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育少儿童真无拘的审美直觉情感

2014-07-21钟鸣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29期
关键词:直觉美的教学活动

钟鸣

(浙江省湖州市少年宫,浙江 湖州 313000)

培育少儿童真无拘的审美直觉情感

钟鸣

(浙江省湖州市少年宫,浙江 湖州 313000)

美术教学活动的目的在于点亮学生的智性火花,培育具有鲜明个性情感的创造精神,以人为本开发原本就有的潜在素质。少儿美术充分彰显了儿童本身特有的思维、认知和自我的表达方式,是人类本真个性情感的自然宣泄和流露。图画本身的视觉现象告诉我们,艺术创造中的心理机制、直觉的地位和作用是审美情感最富于宝贵的本真潜在素质。

少年;审美;直觉;情感

新的现代教育观和艺术观更加关注课程特色的凝练。对艺术教育美术创造心理机制形成的研究和探讨,有助于我们把握少儿美术教学活动的规律,及时的总结经验,避免主观性盲目性,做到有意识的对于少儿美术创造活动给予赞扬和鼓励则有利于少儿个性情感的发展。本文旨在揭示艺术创造活动中,直觉(表现)是人的心灵活动中最重要的潜在素质。我以为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对少儿的直觉能力培养大致有以下方面。

一、审美氛围意识

我们说艺术创造活动中直觉(表现)是人的心灵活动中最重要的潜在素质。那么直觉是什么呢,在艺术辞海中是这样表述的:直觉就是艺术,艺术的定义就是直觉,表现是人的心灵活动中最重要的一种方式。在这里少儿的直觉表现是来自于感观的联觉,对事物的分析理解成分少,虽稚嫩但生动鲜活,这种独特的认知方法已经具备了艺术的特征,只要有意识的加以引导、呵护和发掘,可以向着更高直觉能力的培养迈进,它包含了个性、情感和想象创造力的培育。那么如何最大限度的地去开启少儿直觉情感的抒发。我以为对课堂情境氛围的设计至关重要。一个富有艺术情趣的课堂情境氛围,应该是教学环境的空间设计、材料配备和心理社会气氛与人际关系的和谐营造,这些都会对少儿的直觉联想产生直接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有计划的组织少儿参与教学环境的空间创设,同时发挥家长的力量一起参与,将收集来的挂历、糖果盒、少儿画册、碟片、盆景花卉等,经过整理、归纳、裁剪、重构,以美的装饰形式布置在教学的环境内,这种有意识的集体劳动让他们体验到美的创造所带来的快感。同时尽可能多地为少儿美术活动配备所使用的工具和材料多样化,譬如:墨水笔、毛笔、多色笔、蜡笔、油画棒、马克笔等,颜料有水彩色、粉画色,纸张有绘画纸、卡纸、色分纸、宣纸等,多种工具和手法有圆口剪刀、小喷壶、丝网拓印等,都可以用作美术教学活动的实验。在活动实验的过程中许多意象图形及自然肌理的变化,又形成了许许多多新的生动的物化形态,在此美术教师扮演的角色,应该是和蔼可亲、耐心细致,以风趣幽默、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讲解演示,让学生体验直觉作画的全过程,因为创造与欣赏都需要凭直觉进行再创造。以此开启学生的心智和激活学生的绘画兴趣,辅导启发学生高涨的创造直觉。如画“过新年”,一位小同学与爸爸妈妈去超市采购年货,剪窗花、贴对联、包饺子等系列活动看似连贯又互为穿插的形象,用墨水笔、油画棒和水色颜色的综合运用,以特殊直觉的表现方式组合成画面,使画面呈现出充满童趣的装饰效果。有了这轻松愉悦地情境氛围,少儿群体的学习热情互相感染,绘画直觉也就得到了充分的发挥,通过美术教学活动过程使少儿获得身心的愉悦满足和创造的成就感。

