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壳素生物炭质对水体中Pb2+的吸附特性
2014-07-21刘雪平杨治广王红强郭一飞宋忠贤
刘雪平+杨治广+王红强+郭一飞+宋忠贤+卫朋飞
摘要:将处理过的废弃蟹壳在400 ℃、0.098 MPa下热解制备甲壳素生物炭质,对水体中的Pb2+进行吸附处理。应用红外吸收光谱技术表征生物炭质表面的功能基团,考察了吸附剂用量、Pb2+初始浓度、溶液pH和吸附时间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溶液pH 5.5,吸附时间2 h,温度298 K条件下,0.15 g甲壳素生物炭质对100mL100 mg/L Pb2+溶液中 Pb2+的去除效率达 90.47%,平衡吸附量qe为60.30 mg/g。吸附反应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R2=0.998 1)。用 Langmuir和 Freundlich方程对吸附等温线进行拟合,发现Langmuir模型能更好地反映吸附过程特征。
关键词:甲壳素生物炭质;Pb2+;吸附等温线;吸附动力学
中图分类号:X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4)03-0549-04
电镀、油漆、印染、玻璃加工以及铅电池制造行业都会产生铅污染。铅具有很强的毒性,有潜在的致癌和毒害神经作用,进入水体后对水生生物和人类产生巨大危害[1]。欧盟、美国环境保护局以及世界卫生组织都规定饮用水以及作为饮用水源的地表水体中Pb2+含量应低于0.010 mg/L[2]。Pb2+不易被生物降解,不易随着环境的变迁发生迁移和转化。Pb2+参与食物链循环后在生物体内积累,破坏生物体正常生理代谢活动,危害人体健康。
传统处理Pb2+的方法包括化学沉淀、膜分离、离子交换和电解等,但这些方法普遍存在成本高、效率低、易产生二次污染等问题[3,4]。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在重金属废水治理技术的基础上寻找各种合适的吸附材料,其中生物质材料是一种有效处理重金属废水的可再生资源[5-7]。
甲壳素又名甲壳质、几丁质,属于动物类生物质材料,是许多低等动物,特别是节肢动物,如虾、蟹和昆虫外壳的重要成分,同时也存在菌、藻类的细胞壁中,分布十分广泛,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之一[8]。本试验在高温及近真空条件下将廉价且丰富的废弃蟹壳加工成生物炭质,利用其表面孔隙结构及功能基团去除水体中的Pb2+,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同时讨论了溶液pH、Pb2+初始浓度和吸附时间对吸附性能的影响。该方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降低了废水处理成本,为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开辟了新途径。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试剂
原子吸收光谱仪(Analytikjena,AG AASnov AA 400),电子天平(Metler, ML 204),超纯水仪(Sartorius,Arium 611VF),101AS型电热鼓风干燥箱,自制管式炉热解反应器,气浴恒温振荡器(CHA-S),微孔滤膜(孔径为0.45 μm)及针头过滤器,pH计等。
废弃蟹壳,硝酸、氢氧化钠、硝酸铅皆为分析纯,高纯氮气(99.995%),试验用水为去离子水。
1.2 甲壳素生物炭质的制备及结构表征
称取20 g废弃蟹壳,加入30 mL 15%(m/V) 氢氧化钠溶液,煮沸40 min,将脱脂后的蟹壳用去离子水充分洗涤至中性,于80 ℃下烘干,碾碎过筛。管式炉热解反应器中预先通入氮气以排除残留空气,然后取一定量处理过的蟹壳粉末于管式炉中,升温至400 ℃,热解1 h,继续通入氮气冷却,室温下取出,计算所得产率为52.5%。甲壳素生物炭质的改性试验是在微沸条件下,选用不同浓度的酸碱浸泡30 min, 接着用去离子水反复洗涤至中性,过滤,80 ℃下烘干, 碾碎过筛,密封于棕色玻璃瓶中保存备用。
1.3 吸附试验
吸附试验采用经典的恒温振荡批处理法进行。取一定量的Pb2+溶液置于250 mL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甲壳素生物炭质,调节 pH,以150 r/min恒温振荡一定时间,经滤膜过滤后采用原子吸收光谱仪(AAS)测定滤液中剩余的Pb2+含量,2次重复操作。空白试验表明容器器壁及滤膜的吸附影响可忽略不计。根据吸附前后溶液中Pb2+的浓度, 计算不同时刻甲壳素生物炭质的吸附量。
