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热点城区测算中国2020年移动通信频谱需求

2014-07-21

中兴通讯技术 2014年2期
关键词:业务量测算频谱

近年来,中国的国际移动通信系统(IMT)产业保持较快增长。2013年1至9月,中国移动电话用户净增9 439.8万户,总数达12.07亿户。3G移动电话用户净增13 479.4万户,对移动电话用户的增长贡献达到141.5%,3G用户总数达到3.79亿户,在移动电话用户中渗透率由2012年同期的19.4%跃升至30.5%[1]。12月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发“LTE/第四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经营许可,意味着中国4G时代正式到来。

目前,中国为IMT系统规划的频率总计达到687 MHz。然而,移动通信业务由于用户大幅增加,加上智能终端带来的爆炸式数据流量[2],使得移动通信频谱资源短缺的状况日益突出[3]。为了实现频谱资源的科学管理,一方面,要为新的频谱需求及时规划分配资源,以促进相关行业和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要对频谱需求做出合理预测,避免盲目规划导致的资源浪费。

1 现有全球频谱需求预测

方法概述

目前,全球存在多种IMT系统频谱需求预测方法,本节对相关方法进行概述分析。

1.1 国际电联无线电部门M.1768

建议书的预测方法

国际电联无线电部门(ITU-R)M.1768建议书的预测方法[4]流程如图1所示。该方法曾用于2007年世界无线电通信大会(WRC)的研究周期内,预测2010—2020年IMT频谱需求;目前在WRC-15研究周期仍被ITU-R 5D工作组作为主要方法,并进行参数修订;该方法适合世界范围或一个国家的整体平均测算,微观、细致,但参数与计算较为繁琐。

M.1768建议书的默认参数是面向全球的典型值,其难以准确反映中国特点,需要对该方法中的一些参数进行更新,甚至新增个别参数。在中国使用该方法向ITU-R提交的测算中,对相关参数进行了修订[5],测算表明,中国到2020年时的频谱需求总量为1 490~1 810 MHz。

1.2 全球移动通信协会的预测方法

全球移动通信协会(GSMA)频谱需求预测方法[6]专注于国家或者地区的业务总量预测及其分布情况。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在GSMA方法[7]的基础上调整了部分预测流程,综合考虑中国移动通信发展的宏观历史数据,对未来数据进行合理假设和预测。所有未来参数均参考2012年及之前的运营商年报数据并进行合理预测。基于GSMA方法调整的中国频谱需求预测方法流程如图2所示。采用该流程预测的最终结果为2020年中国的频谱需求将达到1 864 MHz。

1.3 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的预测方法

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的预测方法[8]首先选取基准年的数据作为起点,然后通过叠加业务量增长、站址增长与频谱利用率增长3个加权因子直接得到结果。美国FCC频谱需求预测方法流程如图3所示。FCC方法从宏观出发,整体估计,直观简约,数据易得,但颗粒度较粗。通过此方法,最终测算中国2020年频谱需求为1 540~1 800 MHz。

2 基于热点的中国频谱

需求预测方法

现有方法中,M.1768方法的输入参数类别多、调研周期长,难以与中国运营商现网数据统计情况对接;GSMA方法仅使用运营商年报总数,其逐级测算的多个分流因子均来自其他推测,在实际中难免存在偏差;FCC方法适用于总体粗略估算,结果有待进一步验证。因此,通过对现有国际频谱需求预测方法的研究与调研分析,结合中国移动通信系统实际部署特点以及运营商的参数统计类型特征,本文提出了一套适用于评估中国频谱需求的测算方法。方法的核心思想是基于频谱需求“瓶颈”在城区,从业务密集地区着手,通过调研运营商第一手数据,给出更加精确的测算结果。

2.1 方法概述

本文提出的预测方法主要包括6个主要步骤(计算流程如图4所示):

(1)业务量增长预测

(2)业务量第一次分流:无线接入技术(RAT)分流

(3)业务量第二次分流:基站类型分流

(4)基站数目增长预测

(5)计算各场景下的频谱需求

(6)频谱需求合并及调整

2.2 场景选择

频谱需求预测模型中,场景的选取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将影响整个测算方法的框架和测算结果。在本方法中,考虑到IMT网络运营和业务服务质量的要求,以覆盖运营商核心用户相对集中的网络繁忙地区作为观测和重点评估对象。

