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实践 探究创新
2014-07-21袁强
袁强
教育的宗旨在于形成人的良好的科学素质,并通过科学创新来发展科学素质,实现科学本质与教育宗旨的内在统一。科学既是结果又是过程,它本质上就是精神的、智力的活动,无论是获得知识、探索真理,还是追求自由,都离不开动手实践和探索创新的精神。因此,小学科学课程应以动手实践、探究创新为基础,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
一、要为学生实践创新提供良好的条件
要培养创新人才,就必须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活动过程。如何通过实施有效的科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探究创新的能力呢?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且要有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思想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要认真探究教学内容,多方面地了解学生,正确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推广“快乐教学”“和谐教学”等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活动真正成为能培养学生能力,活跃学生思维,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主动创造的教学过程。
首先,教师应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动手、动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在教《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时,一开始简单介绍了几种物体,却不讲明哪些物体能沉,哪些物体能浮,而是提出疑问:“到底哪些物体能沉能浮呢?”然后,让学生大胆质疑,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利用自制的学具,在愉快的气氛中去试一试哪些物体能沉,哪些物体能浮,并试着说明原因。这既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其次,在科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如在教学《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一课时,为了启发学生主动地思考、探究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我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我有两块同样的橡皮泥,我把其中一块橡皮泥捏成小船,另一块橡皮泥捏成正方体。此时,把它们都放在水中,会出现什么现象呢?”学生们都大胆猜测,再进行科学实验。大家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质疑:为什么正方体的橡皮泥会沉下去,而捏成小船的橡皮泥放下水会浮起来?到底秘密在哪里?学生想深入探索的兴趣油然而生。
二、要引导学生亲历探究过程
我们常说:“一堂成功的好课,不是看课件制作得如何漂亮,计算机运用得如何熟练;不是看课堂结构如何严谨,气氛如何热闹;更不是看教师讲得如何精彩。而是看学生有没有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亲历探究教学过程。”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让生硬的、静止的教材,通过教师的引领转化为学生的思维过程,使学生的思维通过亲历探究过程而再现出来,这样的课就是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这样的课就是成功的、高效的。
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动手实践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教材也为学生提供了生活中熟悉的教学情景,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操作、合作交流的机会。因此,教师要真正放手让学生动手实践、合作探究、总结结论,并对学生的实践过程进行适时指导。如在教学《造一艘小船》一课时,我先让学生了解船是人类的伟大发明,自从有了船,人们就可以自由方便地在水面上行驶,也可以把货物运到远方。然后,提出问题:“我们一起来造一艘小船,但如何让它更大、更平稳呢?”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知道了,同样用一块橡皮泥造船,要想尽可能大,就要把它捏得薄一点,要想让船保持平稳,就要有船帆。学生对自己所做的小船进行了不断地改进、不断地完善。这种先向学生提出启发性问题,再让学生经历猜测、实验、验证,最后得出结论的教学过程,把学生的实践与思维联系了起来。这样,新知识、新概念就在学生动手实践中不知不觉地产生了,创新意识也在动手实践中萌发。
三、要引导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
布鲁纳曾提出:“让学生借助教科书和教师提供的某些材料去发现和回答他们自己的疑问,不仅能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还可学到科学的解决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去发现和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师,我们要适当设计一些灵活、多向、开放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动手、动脑、多种感官参与的思维空间,这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教学《热气球》一课时,教师提问:“有哪些方法可以产生热?”学生思考后提出了很多问题。
为什么运动能使人热起来?
晒太阳为什么能使人热起来?
人为什么多穿几件衣服就很暖和?
多吃一点饭也会变得很暖和,为什么?
打开电暖扇、开空调、烤火也很暖和,是什么原因?
衣服能给我们增加热量吗?
……
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都给予了肯定,同时鼓励学生课后上网查资料或看课外书来找答案。学生课后或与家人,或与同学一起解决了问题,学习积极性倍增,探究创新的欲望也更强烈了。这样的引导,既便于学生理解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探究创新的意识。
在探索创新中前行,在动手实践中进步。这是小学科学课的主动脉,也是科学课的灵魂所在。探究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强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科学创新能力,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