式中,qt为t时刻甲壳素生物炭质对Pb2+的吸附量(mg/g);C0为Pb2+溶液的初始浓度(mg/L);Ct为t时刻溶液中剩余的Pb2+浓度(mg/L);V为溶液的体积(mL);m为吸附质的用量(g)。
2 结果与分析
2.1 甲壳素生物炭质的红外吸收光谱
红外吸收光谱是鉴别材料表面官能团最直接而又有效的一种手段。大部分生物吸附材料在3 500~3 200 cm-1范围内有较强吸收,这主要是由N-H和O-H伸缩振动引起[9]。由图1可知,甲壳素生物炭质在3 409 cm-1和3 250 cm-1处有吸收,说明表面含有N-H和O-H结构,2 920 cm-1和2 850 cm-1处的吸收是由甲基和亚甲基中的C-H伸缩振动引起,1 625 cm-1和1 430 cm-1处的吸收则表明含有C=O官能团,所有这些红外吸收数据显示甲壳素生物炭质表面含有-NH、-OH、-C=O、R-CONH2等官能团,为其吸附Pb2+提供了潜在的吸附位点。
2.2 不同改性剂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用体积分数分别为10%、1%的硝酸和0.1 mol/L NaOH对甲壳素生物炭质进行改性,分别取各种改性后的吸附质0.15 g,对100 mL 100 mg/L Pb2+溶液中的Pb2+进行吸附。结果表明,经0.1 mol/L NaOH改性的甲壳素生物炭质吸附效率最高,达90.47%,1 h内基本达到吸附平衡。而用1%硝酸改性后的吸附效率为65.69%,10%硝酸改性后的吸附效率仅为44.40%。因此,试验选用0.1 mol/L NaOH溶液作为甲壳素生物炭质的改性剂。
2.3 pH对NaOH改性的甲壳素生物炭质吸附Pb2+的影响
在不同pH条件下,考察了NaOH改性的甲壳素生物炭质对100 mL 100 mg/L Pb2+溶液中Pb2+的吸附性能。吸附质用量为0.15 g,在298 K、150 r/min下恒温振荡2 h,采用AAS测定吸附平衡后溶液中剩余的Pb2+浓度,计算平衡吸附量qe。从图2可以看出,随着溶液pH的升高,甲壳素生物炭质对Pb2+的吸附效果越好,这是由于酸性环境中H+与Pb2+竞争结合吸附剂表面的位点造成。过高的pH将导致Pb2+水解产生沉淀。试验选用最佳吸附pH 5.5。试验过程中发现吸附平衡后溶液的pH均高于初始pH,这可能是由于甲壳素生物炭质表面释放出碱性OH-,对酸有一定的缓冲作用所致。
2.4 吸附质用量优化
分别取0.01、0.02、0.04、0.06、0.08、0.10、0.15、0.20和0.40 g甲壳素生物炭质置于100 mL 100 mg/L Pb2+溶液中,调节pH 5.5,在298 K、150 r/min下恒温振荡2 h,测定吸附平衡后溶液中Pb2+的浓度Ce。由图3可知,随着甲壳素生物炭质用量增加,对Pb2+的吸附量也增加,当吸附质用量为0.40 g时去除率达93.85%,这主要是由于吸附剂用量少时吸附位点数少造成。当吸附剂用量为0.15 g时,吸附效率为90.47%,综合考虑吸附剂用量和吸附效率,后续试验均选用0.15 g甲壳素生物炭质进行吸附。
2.5 吸附时间对Pb2+吸附的影响及吸附动力学
于100 mL 100 mg/L的Pb2+溶液中加入0.15 g甲壳素生物炭质,调节溶液pH 5.5,在298 K、150 r/min下振荡。测定不同时刻吸附剂对Pb2+的吸附量。如图4所示,甲壳素生物炭质对Pb2+的吸附过程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是反应开始的20 min内,吸附速率非常快,这主要是由于吸附剂表面多孔结构所致,属被动吸附。第2个阶段是吸附20 min后至1 h之间,吸附量随着时间的延长进一步增加,但吸附速率明显减慢,1 h后基本达到平衡。在这个阶段,Pb2+与甲壳素生物炭质表面的-NH、-OH、-C=O等功能基团结合,同时吸附质扩散阻力变大,从而导致吸附速率降低。据此可推测甲壳素生物炭质对Pb2+的吸附是表面孔结构以及表面基团综合作用的结果。
吸附动力学主要是用来描述吸附质吸附溶质速率的快慢。应用准一级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发现Pb2+在甲壳素生物炭质上的吸附可以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很好地描述(R2为0.998 1),且理论计算所得的平衡吸附量(59.12 mg/g)与试验测得值(60.30 mg/g)基本吻合(表1),说明同时发生了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吸附过程主要在生物炭质表面进行。
2.6 Pb2+初始浓度对吸附Pb2+的影响
