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何志雨
2014-07-22刘秉承
刘秉承
编者按:走近39岁的何志雨,记者被她所获得的荣誉震撼——她不仅是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同时还是全国电力行业技术能手、内蒙古电力公司生产技能专家,组织实施了多项QC课题与科技项目。令记者感兴趣的是,这位初始学历只有中专水平的电力专家,究竟是如何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起来的?在实际工作中,她做出了什么样的业绩而让他人肯定?在师徒“传帮带”中,她锻炼出了怎样一支队伍?请跟随记者的笔尖,去感受何志雨那平凡却不乏激情的成才之路——
成才之路:她经历了一次次的考验
1996年,何志雨自内蒙古电力学校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进入呼和浩特市供电局工作。在这个男性占主导地位的工作环境中,刚毕业的小丫头究竟干得来干不来?很多人心里产生了这样的疑问。但何志雨不信邪,暗下决心,一定要干出个样来。
成才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1998年,因行业改制,呼和浩特市供电局员工面临着待岗的命运,毕业尚未满2年的何志雨也在其中。当时,只能从五六十名待岗职工中录取3人上岗,何志雨找到领导,要求参加竞聘考试。看着她的报名表,领导不乏担忧地说:“参加考试的大多是经验丰富的老职工,你刚毕业不久,没有多少实践经验,准备时间又只有4天,要考上真的很难。”何志雨从咬紧的牙关中迸出一句话:“我别无选择!”
考试的内容是实际操作,那时只是副值班员的何志雨并没深入接触过设备。在那4天里,扎在仪器堆中,才20多岁的小姑娘品尝了怎样的煎熬滋味我们不得而知,但功夫不负有心人,何志雨以第一名的成绩通过了考试,争取到了自己心仪已久的岗位。
2001年,何志雨参加了呼和浩特供电局第一座综合自动化变电站——乌素图变电站的验收和投产准备工作。白天,她在施工现场熟悉装置设备性能、了解电源走向、核对保护压板投退、传动验收一、二次设备;晚上,她在灯下整理设备台账,编写现场运行规程。学习中遇到不懂的地方,就会及时查阅图纸资料,请教技术人员。仅用短短几个月时间,何志雨全面掌握了电气设备的原理、性能、运行维护及操作要领等方面的知识,完成了专业技术生涯的第一次跨越。
2002年,呼和浩特供电局派员参加内蒙古电力系统职工技能大赛,全局300多人中,只有何志雨和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光荣入选。何志雨真正做技术工作的时间只有两三年,又从事着最基础的工作,尖端设备根本没机会摸。人们指望着这个曾多次获得三好学生的小姑娘能够发挥好自己的理论功底就行,没想到,何志雨力拔头筹,一举夺得自治区变电运行专业第一名。消息传开,公司上上下下开始对她刮目相看起来。不久,何志雨受命到东郊变电站工作。
东郊变电站是呼和浩特市最早设立的变电站,当时已经改为集控站,下辖8个无人值守的小站,一切操控均由电脑进行,一旦出现故障,值班员要快速赶赴现场处理。变电站的设备不尽相同,因此故障也不同,要求人员必须有全面的应急反应能力。何志雨对集控站下属的8座小站都编制了现场规程,遇到什么故障,如何处理都记载得清清楚楚。领导看到后不禁眼睛一亮,让她独立挑起全处20多座集控站及无人值守站现场规程的编制任务。当时,何志雨年仅27岁。
由于工作的需要,何志雨经历了多次岗位调整,每次调动,她都能勤奋学习,虚心求教,从理论学习到实践提升,不断充实自己,最终,她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完成了由“电工何志雨”向“电力专家何志雨”的蜕变。
投入与付出:她在平凡的岗位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变电运行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专业,很多工作都是琐碎的,一些细微之处如果没有做好,就会潜伏隐患。运行人员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强烈的安全意识和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才能胜任工作。十几年来,何志雨深入现场,加班加点,兢兢业业地完成了每一次工作任务。还经常利用工作之余,细致全面地检查设备,及时发现设备运行数据的变化,分析原因,跟踪处理,多次排除隐蔽缺陷,避免被迫停电事故的发生,保障了电网和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2007年国庆期间,何志雨并没有与家人一同外出休闲,而是来到单位又一次修编运行规程。有时为了一个数据,就要查阅大量的资料,向专业人员请教,与变电站核对。经过几天的挑灯夜战,最终,17座变电站的现场规程统一了格式,修正了错误,补上了欠缺,完善了内容,为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高压变电是一个高危行业,处理故障时要分为操作、唱票、监护,三人一组,以保障安全。即使是男性员工,在作业时也会不同程度地出现头脑空白、手脚发汗的症状。然而,在变电站处理事故的紧急时刻,何志雨从未拿自己是女性当借口,总是冲在前、干在先。只要工作需要,无论晴天雨雪,她总是随时出发。
