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时代下侨刊乡讯的发展

2014-07-21钟羡芳

出版广角 2014年11期
关键词:刊物办刊

钟羡芳

作为侨乡人民联系海外乡亲的一种书文载体和精神纽带,侨刊乡讯是外宣工作的主要阵地,它以“侨乡”“乡谊”为特色,向海外侨胞展示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是展示祖国形象的新名片。

侨刊乡讯是经侨乡新闻出版部门批准,主要向海外(含中国港澳台地区)发行或赠送的报纸和期刊,是祖地人民与海外乡亲沟通联系的“集体家书”。侨刊乡讯对促进侨乡和港澳台同胞祖籍地的对外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好评。进入信息化时代后,侨刊乡讯如何发展值得大家认真思考。

侨刊乡讯传播的时代意义

作为侨乡人民联系海外乡亲的一种书文载体和精神纽带,侨刊乡讯是外宣工作的主要阵地,它以“侨乡”“乡谊”为特色,向海外侨胞展示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是展示祖国形象的新名片。在信息化时代,办好侨刊乡讯,对巩固意识形态阵地、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加强外宣工作,展示祖国及家乡形象。长期以来,由于意识形态等诸多方面原因,西方媒体对我国有许多不实报道,渲染负面事件,刻意歪曲形象。通过侨刊乡讯,能够借助遍布世界近五千万的华侨力量,向西方民众传播中华文化的精髓,以此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了解,让西方民众正确认识中国的发展现状,准确理解中国的外交政策。

第二,推动两岸互动,促进统一。近年来,随着“三通”的实现,两岸互动频繁,各种形式的交流日益密切。但是台湾当局对大陆官方新闻媒体仍施行严格规管,以致台湾地区人民对于大陆的印象没有更新。根据旺旺中时民调中心2012年的调查发现,仅有27%的受访者表示自己了解大陆。而侨刊乡讯借助“五缘”优势,借助民间渠道,入台发行,增加了两岸信息的交流,促进人员往来和在经济、文化上的沟通,为两岸早日实现和平统一做出贡献。例如,福建省客家研究联谊会主办的《客家》杂志,充分发挥与台湾客籍社团、知名客籍人士联系密切的广泛优势,每期寄往台湾的数量达四五百份,既宣传了客家祖地经济社会发展新貌,弘扬了客家文化,又增进了与台湾客属乡亲的情谊,对抑制“台独”势力,促进两岸统一,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第三,助力经济发展,联络乡谊。寻根敬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全体华人特有的精神情结。在21世纪,随着信息与交通的日趋通畅,华侨华人数量增速更猛,分布地区更广,但是地缘观念仍对他们有强烈影响,影响其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侨居地,华侨以籍贯为纽带,不仅集中于某种行业,并形成独有的社交圈和生活圈。侨刊乡讯慰藉侨胞们的思乡情感,引导他们了解家乡动态,不仅带去资讯和商机,更加深他们对家乡的感情,吸引他们回馈家乡,为桑梓造福。

侨刊乡讯传播中的问题

近年来,侨刊乡讯获得较大发展,刊物数量不断增多,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促进祖国和平统一贡献颇巨。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社会转型的加剧,侨刊乡讯在办刊过程中,一些问题逐渐凸显,束缚其进一步发展,若不能解决,就难以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第一,缺乏良好的运营模式,发行渠道单一。侨刊乡讯作为宣传家乡文化、反映故乡气象的传播载体,只有扩大覆盖面,让更多的海外乡亲阅读,才能产生社会效应,形成文化品牌,实现办刊宗旨。然而部分侨刊乡讯未能适应信息化时代的需求,仍然通过邮寄赠阅方式,将纸质刊物寄送到海外,对象多为当地有影响的侨界领袖,发行量有限。有的侨刊乡讯则过于依附政府,版面多刊登领导讲话、会议召开等政治性较强的内容,给人以“党报”印象,丧失特色,无法发挥侨刊乡讯本应具有的功能;有的侨刊乡讯在办刊过程中,以追逐经济利益为主要目的,为取悦读者,拉取赞助,刊登娱乐类、市井类花边新闻,落入俗套,违背了“外宣”原则,其影响力自然有限,浪费办刊资源。

第二,缺乏有效的筹资途径,独立精神不足。侨刊乡讯办刊经费主要为政府财政拨款与自筹资金,根据广东省期刊协会统计,截至2012年,广东省侨刊乡讯经费由财政全额拨款占31%,差额拨款占8%,自筹资金占39%,企业赞助占2%,海外捐资占20%。从政府享受资助的达39%,希望保证财政全额拨款的33家占52%,希望经营扶持的26家占41%。在以前,大部分侨刊乡讯由政府支持,发展迅速。随着期刊改革的深入,政府对侨刊乡讯的扶持力度逐渐减弱,导致许多期刊资金日益困窘,难以维系,因此如何树立品牌形象,建立多元化的筹资渠道,独立自营,成为困扰许多侨刊乡讯的难题。