二、审美创造意识

在人类的其他社会活动领域中,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领域,能够向教育领域尊重保护少儿的奇迹般的、不可思议的个性宝藏。所谓教育,正是开启、发现少儿与身俱来的这种才能,以人为本是所有教育的开端和终级目标,尤其美术教育更是如此。在这里教学活动是针对少儿的创造性而加以施教,我以为,对少儿个性本质、直观性的理解,是作为教师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他需要识辨且能够发现引导学生的天赋与秉性的才能。从少儿的兴趣来说,绘画更像是一场游戏,而正是以这种看似玩的游戏方式开启了他们的心智,培育了他们的个性品质,想象力和创造力。首先,教师课前对教学内容要进行设计,在少儿教材的遴选上应该注重从想象的内容与创造出发,难易度逐步递进,而创造力要贯串始终。如选择以贴近少儿欣赏兴趣阶段的卡通漫画《米老鼠与唐老鸭》、《黑猫警长》、《变形金刚》、《哪吒闹海》、《灰太狼》等,这些耳熟的、家喻户晓的中外经典教材,更容易在孩子们的心里引起共鸣、激活心智。利用多媒体教学优势视频播发片段,教师再讲解示范和技法传授,以幽默的语言、激情飞扬的徒手演示,从运用添加、组合、搭配、引伸和变化,启发少儿进行自由纵横创造的良好习惯。同时,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孩子们自己创造画面,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自己完成绘画作业的能力,不必求画面的完整性,所谓不求全但求趣,要始终留有任其发挥的余地,保持童心最可贵的直觉情感。当我们面对那些天真烂漫、朴实无华和毫无拘束的少儿时,当看到那一幅幅充满幼稚异常富于想象力的图画时,应该尽量避免去干扰孩子们童真无拘的直觉情感,任何批评或是改动都只能破坏孩子自然的创造活动,冒犯而伤害他们的自信心。因为“直觉的独特性包含了表现的独特性”。(引自克罗奇《美学原理》外国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直觉的元素使艺术还原了它本身最具有生命力的东西,掌握技法且能够随心自由的创造,被视为技法中最难、最高的技法。艺术本身没有固定的模式,同一题材的内容也可以常画常新。而对孩子的创造活动及时的给予赞扬和鼓励,则有利于珍惜和爱护他们纯真与质朴的直觉个性发展。

三、审美情感意识

我们已经知道直觉在完成创造和欣赏的过程中,已经积累了审美的诸多要素,在这里再把审美单独拿出来谈,是艺术教育全面发展的需要,当下从美术教育的教学过程来说,重视技法的传授而轻视艺术欣赏的倾向依然存在。譬如通俗流行音乐会是人山人海的热烈,而高雅艺术古典音乐会熙攘冷清,这一现象表明不一定十分准确,但它反映出审美取向及任务的紧迫性。然而,要培养出“音乐耳朵”、“美术眼光”(引自《马克思与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的专门家,毕竟在将来学生中能成为音乐家、美术家的是少数,我们通过艺术教育,能够培养各方面人才的全面发展才是至关重要的。在这里审美的综合作用为审美创造的全过程,即是诸印象、表现、快感和物理现象。而审美的综合作用就是心灵审美的综合作用,而表现才是艺术教育审美情感最重要的本体价值。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自然、社会、生活中处处都有让孩子们可欣赏的内容,孩子们的诸多印象一方面来自客观反映,另一方面出自于他们自身特有的审美境界,它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能动的。美术教学活动验证出,开设欣赏课和没有欣赏课其效果是不一样的。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开设艺术欣赏课程,我遴选优秀的少儿作品进行分析讲评,利用来自自然印象中带有个人直觉色彩的反映,又注重保护儿童直觉的审美习惯上与主观能动感受的美术作品的差异比较,利用多媒体的优势视频播放中国画和其他画种及世界名画,培养孩子们在比较鉴别中对美的感受,再有教师的引导讲解,让孩子们懂得了色彩本身是没有美丑之分的,美术作品中的色彩是有审美直觉的情感表现以搭配和谐达到美的视觉效果。

美术教学活动的目的在于点亮学生的智性火花,是培育具有鲜明个性情感的创造精神,以人为本开发原本就有的潜在素质。少儿美术充分彰显了儿童本身特有的思维,认知和自我的表达方式,是人类本真个性情感的宣泄和流露,是艺术创造轮回、寻根、回归的有趣现象。艺术创造中的心理机制,直觉的地位和作用是最富于宝贵的本真潜在素质。因此,我们应该十分重视少年儿童心灵活动中审美直觉的培养和发展,使审美直觉情感向着审美物化上转换及创造才能同步向前发展,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着素质教育观念上的真正转换。

G622.0

A

1674-9324(2014)29-0265-02

猜你喜欢

直觉美的教学活动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好一个装不下”直觉引起的创新解法
林文月 “人生是一场直觉”
一个“数学直觉”结论的思考
好美的雾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数学直觉诌议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