在298 K、150 r/min、pH 5.5条件下,于100 mL不同浓度梯度Pb2+溶液(0,50,75,100,120,150, 180,200 mg/L)中分别加入0.15 g甲壳素生物炭质,振荡吸附2 h,使其充分反应。图5是根据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曲线,拟合参数见表2。由表2可知,甲壳素生物炭质吸附Pb2+符合Langmuir吸附规律,即主要发生单分子层吸附,拟合决定系数达0.993 8,且理论计算的最大吸附量与试验值的相对偏差为4.19%。吸附剂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取决于吸附质的结构、功能基团及表面积的大小,与其他未经处理的生物吸附材料相比,甲壳素生物炭质对铅吸附更具优势[10,11]。
3 结论
以价格低廉的废弃蟹壳为原料,热解制备甲壳素生物炭质,研究其对水体中重金属Pb2+的吸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pH、吸附时间、吸附质用量以及Pb2+初始浓度对吸附性能都有一定的影响。在考察的试验条件下,甲壳素生物炭质对Pb2+的平衡吸附量为60.30 mg/g,去除率达90.47%。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表明同时发生了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吸附过程主要在甲壳素生物炭质表面进行。等温吸附规律可用Langmuir模型描述,呈单分子层形式,吸附性能良好。
参考文献:
[1] MARTINS B L, CRUZ C C V, LUNA A S, et al. Sorption and desorption of Pb2+ ions by dead Sargassum sp. biomass [J]. Biochem Eng J, 2006,27(3):310-314.
[2] BALARIA1 A, SCHIEWER S, SCHIEWER S. Assessment of biosorption mechanism for Pb(Ⅱ) binding by citrus pectin[J]. Sep Purif Technol,2008,63(3):577-581.
[3] MEUNIER N, DROGUI P, MONTANE C, et al. Comparison between electrocoagulation and chemical precipitation for metals removal from acidic soil leachate[J]. J Hazard Mater,2006, 137(1):581-590.
[4] MOHAMED M, MOHAND S O, MARC L, et al. Removal of lead from aqueous solutions with a treated spent bleaching earth[J]. J Hazard Mater,2008,159(2-3):358-364.
[5] 杨雪静,刘谋盛,杨亚玲,等.丁二酸酐改性玉米芯对钯的动态吸附性能研究[J]. 稀有金属,2010,34(4):606-609.
[6] 沈士德,徐 娟. 改性柚子皮粉对水中Cu和Zn的吸附[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33(12):115-118.
[7] CHEGROUCHE S, MELLAH A, BARKAT M. Removal of strontium from aqueous solutions by adsorption onto activated carbon: kinetic and thermodynamic studies[J]. Desalination, 2009,235(1-3):306-318.
[8] 熊春华,徐银荣.甲壳素对锌的吸附性能[J].有色金属,2007, 59(1):72-76.
[9] ZHOU Q, GONG W Q,XIE C X, et al. Removal of neutral red from aqueous solution by adsorption on spent cotton seed hull substrate[J]. J Hazard Mater,2011,185(1):502-506.
[10] 王文华,冯咏梅,常秀莲,等.玉米芯对废水中铅的吸附研究[J].水处理技术,2004,30(2):95-98.
[11] 裴媛媛,刘敬勇,王靖宇,等.柚子皮对水中Pb(Ⅱ)吸附性能的试验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1,47(16):134-136.
