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语文生态课堂教学探析
2014-07-21王庆
王庆
对初中语文生态课堂教学探析
王庆
(重庆市万州清泉中学,重庆 404000)
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中,将人的生活意义、生命价值,人的生动、主动发展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新课堂应关注“人”的发展,善待生命的自主性,尊重生命的独特性,理解生命的生成性,关照生命的整体性,发掘生命的创造性。应让孩子们的兴趣和向往、生活和理想、生命和创造在生机勃勃的课堂环境中焕发、飞扬起来。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是自由开放、激发感情自觉投入、激励心灵飞翔的广阔舞台,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自我体验的互动空间。
初中语文 生态课堂 构建方法
一、什么是生态课堂
(一)詹特认为:“生态课堂应当建立以实践生命价值追求,以民主效率为管理前提的良好的课堂生态环境,让师生富有个性地、自主地实现课程、师生、知识、社会多元多向多层次的互动,不断开发潜能,开启智慧,创造自我,改善和发展生命,取得数学素养和生命质量的整体提升。”
我们的教育就是要顺应学生的天性。如何顺从,就是和谐,如教与学的和谐,各学科的和谐,课堂内外的和谐,师生关系的和谐,教学的目标与教学的方式的和谐,育人与传授知识的和谐。师生在和谐的环境中成长,教师和学生的主体精神都得以充分展现,体现教育的生命态、生活态和生动态。让孩子在自由开放的环境中成长,在激情洋溢中享受生存的快乐,在自然的情愫中生活,没有工厂式标准的加工,没有驯化般的鞭打,只有诗意盎然的语言,滋润孩子的心田;激情荡漾的笑容,温暖孩子的心房。
(二)“生态课堂”的特点:生命态、生活态和生动态。
(三)“生态课堂”的构建:资源的有效整合,构建生态化课堂环境。
(四)“生态课堂”的实践:积极探究,注重引导;互动交流,感悟拓展,情感共鸣,知识夯实;反馈测试,学以致用;开放自主,反思提高。
二、什么样的语文是生态课堂教学
(一)教学内容。传授基础知识与训练基本技能,是传统课堂的重要教学内容。显然,这个传统具有合理的一面,生态课堂也认可这一点,生态课堂并不否认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学习的重要性。“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在新的社会发展背景下,那种试图以制造‘知识容器’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全部知识与技能,并能受用终身的思想已经不符合社会的现实要求了”。在新的背景下我们的确有必要对什么才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行与时俱进的审视。从理论上讲只有那些对大部分学生今后的发展都有价值的知识和技能才是真正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除知识、技能外,生态课堂还关注学生的情感与态度,关注学生的人格养成。个体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当然要求我们的课堂能为其提供整体的内容和时空,然而我们以往的许多举措却忽视或者割裂了学生的这种教育需求。
(二)课堂结构与学习方式。一直以来,课堂的基本模式是“传授—接受”结构,学生的学习方式基本上是:听讲—笔记—背诵—作业—再现—接受,完全处于一种被动式的接受状态。生态课堂所确立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了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三)课堂主体构成。以前教师是课堂的唯一主体,而学生和文本这两个主体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教师在课堂上讲所谓的权威答案,学生只有接受,仅此,就伤害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心灵健康。而所谓的权威答案,表面上是对文本主体的尊重,而实际上恰恰是一种削弱,因为文本的意蕴本身是相当丰富而多元的。生态课堂努力促成三个主体之间的平等对话,生成学习内容。它对教师的挑战是:(1)要由“课堂主宰者”转向“平等中的首席”;(2)由知识灌输者转向人格培育者;(3)从单向传递者转向多向对话组织者。
三、如何实现语文的生态课堂
(一)语文课堂就要立足“生命态”。教育的起始点都是人的生命,教育的过程就是生命间的话和交流,也是生命自我完善,自主发展的过程。因此,教育应该依据人的生命本身,遵循人的生命发展的客观规律与原则,促进人的生命走向更加完善、和谐和自然的境界。
“传统课堂”是以传授知识和技能为唯一目的教学,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就是以向学生灌输了多少知识为标准。而“生命态”的课堂教学,不仅仅传授了知识,更是为了实现生命的价值,为了保障生命的质量,为了生命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它必须体现对学生个体和创造力的尊重。
人,毕竟不是其他生命体的物种,他不仅有物质营养的需要,更有人文营养的追求。科学知识如果说是让人“求真”,那么,人文就是让人“求美”,“求善”。所以,在所有学科中,语文学科最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情趣、情操和情感,影响一个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要将“传统课堂”改变为“生命态”的课堂,就必须发掘其人文价值。很多的课文描绘了祖国江河山川的壮丽,呈现给我们的是景美、人美和言美;很多课文蕴涵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锻造中国魂、中国梦和中国心的独特材料;很多课文彰显了古今中外名人的独特人格魅力;……而所有这些人文素养都是人生命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它能使我们的生命更充实、更完善、更美丽。
学生的每一个智能成长项都必须得到尊重,学生的素质必须得到全面拓展,这就是语文生态课堂生命态的内容。依据多元智能理论,人类有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空间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而这些智能对人起着同等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应该为所有的智能提供发展机会,同时还必须尊重学生的创造力,善待具有求异思维的学生。在课堂上,教师不能限制那些个性张扬的学生,而应正确对待那些喜欢“挑刺”的学生,保护那些能提古怪问题的学生,应该欣赏那些“敢当出头鸟”的学生……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能张扬学生个性,学生的创新精神才能得到培养,这才是对学生生命最本质的尊重。
