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材的发展与现状研究
2014-07-21莫菲菲李秋红
莫菲菲,李秋红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外语系,广西 桂林 541004)
大学英语教材的发展与现状研究
莫菲菲,李秋红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外语系,广西 桂林 541004)
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和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工具。教材的内容、设计与编排决定一门课程的教学质量。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推进,大学英语教材也在不断更新换代。目前我国用于大学英语的教材有十多套,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本文论述了我国大学英语教材的发展过程、当前大学英语教材存在的若干问题、以及今后大学英语教材建设的几点建议。
大学英语教材;发展历程;现状与建议
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和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工具。内容合理、体系完整的教材不仅有利于学生系统地学习知识,也有利于教师组织和开展教学活动。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推进,大学英语教材也在不断进行调整和改进,目前我国用于大学英语的教材有十多套,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相较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大学英语教材的研究远远少于前者。笔者认为,只有使用高质量的教材,才能真正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一、我国大学英语教材的发展历程
我国大学英语教材从1961年到20世纪90年代可分为3个时代(董亚芬1991)。第一代教材以《理科英语》和《文科英语》为代表,出现于1961年~1966年5月前。此时大学英语教材采用“以课文为中心,以语法为刚要”的传统模式。第二代教材出现于1979~1985年,主要有复旦大学的《英语》(文科用)、北京大学的《英语》(理科用)等,大体沿用第一套教材的教学模式。第三套教材出现于1986年~90年代中期(《教学大纲》修订前),此时的大学英语教材开始进行分级、分册。主要有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6所高校合编的《大学英语》、上海交通大学编写的《大学核心英语》等。第四代教材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陈珍珍2010),国家对原有的文科和理科两个《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进行了合并、修订,我国大学英语教改进入了新阶段,教材开始配备光盘和学习软件系统,从纸质平面教材向多媒体网络教材方向发展。此期间具有代表性的教材有《新编大学英语》、《21世纪大学英语》等。蔡基刚在2005年提出“第五代大学英语教材”的概念,提出大学英语应具备“培养综合应用能力”、“实用性”、“主题性”、“内容化”、“以学生为主”、“有利于任务型教学法实施”、“立体化”、“多样性”八大原则(蔡基刚2008),此后不断涌现出很多优秀的大学英语教材,如《新编大学英语(第三版)》、《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新标准大学英语》等。
二、当前大学英语教材存在的问题
20世纪以来大学英语教材不断更新换代,但仍面临不少问题,造成学生学习英语兴趣不高、无法很好地将英语这一交际工具应用于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以下是笔者总结的当前大学英语教材存在的问题。
1.与高中英语不衔接。《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02)提出高中毕业生进入大学须具备3500的词汇量。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规定大学生要掌握4500个词汇。据调查,大学英语教材里有相当一部分新词与高中课本重复。此外,教材中大部分的语法和单元主题也与高中相近。知识重复率高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重复而缺少新知识的内容容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难以调动学习兴趣,产生学习懈怠感,不利于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2.课时的设置与内容不协调。目前全国高校的大学英语课时一般为每周2~4课时,时间短、任务重,教材的许多内容在课上无法完成,而作为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课外也不会花费太多时间在剩余内容上,使得这些内容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造成资源浪费。此外,由于时间有限,不少教师在课堂上有开展丰富教学活动的意愿,却受制于有限的教学时间无法进行。
3.网络教学资源利用率低。现代大学英语教材往往配备学习光盘、教学光盘、网络教学管理平台、配套试题册等网络教学资源,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平台。但由于多种原因,如学校硬件设施缺乏、教师素质不高、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等,造成网络教学资源利用率较低。很多教师“不清楚”或“不会使用”网络教学资源,更无法指导学生使用。而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使课后的“自主化学习”流于形式,造成了教学资源浪费。
4.缺少文化底蕴。当前英语教学最大的问题之一在于“有语言、没文化”。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院长查明建曾做过一个实验:让英语不错的学生和外国留学生交流,每个人用10来分钟来讲自己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习俗、风土人情等,结果很多“英语尖子”竟说不了几分钟,交流无法进行。以《新编大学英语(第三版)》第一册为例,10个单元中,只有Unit9 Holiday and Special Days涉及到了西方文化,其余内容都与文化没多大联系。没有文化的交流是空洞的,大学英语课程不应仅仅为了学习语言而学习语言,而应是一个以语言为载体去了解多元文化的课程。
