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要注重“四说”
2014-07-21李德连
李德连
(福建省上杭县实验小学,福建 上杭 364200)
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要注重“四说”
李德连
(福建省上杭县实验小学,福建 上杭 364200)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一性质将语文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直接聚焦于“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今天,笔者从该如何注重“四说”,从而有效地落实与践行“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做了论述。即说出画面,说出结构,说出特点,说出动词,让学生真正在语文实践中落实“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语言;文字运用;语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性质”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一性质将语文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直接聚焦于“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这足以说明言语能力不是讲会、听会的,语文教学要依据语言表达规律和学生语言学习规律,提高语文素养。那么,应该如何有效地落实与践行“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呢?笔者认为要注重以下“四说”。
一、说出画面,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学生对字词有了深入的真正理解,就能感悟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就能恰当得体地运用于表达。我们在教学中时常会碰到一些对走进人物内心或者对理解课文起重要作用的关键词,这些词往往联系上下文很难理解。我们不妨创设一定的情景,把目光投向平时的生活,激活学生的思维,打开他们记忆的闸门,通过“看电影”似的慢镜头回放,唤醒积淀。这样他们对词语的理解由不知到有所感知到熟悉起来,那么词语所蕴含的意思也就由模糊到清晰了。此时,安排学生想象,说出画面,那词语的理解就鲜活了。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有一天黄昏,呼呼的北风怒号着,天色十分阴暗。街上的人都匆匆忙忙赶着回家。爸爸妈妈拉着我的手,到伯父家去。走到离伯父家门口不远的地方,看见一个拉黄包车的坐在地上呻吟,车子扔在一边。我们走过去,看见他两只手捧着脚,脚上没穿鞋,地上淌了一摊血。他听见脚步声,抬起头来,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饱经风霜”一词怎么教学呢?有的老师:让学生抄词语手册的解释,找它的近义词,然后就要求记下意思。这个词我是这样引导的:请大家想一想,那位拉车人饱经风霜的脸是一张怎样的脸?想好了请你用几句话说出来。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脑海中“放电影”,勾勒画面。接着让学生在组内交流后,全班交流。请听刘姝瑶同学描述的画面——“这位拉车的不过三十多岁,可看上去足有五十多岁。脸黑瘦黑瘦的,布满了一道又一道的皱纹,眼圈深深地凹了下去,眼里充满了血丝。那乱糟糟的头发上,蒙着一层灰。看上去,这张枯瘦的脸,像一个霜打的茄子。”利用想象来链接学生的生活,说出画面,再现学生的理解,这样品味词语的意思,体会作者用词的匠心,实际上是在说出画面时,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二、说出结构,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中年级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要着力于让学生感受连句构段的方法,理解语言的结构、感悟语言运用奥秘。像四上《蟋蟀的住宅》一课,写蟋蟀“选择住宅”有这么一段话:别的昆虫大多在临时的隐蔽所藏身。它们的隐蔽所得来不费工夫,弃去毫不可惜。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它不利用现成的洞穴。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关注语段结构可这样设问:①课文的题目明明是“蟋蟀的住宅”,作者只要写“蟋蟀”就可以了,为什还要写别的昆虫?引导学生感悟:这段话写了两部分内容,前部分写的是“别的昆虫选择住宅”,后部分着重写的是“蟋蟀选择住宅”。②两种昆虫的不同之处什么?意在引导学生感悟前者强调的是“随意而安”,后者强调的是“慎重选择”。③哪些词语体现了“别的昆虫选择住宅时的‘随遇而安'”?哪些语句体现了“蟋蟀选择住宅时的慎重”?意在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不费功夫”、“毫不可惜”体会别的昆虫是如此的“随意而安”;抓住关键词“慎重”、“一点一点”来体现蟋蟀对选择住宅的讲究、认真。④作者把别的昆虫选择住宅和蟋蟀选择住宅放在一起写,作者是什么用意呢?要让学生感悟这样写对比鲜明,突出强调蟋蟀对选择住宅的慎重和讲究。以上几个问题,没有过多的内容分析,没有过多的一定要谈感受感悟,而是扎扎实实地说出语段结构时,学习语言运用。
三、说出特点,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不同体裁的文章特点不同。像童话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运用夸张手法编写奇妙的情节,曲折的故事。神话是古代人民驰骋奇特想象和幻想所创作,具有神奇、丰富、多样化的特色,故事性强,情节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不同体裁的文章就有区别于其他体裁的特质,因此我们在教学时方法理应有异。如:《鲸》一课:不少人看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鲸的祖先生活在靠近陆地的浅海里,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又经过了很长的年代,它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了,整个身子成了鱼的样子,适应了海洋的生活。可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领学生自主探究,关注和欣赏文本的语言,发现说明文在表达上的特点:教学第一自然段时,先引导学生用一个词概括这段的内容,学生说是“大”、“庞大”、“巨大”、“硕大”、“超级大”……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是如何描写鲸鱼之大的,并划出句子。在分析讨论后,发现作者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为了让学生发现说明文语言表达的准确科学,教师出示一段话让学生品读,揣摩,发现,交流中,懂得说明文语言的表达要讲究准确科学周密。这样的教学紧扣了说明文的特质,引领学生经历了一个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学习的说明文的过程,揣摩说明文的特点,这怎不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四、说出动词,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必须在教学中落实和加强学生的语文实践。要强调在听、说、读、写等运用语言文字的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我们阅读教学应该走出内容分析的逼仄,要克服重意轻言轻用之弊习。要从重内容分析转向着力揣摩文章的表达,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轨道上来。如四下的《乡下人家》一课,他们的屋后倘若有一条小河,那么在石桥旁边,在绿树荫下,会见到一群鸭子,游戏水中,不时地把头扎到水下去觅食。即使附近的石头上有妇女在捣(dǎo)衣,它们也从不吃惊。这描写“鸭子觅食”的镜头。可以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用“游戏”、“扎”、“觅食”三个动词,描写出鸭子觅食的形象。请你也试着回忆鸭子在戏水时还会有哪些动作?请快速把你想到的动词写在插图旁边。然后根据老师提供的句式,把想到的动词连起来说一说,就聆听到这些精彩的发言——瞧,石桥旁边,绿树荫下,一群鸭子游过来了,他们一会儿拍打着翅膀,摇动着尾巴,一会儿伸长了脖子嘎嘎嘎地欢叫,过了一会儿,又把头迅速伸入水中,叼起一条小鱼美滋滋地又游走了。在教学中,我们揣摩表达,学习表达,实践表达,就是在实践中落实“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总之,在教学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我们要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习主体知道:自己为什么学,应学什么以及相应的学习策略。教者应该巧妙运用教材,紧紧围绕“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这一核心,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G622.0
A
1674-9324(2014)29-012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