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研究的若干思考

2014-07-21杨荣翰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29期
关键词:理论课实效性思政

杨荣翰

(贺州学院,广西 贺州 542899)

对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研究的若干思考

杨荣翰

(贺州学院,广西 贺州 542899)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问题。本文对近年来在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研究的背景、所取得的成果等进行一些疏理和思考,并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内在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方面的一些亟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素质教育;以人为本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问题,早在2004年3月,胡锦涛同志就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曾做出了重要批示:要深入研究高校公共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问题,要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从培养师资队伍、加强教材建设、改革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模式、改进宏观指导等方面下工夫,力争在几年内使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学情况明显改善。胡锦涛同志的批示,引起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专家、学者和广大教学工作者对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问题普遍关注,并进行了相关方面的研究。这些研究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探讨了提高我国目前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的必要性、实现途径及方法等问题。应该说,近年来,我们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提升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与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新要求,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与党和国家的新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有必要对近年来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实效性研究的背景、所取得的成果等进行一些疏理和思考,从中发现其中一些亟待深入研究的问题,并提出一些个人的意见和建议,以供商榷。

一、我国高校重视思政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的时代背景

1.素质教育的提出及其实施。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功利主义、实证主义哲学、泰勒目标主义教学及我国高校招生考试机制等因素的影响下,我国从社会、学校到学生家长、学生都普遍出现了片面追求考试分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不良倾向,使广大青少年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交流合作能力、甚至是身体素质都出现了下降趋势。从另一个层面上说,我们的教育,只是在不断地“生产”一批一批的读书、考试的“机器”,而不是培养我们的教育目标所要求的“全面发展”的人。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决定》明确指出,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实施素质教育。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实现小康社会目标,构建和谐社会,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前提的高素质的理想社会。没有高素质,就没有高水平的生产力,就没有与之相适应的思想境界,“小康”、“和谐”就是一句空话;没有高素质,“社会主义”就只能是虚幻的理想社会。思想政治教育既然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就必然要求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达到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预期效果。

2.思想政治教育实效下降趋势日趋突出。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很大程度上丰富了素质教育的内涵,使素质教育的实施有了相应的思想政治保障,但深入分析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现状,我们发现,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下降趋势日趋突出,思想政治教学还没有充分发挥其保障和基础的作用。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①多元文化价值观的负面影响。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特征的,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的改革,引起人们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以及思维方式的重要变化:传统价值观受到怀疑甚至动摇,大学生的价值观表现出复杂性和多元化的特点。一些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缺失问题。在多元文化思想的影响下,一些大学生的价值观与学校倡导的主流价值观以及家庭、社会教育所认同的传统价值观相互矛盾和冲突。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违背了学校倡导的大学生努力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追求崇高理想的理念。在现实的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他们重现实轻理想,重功利轻奉献,其价值观有明显的实用主义、功利主义色彩。②信仰危机的不断加深。信仰是人们对认定体现着最高生活价值某种对象的不变的信赖和执着的追求。信仰在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是人们价值观、世界观的核心体现。当今的时代,是一个价值观多元化、信仰多元化的时代,大学生的信仰也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信仰多元化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信仰缺失。信仰缺失使当前大学生的精神世界产生困惑,导致部分大学生出现信仰危机。这种信仰危机主要表现为大学生的信仰多元化和功利化。信仰的多元化和功利化使得青年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产生了怀疑。思政课教学受到信仰危机的影响,使其实效性受到严重的考验。③精英教育向高等教育大众化转变。近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这样的转变使我们的教育质量观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精英教育的质量观比较重视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术成就,是以培养精英为目标的。大众化教育观比较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及人文素质等,以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为目标。教育质量观的转变使培养人才的质量标准也发生变化。国家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只是从宏观上制定一些基本要求,各高校可以根据自身实际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各个高校从自身实际出发,确定自己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强调围绕就业进行市场办学,为学生就业提供知识和技能准备。从一定意义上说,这种转变使高等教育更为关注培养对象的实际需要,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就必然被人为地忽视和弱化。

二、我国高校思政课实效性研究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国从事高校思政教育教学的专家学者对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这些研究的理论成果主要有以下几点。

1.关于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策略研究。如刘小容的《运用“互动式教学法”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探讨》,重点论述了通过“互动式教学法”,增进师生双方的情感交流,以发挥思政课的育人功能,从而达到师生间的“互动双赢”。又如林春逸的《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提升理念、策略与方法》,重点探讨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根本标准,并从教育教学理念、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高军、侯全生的《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的对策探讨》,重点提出了要从观念上加强认识,多渠道、多路径加强高校、教育主管部门、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密切配合,同时,更需要思政课教师积极探索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新思路。

