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鲁迅的读书生活及启示

2014-07-21周林妹

文教资料 2014年10期
关键词:启示鲁迅

周林妹

摘 要: 鲁迅是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爱读书,善读书,文章介绍了鲁迅的读书生活,分析了由此引发的启示。

关键词: 鲁迅 读书生活 启示

鲁迅,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一生著述颇丰,在文学、美术、翻译、古碑、历史、民俗等领域都为后人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被人们称为中国作家第一人,是一位旷世天才。然而,回望先生所取得的成就,我们发现天才、伟人赖以生存的生命基石是他的读书生活。鲁迅从小养成课外阅读习惯,他有近乎完美、合理、科学的知识结构,是一位通才和杂家。为此,鲁迅曾号召学生“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的书,不要只将课内的书抱住”,他曾指出把学生关在学校里、陷在课本中是十分有害的,他认为:“倘只读书,便变成书橱。”鲁迅的课外阅读学习方式可以给现代学生提供经验和启发。

在求学时代,鲁迅就广泛涉猎经史子集,野史杂说,古今哲学,甚至是画谱古碑等,可谓是无所不读。据周作人回忆,鲁迅少年时就已博览群书:《诗经》、《楚辞》、《古文析义》、《东莱博议》、《洛阳伽蓝记》、《水经注》、《华阳国志》、《六朝文絮》、《剑南诗稿》、《古文苑》、《唐代丛书》、《太平广记》,陶渊明、李太白、杜子美、李长吉、温飞卿、李义山、苏子瞻、黄鲁直……唐宋杂著、明刊十八史……小小少年,无不涉猎。七岁时,鲁迅进入私塾,他的第一本书是老师要求读的《鉴略》。“我的第一本读的是《鉴略》,桌上除了这一本书和习字的描红格——不许有别的书”,面对这种刻板的生活和枯燥的书本,鲁迅主动向老师玉田老人搜求其他书读。正是在玉田老人家,鲁迅利用课外时间读过有关动植物的书,如《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他最爱看的书是讲述园圃花木的《花镜》,这些书中有许多插图,画面生动形象,符合少年鲁迅的求知心态,这些书籍成了鲁迅的精神启蒙之书,引导他步入书海,增强了求知欲望和心智。从此以后,鲁迅就开始广泛搜集图书,对读书兴趣浓厚。这些书对鲁迅后来的学习和生活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学生时代的鲁迅,不仅买书借书看,而且抄书,比如由于对百花诗感兴趣,便将《唐诗叩弹集》中的百花诗归类抄录。《农政全书》有丰富的野菜知识,因买不到就抄。买书藏书、抄书,就成为鲁迅课外生活的主要内容。鲁迅这种自觉的课外阅读习惯,并没有随着学习任务的加重而放弃,在日本仙台医专时期,鲁迅的课业负担很重,他晚上睡得很迟,每天坚持看政治、哲学、文学等书籍,特别喜欢德国籍犹太人诗人海涅的诗歌。正是鲁迅长年累月的课外阅读,使鲁迅弃医从文用文艺唤醒国民的艺术活动成为可能。

鲁迅的阅读始终不是停留在某一领域,而是随着年龄、身份和环境的变化,对知识不断进行更新,最终形成了博又专的知识素养。在三味书屋前,鲁迅就非常喜欢读《山海经》和花鸟草虫兽等书籍,到了大学南京矿路学堂,他如饥似渴地阅读小说,比如笔记小说、西厢记、红楼梦,等等;由于受到自然科学的启蒙,他不断关注自然科学的前沿类书籍。当听说《天演论》单行本正式出版时,鲁迅特地跑到城南,花了500文钱买来看,尽管胃病发作,但仍坚持读这本书,对某些章节甚至达到熟诵程度。在日本弘文学院时期,他主修日语兼修普通科,虽然普通科的许多课程已经学过,但学习上并未放松。他利用弘文学院阅读的方便性,用更多的时间阅读其他书籍,比如哲学、文学,拜伦的诗歌,尼采传、希腊神话、罗马神话等,被同学称为“顽强苦学、毅力惊人”。他从译学汇编里又发现了卢梭、孟德斯鸠等人,对青年、儿童有独特认识,为鲁迅后来的文学创作奠定了思想基础。

