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形势需要高职院校加强学生感恩教育
2014-07-21金璐玫,孟晓明
金璐玫,孟晓明
摘要:当前部分高职学生感恩意识比较缺乏,道德素质偏离人才培养目标。本文建议高职院校加强感恩教育。并从构筑和谐的校园、促进学生就业、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三个方面阐述了加强感恩教育的意义和紧迫性。
关键词:感恩教育;大学生感恩;高职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0-0040-02
学会“感恩”,对高职学生非常重要。目前,很多高职学生见到老师,擦肩而过,连个招呼都不打。与同学相处不会互相帮助和互相谦让,甚至采取过激行为。乌鸦尚知反哺,然而,作为21世纪与工作岗位无线对接的高技能人才,却以自我为中心,表现出一定程度“忘恩”情绪。
我们培养的学生应该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应该是能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人才。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先决条件就是感恩,感恩是道德的基础,是学生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基石。感恩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重要保障,是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已成为当今中国社会广泛关注的道德教育之一。但是全国高职院校几乎都没有充分重视感恩教育,没有开展实质性,可持续的教育活动。加强感恩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感恩教育有利于构筑和谐的校园
我们的学生几乎都是由父母扛着行李送来的“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掉了”的90后的小皇帝。以独生子女居多,他们都是家庭的中心,家中四、五个大人围着他们转,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久而久之,有些孩子的心中就只有自己,没有别人了,养成惟我独尊、骄横任性、非常自私的坏习惯。来到大学校园,这种学生一方面容易无视父母的辛勤劳动,一味索取,任意挥霍,非常容易沉迷网络游戏,荒废学业等。另一方面容易对室友、同学和老师产生不满情绪,甚至行为偏激。对任何高校,马加爵事件都应该警钟长鸣。
感恩教育有助于使学生体会父母最真挚,最无私的爱,以及父母对自己殷切的期望。从而加强学生对自己在校园求学的责任感,激发发愤图强,刻苦学习,厚积薄发,回报父母,报效祖国的强烈欲望。学生一旦有这样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必能更加勤奋学习,更好的遵守校规校纪,而高校的培养目标也更加容易实现。感恩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学生们之间的情感沟通和表达能力,相互尊重、相互激励、互相学习、平等互助、共同进步。促进人际关系趋向和谐。和谐的校园首先应当是人际关系的和谐,马克思说:“只能用爱来交换爱,只能用信任来交换信任。”如果大学生能以一颗感恩的心去感谢别人为自己所做的一切,会用尊重、友爱、理解的态度与人相处,能分享、接受和给予爱和友谊,就能体谅别人,宽容他人的不足,学习他人的长处,逐步克服自己的缺点,能与他人同心协力,乐于助人。学生之间都能互相谅解和互相关心就能避免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矛盾,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
感恩教育有助于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和与他人合作,进而增强团队精神和凝聚力。高校的任何工作都离不开学生们的参与和配合,离开了这群积极向上的热血青年,什么工作都无法开展,大学生们形成集体荣誉感强、凝聚力强的群体,一定需要他们有美好的情感、有责任心、有高尚的人格,而这些的实现又需要他们懂得感恩。感恩教育有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老师”。这句在高职教师中流行的话时刻鞭策着每一位教师。高职学生,入学分数低,高考750分,很多只考200分左右。学生学习底子差,部分学生还有厌学、逃学的习惯。作为高职老师,除了授业解惑外,还应教会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困难面前,广大的一线教师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对老师最好的回报。就是学生能全身心的接受,珍惜老师的辛勤付出。最痛心最寒心的是,任你“蜡炬成灰”,学生也冷漠的“熟视无睹”。感恩教育就是要让师生互敬互爱,学生学会知恩、学会感恩,珍惜教师辛勤的耕耘,珍惜拥有的学习机会,这将大大有利于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有利于宽松和谐校园环境的营造。有些学生在家里是衣来伸手,到了高校需要自我照顾时。缺乏一定的自立、自理能力。这时候相互帮助、感激对方给予自己的关心,有利于师生、同学之间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一些大学生之所以出现不尊重老师等问题,就是由于同学间、师生间人际关系不协调。甚至非常紧张而引发的。常怀感恩之心,会使人心胸恬淡、胸怀广博,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