第三,办刊力量不足,业务水平有待提升。侨刊乡讯所面向的读者群体主要为海外华侨华人。他们在海外事业多获得成功,接受教育良好。这就要求侨刊乡讯有相当文化品位,才能适应读者需求,展示祖国风貌。然而目前许多侨刊乡讯办刊力量却略显单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首先,不重视装帧效果。由于经费有限,加之面向海外发行,邮费较高,因此部分杂志社压缩成本,在装帧设计上缺乏足够的重视,用纸也比较随意,这就使读者缺乏视觉上的冲击。其次,专业编辑匮乏。根据广东省期刊协会统计来看,侨刊乡讯的编辑年龄偏大的有25家,占39%;接班乏人的有19家,占30%;非专业办刊的有24家,占38%;经验不足的有14家,占22%。编辑人才匮乏,导致刊物选题策划能力不足,缺乏敏锐的信息感知能力和创新意识,难以正确判断社会文化走向和文化市场需求,因此在海外出版市场缺乏竞争力,难以实现市场化运作。最后,特色未能凸显。在21世纪,随着网络等多媒体终端的出现,读者能够接触海量信息,对所阅读媒体有较大选择空间,低劣的文化产品正在被加速淘汰。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必然要求刊物探索个性化,有合适的市场定位。就侨刊乡讯而言,须依托乡缘,凸显地方特色,方能实现个性化发展。然而在实际运营中,部分侨刊乡讯未能有准确定位,互相模仿,缺乏成熟风格,难以实现个性化运营。

推动侨刊乡讯传播的对策

要解决侨刊乡讯在信息化时代所存在的问题,就必须及时变革刊物理念,运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扩大发行量,坚持刊物特色,以适应时代需求。

第一,“以人为本”的办刊理念。是否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是侨刊乡讯办刊成功与否的关键。对期刊而言,“人”主要包括读者、编辑、作者三个群体。读者是服务对象,其需求决定刊物的发行量。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侨胞的价值观念已发生较大变化,对祖籍地的感情有所减弱,但他们又关注家乡资讯,渴望了解相关政策,以寻求商机。因此侨刊乡讯应根据侨胞阅读需求的变化,除了关注家乡文化宣传,更应该及时介绍相关信息,注重服务性、实用性。在编辑队伍建设方面,注重编辑能力,多为他们提供培训提升技能的机会。作者也是决定办刊质量的重要因素,侨刊乡讯除了在本地培养优质作者,还须加强与海外社团的合作与交流,鼓励侨胞投稿,以使刊物更符合国外思维习惯,并能汲取新鲜信息,吸引年轻读者。

第二,特色的办刊模式。侨刊乡讯是传递乡情、联络乡谊、促进统一的重要平台,这是其办刊原则。通过建立现代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将编辑工作与发行工作结合,实现专业编辑与传媒职业经理相互合作,拓展发展空间,树立品牌形象。刊物须建立读者数据库,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多渠道扩大海外发行量,并可与国外书商合作,利用他们的销售网络。在国外设立印刷分点,做到同步发行,减少邮寄成本。侨刊乡讯还可利用品牌效应,开展相关业务,如培训、活动、会展等,并可通过相关渠道,发动侨胞捐款,实现基金会运作,从而实现收支平衡,成为独立的经营实体,并能坚持公益性办刊。

第三,信息化的办刊思路。随着信息网络的发展,侨刊乡讯须利用信息技术,努力创新,以适应时代需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网络化办公。侨刊乡讯编辑应充分利用互联网,采集最新资讯,以便进行选题和策划,提高对作品的甄别能力,并通过电子邮箱、微信、QQ等方式,收发稿件,挖掘稿源,与作者、读者互动,实现在线服务,从而提高效率,缩短编辑周期。其次,出版形式多元化。在资讯发达的今天,侨刊乡讯的出版形式不能再局限于纸质刊物,可以尝试制作电子刊物,并通过电脑、手机平台等终端,提供给读者。最后,办刊流程电子化。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我国与世界各地的联系将更为紧密,华侨的数量将继续增长,这既为侨刊乡讯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也对其提出更多的挑战。侨刊乡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刊理念,转变办刊模式,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通过各种信息化手段,提升办刊水平,扩大刊物的影响力,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编辑部)

猜你喜欢

刊物办刊
《粮油食品科技》办刊理念视觉表达
刊物贺词
系列刊物介绍
全省首届少儿期刊办刊经验交流会在长沙召开
论蒙古语内部期刊办刊难题及解决方法
行业刊物介绍(十七)
我最喜欢的刊物
坚持开门办刊,讲好行业故事
行业刊物介绍(十六)
借助院校资源提升高职学报办刊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