2.关于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技术研究。如李荣梅的《从大学生幸福感提升看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实效性——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效果等三个方面与大学生幸福感关联度进行展开,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大学生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开展调查,进一步探索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与实践中提高大学生幸福感的途径,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李梁的《基于媒体视阈的“传递—接受”模式设计及有效应用研究——积件式课件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效能探索》,主要论述了高校“思政课”教学设计借助积件式课件,实施先行组织者策略,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有意义联系并呈现新的学习内容,促进对教学内容的巩固与迁移,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等方面的内容。钟家全的《关于利用校园网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主要论述了在网络环境下,利用校园网增强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意义。

3.从教学改革角度进行研究。如罗彩云、高明、余建明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教学调研报告》,重点通过调查研究,得出“研究性教学是高校思政课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近年来,我国关于高校思政课实效性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理论成果,这些成果为我们今后的研究和实践以启示和指导,同时也留下了广阔的空间,有待我们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实践探索。

三、进一步加强研究,确保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

关于今后一个时期内,对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研究与实践,可以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从研究与实践的策略层面考虑,可以考虑面上一般立项研究与重点课题委托或招标研究相结合,面上一般改革实验与在各类型高校中选择若干高校设立大型综合改革试点实验相结合。

2.从研究与实践的原则层面考虑,宜应坚持以下几个主要原则:一是坚持正面教育原则。虽然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失效现象,但坚持马克思主义教育仍然是我们进行思政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坚持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政教育主要内容,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方法论价值,不但不能因当前大学生的多元价值、多元文化、多元信仰等影响而削弱,而是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坚持思政课教学特有的育人功能。二是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思政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不仅在于以人为本是作为科学发展观的要义所在,更重要的是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人为工作对象的活动,是为了“人”的实践,关涉到的人的观点、思想、精神甚至是灵魂层面的内容,那么我们的思政课教学与研究,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把学生看成是一个完整的人、独立的人,从人的全面发展去研究如何加强大学生的思政教育问题。三是坚持多元评价标准。目前对我国高校思政课实效性评价问题,需要有一个评价标准。我们要制定一个多元化的评价标准,使评价适合学生发展的实际。实行评价主体、评价方法、评价角度、评价途径、评价结果多元化,鼓励学生“全面+个性”的发展,更真实地展现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从而使得思政课实效性评价观测角度也呈现多元化。四是坚持分层教育原则。根据不同类型的高校,应有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实行分层教育。对研究型、教学研究型高校的思政教育专业,要加强学术性教学;对研究型、教学研究型高校的非思政教育专业,要加强方法论教学;对应用型高校,要以“够用、会用”为出发点,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值得注意的是,在应用型高校,要充分发挥地方文化教育资源在思政课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以切实提高应用型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

3.从理论研究的内容体系的层面,可以考虑:关于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内涵研究;关于思政课教学的质量标准、质量评价标准研究;关于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研究的必要性、可行性、可操作性研究;关于思政课教学的原则、内容、方法、模式研究;关于高校思政课教材体系研究;关于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素质培养研究;等等。

[1]河北省思想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课题组.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教育信仰教育问题[J].北京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08,(2):30-34.

[2]刘小容.运用“互动式教学法”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10):54-56.

[3]林春逸.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提升理念、策略与方法[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9):42-44.

[4]高军,侯全生.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的对策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0):64-66.

[5]李荣梅.从大学生幸福感提升看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实效性——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11,(10):126-128.

[6]李梁.基于媒体视阈的“传递—接受”模式设计及有效应用研究——积件式课件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效能探索[J].思想教育研究,2010,(2):62-64.

[7]钟家全.关于利用校园网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J].职业与教育,2011,(3):124-126.

[8]罗彩云,高明,余建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教学调研报告[J].中国成人教育,2007,(10):103-104.

[9]曲士英,时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江苏高教,2011,(4):72-75.

G642.0

A

1674-9324(2014)29-0110-02

本文为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南岭走廊民族和谐文化教育资源挖掘保护与传承研究》(课题编号:12YJA880146);2011年度广西文科中心“教授培育工程”基金项目《桂东民族地区原生态德育资源的挖掘传承研究》(课题编号:10)阶段性研究成果。

杨荣翰(1957-),男,广西平南人,贺州学院副教授,教学研究科科长,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高等教育。

猜你喜欢

理论课实效性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