为了使测算结果准确,用作频谱需求预测的场景需要满足以下的一些特征:

(1)场景业务量密度足够大

业务量密度越大,单站承载的业务量越大,那么所需要部署的频谱资源也就越多。如所选择的场景业务量密度是中国最高的,这意味着根据所选择的场景测算的频谱带宽基本可以满足中国所有地区的频谱需要。

(2)场景网络部署情况足够典型

选择场景所在区域的室内外宏站、微站建设密度和分布要符合中国一般建设规律,这样保证了所选场景的网络承载能力具有代表性,可以用作中国网络承载能力的一般标准。

(3)选择的场景足够大

选择场景中若包含连片的具有一定数量规模的基站部署,则可以有效避免因数据随机性造成的计算误差,也保证了预测结果的稳定性、可重复验证性。

对运营商提供的现网数据进行分析,北京、上海、广州、深圳4个城市是中国范围内业务量密度最高的4个城市。其中,北京市为首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尤其因为其特殊的政治地位,对通信网络质量和保障能力要求最高,是最理想的频谱需求预测城市。

经过综合考虑,本方法最终以西单-金融街地区为重点,选取一个近似矩形的区域,具体范围为:西至北礼士路、南礼士路;北至西直门外大街、西直门内大街及其向东的延长线;东至德胜门内大街、西什库大街、府右街;南至长安街及其沿线。选取的热点区域如图5所示。endprint

2.3 数据调研

方法中具体的参数值需要现有运营商的网络运营数据作为支撑,调研数据包括不同制式的基站数、站址数,以及单个基站平均月忙时业务量等,获得的数据结果如表1所示。

2.4 测算流程

测算内容包括:业务类型、业务量增长倍数、基站类型与频率复用能力、基站规模、频谱效率等。

(1)业务类型

本方法中,将IMT系统的业务类型主要分为语音业务和数据业务。基准数据业务通过调研区域内各类基站业务量求和得到,未来增长倍数依据数学拟合预测得到,给出保守与乐观估计。语音业务包括传统语音业务和LTE承载的语音(VoLTE)带来的语音业务。本方法认为传统纯语音业务量与用户数不再增长,频谱需求维持不变;VoLTE带来的语音业务量包含在数据业务量中。

(2)业务量增长倍数

该部分依托2013年最新业务量统计数据,推算2020年业务量规模。本方法分别通过基于S生长曲线模型非线性最小二乘法[9]与灰度预测模型[10]给出了需求增长的大致区间,为99~138倍。基于S生长曲线模型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时与灰度预测模型时IMT数据业务量增长趋势预测结果分别如图6与图7所示。

(3)基站类型与频率复用能力

该部分依据国际标准化演进情况、中国运营商建设预期以及设备商产品情况统筹考虑。根据中国IMT系统现网情况,针对中国IMT系统的基站类型预测与ITU-R的划分[11]有所区别。未来几年中国的基站类型主要包括宏基站、室外小基站、室内小基站和室分站,如表2所示。其中,对于同频组网的基站类型应取其频谱需求的较大值。频谱总需求=2G需求+3G需求+4G需求,其中:2G需求=MAX(2G宏站需求、2G室分站需求);3G需求=MAX(3G宏站需求、3G室外小基站需求)+3G室分站需求;4G需求=MAX(4G宏站需求、4G室外小基站需求)+MAX(4G室内小基站、4G室分站需求)。

(4)基站规模

使用“虚拟站址”概念,在该地区将“3家”运营商基站数归一化为“1家”。针对宏站与室分站,依托3家运营商当前站址建设数量的平均水平估算,认为到2020年不再增长。基站规模预测如表3所示。针对小基站,对其建设能力一般保守估算,且由于小基站与对应宏站可频率复用,其取值范围的波动对需求结果并无实质性影响。

(5)频谱效率

使用“工程频谱效率”,在标准化评估谱效率基础上,依据运营商现网实际部署能力进行折算。工程频谱效率如表4所示。其中2G对应GSM、IS-95等系统;3G对应WCDMA、CDMA2000、TD-SCDMA等系统;4G对应LTE/LTE-Advanced、HSPA+等系统。划分制式主要依据其技术指标;对同一代制式谱效率进行归一化。

2.5 测算结果

(1)语音方面(不含VoLTE等)

本文认为传统纯语音业务的频谱需求不再增长,未来基于分组交换的新增语音业务(如VoLTE)归入数据业务。依照现有各运营商用于语音业务的频谱总量,该部分需求如表5所示。

