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改革中农村教育教学探讨

2014-07-21陈广伟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28期
关键词:农村教育新课程改革

摘要:教育改革与实现中国梦息息相关,教育任重道远。我们决心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按照中央改革决策部署,锐意进取、勇于创新,加快制度建设,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现代化水平,为课程改革添砖加瓦,努力为人民教育服务。

关键词:新课程;农村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8-0054-02

纵观我国的教育历史,横观我国的教育形态,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特别是十八大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新一轮课程改革将成为现代社会的热点问题。

一、新课改存在的问题

1.多媒体面临挑战。随着教育资金的大量投入,多媒体已经普及到城乡的每一间教室。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从一个教学改革实践中的运动—视听教学运动到形成为一个专门的实践领域—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实践的领域,进而发展为一门学科—现代教育技术学。在现代的教育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成为在学生探索和实践方面课改不可缺少的教学工具,但是在农村老师当中只有部分教师能正常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多数的老师对多媒体了解少,更不用谈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了。而在新课程改革中,多媒体教学显得十分重要,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新课程改革的胜利进行。

2.技能课程举步维艰。在农村中小学,由于受到学校的场地、设备、师资、教育经费的投入等的限制,有些技能类课程(包括:体育、美术、音乐、劳动技术、综合实践、信息技术课程和研究性学习,等等)没有开设或者并没有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课时要求进行设置。

3.家庭对课改冲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里出去经商的和农民工越来越多,他们奔走在全国各地从事各行各业,很多家长从小就将孩子留给自己的长辈,由于长辈们的文化程度有限、教育方法不当等诸多因素,导致许多孩子从小得不到正确的家庭教育引导,行为习惯差,性格脾气倔强。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前提和基础,这些“留守学生”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学生的成长道路就会难以得到正确的引导。

4.社会多元文化。每个孩子都生活在多维的现实社会中,受到了社会各种文化的冲击,包括电视传播媒体、网络等载体,由于中小学阶段的孩子没有明确的辨别是非的能力,他们有着从众、盲目的心态。社会生活中的多元文化,对学生的思维将带来很大的影响。为了确保农村基础教育质量和水平,必须加强农村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力度,科学、有效地进行反思,促使教育和谐发展。

二、课改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1.基础教育的需要。教材改革是一项长期的连读的工作,我们要稳步向前推进,要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它的目的在于课程内容仍与生活和时代相联系,特别是与日益发展的科学技术相联系,科技不断发展,新鲜事物不断产生,教材改革就必须紧跟时代,因此,教师的知识也必将不断地改进,主动接受新知识,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2.现代社会的需要。教育观念滞后,人才培养目标同时代发展的需求不能完全适应;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课程内容存在着“繁、难、偏、旧”的状况,考试内容偏奇、难现象突出;课程结构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学生死记硬背、题海训练的状况普遍存在;课程评价过于强调学业成绩和甄别、选拔的功能;课程管理强调统一,致使课程难以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这些问题的存在,以及它们对实施素质教育的制约及产生的不良影响,都足以说明推进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针对性。

3.学生发展的需要。对于知识而言,人们唯一能够做的事情,就是“发现”。对于学校里的学生而言就是让学生知道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但是现在他们的任务乃是接受、存储前人已经“发现”了的知识。

在实践中,与知识、技能的传授无直接关系的校内外活动,往往被看做是额外的负担而遭到排斥。这种知识本位的课程显然是不符合时代需要的。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探究、选择和创造的过程,也是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乃至正确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

三、新课改的对策和措施

1.加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互动与整合。良好的家庭教育促进学校教育的发展,反之制约了学校教育的顺利开展。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的,家庭教育是前提和基础,学校教育是提升和深化。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和交流,对于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是极为重要和关键的。学校应主动跟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定期召开家长会,介绍学校的活动开展和孩子的学习生活等情况,及时告知家长。

家长应以更加积极的主人翁姿态参与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去,及时有效地了解自己孩子在学校的各方面情况。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学校要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各种有效形式活跃学校校园文化,定期举办校园书画比赛、普通话比赛、校园文化节、校运动会、中华古诗词朗诵比赛、元旦文艺汇演、法制教育抢答、电脑科技文化节和海报制作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成长,得到文化的感染和熏陶,让心灵得到感化。

3.全面推进校本教研制度,促进教师在研究状态下工作。为了更好地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学校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校本教研制度,校本教研是学校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校本教研,促成学校教师在研究状态下工作。让广大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相关课题的研究,任何事物都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策略和方法。在研究中教学带着研究的课题去教学实践,解决教学中的相关问题。

4.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评价方式的变革。在过去,教学评价过于注重终结性评价,以“成绩好坏”作为评价的主要标准。实施新课程以来,教学评价标准增加了,评价方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有的学校已开始建立了以教师自评为主,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有的学校还将对学生的评价分为三部分,即卷面成绩、教师评价、小组评价三者结合,进行综合评价,体现了评价的民主化、客观化及平等化。

总之,教学评价正在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的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也在日益加强。

教育改革与实现中国梦息息相关,教育任重道远。我们决心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按照中央改革决策部署,锐意进取、勇于创新,加快制度建设,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现代化水平,为课程改革添砖加瓦,努力为人民教育服务。

作者简介:陈广伟(1977-),男,大学本科,中学一级,副校长,班主任,数学教师。endprint

猜你喜欢

农村教育新课程改革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关于如何优化农村小学教师综合素质的探索
浅谈如何改善农村小学体育教学
古代社学对发展农村教育的启示
改革创新(二)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