl=2NaCl+H2O+SO2↑(4)【提出猜想】K2SO4【实验探究】品红溶液逐渐褪色氯化钡溶液稀硝酸
9.可再生C2H5OH+3O2点燃2CO2+3H2O6.0×107
10.(1)摩擦生热,使钻凿处温度升高,当温度达到木头着火点时就发生燃烧(2)ABD
(3)斜向下的火柴当火柴头斜向下时,燃烧产生的热量能给火柴梗预热,容易达到其着火点,所以更容易持续燃烧(或火柴头向上时,燃烧产生的热量随热空气上升,不能给火柴梗加热,火柴梗达不到其着火点,容易熄灭)
二、1.C2.C3.A4.C5.A6.A
7.C
8.(1)密度小合成
三、1.D2.C3.C4.A
5.(1)pH试纸(或pH计)(2)②(3)③
6.(1)B(2)+5(3)40(4)C(5)2
7.(1)维生素(2)蛋白质(或脂肪或碳水化合物)(3)元素B(4)baab(5)c
8.(1)防治骨质疏松症碳酸钙(或CaCO3)维生素D3微量Zn(2)胃酸(盐酸)与CaCO3反应产生了CO2胃酸过多症(3)0.6
9.(1)Cl2+2NaI=2NaCl+I2(2)三只有单质碘才能使淀粉变蓝,滤液中并不存在单质碘(或滤液中只含有碘的化合物,不能使淀粉变蓝)(3)产生黄色沉淀
四、1.A2.A3.A4.C
5.(1)煤(2)31.25(3)40
6.(1)可吸入颗粒物(2)冬季(3)冬季天气较冷,取暖导致用煤量增大(4)使用清洁燃烧(或大量植树造林等)
7.(1)N、P(2)①沸点空气②稀薄空气发动机中单位体积内氧分子的数目较多,与燃料分子碰撞的几率大提高了燃料的利用率,减少了CO和碳颗粒的排放(3)可以减少森林的砍伐,从而有效地保护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使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
专题Ⅴ科学探究
1.C
2.BaCl2+H2SO4=2HCl+BaSO4↓【提出猜想】BaCl2【设计验证实验】ⅠB
3.【猜想与假设】三【实验结论】碱盐【实验评价】定量
4.【分析讨论】木条燃烧的剧烈程度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提出猜想】Na2CO3【实验探究二】浑浊另取上述无色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向上层清液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
5.【实验二】过滤【提出猜想】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或质量守恒定律)【实验三】稀盐酸(或稀硫酸)小丽【实验反思】硫酸铜溶液用量不能太少
6.【实验一】碱【实验二】有气泡产生且石灰水变浑浊取少量该白色粉末于试管中加热,并把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小结】NaHCO3+HCl=NaCl+H2O+CO2↑【应用】中和面团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酸,并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油条疏松多孔
7.【提出猜想】质量守恒定律【方案设计】(1)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看木条是否复燃(2)SO2+Ca(OH)2=CaSO3↓+H2O(3)C装置中硬质玻璃管破裂【实验探究】排出装置中的空气【实验结论】H2【思维拓展】酸(或酸性物质或硫酸)
8.【学生板演】H2SO4+2NaOH=Na2SO4+2H2O【假设猜想】NaOH猜想四【实验探究】(1)NaOH【评价反思】(1)将pH试纸放入液体中测定溶液的酸碱度(2)无论是否有硫酸存在,只要溶液中含有SO2-4,滴加BaCl2溶液,都生成硫酸钡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