(2)数据方面

依照各运营商用于数据业务的频谱总量,该部分需求如表6所示。

(3)总频谱需求

合并语音、数据两方面(参考当前实际情况,将2G数据业务频谱需求并入2G语音频谱需求),总频谱需求如表7所示。

2.6 对比分析

现有频率需求测算的各类方法相互补充,分层次、多维度的论证了中国频率需求。其中,本文所提出的基于热点地区的测算法,基于频谱需求“瓶颈”在城区,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面,具备颗粒度细、数据详实、直观透明等特点,且数据获取范围均适应中国运营商现网数据统计能力,所调研数据亦为最新结果。在相关方法中,该方法更加贴近中国IMT国情。各方法特点与适用性如表8所示。

3 需求缺口与候选频段

按照上述研究结论,面向2020年,IMT频谱需求赤字数量不可小觑。在各行业对频谱资源争夺日趋激烈的今天,这将给无线电管理部门的未来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

为IMT系统寻求更多的频谱资源,一方面,需要在低频段优质资源中,将具备IMT使用条件的频段充分地挖掘,包括450~470 MHz、698~806 MHz、3 400~3 600 MHz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中已标记为IMT的频段[12],及3 300~3 400 MHz、4 400~4 500 MHz和4 800~4 990 MHz等WRC-15相关议题在研的候选频段。当前,相关研究目前已深入开展,对此本文不再赘述。另一方面,在毫米波无线通信设备发展日渐成熟的趋势下[13],还有必要寻求高频段潜在可用频谱资源。

现阶段,中国在6 GHz以上的高频段业务中,一般划分为固定业务、无线定位业务、无线电导航业务以及卫星固定、卫星广播等空间业务,使用的典型系统包括(但不限于)1~30 GHz数字微波接力系统,X波段航海、空管等雷达系统,以及Ku、Ka波段等卫星系统。

高频段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用于点对多点的宽带无线通信系统,2006年,将59~64 GHz规划用于无线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技术应用[14],该频段已划为国际上标准化的IEEE 802.11 ad频段;2013年将42.3~47.0 GHz、47.2~48.4 GHz规划用于宽带无线接入系统,该频段为国际上标准化的IEEE 802.11 aj频段。二是点对点的无线传输系统,用于未来小基站的回传[15],2013年,将40.5~42.3/48.4~50.2 GHz规划用于点对点无线接入系统,同时也批准了71~76 GHz、81~86 GHz频段用于微波固定无线接入技术在移动通信基站回传系统的试验。

未来在高频段选取潜在候选频段,应主要考虑以下原则:

·已标示为移动业务

·对已有卫星业务频段的保护(主要针对空对地)

·对无源业务(如射电天文)的保护

·寻找尽可能连续的宽带频谱资源(如连续500 MHz)

针对以上背景,高频段目前或将可考虑如5 925~7 075 MHz与28 GHz附近等频段。这些频段主要是卫星固定业务(地对空)链路,由卫星地球站发射,空间站接收。对此,方面需要考虑IMT对空间站的集总干扰,另一方面要考虑大功率地球站发射对IMT系统的干扰。对此可考虑将其作为初步候选频段开展研究。若初步可行,可根据详细共存研究结论,进一步分析确认应用场景、射频指标等共存条件。

4 结束语

本文在充分借鉴国际现有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频谱需求测算方法。方法从业务密集地区着手,通过调研运营商第一手数据,给出了更加精确的测算结果。此外,针对IMT频谱需求缺口,本文就IMT未来使用6 GHz以上诸如5 925~7 075 MHz、28 GHz等高频段的可行性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后续工作提供借鉴意义。endprint

2.3 数据调研

方法中具体的参数值需要现有运营商的网络运营数据作为支撑,调研数据包括不同制式的基站数、站址数,以及单个基站平均月忙时业务量等,获得的数据结果如表1所示。

2.4 测算流程

测算内容包括:业务类型、业务量增长倍数、基站类型与频率复用能力、基站规模、频谱效率等。

(1)业务类型

本方法中,将IMT系统的业务类型主要分为语音业务和数据业务。基准数据业务通过调研区域内各类基站业务量求和得到,未来增长倍数依据数学拟合预测得到,给出保守与乐观估计。语音业务包括传统语音业务和LTE承载的语音(VoLTE)带来的语音业务。本方法认为传统纯语音业务量与用户数不再增长,频谱需求维持不变;VoLTE带来的语音业务量包含在数据业务量中。

