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医学专业课程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几点体会

2014-07-21高维仁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29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医学生医学

高维仁,张 强

(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甘肃 平凉 744000)

在医学专业课程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几点体会

高维仁,张 强

(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甘肃 平凉 744000)

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形式,始终具有教育性,是实现德育渗透的基本途径。在医学专业课程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完全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关键在于教师提高思想认识,做好表率。医学专业课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特点,可采取多样性的方式,主动将德育渗透到教学每一过程,每一环节。

医学教学;德育渗透;学生

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形式,始终具有教育性,是实现德育渗透基本途径。[1]课程教学渗透德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学科的相关德育知识,在现有的教材选编内容的基础上,挖掘既孕育于课本之中,又取材于教材之外的德育资源,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2]对于医学专业而言,即教师要从教学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各个学科的专业特点,在课堂中通过教学内容把政治教育,职业道德的教育,心理品质的教育等教育内容讲解渗透给学生。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是德育渗透的重中之重,贯穿于整个医学专业教学过程中。一开始就使医学生形成处处为病人着想,事事为病人解除病痛的意识,一旦走上工作岗位就会带着在学校培养起来的道德意识和医德规范,同情病人、关心病人,处处、事事为病人着想。笔者结合工作实际,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教师的表率作用是取得德育渗透良好效果的重要因素

教师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学生德育品质的形成。教师对学生进行的德育,学生真正接受与否,取决于许多因素,其最直接首要因素的是他们对教师的态度或已形成的态度。[3]如果教师态度在学生中被定位消极影响,那样,教师威信下降,学生对教师的教育就会置若罔闻,甚至会产生抵触情绪。反之,学生如果喜欢某个教师,就会顺利接受并努力执行该教师的教诲和要求。要使学生对教师形成积极的态度定式,关键在于教师的“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应该有高度的教育责任感,要热爱教育工作,并有丰富的学识和高尚的情操。教师要热爱学生,注意和学生的关系,平等相处,尊重学生,真正在教学中和学生做到教学相长,时时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给学生做出表率。只有本身具有较高的道德品质,才能在教学中收到较为理想的效果,才能在日常活动中对学生产生感染力,起到榜样和感化作用[4]。

二、结合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特点采取多样性的德育渗透

学科知识所揭示的科学规律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都充满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理性光辉,科学家们的高尚品质也推动了学科发展史的发展。比如在微生物教学中列举解放前后各种传染病流行情况的鲜明对比,更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教育的良好教材。因此,专业课教师因材施教,根据具体情况,结合专业课程教材的特点,从实际出发,确定不同的德育重点,采取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多开端性的德育方式;或是从提高道德认识入手,或是注重道德感情的培养,或是激励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形式,或是通过实验实训操作训练其道德行为。

1.介绍学科发展史,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如在讲授“微生物学绪论”内容时对微生物学发展简史可做较详细介绍。其目的旨在用科学家的事例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科学素养。例如,通过弗莱明发现青霉素和郭霍发明细菌培养方法的故事,使学生知晓任何科学发明都基于对事物的细致观察和积极思考;而观察力和注意力是构成智力的基本要素。通过卡介苗制备成功的故事使学生懂得任何科学成就的取得,都需要坚忍不拔的毅力和甘于寂寞的献身精神,来不得半点的投机和弄虚作假;而实事求是和顽强毅力,是进行科学研究的最基本的道德素质。另外,通过对科学发展史的介绍,激起学生对本学科的热爱和兴趣,使其转化为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因,对于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改变应试教育中用分数作为促进学习的主要动因,也是十分必要的。[5]

2.介绍专业课程发展贡献,培养学生爱国情操。如在介绍微生物学发展简史时重点介绍中华民族对微生物学发展的贡献。例如,世界上最早提出消毒灭菌概念和措施的是明朝李时珍在《本草钢目》一书中提到的病人衣物煮沸后就不会传染他人。我国科学家汤非凡教授对沙眼衣原体的分离培养成功,使争论了七十年之久的沙眼病原体得以明确,从而为沙眼的治疗指明正确方向。我国政府在解放后对各种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安全的传染病的大力防治,使很多解放前猖獗流行的传染病如鼠疫、霍乱、天花等迅速得到控制甚至消灭,更是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人民的关怀,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些事例的介绍和新旧社会的对比,使学生从另一个侧面认识中华民族的伟大、党的伟大,从而提高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爱共产党的道德情感,并转化为建设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学习的强大动力。

3.通过专业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习惯。作为医学生,通过学习微生物学,在今后的医疗工作中树立牢固的无菌观点,是对病人高度负责的职业道德体现。因此,讲授“微生物的分布”和“消毒灭菌”内容时,笔者以一些实例提问来强化学生的无菌观点和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如将一份胃管引流液放在一个开口的试管中送化验室做细菌的分离培养对否?口腔科医生在戴上手套后接触了与医疗操作无关的物品后又去对病人进行操作对否?通过这些反面教材,学生会从中学到无菌观点和无菌技术在保障医疗效果、避免医源性感染中的重要作用,也会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根据学生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渗透

德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都有强烈的冲击,因此,要从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出发,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搞好德育教育。首先,教育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克服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教育医学生明确从医宗旨,不畏艰苦,不辞辛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继承发扬医学人道主义的精神,坚持同社会上出现的丧失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种种问题作斗争;目前,大部分医学生都是“90后”独生子女,普遍存在动手能力比较弱,抗压能力差等不同程度的问题,教师要针对这些问题重点辅导,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思想,学会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处理好生活、学习、恋爱等方面的问题,通过德育教育,医学生会改变自身的问题,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

在医学专业课程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完全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关键在于教师提高思想认识,为给医学事业培养出政治思想和技术都过硬的合格的专业人才而应主动将德育渗透到教学的每一过程,每一环节。

[1]潘菽.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

[2]刘福明.运用学科德育渗透培养学生德育素质[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6,(9):85.

[3]关永琛,周东海.医学教育论研究[M].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

[4]单增春.医学生道德教育不利因素分析[J].医学与社会,2006,(3):29-31.

[5]梁万年,席彪,刘民,等.现代医学教育基本方法与技术[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G641

A

1674-9324(2014)29-0259-02

高维仁(1975-),男,学士学位,内科学讲师,主要从事临床教学的研究。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医学生医学
医学的进步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医学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医学、生命科学类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