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法改革

2014-07-21星,刘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29期
关键词:基本操作大学计算机基础上机

张 星,刘 帅

(河南城建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南 平顶山 467044)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法改革

张 星,刘 帅

(河南城建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南 平顶山 467044)

目前我国高中、初中甚至小学都开设了计算机类的课程。在这种情况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就势在必行。本文结合河南城建学院的实际情况,提出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几个想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的完成《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授工作。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法;改革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国民计算机操作水平的提高,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越来越体现出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就以河南城建学院的实际情况为例,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法。

一、存在问题

1.学生程度参差不齐,教条的授课内容不能满足学生的个体需求。河南城建学院的生源是面向全国的,各个省市的生源都有,有的同学高中和初中就已经学习了部分计算机的知识,对计算机有一定的了解,但是有些偏远地区的同学却有可能连见都没见过电脑长什么样子,因此学生程度存在严重的不平衡。而现有的授课内容都是从基础的开关机开始的,对于那些计算机基础较好的同学这个过程很有可能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这部分内容对那些没用过计算机的同学来说,如果不讲,将会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后面的学习也会产生抵触情绪。因此处理好这部分内容,对学生提高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2.授课方式采用课程授课与上机实验结合的方式。目前使用的授课方式往往是课堂上教师在上面讲理论,做操作演示,等到上机课的时候,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上机作业。这样的授课方式在表面上看起来没有什么问题,可实际上却存在很多问题:①师生对操作的熟练度不同,对一个问题的看法也会有不同的角度。教师由于操作熟练,在操作过程中往往比较得心应手,而对操作不熟练的同学来说,往往会出现一些失误。由于教师很少出现这种失误,所以在上课的时候往往不注意这种问题的讲解。例如,复制的操作如果鼠标不是停留在选定区的范围内,往往点右键的时候就不能进行复制操作。这点在教师的操作过程中是很简单的,而且一般不会认为这个操作会有什么问题,所以鼠标要停留在选定区范围内的强调就不够,甚至有的教师根本就不会提到这一点。而这些操作在不熟悉计算机操作的同学中却是常常犯的一个错误,往往是上机时连个复制操作都做不成。因此由于教师和同学对计算机操作的熟练程度不同,有些细节是需要教师强调的却往往被忽视。②课堂教学与上机实践距离时间较长,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由于多媒体教室和上机机房等多因素的影响,往往不能做到上完课就能进行上机操作。上机时同学们往往不能完全的回忆起课堂上的授课内容,在操作中也常常会犯课堂上已经讲过的错误。③上机结果往往没有成品,让学生没有成就感。目前的上机实验,尤其是windows基本操作一章的实验,在上机结束以后学生看不到自己有任何的成品,很没成就感。在Word一章的实验中由于每次都能看到自己做的作业,学生就很有成就感,下机的时候往往是很开心的。

二、主要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我采取了一系列的方法,来最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的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措施如下:第一,对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进行摸底,了解学生的层次分布。在第一次课的时候不急于给学生讲授内容,而是先对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进行调查,了解他们掌握Windows、Office基本操作的情况。这样做可以在授课的时候心里有底,从而根据知识掌握的人数调整课时的分布,另外为后面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做准备。第二,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进行教学。在第一次摸底的前提下,对《大学计算机基础》前面的基本操作部分,进行学生自主教学,即让学生教学生,凡是已经掌握这部分知识的同学就可以作为教师来给其他的学生讲解,这样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那些已经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的学生来说,为了能给同学们讲得更好,他们往往需要在课下学习更多的知识,而不会认为这些东西太简单了而产生抵触情绪。对于那些程度差的学生,为了能早日赶上自己的同学,也往往更努力的学习,从而带动整个班级对《大学计算机基础》的学习兴趣。第三,多让学生动手,发现他们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由于教师和学生在操作上的熟练程度不同,因此教师往往很难预料学生到底哪里不会,所以在课堂上请学生上来演示是最好的方法。在操作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出一些问题,或者采取了和教师教授的不一样的方法来实现,因此在请同学自己上来演示的时候,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在什么地方存在薄弱环节,从而进行进一步的讲解。第四,尽量详细讲解上机内容及操作步骤,帮助学生回忆课堂内容。由于课堂教学与上机实验的时间间隔很难达到理想的状态,那么为了避免学生上机的时候对课堂内容的大部分遗忘,在上机内容上就需做出调整。另外,为了防止学生遗忘,在上机实验内容给定以后,要尽量将操作步骤给出参考操作步骤,而且步骤最好尽量详细,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回忆起课堂所讲授的大部份内容。第五,实验内容有所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为了让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方式,往往教师给出的实验内容都是已经确定的。如果在某部分的基本操作讲的差不多的时候,对学生的上机作业可做适当的调整,给出可以让学生自己自由发挥的题目。如在PowerPoint中我给学生留的上机实验内容是“使用所学内容制作自我介绍”。由于没有了教条的规定,学生可以自由发挥。由于是自我介绍,学生都尽量做得美观大方,方式方法上也大都用到了新讲的内容。因此对该软件的使用通过这一个实验学生就掌握了大部分,并且在这个自由创新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自己发现一些新的操作来添加到自己的作品中来,增加自己作品的美观,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第六,实验结果尽量可视化,满足学生的自我肯定需要。由于学生在看到自己做的作业成品后有很大的满足感,因此每次的上机实验内容要尽量的可视化。例如在Windows基本操作中,让学生用Windows自带的画图工具,自己发挥想象画一幅图画。在这个题目下,学生要学习Windows中应用程序的启动、应用程序的使用、鼠标的控制以及Windows窗口的操作等内容。由于这个题目的最终结果是一个可视的画图作品,因此学生往往很乐于做这个实验,并在实验的过程中不自觉的就进行了Windows的基本操作练习。第七,及时的奖励机制。教师在改作业的时候要将每次作业中做的好的学生作业及时在全体学生面前进行展示并表扬。学生受到表扬会更努力的学习,争取下次作业还受表扬;没受到表扬的同学,看到了自己和同学的差距,为了追上甚至超过同学,往往也会更加努力。因此良好的奖励机制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总之,随着信息化的到来,《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如何把这门课程做好、受学生喜欢、满足社会的需要,仍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过程。不管对这个课程如何改革,课程的主体还是学生。因此如何更好的服务于学生,才是这个课题改革的关键所在。上面提出的几个教学改革的方式方法,也只是更好的服务于学生的一部分措施,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仍需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让学生对这门课程爱学、好学、学好,这是我们这些教师的最终心愿。

[1]教育部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Z].北京:教育部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2003.

[2]方美琪,王宁.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教育部考试中心.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MS Office教程[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G642.0

A

1674-9324(2014)29-0047-02

张星,女,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

猜你喜欢

基本操作大学计算机基础上机
周金应
标准化护理程序对体外膜肺氧合术患者上机各阶段用时的影响
上机数控“可疑”的高毛利率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大学计算机教学改革探讨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钳工的基本技术与基本操作的分析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