忽视生命的主体地位,而将知识的获得、智能的训练作为教育的唯一价值是现代教育最可悲的方式,而放任自流也绝不是生态化教学,更不是对生命的尊重。现实中,有的人总打着“别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的幌子,高呼“让孩子自由发展”“让孩子玩个够”。在语文课堂上布置任务,学生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然后朗读课文,放弃了教师的主导行为,这都是完全错误的。生命总是在一定环境中成长,是需要一定的引导才会更加辉煌,所以放任式教学是对学生生命的摧残。
(二)语文课堂要回归“生活化”。生态化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回归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用语文打扮我们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只有那些来自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对孩子才具有吸引力,才能激起孩子学习语文的热情,才能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才能使学生体悟到具有时代气息的语文。语文学科就是生活学科,“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语文”,语文课堂就应该有一个自由开放、和谐竞争、灵活多变、无边无际的广阔空间。课堂的知识是有限的,社会的天地则是无限的。有素养、有造诣、有成就的人都是得益于社会这个大课堂。
放牛娃出身的高玉宝连小学也没有毕业,由于他有深厚的生活基础,在人们的帮助下,不也写出了曾经影响了几代人的《高玉宝》吗?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没有跨进过学校的门槛,由于他把社会视作自己的大学,照样写成《母亲》等光辉的篇章,成为著名的无产阶级文学家。由此可见,生活就是一个人生的大课堂,只要事事留心,一样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所以,语文教学的内容必须是生活的,语文学习的形式也必须是生活的。我们要引导学生深入社会生活,观察生活、观察社会、观察世界、观察自然,体验与感悟人生。在设计、组织、实施、探究、反馈等系列活动中挖掘实践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三)语文课堂关注“生动化的转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参考资料而获得。而什么样的情境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情感的共鸣,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呢?我认为就是课堂的生动化。因此,语文课堂应关注生动化的转型。
1.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由以往的接受学习向自主学习转变。
一个人在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环境中,参与活动的欲望就会被激发起来,表现欲大大增强,思维变得活跃。要将时间还给学生,为他们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鼓励学生敢于批判,敢于质疑,同时告诉学生这是非常宝贵的学习精神。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看待、探究问题,帮助他们确立自主的人格。比如在上《项链》一课时,学生对玛蒂尔特的评价提出了与教参不同的意见。他们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玛蒂尔特的做法可以理解的,不能因此就认定她具有虚荣心。而玛蒂尔特后来的十年还债,说明她是一个负责任与顽强的女子。”这时,在教师的鼓励下,不断有学生大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课堂上唇枪舌剑,讨论进行得热烈而有趣。这种课堂氛围使学生对教材的理解达到一个较高的层次,完全打破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了知识,提高了教学效率。
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否定与教参不同的答案,这是对学生质疑天性的粗暴扼杀,是对学生批判精神与丰富创造力的粗暴扼杀。学生提出他们自己的意见,就是我们现代教育最大的成功,是对生命的尊重。
传统教学,学生学习什么,怎么学习都由教师一人决定,学生没有学习的自主权,学习的过程是教师把“知识”喂给学生,学生没有体悟,只能盲从,不能怀疑,更不可以怀疑和超越,只能接受。这样的教学只能让语文教学的环境恶化,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影响,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就是一场空谈,所以我们必须重视课堂生态化。
2.营造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应建立平等的师生对话关系,促进多元主体间的共同成长。
语文教学中,对话的主体是多元的,包括学生、教师、课文、作者,它们的关系是主体交叉且是平等的。倡导教学民主,推崇学生“寓学于乐”,教师“寓教于乐”,营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课堂气氛。学生思维活跃,想法标新立异,课堂才真正成为学生智慧飞扬的天地,成为学生个性流淌的舞台。只有当彼此走进对方,心灵相互碰撞和沟通,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只有立足于现实生活的真诚对话,才能实现知识传播与人格养成的教学真谛。
我在语文教学中,除了自己直接参加对话外,更多的是搭起学生之间、学生与作者、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桥梁。对话的参与者是平等的,若任何一方有凌驾的欲望,都会导致教学生态破坏,失去平衡。
构建“生态课堂”是现代教育教学的趋势和要求。它遵循人的生命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原则,促进人走向更自由、和谐的境界,回归教育的本质;强调交际性和人文性,体现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自立、合作、探究的知识获取方式,则要求教学走进学生的生命世界。因此,课堂教学各元素之间的和谐共生而形成的“生态课堂”,是现代教育实现共赢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