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奈曼旗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研究

2014-07-21李金玉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奈曼旗总人口农牧民

李金玉

(赤峰学院 政法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奈曼旗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研究

李金玉

(赤峰学院 政法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笔者通过对奈曼旗的生态、水资源及农业、畜牧业、社会状况等方面的了解和考察,长期有意识的对奈曼旗畜牧业发展方面的问题予以研究.逐步关注到奈曼旗生态退化问题的严重性,以及气候干旱化、生物多样性的锐减、水土流失、水资源匮乏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现在正威胁着当地社会生产活动和制约经济的发展.调查过程中发现,从经济学角度研究畜牧业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本论文主要研究对奈曼旗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综合分析.

奈曼旗;畜牧业;发展;存在问题

1 畜牧业基础设施薄弱

本文作者调查的地是奈林他拉嘎查位于奈曼旗大沁他拉镇东北25公里,国道111线北15公里,是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的蒙古族地区,全嘎查由舍金、奈林他拉、牧场三个村民小组合并组成,并名为奈林他拉嘎查.

表4 —1 奈林塔拉嘎查的基本情况

表4—1为奈林他拉嘎查荒沙地多,畜牧业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土地面积少.目前,全嘎查机电井25眼,其中已配套的机电井21眼,未配套机电井14眼;小管井109眼,全部由柴油机配套;全嘎查标准化棚舍10处21间;永久性窖池23座234m3.建永久性棚舍,共有79处、975cm2,每平方米80元计算,投入资金80万元,其中自筹20万元,棚舍建设面积不少于70m2,验收合格后,政策国家按平方米给予项目补贴,项目补贴范围为70—120m2的标准棚之内,少于或超建的部分,不予项目补贴或自筹解决.有的农牧民已经有了标准棚,但规模小.如图4—1和图4—2.有的家庭国家政策给与项目补贴没好好利用.接近半成品后放弃,不管不问.如图4—3和图4—4.

图4-1

图4-2

图4-3

图4-4

畜牧业生产的数量和质量取决于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基础设施好的话,畜牧业的质量好,数量也会跟上去的.但是奈曼旗暖棚舍饲养畜禽方法由于技术和资金等多种因素,目前还没有大面积推广应用,致使牲畜安全过冬难度很大.春季到时已经造成一些冬季没有养好膘的瘦牛、瘦羊死亡.其次原因还有围栏、水利等一些基础设施由于当地政府的重视程度不够,以及当地农牧民的观念意识较差,当地条件限制等原因建设的也不完善.

2 畜牧业科技滞后及畜牧业经营规模小

奈曼旗畜牧业发展以粗放经营、外延式经济增长方式为主,虽然生产有了很大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破坏自然生态环境.资源严重浪费、效率很低的恶性循环.图4—5、图4—6、图4—7来看奈曼旗畜牧业发展以粗放经营、外延式经济增长方式为主,家畜养殖模式化,家畜品种良种化.“据牧业2009年度统计,全旗家畜存栏207万头(只),同比增长10.5%.该旗坚持“因地制宜、群众自愿、相对集中、规模经营”的原则,以建设养殖小区和养殖专业村为重点,推进模式化养殖进程.2009以来,已建设养殖小区15处,仅养牛、养羊小区就占9处;建养殖专业村14个,其中养牛、养猪专业村8个.该旗还实行专业技术人员包养殖小区、包养殖专业村责任制,主要负责规划设计、畜种改良、饲养管理、疫病防治、饲草料调剂等,并举办养牛培训班8期,有650多人次接受培训,新培训基层配种技术员16人.2010半年,该旗共建黄牛冷配站124处,清群去势杂种公牛9825头,已冷配母牛9145多头;新引进肉用德国美利奴种公羊50只,建人工授精站27处,抽调11名畜牧技术人员包联各苏木镇,负责养羊和人工授精等技术指导.”①