(2)业务量增长倍数

该部分依托2013年最新业务量统计数据,推算2020年业务量规模。本方法分别通过基于S生长曲线模型非线性最小二乘法[9]与灰度预测模型[10]给出了需求增长的大致区间,为99~138倍。基于S生长曲线模型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时与灰度预测模型时IMT数据业务量增长趋势预测结果分别如图6与图7所示。

(3)基站类型与频率复用能力

该部分依据国际标准化演进情况、中国运营商建设预期以及设备商产品情况统筹考虑。根据中国IMT系统现网情况,针对中国IMT系统的基站类型预测与ITU-R的划分[11]有所区别。未来几年中国的基站类型主要包括宏基站、室外小基站、室内小基站和室分站,如表2所示。其中,对于同频组网的基站类型应取其频谱需求的较大值。频谱总需求=2G需求+3G需求+4G需求,其中:2G需求=MAX(2G宏站需求、2G室分站需求);3G需求=MAX(3G宏站需求、3G室外小基站需求)+3G室分站需求;4G需求=MAX(4G宏站需求、4G室外小基站需求)+MAX(4G室内小基站、4G室分站需求)。

(4)基站规模

使用“虚拟站址”概念,在该地区将“3家”运营商基站数归一化为“1家”。针对宏站与室分站,依托3家运营商当前站址建设数量的平均水平估算,认为到2020年不再增长。基站规模预测如表3所示。针对小基站,对其建设能力一般保守估算,且由于小基站与对应宏站可频率复用,其取值范围的波动对需求结果并无实质性影响。

(5)频谱效率

使用“工程频谱效率”,在标准化评估谱效率基础上,依据运营商现网实际部署能力进行折算。工程频谱效率如表4所示。其中2G对应GSM、IS-95等系统;3G对应WCDMA、CDMA2000、TD-SCDMA等系统;4G对应LTE/LTE-Advanced、HSPA+等系统。划分制式主要依据其技术指标;对同一代制式谱效率进行归一化。

2.5 测算结果

(1)语音方面(不含VoLTE等)

本文认为传统纯语音业务的频谱需求不再增长,未来基于分组交换的新增语音业务(如VoLTE)归入数据业务。依照现有各运营商用于语音业务的频谱总量,该部分需求如表5所示。

(2)数据方面

依照各运营商用于数据业务的频谱总量,该部分需求如表6所示。

(3)总频谱需求

合并语音、数据两方面(参考当前实际情况,将2G数据业务频谱需求并入2G语音频谱需求),总频谱需求如表7所示。

2.6 对比分析

现有频率需求测算的各类方法相互补充,分层次、多维度的论证了中国频率需求。其中,本文所提出的基于热点地区的测算法,基于频谱需求“瓶颈”在城区,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面,具备颗粒度细、数据详实、直观透明等特点,且数据获取范围均适应中国运营商现网数据统计能力,所调研数据亦为最新结果。在相关方法中,该方法更加贴近中国IMT国情。各方法特点与适用性如表8所示。

3 需求缺口与候选频段

按照上述研究结论,面向2020年,IMT频谱需求赤字数量不可小觑。在各行业对频谱资源争夺日趋激烈的今天,这将给无线电管理部门的未来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

为IMT系统寻求更多的频谱资源,一方面,需要在低频段优质资源中,将具备IMT使用条件的频段充分地挖掘,包括450~470 MHz、698~806 MHz、3 400~3 600 MHz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中已标记为IMT的频段[12],及3 300~3 400 MHz、4 400~4 500 MHz和4 800~4 990 MHz等WRC-15相关议题在研的候选频段。当前,相关研究目前已深入开展,对此本文不再赘述。另一方面,在毫米波无线通信设备发展日渐成熟的趋势下[13],还有必要寻求高频段潜在可用频谱资源。

现阶段,中国在6 GHz以上的高频段业务中,一般划分为固定业务、无线定位业务、无线电导航业务以及卫星固定、卫星广播等空间业务,使用的典型系统包括(但不限于)1~30 GHz数字微波接力系统,X波段航海、空管等雷达系统,以及Ku、Ka波段等卫星系统。