5.应用性不高。我国大学英语长期以来坚持以打好语言基础为目的,忽视了学习者的专业特点和社会需求。很多在英语考试中获得高分的学生却不具备基本的英语应用能力,如用英语交流、收听英语广播、阅读英文报刊等。更无法轻松地查阅本专业的英语文献资料、撰写英语论文。蔡基刚2011年对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和上海财经大学的学生调查显示:69%的学生表示在今后有“用英语读本专业的文献和文章”的需求;56.5%的学生表示今后会“选修全英语或双语课程”;79.3%的学生认为“能够用英语写摘要、文献综述、实验报告、小论文和研究非常重要”。可见大多数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是希望能够增强英语交际能力,用英语为本专业服务。从某种程度上说,语言使用比语言欣赏对学生更有实际应用价值。
三、对于大学英语教材建设的几点建议
基于以上提到的几点问题,笔者对大学英语教材未来的建设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强与高中英语的衔接。陆俭明(2010)指出“鉴于中学和大学的英语教学内容重复现象严重,建议对各学段英语教学重新定位。”很多学生认为自己的英语水平在大学并没有得到有效提高,这是因为学生在中(小)学进行了近10年的基础英语学习,而大学英语仍在重复这些内容。大学英语教材应在中学基础英语的基础上,加大文化知识、应用能力和专业知识方面的内容,与高中英语进行有效衔接和进一步深化。此外,在教材的选择上,应根据不同地域、不同学生水平选择相适应的教材。这样既能使基础较差的学生巩固原有知识,也有利于基础好的学生进行更高层次的英语学习。
2.精简内容,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应对大学英语教材现有的内容进行精简,避免知识的重复,提高教材利用率。目前,很多教材配备的光盘内容只是课本的翻版,并没有增加学习内容,利用价值不大。笔者认为,可以在教学光盘中加入相关的背景知识、文化介绍等内容,扩大学生的文化视野。此外,对于网络教学资源利用率不高的问题,教材编纂者应对其网址、内容、使用方法进行详细说明,以便教师了解和学习,并指导学生进行学习。
3.提高教材内容的真实性。调查显示,即使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在阅读英语报刊文章、听英语广播时仍存在较大困难,原因之一在于教材内容缺少“真实性”——相当一部分教材内容经过修改或调整,没有让学生学习到“本土化”的英语,使他们在面对原生态文章时束手无策。笔者认为教材可以增加国外报章杂志原文、电影对白等,尽量使内容保持“原汁原味”,这不仅不会影响学生对篇章的理解,反而会增强学生的真实语篇理解能力。真实的语言材料能够使学习者身临其境地学习语言,丰富语境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4.增加教材的文化知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没有文化的语言是空洞的。一个人的英语水平不仅依靠他的语言能力,更多的是语言外的文化知识。大学英语教材不能仅仅学习纯语言知识,而应该成为让学生认识不同国家和文化的窗口。因此他国的历史文化、行为模式、文化价值应贯穿于英语教学始终,让学习者吸收不同文化的精髓,增加文化宽容意识。综上所述,大学英语教材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更要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了解多元文化,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具有国际视野的综合人才。
5.提高教材的应用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对外交流更为频繁,企业对人才的英语应用能力的要求更加突出,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全英语教学课程。然而据调查,大部分大学英语教材都以日常生活内容为主,缺少与职场和专业相关的内容,在应用性上有所欠缺。大学英语教材在选材上应结合学生的学科知识和职场知识,通过大学英语学习,大学生应具备听英语讲座、参加学术讨论、用英语阅读、撰写论文、查找文献、参加会议等能力,使学生在未来学习和工作中具有更广阔的视野,提高国际竞争力。
高质量的教材不仅是知识载体,更是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生创造力、对学生具有实用性的教材。随着经济发展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大学英语教材内容会在使用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总结经验,不断调整和更新,编纂出更好的教学英语教材,从而进一步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为大学英语改革的推进做出贡献。
[1]蔡基刚.新一代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原则[J].中国大学教学,2008,(4).
[2]陈珍珍.论我国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历史与发展规律[J].宁波大学学报,2010,(5).
[3]蔡基刚.“学术英语”课程需求分析和教学方法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2,(2).
[4]蔡基刚.台湾成功大学从EGP向ESP转型的启示[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3,(3).
[5]董亚芬.《大学英语(文理科本科用)》试用教材的编写原则与指导思想[A].(李荫华主编)大学英语教学研究论文集[C].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1.
[6]黄建滨,于书林.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大学英语教材研究,回顾与思考[J].外语界,2009,(6).
[7]陆俭明.2010年中国外语战略论坛致辞[R].2010年中国外语战略论坛,上海,2010-06.
[8]应慧兰.新编大学英语[E].第三版.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9]张蓓,马兰.关于大学英语教材的文化内容的调查研究[J].外语界,2004,(4).
[10]张海彦.认知视角下中学英语与大学英语教材衔接问题之探析[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3,(2).
G642.0
A
1674-9324(2014)29-0159-03
莫菲菲(1983-),女,广西桂林人,讲师,跨文化交际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