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科研管理理论与创新信息化探讨

2014-07-21李晶晶,宋鸽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29期
关键词:科研管理创新理论

李晶晶,宋鸽

摘要:在高校科研水平高速发展的时代,科研管理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论述了国内外高校科研管理的理论研究现状,并针对现在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科研管理问题的解决方法,构建创新化管理与信息化管理平台,以适应新形式下科技工作的需要。

关键词:科研管理;理论;创新;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9-0028-02

随着科技与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而使得发展科技在当前高校“培养人才、发展科技和服务社会”三大任务中变得突显,科研发展已成为当代高校的代名词。从而科研水平的高低成为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准,而现在高校的科研水平的高低又与科学的管理紧密相关,因此在高校发展中科研管理工作变得日趋重要。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繁重的科研任务以及高素质管理对象,加大了科研管理工作压力,加之绩效考核制度,使得传统的管理模式已不适应当前发展,科研管理工作就必须改革创新,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与此同时,只有日趋信息化的科研管理工作,才能迎合高校科研发展的需要。

一、国内外高校科研管理的研究现状

目前,国外高校科研管理研究的重点包括高校科研管理的内容、管理制度、管理方法等,与国内的高校情况对比下,在科研成果转化问题、管理信息化以及产学研合作问题等方面是远远优于国内的。近些年以来,国内的科研管理研究理论也有所发展,例如,文献[3]论述了全方位的高校科研管理,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论、原则,为国内高校科研管理理论的一系列研究铺垫了坚实的基础。文献[4]利用高等教育管理学的独特视角,运用实际的例子分析研究了高校科研管理,使得科研管理的理论更加生动形象。文献[5]中提到了对科研管理发展及实践起到了至关重要作用的要素,包括科研激励机制、科研成果的转化、科研团队建设等,并提出了我国高校科研管理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从一系列相关文献中得出,处于起步研究阶段的我国高校科研管理,其理论结构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对科研管理的研究局限于经验的总结,缺乏联系实际情况,在实践方面比较缺乏,但是他们的研究的确对我国的科研管理理论的研究与发展进行了推动。目前,高校科研管理不论在理论研究上还是实践发展上都要有改革创新,这样才能迎合社会的发展与高校自身发展的需求。随着时间的推移,高校科研管理的研究必然向更加制度化、严谨化、整体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

二、高校科研管理存在的问题

1.科研管理队伍不稳定。目前,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科研队伍知识架构、研究、学历等日趋完善,逐渐增大了高校的相应科研管理管理工作难度,赋予科研管理队伍新的挑战,但是实际工作中,科研管理队伍建设没有能够引起高校的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没有相关的政策性对其进行支持,缺乏一定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技能的相关培训,所以造成了科研管理队伍不够稳定,科研管理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影响学院乃至整个学校的科研严管理工作。

2.科研管理规章制度不够完善。科研管理规章制度不够完善,同时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即以上传下达为主,自主的创新性不足,管理机制不完善,在科研管理完整性、高效性、准确性和安全性等方面存在着一定问题。

3.纵向和横向科研项目发展不协调,不够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当前,由于高校科研的相关政策具有好的理论研究基础的科研人员倾向于申请国家横向课题,逐步形成了高校中纵向和横向科研项目发展不够协调,虽然纵向课题有着较高的理论研究,但是其没有好的经济效益反馈,所以对于横向课题而言其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比较;反之,横向课题虽然具有比较好的经济效益,但其理论研究水平比较差、研究水平不能得到还好的提高等情况,以至于达不到产助研的目的。

4.对科研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与实践相对不足。在知识信息化时代,高校科研管理工作逐步信息化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在一些高校中仍然存在着问题和不足。其中包括高校没有建立标准的科研信息平台与网络管理系统,未能建设相关的应用管理软件、数据库建设,以至于不能充分组合利用高校资源,不能共享管理数据,从而会影响到高校科研管理者的正确决策。科研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与实践的不足加大了科研信息收集的相对工作量,从而降低了收集者的工作效率,不利于科研人员自身的发展等,直接影响科研管理工作的效率以及水平。

三、科研管理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探讨

1.加强建设科研管理队伍并合理化其结构。首先我们想要从本质上提高科研管理的水平,就得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科研管理队伍,其具有创新性的知识结构,有专业化的管理理论与方法,否则只有先进的管理理念,没有与之相匹配的高素质的管理人员,也只能够算得上是一纸空谈。所以,对于科研管理而言,人才的需求已迫在眉睫,再加上先进的管理理念,创新科研管理体系,从而促进其良好发展。其次,建设科研管理的队伍,一方面要合理增加高学历、高素质的复合型科技人才,另一方面要重视素质能力与业务能力的培训,多提供多层次性与多形式化的继续教育培训方式,使现有管理人员在素质与业务上得到本质性提高,从而提高其综合素质能力。

2.建设规范制度,提高提高从业人员思想认识。建设一系列合理与规范的制度是优化管理体制的根本途径,高校科研管理人员需逐渐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并严格遵守与执行,从制度上约束管理行为,从而能推动学校科研稳步发展。在规范制度的基础上,需进一步提高管理人员思想认识,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内在服务意识,调动科研管理工作的主动性,以推动学校科研快速发展。

3.创新高校科研管理,达到科学化与方法化管理。要成为一个好的管理人员,首先要拥有服务于人的意识,也就是管理等同于服务加方法,首先必须淡化自身管理者的身份,加强自身是科研活动的参与者,认识到只有通过自身主动参与竞争才能得到良好发展,营造出公平的良好氛围,从而为科技研究人员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充分调动出科技研发人员参与科研工作以及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同时建立迅速、高效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以保证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4.完善信息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完善信息化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首先,建设能够及时发布科研信息、提供科研交流的科研门户网站平台;其次,开发建设科研信息管理系统,使日常管理简单化,并能够对系统逐步完善和维护;再次,建立分层次的科研数据库,也就是学校与学院两层次的数据库,包括科研项目、论文、专利等科研数据,同时能共享科研资源,实现学校与学院的信息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最后,建设校园网络安全性防御体系,设置科研管理系统配套的安全软件,防止被攻击。完善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将纯手工管理方式向现代化的科研管理方式转化,不但提高科研管理的效率,而且使高校的科研工作向有序健康的方向发展。

科研管理工作创新与信息化是时代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只有这样,科研活动才能有效开展并取得创新性成果。目前,科研管理部门的职责不仅仅在于其要从体制上鼓励并保护科技创新,为科技研究人才创造基础研究的条件与组织建设协作科研团队,而且必须积极努力探索出新的管理模式与方法,不断加强自身业务与素质的建设,提供高质量的服务,通过创新和信息化管理充分调动出高校科研人才的优势与能力,正确引导科技研究工作快速与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管颖超,陈兰,徐时彬.新形势下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创新探讨[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3(4):568-571.

[2]栾早春.科技管理基础[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

[3]梁其建,姜英.高校科研管理概论[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1987.

[4]薛天祥.高等学校科研管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5]杨力.高校科研管理研究[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

[6]汪小洲.高校科研管理流程再造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硕士论文,2004.

[7]李勤华.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9):267-268.

[8]赵玉龙.浅谈高校科研管理能力的提升[J].科研管理,2006,(2):25-27.endprint

猜你喜欢

科研管理创新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论民办高校科研管理激励机制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