图4-5

图4-6

图4-7

3 畜牧业生产率水平低而且农牧民收入增长缓慢

除上述生态环境恶化以外,奈曼旗的畜牧业结构不合理也是制约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半农半牧区劳动力增加过快,因土地资源退化沙化恶化而放牧的面积减少和过剩劳动力年龄构成变化,受文化程度低等原因造成了劳动生产率和人均收入很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奈曼旗人口0-18岁的10.14万人,占总人口的23.65%;18-64岁的30.64万人,占总人口的71.47%;65岁以上的2.09万人,占总人口的4.88%.2008年,18岁以下93487人,占总人口的21.38%,同2000年相比比重下降2.27个百分点;18-64岁的29.8万人,占总人口的67.9%,同2000年相比比重下降,3.57个百分点;65岁以上的4.67万人,占总人口的10.68%.同2000年相比比重上升5.8个百分点.”②上数据来看,劳动人口减少而且老龄化人口增加.另一方面,奈曼旗人口比例当中受教育文化的人少.“2000年全旗人口里受大专及以上文化教育0.67文人,占总人口的1.56%;接收高中(含中专中师)文化教育3.78万人,占总人口的8.82%;接收初中文化教育14.99万人,占总人口的34.97%;接收小学文化教育17.08万人,占总人口的39.84%;全旗文盲2.91万人.”③

1999 年,全旗总人口为421968人,其中在校生为71552人,占总人口的16.96%.2008年,全旗总人口为437311人,其中在校生为57364人,占总人口的13.12%.10年中人口增加15343人,增长3.64%,在校生减少14188人,下降19.83%.④

表4—2 1999、2008年奈曼旗在校学生及升入高校学生统计表

4 草场退化沙化严重和饲料短缺

奈曼旗的草场退化沙漠化原因:

(1)自然因素:即气候变暖,温度升高,降水量减少,蒸发量增大、干燥度加重等因素.

(2)人为因素:有些时期以人为因素为主要原因:即由人的破坏造成的;人们违背自然条件盲目开垦、盲目挖、盲目采、盲目砍、盲目放牧等造成的.奈曼旗因乱开垦、过度放牧和过渡种地造成草场退化、沙化,植物遭到破坏.奈曼旗地区7052459亩,占57.8%的土地因此而变成了奈曼旗风沙地.奈曼旗的风沙地主要分布于老哈河、英金河、舍路嘎河、锡伯河、坤都伦河、蚌河、羊肠子河与教来河、盂克河等中下游地区和西拉木伦河南部与教来河以西地区.这里气候1999年至2008年逐渐干旱,年平均降水量150毫米左右,流沙面积增大,沙丘间滩地数量较少,面积小植被覆盖度很低.奈曼旗由光沙蒿、乌丹蒿等沙生半灌木群落和一年生的先锋群落组成最基本的植被类型,低湿地,水泡子边缘有红柳、怪柳,灌丛和疏林都不发达.恶劣的生态环境,成为制约奈曼旗经济社会畜牧发展的主要原因.据上世纪70年代,草原退化沙化普查,当时奈曼旗沙化土地面积57.2万公顷,占全旗总土地面积的70%,土地利用方面严重制约了畜牧业生产.

5 管理人员和农牧民自身的素质低

奈曼旗作为支柱产业的养殖方面,人才的缺乏是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农牧民的科学技术水平很低.据调查情况来看,大多数管理人员和农牧民的文化水平停留在小学、中学的水平,文盲和半文盲占的比例占86%左右.农牧民对科学技术的掌握和运用的效率很低.据世界银行的研究显示,劳动力受教育的平均时间增加一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就会增加9%.⑤因此也影响着整个经济的发展.农牧民高兽医技术人才的学习和经验交流较少,与外界的交流和学习更少.既是引用先进的技术,由于农牧民素质低的问题、掌握不了技术要领也难以全面推广.还有“等、靠、要”的思想很严重,国家扶贫给一些农牧民优良品种让其脱贫致富,可是却养成了“给羊,杀羊,吃羊肉;给牛,杀牛,吃牛肉”的素质低下的懒汉习惯.冬季或有时间的时候,不学习知识文化,大伙聚众玩麻将、玩扑克等赌博、吃喝玩乐的恶习.可是在特色养殖方面,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匮乏,只能逼迫农牧民盲目的边摸索边干,所以收入和效益很低.政府外派技术人员的短期培训,只能暂时培养初级人才,中高级人才待遇低留不住,所以特别稀缺,如果从外地聘请高级技术人员,不但费用较高,成本也相应增高.员工素质上也比发达地区差距大.

