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微博与知识共享

2014-07-21黄玲燕杨晓丽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29期
关键词:华中师范大学学院信息技术

李 惠,黄玲燕,杨晓丽

(华中师范大学 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浅谈微博与知识共享

李 惠,黄玲燕,杨晓丽

(华中师范大学 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应用和手机应用,已经被越来越的人们所使用。而知识共享作为组织知识管理的核心,也是我们现如今提倡的一种行为。那么这两者之间是否有着一定的联系呢?本文就主要对于这个问题进行简单的探讨。文章首先介绍了微博、知识共享的概念,重点对微博与知识共享之间的联系加以论述,最后对于内容进行简要的总结。

微博;知识共享;网络

现如今,在微博上关注、转发、发表各种状态、心情、文章等已成为了许多人每天都必须做的一件事,成为了当下中国互联网上最热的一个文化现象。“微博”这一概念于2009年8月随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而进入广大中国网民的视野,随之而来的便是微博的迅速推广和普及,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微博现象”。微博进入中国市场的时间并不长,但其却已取得了如此大的轰动和效应,其形成的原因值得我们进行进一步的深入分析。

一、微博

微博,即所谓“微型博客”,它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其最大的特点便在于简洁便利和迅速,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在门户网站、通讯软件或SNS社区等平台注册一个账号之后任意发表博客。微博实现了身份等级的零限制和简单方便的操作,使广大网民能够很快的接受它。而且微博传播信息的速度非常的快,使得它同时成为人们进行交流的一个有力平台。

二、知识共享

知识共享初始定义是指组织内部员工之间相互交流知识,使知识由个人的经验扩散到组织的层面,这样员工就可以通过查询组织知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工具。若员工有好的解决问题的知识也可以反馈到组织中去,从而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那么就全社会这样一个大的组织而言的话,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分享自身的知识,并从组织中得到补充、完善后,再将其反馈给组织,使得其他人得以共享,从而促进社会的进步发展,这是我们每天都在进行的一种知识共享行为。

三、微博与知识共享

1.微博对知识共享的促进。①微博大大增加了知识共享的个体数量。由于微博具有“低门槛”和“草根性”的特点,使得微博成为了一种十分火热的新媒体。《2012~2013年微博发展研究报告》指出,当前,国内的微博用户总量接近饱和或将面临停滞,移动终端成为微博应用主流。据《报告》调查研究表明,2013年上半年,新浪微博注册用户达到5.36亿,2012年第三季度腾讯微博注册用户达到5.07亿,微博成为中国网民上网的主要活动之一。从数量这一变化上,我们可以看出,微博已经越来越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之中。随着微博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加,当某一部分人在发表微博时,他们的受众群体就越来越大,使得信息量传递的范围越来越大。所以,我认为,微博拥有如此庞大的用户群体,为知识共享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令越来越多的微博用户加入到知识共享的行列中。②微博使知识共享即时性、随意性。现代生活,手机已成为了人们的必需品,据通信世界网讯(CWW)全球技术研究和咨询公司Gartner最新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手机用户总数在2013年首次超过10亿,而且3G网的出现使得手机上网变成了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在生活中和工作中广泛利用手机随时随地的上网发微博更新状态、发布信息,将发生在身边的最新的事情第一时间发布在微博,能够让用户以最快的速度了解详细情况。由于微博的传播过程非常的快,让消息的“流通”变得极为迅速,从而使得微博在时效性方面走在了时代的前列,尤其是对于一些突发性事件的报道,即使是新闻网站也无法与其媲美,因而微博也变成了一些重要消息的第一发布平台。那么当其他的微博用户看到微博上发布的消息的同时实现了知识共享,同时知识共享也具有了即时性。“手机微博”也使得微博用户的空间具有了更大的随意性,用户不必局限在电脑前来浏览微博,在任何地方都可以通过手机登录微博来了解自己想获取的信息。而且由于微博对于所要发布的内容没有明确的规定,微博用户在发布信息时,可以随意的发布自己所感兴趣的任何信息,甚至有可能会是对于感情的宣泄,如“烦!”、“太过分啦!”,也有可能是对自己生活起居的发表,如:我在剪头发、我在吃饭、我在喝咖啡、我在等飞机等这样的一些内容。这就使得知识共享具有了随意性。

2.微博对知识共享的阻碍。①信息准确性不定。微博的随意性虽然带给了我们很多的好处,但它同时也伴随着很多的隐患。我们无法对微博上的信息进行自如的控制,“把关人”的缺失,使得微博信息的真实性无法得到足够的保证,这样就有可能导致一些虚假信息的出现,对大众造成一定的迷惑,这是会对社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的。②“信息爆炸”使有价值的信息被淹没。与博客、论坛等相比,微博显得更加的随意、即兴,内容也并一定是一个完整的内容,碎片化现象比较严重。用户在一天之内会发好多条微博,这样就造成了信息量的繁多,并且所发的微博主题并不具有统一性,只是针对身边发生的感兴趣的事情,所以微博包含了大量的没有主题,价值低的信息。这些信息内容却占据了大量的微博版面,这侵吞了用户的阅读时间。而每个人的阅读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从这样浩如烟海的信息海洋中找寻对自己而言最需要的、有价值的信息,就变成了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本文论述了微博与知识共享的联系。任何事物都是一把双刃剑,微博对于知识共享式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仍然需要我们的探索。但是我认为微博的影响越来越深入网民的生活,住进网民的内心,它不再只是作为某一部分人的平台,而是所有人都可以发表个人观点的一个平台。这是言论自由的表现也是社会进步的体现,当然一些不正确的言论也会存在,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对网络监管做到合理,那么对于知识共享来说微博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1]李淼,赵婷.“围脖”漫卷互联网 [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0-03-18.

[2]彭胜君.2010年上半年中国微博用户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向[J].互联网天地,2010,(8).

[3]2012~2013年微博发展研究报告[R].互联网实验室&浙江传媒学院互联网与社会研究中心,2013-06.

[4]樊斌,鞠晓峰.企业知识共享的正负效应分析[J].学术交流,2008,(4).

[5]曾毅.从传播学角度谈微博的传播[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2,(12).

[NT915.09]

A

1674-9324(2014)29-0145-02

李惠(1988-),女,山西太原人,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学设计;黄玲燕(1988-),女,湖北武汉人,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学设计;杨晓丽(1990-),女,山西运城人,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学设计。

猜你喜欢

华中师范大学学院信息技术
初等教育学院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华中师范大学“五创并举”学党史,喜迎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学术战"役",华中师范大学砥砺前行
学院掠影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
独立学院:“我该如何存在?”
停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