一次,何志雨下班刚回到家,就接到电话:变电站断路器、隔离开关5处存在过热缺陷,需要立刻进行停电处理。由于负荷重要,不能一次全停,何志雨只能根据设备状况合理安排停送电顺序。当时变电站防控系统不能正常使用,全部需要解锁操作,何志雨精心组织操作人员正确地进行了10个操作任务、几百项的倒闸操作,加强监护工作,严格布置安全措施,细致验收设备。处理完缺陷恢复送电后,已是第二天10点多了。
像这样整夜不合眼连续工作,对于何志雨和她的家人来说早已习以为常,让何志雨最揪心的一次就是2010年11月的那次故障处理。
2010年11月22日22点,何志雨接到变电站主变跳闸的消息,把年仅5岁的孩子独自留在家中,让丈夫送她到离市区十几公里的变电站现场。处理完故障后,已是凌晨4点。何志雨回到家中,看着歪倒在床上熟睡的儿子,这个单位里的“顶梁柱”捂住嘴,眼泪哗哗落下……
近年来,何志雨积极查找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指导班组QC活动,改进工作方法,提高人员安全意识,先后完成《降低变电站发生潜在隐患的次数》《提高运维站设备巡视维护水平》等QC课题,切实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她积极进行理论研究,通过科技手段解决生产技术难题,组织实施了《集控站网络微机五防系统》《无线地线管理》《智能在线防误技术》等科技项目,有效规范了操作行为,保障了安全生产。
师带徒:她培育出了一只精湛的队伍
每当培训新员工时,何志雨都会给他们讲这样一个故事:1998年,当时待岗在家的何志雨接到局里的保电任务,去白塔电站值班。白塔电站是个偏僻的小站,周围人家稀少。在值班的夜里,呼呼的大风将破旧的钢窗吹得直响。一个人值班的何志雨又冷又怕,她想叫值班室的大妈和自己一起住,可大妈要看自己的外孙,也不敢离开值班室,何志雨没办法,只好孤零零地坐在摇曳的灯光下,眼睛死死盯着门窗,度过了一个担惊受怕的深夜。第二天下班,单位没有车接,何志雨一个人从白塔变电站走到巴彦镇,坐上一辆长途车回到市里,到家里时已是下午4点。
何志雨在讲完故事后告诉新员工:吃苦是人生最好的试金石。哪怕是最苦、最累、最平凡的岗位,只要耐得住寂寞,用心做好每一项工作,蓝领一样可以挂上金牌。在她的感染下,员工在培训结束后都要求去脏、苦、累的岗位锻炼自己。
变电运行工作需要团队协作,优秀的团队是成就优秀个人的最好平台。不论是在工作现场、还是休息时间,何志雨都愿意与同事一起讨论设备运行中出现的新疑问,探索解决设备运行数据异常背后存在的隐患。作为技术带头人,传授技艺是何志雨的人生乐趣,她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分层施教,把自己的学习方法、工作经验整理成讲义,毫不保留地教授给学员;经常利用下班时间通过电话帮同事解答技术难题,成为同事们的良师益友。几年来,她身边很多的同事在岗位上得到提升,技能等级得到晋升,在技能大赛中,多次取得较好的成绩。
2012年,何志雨作为领军人物,带领30多名技术骨干成立了呼和浩特供电分局“职工创新工作室”,以网站的形式对全局职工进行职业再培训,并进行技术改造与技术革新。何志雨将工作室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根据工作实际编制了实用的培训教材,让参训人员学了就能用,学了就好用;二是开设讨论组,从队伍中抽出12人组成专家团,负责对问题进行解答,从较高的视野解答参训人员的实际问题,拓展他们的思维;三是将团队的研究成果在网上共享,让希望提升自身能力的参训员工有机会接触最前沿的科技问题,学习最前沿的技术方法。这个工作室为梦想成才的变电工人提供了有力的技术平台,只要愿意学,就有资料参考,就有老师教,对员工专业技能素质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2013年,何志雨被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评为全区优秀共产党员。她立足本职工作、时刻保持共产党员本色,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工作中敢于探索,不断进取,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发挥了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模范带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