6 资金短缺

农村牧区因严重缺乏资金而导致资源无法得以开发利用,使经济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受到损失.如农村牧区因肉食品冷冻冷藏设备不全,肉牛在向外运输途中减产,具体减产数额为全区每年600万千克,占全区肉牛产量的20%.又如,因农村牧区羊绒加工设备不全而无法保证羊绒的纯净率,由此导致每年有40%的羊绒减产、减价.还有因农牧民商品经济意识薄弱,使得地方丰富的资源优势没能体现,转化为减价处理.每年都有大量的皮、毛、肉等未加工畜产品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代价沉重.

7 产品营销市场化程度发展缓慢

市场化的产品营销是现代畜牧业的特征之一,产品营销的市场化程度决定畜牧业的发展水平.现代畜牧业的概念是指发展水平先进的、综合的、发展的,它是以商品性生产为主要特征,以获取最大经济利益,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为目标,以科学技术和高效管理为基本动力,商品化程度高、市场化、效益高、科技含量高、集约化和可持续发展的畜牧业.观念的落后使奈曼旗的畜牧业却一直存在着“重生产,轻加工,轻市场”的现象.当地农牧民面向市场生产的主观能动性差,开发市场、创造市场的能力很差.畜产品品种单一,档次较低.农畜产品加工产业链短缺,大部分商品还处在卖皮张皮毛、卖畜卖肉的初级阶段.产品的生产标准、卫生安全、品牌包装等方面还与国内发达地区的畜产品标准化有很大的差距.

8 结束语

奈曼旗农牧民对草场进行不合理的开垦、开发,使草原生态环境严重恶化,许多农牧民因之而贫困.游牧生活不能使人们聚落而居,更不能将草场分割为大小不同的条块占为己有.随着移民的大量流入和农田范围的不断扩大,奈曼旗经历了游牧→牧农并存→半农半牧→农业的变迁过程.这种变化,用费孝通先生的话来讲,“在经济上……走了下坡路”.他说:“移入的汉人越多,农田越多,日子越难过.”这是“引起民族矛盾的经济基础.”“靠天种地的粗放农业对牧场草地来说是一种破坏力量.而且凡是丢荒之地,在天旱地区植被破坏后,很快就会沙化,农耕所及,草场荒废.”现在,奈曼旗畜牧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其支持系统——草原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问题.因此,处理好草原畜牧业与农业的矛盾问题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⑥奈曼旗农牧民只有充分利用好气候、资源、技术等特点,改善生态环境,以调整畜牧业生产结构,以合理养殖为重点.条件成熟后,扩大规模化养殖,完善畜产品市场,健全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措施,才能把奈曼旗畜牧业做大做强.从而加快奈曼旗畜牧业的发展,对于奈曼旗的经济稳定,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以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所以,只要奈曼旗自身定位准确、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地区优势,科学决策,拓宽引资渠道,那么,畜牧业必定会成为奈曼旗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届时,将会带领一大批农牧民走向致富的康庄大道.

注 释:

①资料来源于奈曼旗政府.

②奈曼旗志编纂委员会.奈曼旗志.1999-2008.

③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10.111.

④奈曼旗志编纂委员会.奈曼旗志1999-2008[M].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10.111.

⑤刘斌,张兆刚,霍功.中国三农问题报告[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111.

⑥包玉山.内蒙古草原畜牧业的历史与未来[M].呼和浩特: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3.178.

〔1〕额尔敦扎布,莎日娜.游牧经济论(蒙文版)[M].呼和浩特: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6.

〔2〕郝益东.国外畜牧业考察文集[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2.

〔3〕包玉山.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碰撞·结果·反思—文化生存与文化平等的意义[J].社会科学战线,2007(4).

〔4〕包玉山.内蒙古草原畜牧业的历史与未来[M].呼和浩特: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3.

〔5〕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搽总队.农民收入调查与研究[M].北京:国家统计出版社,2003.

〔6〕王来喜.内蒙古经济发展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7〕宋洪远.中国草原改良与牧区发展问题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8〕[美]道格拉斯·C·诺思.经济史上的结构和变革[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9〕[美]约翰·希克斯,经济史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F307.13

A

1673-260X(2014)03-0038-03

猜你喜欢

奈曼旗总人口农牧民
浅谈奈曼旗文化休闲产业发展现状及显著优势
奈曼旗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基本路径
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八里罕沟辽代墓葬清理简报
人口与就业
农牧民初中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人口与就业
关于培育新型职业农牧民的思考
河北省历年总人口及人口自然变动
对奈曼旗退牧还草生态政策中偷牧现象的分析
西藏生态环境保护与农牧民增收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