高频段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用于点对多点的宽带无线通信系统,2006年,将59~64 GHz规划用于无线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技术应用[14],该频段已划为国际上标准化的IEEE 802.11 ad频段;2013年将42.3~47.0 GHz、47.2~48.4 GHz规划用于宽带无线接入系统,该频段为国际上标准化的IEEE 802.11 aj频段。二是点对点的无线传输系统,用于未来小基站的回传[15],2013年,将40.5~42.3/48.4~50.2 GHz规划用于点对点无线接入系统,同时也批准了71~76 GHz、81~86 GHz频段用于微波固定无线接入技术在移动通信基站回传系统的试验。

未来在高频段选取潜在候选频段,应主要考虑以下原则:

·已标示为移动业务

·对已有卫星业务频段的保护(主要针对空对地)

·对无源业务(如射电天文)的保护

·寻找尽可能连续的宽带频谱资源(如连续500 MHz)

针对以上背景,高频段目前或将可考虑如5 925~7 075 MHz与28 GHz附近等频段。这些频段主要是卫星固定业务(地对空)链路,由卫星地球站发射,空间站接收。对此,方面需要考虑IMT对空间站的集总干扰,另一方面要考虑大功率地球站发射对IMT系统的干扰。对此可考虑将其作为初步候选频段开展研究。若初步可行,可根据详细共存研究结论,进一步分析确认应用场景、射频指标等共存条件。

4 结束语

本文在充分借鉴国际现有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频谱需求测算方法。方法从业务密集地区着手,通过调研运营商第一手数据,给出了更加精确的测算结果。此外,针对IMT频谱需求缺口,本文就IMT未来使用6 GHz以上诸如5 925~7 075 MHz、28 GHz等高频段的可行性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后续工作提供借鉴意义。endprint

2.3 数据调研

方法中具体的参数值需要现有运营商的网络运营数据作为支撑,调研数据包括不同制式的基站数、站址数,以及单个基站平均月忙时业务量等,获得的数据结果如表1所示。

2.4 测算流程

测算内容包括:业务类型、业务量增长倍数、基站类型与频率复用能力、基站规模、频谱效率等。

(1)业务类型

本方法中,将IMT系统的业务类型主要分为语音业务和数据业务。基准数据业务通过调研区域内各类基站业务量求和得到,未来增长倍数依据数学拟合预测得到,给出保守与乐观估计。语音业务包括传统语音业务和LTE承载的语音(VoLTE)带来的语音业务。本方法认为传统纯语音业务量与用户数不再增长,频谱需求维持不变;VoLTE带来的语音业务量包含在数据业务量中。

(2)业务量增长倍数

该部分依托2013年最新业务量统计数据,推算2020年业务量规模。本方法分别通过基于S生长曲线模型非线性最小二乘法[9]与灰度预测模型[10]给出了需求增长的大致区间,为99~138倍。基于S生长曲线模型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时与灰度预测模型时IMT数据业务量增长趋势预测结果分别如图6与图7所示。

(3)基站类型与频率复用能力

该部分依据国际标准化演进情况、中国运营商建设预期以及设备商产品情况统筹考虑。根据中国IMT系统现网情况,针对中国IMT系统的基站类型预测与ITU-R的划分[11]有所区别。未来几年中国的基站类型主要包括宏基站、室外小基站、室内小基站和室分站,如表2所示。其中,对于同频组网的基站类型应取其频谱需求的较大值。频谱总需求=2G需求+3G需求+4G需求,其中:2G需求=MAX(2G宏站需求、2G室分站需求);3G需求=MAX(3G宏站需求、3G室外小基站需求)+3G室分站需求;4G需求=MAX(4G宏站需求、4G室外小基站需求)+MAX(4G室内小基站、4G室分站需求)。

(4)基站规模

使用“虚拟站址”概念,在该地区将“3家”运营商基站数归一化为“1家”。针对宏站与室分站,依托3家运营商当前站址建设数量的平均水平估算,认为到2020年不再增长。基站规模预测如表3所示。针对小基站,对其建设能力一般保守估算,且由于小基站与对应宏站可频率复用,其取值范围的波动对需求结果并无实质性影响。

(5)频谱效率

使用“工程频谱效率”,在标准化评估谱效率基础上,依据运营商现网实际部署能力进行折算。工程频谱效率如表4所示。其中2G对应GSM、IS-95等系统;3G对应WCDMA、CDMA2000、TD-SCDMA等系统;4G对应LTE/LTE-Advanced、HSPA+等系统。划分制式主要依据其技术指标;对同一代制式谱效率进行归一化。