鲁迅除了阅读大量的书本知识外,还始终保持课外阅读与社会现实之间的紧密联系性。比如在日本求学期间,他的阅读视野不断拓宽,哲学、文学、自然科学皆是他感兴趣的领域。另外,他也时刻关注国内政治动向、改革趋势。为此,每一天他都阅读《清议报》、《新民丛报》、《新小说》等报纸杂志,日本的报纸也天天看。弃医从文后,离开仙台回到东京,开始自学,形成了独特的学习读书方式:早上看新闻报刊,下午逛书店,晚上夜读。

鲁迅在学生时代,究竟买了多少书,读了多少书,是一个无人知晓的数字,正是这无法统计的数字构成了鲁迅这位精神战士无穷的战斗力与无限生命力。鲁迅的读书生活留给我们深深的启示。

启示之一:科学与人文不分此重彼轻。

从先生的阅读史可看到,先生在求学时代人文与科学并重,双管齐下,关注人文学科的同时也重视自然科学知识的吸收,形成文理贯通的知识结构。小的时候,鲁迅接受的教育主要是中国传统的人文学科,但是在课外阅读中,他热爱自然科学书籍,从小就爱看诸如《释虫小记》、《南方草木状》、《广群芳谱》等有关草木虫鱼的古书。从这些书中了解到自然的伟大与神奇,为日后喜爱现代自然科学打下了基础。弃医从文后,鲁迅将主要精力放在文艺创作上,但他仍如饥似渴地阅读大量自然科学读物,介绍西方科技成果,主动致力于科学在中国的传播与普及,如居里夫人发现镭元素后不久,鲁迅就写出《说镭》一文,介绍人类这一新的伟大发现,宣传西方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

启示之二:课外阅读是一项持久的学习活动。

课外阅读是一项长期坚持的学习活动,也是个体获得持续发展的学习方式。有人说课外阅读不是短跑,而是马拉松式的长跑,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需要不懈地坚持。无论是在三味书屋时代,还是在日本的弘文学院、仙台医专时期,鲁迅始终是一位学习的自觉者,对学习一直抓得比较紧,他往往在规定时间完成布置的作业,其他时间就是他课外阅读的时间。鲁迅从入私塾开始的好奇于图画书,到少年时代的买书、藏书、抄书,一直到去世前在书桌签的创作,从小养成的阅读习惯成了鲁迅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主动的行为习惯。因此,不同年龄阶段的学校教育都要重视课外阅读的引导和指导,让学生学会选择,学会根据需要自觉挑选阅读读物,也就是说学校既要重视课外阅读氛围的营造,又要体现学生自身阅读的独立性,不可强制,更不能追求阅读的统一性。老师应该把阅读当做一种习惯、一种学习习惯培养,不附带任何功利的色彩。

启示之三:课外阅读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丰富的课外阅读,“使每一个学生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不仅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而且促使学生健康成长。他在一次演讲中说:“读死书是害己,一开口就害人。”鲁迅在课外阅读中重视与社会实践的结合,让书本的知识成为分析了解社会实际的工具。他极力主张读书“必须和实际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并且要求学生在接触社会实际时,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正是由于鲁迅在阅读大量中国历史书籍的同时,能联系清朝末年的社会现实情况,才真正读懂了中国“吃人”的传统文化实质,才能发出震耳欲聋“救救孩子”的呐喊声。应用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的阅读方式,不仅巩固了课堂所学知识,而且拓宽了视野,这就是鲁迅始终能站在时代前言、洞悉复杂历史的真相的真谛所在。

参考文献:

[1]高杰.鲁迅的读书生活中原农民出版社,1999年-2-1版.

[2]鲁迅.鲁迅演讲全集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6-1版.

猜你喜欢

启示鲁迅
鲁迅《自嘲》句
商业银行受余额宝的影响和启示
鲁迅的真诚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
早期受控之鲁迅的翻译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