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决定》浅谈高职教育办学改革

2014-07-21沈晓斌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29期
关键词:决定办学校企

李 蕊,沈晓斌

(天津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400)

学习《决定》浅谈高职教育办学改革

李 蕊,沈晓斌

(天津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400)

本文以冶金职业教育为背景出发深入研究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内容,指出当前职业教育发展一些弊端,立足于学习十八大三中全会《决定》文件,从中领会其职业教育精神并提出了三点建议,为高职教育在办学改革上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决定;职业教育;办学改革

当前,我们都在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方面除了对高考进行调整以外,职业教育也成为关注的重点之一:考生上高职院校不用参加高考,可直接注册入学,“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拓宽终身学习通道”等。对高职教育的改革、发展和未来,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实践,就职校在今后的改革、发展过程中,如何“深化产教融合、校企融合、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应该重点做好哪些工作谈一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坚持走校企合作、产学合作、工学合作的道路

坚持走校企合作一直是我国职校教育发展的永恒主题。进入21世纪以来,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支持下,职业教育的体制、机制不断创新,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呈现出令人欣慰的变化和发展,我们学院就是职校改革、发展和变化的缩影。但从我国职校教育整体状况来看,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还远远满足不了我国经济社会转型、产业结构升级与调整以及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无疑是党和国家在加强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以机制、体制创新为突破口,也将引领校企合作走得更远。职业教育为我国在产业结构升级与调整中急需中高级技术人才提供了良好平台,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重要保障,是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大国的助推器。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发展,职业院校面向区域经济发展,面向产业需求,积极创新办学观念和办学模式,与区域发展相协调和相融合,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据。当前职业教育还在摸索发展中,在有些方面还没有突出教育特色,例如,授课中实训特色不够明显;教学设计中学科体系味道还未消失;学生在学习中没有感到“学以致用”的实用性;在教师培训上也不够突出技能培训。当前我院结合自身冶金办学特色,在实践中创新办学模式,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科学发展的道路,让冶金行业企业专家、能手参与学校的专业建设,即在课程开发、基地建设、师资培训的过程中,将行业企业列入职业教育,实现教学链和产业链的有机对接,形成由冶金行业企业参与的立体化、多层次的职业教育机制,让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互相影响、互补融合,竞相迸发,为学院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公布的高职教育将随着政策变化,会使高职教育改革在广度和深度上实现内涵式发展,但是我们还是要根据国家政策变化,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坚持校企联合,产学结合,工学结合,办特色院校,“订单式”培养社会急需的合格的人才,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让职业教育的特色在我国教育中突显其优越性。

二、锻造品牌专业,突出专业特色

《决定》中说:职业院校招生将逐步改变为注册入学,高职没有门槛,从高职院校毕业出来,文凭还有含金量吗?“现在连大学本科毕业了都很难找工作,何况高职院校生。”所以职校要想继续生存、发展,就必须办出特色,抓好学生的就业。我校应当以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的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教育目标,以就业为导向,构建冶金专业为建设特色和同类院校的名牌。以制造业、电子专业为骨干,与财经管理等文科专业共同发展的结构模式。在学科上培养学术带头人,在专业方面向深度和广度开发,打造更多的品牌。从2013年我校开始实行自主招生,学院又将面对一个新的历史机遇期,机遇与挑战共存,我们必须坚持办学特色。今后高职院校实行注册制进入学校,宽进宽出,学校就必须靠特色专业来吸引学生。我们要把特色专业锻造成品牌专业,除了现有的冶金专业特色外,还应该根据我们学校的教学基础及天津市产业发展趋向,适度调整和加强劳动力用工方面的热门专业,如,电子、信息、财会等专业,与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劳动力市场接轨。我们有了自己的院校的品牌专业和名牌专业,就会为多样化、个性化和创新型人才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机制,就会形成一种感召力,形成一种催人奋进,主动投身改革的动力。品牌意识,品牌效应不容忽视,在天津当前十几所高等职业教育中要想立足和长久发展旧必须注重学院的内涵建设和品牌特色,品牌专业的优势还在于同样是职业院校,你无的专业,我有;你有的专业,我优;你优的专业我精;你精的专业我强。在目前的深化教育领导综合的大潮中就能始终处于主动地位,把握住深化改革的主动权,就能把我们学院建成特色一流职业院校。

三、加强就业指导,转变职能,服务教学,服务学生,服务社会

我院多年来坚持校企联合,特色办学,“订单式”培养,拓宽了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并设有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使我校的各类毕业生的就业率达96%,学生的良好素质得到了企业和社会认可。“机遇与挑战并存”,注册入学能扩大生源,缓解高职院校的生源危机,同时也意味着学校完全被推向市场,肯定会让高职院校优胜劣汰,没有了招生计划和分数线的限制后,学校必须靠自己的实力和特色来吸引学生。注册入学是对不少高职院校的生死考验,宽进宽出,对学生肯定吸引力不强,这就要求我们高职院校根据自身和市场特点摸索出一条路子。尤其是对入校后的教学培训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如何把握教学质量;如何进行教学活动;如何开展教学内容;等等。从参差不齐的学生生源中摸索出一条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是今后面临的巨大难题。今后,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将是考核办学成败的重要标志,所以我们从现在开始,要把我们的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转变为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充实它的服务功能,其主要职能如下。

1.做好校企培养就业对接工作,尽可能落实毕业就业岗位。

2.以劳动市场为导向,加强订单式培养,学校按企业需求培养人才,企业按订单安排学生就业。

3.依靠天津市地理区位优势和劳动力市场优势,走出去与行业企业建立广泛的联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翔实可靠的就业岗位信息。4.转变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职能,为毕业生提供保姆式服务,使学生放心就业。

5.建立毕业生就业信息库,一年内做好回访和调研。尽可能解决学生就业难和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通过充实转变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职能,形成我们院校深化教育的竞争力。高职院校面临着一次深刻的革命,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必须要在更新教育观念,理顺结构体系,创新培养模式,加强能力建设,推动内涵发展上下功夫,全面形成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尽快办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

总之,职业教育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来说,最贴近产业的发展,最贴近服务于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全会提出:“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更惠及人民”。让我们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充满期待、充满信心。

[1]袁贵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EB/OL].2013-11-20. http://www.jyb.cn/china/gnxw/201311/t20131120_560317html.

[2]中共中央编写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1-15.

G712

A

1674-9324(2014)29-0048-03

李蕊(1983-),女,山西运城人,工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目前就职于天津冶金职业技术学院机械系,讲师,已发表论文5余篇,并获得一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猜你喜欢

决定办学校企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中外合作办学大有学问可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