2.5 测算结果

(1)语音方面(不含VoLTE等)

本文认为传统纯语音业务的频谱需求不再增长,未来基于分组交换的新增语音业务(如VoLTE)归入数据业务。依照现有各运营商用于语音业务的频谱总量,该部分需求如表5所示。

(2)数据方面

依照各运营商用于数据业务的频谱总量,该部分需求如表6所示。

(3)总频谱需求

合并语音、数据两方面(参考当前实际情况,将2G数据业务频谱需求并入2G语音频谱需求),总频谱需求如表7所示。

2.6 对比分析

现有频率需求测算的各类方法相互补充,分层次、多维度的论证了中国频率需求。其中,本文所提出的基于热点地区的测算法,基于频谱需求“瓶颈”在城区,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面,具备颗粒度细、数据详实、直观透明等特点,且数据获取范围均适应中国运营商现网数据统计能力,所调研数据亦为最新结果。在相关方法中,该方法更加贴近中国IMT国情。各方法特点与适用性如表8所示。

3 需求缺口与候选频段

按照上述研究结论,面向2020年,IMT频谱需求赤字数量不可小觑。在各行业对频谱资源争夺日趋激烈的今天,这将给无线电管理部门的未来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

为IMT系统寻求更多的频谱资源,一方面,需要在低频段优质资源中,将具备IMT使用条件的频段充分地挖掘,包括450~470 MHz、698~806 MHz、3 400~3 600 MHz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中已标记为IMT的频段[12],及3 300~3 400 MHz、4 400~4 500 MHz和4 800~4 990 MHz等WRC-15相关议题在研的候选频段。当前,相关研究目前已深入开展,对此本文不再赘述。另一方面,在毫米波无线通信设备发展日渐成熟的趋势下[13],还有必要寻求高频段潜在可用频谱资源。

现阶段,中国在6 GHz以上的高频段业务中,一般划分为固定业务、无线定位业务、无线电导航业务以及卫星固定、卫星广播等空间业务,使用的典型系统包括(但不限于)1~30 GHz数字微波接力系统,X波段航海、空管等雷达系统,以及Ku、Ka波段等卫星系统。

高频段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用于点对多点的宽带无线通信系统,2006年,将59~64 GHz规划用于无线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技术应用[14],该频段已划为国际上标准化的IEEE 802.11 ad频段;2013年将42.3~47.0 GHz、47.2~48.4 GHz规划用于宽带无线接入系统,该频段为国际上标准化的IEEE 802.11 aj频段。二是点对点的无线传输系统,用于未来小基站的回传[15],2013年,将40.5~42.3/48.4~50.2 GHz规划用于点对点无线接入系统,同时也批准了71~76 GHz、81~86 GHz频段用于微波固定无线接入技术在移动通信基站回传系统的试验。

未来在高频段选取潜在候选频段,应主要考虑以下原则:

·已标示为移动业务

·对已有卫星业务频段的保护(主要针对空对地)

·对无源业务(如射电天文)的保护

·寻找尽可能连续的宽带频谱资源(如连续500 MHz)

针对以上背景,高频段目前或将可考虑如5 925~7 075 MHz与28 GHz附近等频段。这些频段主要是卫星固定业务(地对空)链路,由卫星地球站发射,空间站接收。对此,方面需要考虑IMT对空间站的集总干扰,另一方面要考虑大功率地球站发射对IMT系统的干扰。对此可考虑将其作为初步候选频段开展研究。若初步可行,可根据详细共存研究结论,进一步分析确认应用场景、射频指标等共存条件。

4 结束语

本文在充分借鉴国际现有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频谱需求测算方法。方法从业务密集地区着手,通过调研运营商第一手数据,给出了更加精确的测算结果。此外,针对IMT频谱需求缺口,本文就IMT未来使用6 GHz以上诸如5 925~7 075 MHz、28 GHz等高频段的可行性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后续工作提供借鉴意义。endprint

猜你喜欢

业务量测算频谱
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义务教育需要多少财政投入
2020年业务量达830亿件快递跑出经济活力
中国向左走,向右走?
FCC启动 首次高频段5G频谱拍卖
动态频谱共享简述
城市创新指数设计与实证研究
一季度邮政快递业务量增长41.7%
认知无线电中一种新的频谱接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