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产业发展亟待精确化评价——商务部招标委托课题《流通产业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结项
2014-07-21郑研
郑 研
据悉,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宋则研究员主持的商务部招标委托课题《流通产业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通过评审,获准结项。评审组对此项成果给予高度评价,并希望尽早发挥实际作用。
与以往相关成果相比,这项新的研究成果具有指标设置“全面完整、量大面广、实用性强、数据可得”等鲜明特点。一是作为一项基础性科研成果,课题组所提出的动态化思路、方法和指标图谱,为创建流通产业“大数据库”提供了总体框架和分类依据,对于新时期科学化、精确化测评我国流通产业发展水平,深化体制改革,化解突出问题,促进流通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二是课题组依照理论逻辑导向和现实问题导向相结合的思路,对流通产业发展的评价指标进行了再梳理,从不同层面、不同侧面设置了七大类指标,建立了迄今为止尽可能详细周全的评价指标体系多维图谱。分别包括“宏观商品流通运行指标”、“中观流通产业发展指标”、“微观流通企业运行经营指标”、“流通产业影响力、贡献度指标”,“零售业指标”、“批发业指标”和“物流业指标”。在这七个大类指标之下分门别类设置有59个一级指标和438个二级指标,用以评价和监测流通产业的发展、运行状况和现代化、竞争力水平。三是在指标体系力求详尽的基础上,广泛听取各界意见,面向实际,删繁就简,从流通产业发展数百个评价指标中提炼形成了“代表性、针对性强,较为成熟、数据可得”的核心指标,大大方便了查询和使用,具备较高的实际利用价值。四是在数十个重要指数中,率先提出了公平交易指数、贸易便利度指数、第三方物流指数和流通产业景气指数的创建意义、目的、思路和设想。其中,流通产业景气指数(PMI)已形成试行方案。五是指标体系设置的基础上,课题组将部分测评指标代入经济现实,对我国流通产业基础性、先导性影响力和流通产业发展状况进行了数据翔实的综合评估,是此项研究成果的另一个重头戏,是对指标、数据基础研究的深化和应用,一系列新发现、新认识,将有助于对我国流通产业影响力和发展状况形成全新的总体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