二、感恩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就业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粒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最小的一颗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你生活的岗位?”这是雷锋日记中的一段话,它告诉我无论在什么样的岗位,无论做着什么样的工作,都要脚踏实地的发挥自己最大的能力,做出最大的贡献。这种精神就是我们现在提倡“爱岗敬业”精神。“众人拾柴火焰高”,任何企业发展需要员工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主观能动性。任何企业都迫切的需要“爱岗敬业”的员工。而在中国,这样的员工是最匮乏的。美国知名民调机构盖洛普盖洛普发布的2013年“员工敬业度和工作环境研究”报告显示,中国的敬业员工比例仅为6%,远低于13%的全球平均水平,处于世界最差水平。“如果我们的学生都是具有很好“爱岗敬业”职业道德,那么在激烈的就业市场上,我们的学生已经胜出一筹。而要培养学生具有很好的职业道德,必须进行感恩教育。我们应该让学生明白,任何一份职业,一个工作岗位,都是一个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学生应该学会培养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幸福感和荣誉感。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业。我们要培养学生对人对事多一分谅解、宽容,少一分抱怨、仇恨,学会对企业,对社会,对家庭多一分责任、承担,少一分推卸、倦怠,对万物多一分珍惜、怜爱,少一分浪费、残暴。
三、感恩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1.感恩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感恩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崇高的理想信念、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强烈的责任感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有利于大学生正确认识荣辱观、价值观和担负的社会责任;有利于大学生学会善待自我,获得他人尊重,改善人际关系,进行自我教育。感恩是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的基本道德,是做人起码的修养,更应是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作为一个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应该懂得什么是感恩,正如列宁所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通过向大学生进行传统的感恩思想教育来引导和提升大学生的感恩意识,让他们自觉自愿地接受受和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以感恩的心态回报社会和他人对自己的关怀呵护,并使感恩成为自己做人的基本准则。
2.感恩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感恩教育对大学生说,绝不是简单地讲求回报,它更在于建立一种责任意识,是要使受学生认识到自己作为社会一员所应该承担的义务。感恩,是表示一个人对自己与他人、社会的关系的正确认识。感恩,也是一种责任感。开展感恩教育既是培养大学生成为对身心、学习、工作和理想具有高度负责精神的人,也是培养他们成为对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能够尽职尽责的人。大学生只有打好这种个体内在品质的坚实基础,才能做到“责在人先,利居人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感恩心与责任心是密不可分的,感恩有赖于责任的依托,很难想象一个没有责任心的人会有很强的感恩之心。在实践中,个人接受他人、社会的馈赠、援助、支持等是不可避免的,个人应当要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自己的恩惠和方便心存感恩,在享受别人的付出给自己带来美好的生活的同时,还应该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3.感恩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感恩是一种心态,一种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灵魂,是一种来自对生活的爱与希望。心理学家认为,“病态人格或人格障碍往往是由于缺乏爱感和内疚感,导致不关心他人,没有责任感,无法与人交往,无法实现社会化过程,而成为道德上贫乏、冷漠甚至冷酷的人。”感恩教育有助于学生们明白了父母对他们无私的关爱以及国家和社会对他们的眷顾,帮助他们走出“迷失”的怪圈,更好地审视自己、认识自己,发愤图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报自己的父母,回馈社会,报效国家;感恩教育有助于调整学生心理状态,保持心理平衡,积极地面对生活,能激发学生挑战困难的勇气,进而获取前进的动力;感恩教育有助于学生学会反思,加强自律,培养学生的健康心态,进而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引导学生做到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
作者简介:金璐玫(1980-),女,浙江龙泉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机械制造与自动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