在不同pH条件下,考察了NaOH改性的甲壳素生物炭质对100 mL 100 mg/L Pb2+溶液中Pb2+的吸附性能。吸附质用量为0.15 g,在298 K、150 r/min下恒温振荡2 h,采用AAS测定吸附平衡后溶液中剩余的Pb2+浓度,计算平衡吸附量qe。从图2可以看出,随着溶液pH的升高,甲壳素生物炭质对Pb2+的吸附效果越好,这是由于酸性环境中H+与Pb2+竞争结合吸附剂表面的位点造成。过高的pH将导致Pb2+水解产生沉淀。试验选用最佳吸附pH 5.5。试验过程中发现吸附平衡后溶液的pH均高于初始pH,这可能是由于甲壳素生物炭质表面释放出碱性OH-,对酸有一定的缓冲作用所致。
2.4 吸附质用量优化
分别取0.01、0.02、0.04、0.06、0.08、0.10、0.15、0.20和0.40 g甲壳素生物炭质置于100 mL 100 mg/L Pb2+溶液中,调节pH 5.5,在298 K、150 r/min下恒温振荡2 h,测定吸附平衡后溶液中Pb2+的浓度Ce。由图3可知,随着甲壳素生物炭质用量增加,对Pb2+的吸附量也增加,当吸附质用量为0.40 g时去除率达93.85%,这主要是由于吸附剂用量少时吸附位点数少造成。当吸附剂用量为0.15 g时,吸附效率为90.47%,综合考虑吸附剂用量和吸附效率,后续试验均选用0.15 g甲壳素生物炭质进行吸附。
2.5 吸附时间对Pb2+吸附的影响及吸附动力学
于100 mL 100 mg/L的Pb2+溶液中加入0.15 g甲壳素生物炭质,调节溶液pH 5.5,在298 K、150 r/min下振荡。测定不同时刻吸附剂对Pb2+的吸附量。如图4所示,甲壳素生物炭质对Pb2+的吸附过程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是反应开始的20 min内,吸附速率非常快,这主要是由于吸附剂表面多孔结构所致,属被动吸附。第2个阶段是吸附20 min后至1 h之间,吸附量随着时间的延长进一步增加,但吸附速率明显减慢,1 h后基本达到平衡。在这个阶段,Pb2+与甲壳素生物炭质表面的-NH、-OH、-C=O等功能基团结合,同时吸附质扩散阻力变大,从而导致吸附速率降低。据此可推测甲壳素生物炭质对Pb2+的吸附是表面孔结构以及表面基团综合作用的结果。
吸附动力学主要是用来描述吸附质吸附溶质速率的快慢。应用准一级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发现Pb2+在甲壳素生物炭质上的吸附可以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很好地描述(R2为0.998 1),且理论计算所得的平衡吸附量(59.12 mg/g)与试验测得值(60.30 mg/g)基本吻合(表1),说明同时发生了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吸附过程主要在生物炭质表面进行。
2.6 Pb2+初始浓度对吸附Pb2+的影响
在298 K、150 r/min、pH 5.5条件下,于100 mL不同浓度梯度Pb2+溶液(0,50,75,100,120,150, 180,200 mg/L)中分别加入0.15 g甲壳素生物炭质,振荡吸附2 h,使其充分反应。图5是根据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曲线,拟合参数见表2。由表2可知,甲壳素生物炭质吸附Pb2+符合Langmuir吸附规律,即主要发生单分子层吸附,拟合决定系数达0.993 8,且理论计算的最大吸附量与试验值的相对偏差为4.19%。吸附剂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取决于吸附质的结构、功能基团及表面积的大小,与其他未经处理的生物吸附材料相比,甲壳素生物炭质对铅吸附更具优势[10,11]。
3 结论
以价格低廉的废弃蟹壳为原料,热解制备甲壳素生物炭质,研究其对水体中重金属Pb2+的吸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pH、吸附时间、吸附质用量以及Pb2+初始浓度对吸附性能都有一定的影响。在考察的试验条件下,甲壳素生物炭质对Pb2+的平衡吸附量为60.30 mg/g,去除率达90.47%。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表明同时发生了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吸附过程主要在甲壳素生物炭质表面进行。等温吸附规律可用Langmuir模型描述,呈单分子层形式,吸附性能良好。
参考文献:
[1] MARTINS B L, CRUZ C C V, LUNA A S, et al. Sorption and desorption of Pb2+ ions by dead Sargassum sp. biomass [J]. Biochem Eng J, 2006,27(3):310-314.
[2] BALARIA1 A, SCHIEWER S, SCHIEWER S. Assessment of biosorption mechanism for Pb(Ⅱ) binding by citrus pectin[J]. Sep Purif Technol,2008,63(3):577-581.
[3] MEUNIER N, DROGUI P, MONTANE C, et al. Comparison between electrocoagulation and chemical precipitation for metals removal from acidic soil leachate[J]. J Hazard Mater,2006, 137(1):581-590.
[4] MOHAMED M, MOHAND S O, MARC L, et al. Removal of lead from aqueous solutions with a treated spent bleaching earth[J]. J Hazard Mater,2008,159(2-3):358-364.
[5] 杨雪静,刘谋盛,杨亚玲,等.丁二酸酐改性玉米芯对钯的动态吸附性能研究[J]. 稀有金属,2010,34(4):606-609.
[6] 沈士德,徐 娟. 改性柚子皮粉对水中Cu和Zn的吸附[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33(12):115-118.
[7] CHEGROUCHE S, MELLAH A, BARKAT M. Removal of strontium from aqueous solutions by adsorption onto activated carbon: kinetic and thermodynamic studies[J]. Desalination, 2009,235(1-3):306-318.
[8] 熊春华,徐银荣.甲壳素对锌的吸附性能[J].有色金属,2007, 59(1):72-76.
[9] ZHOU Q, GONG W Q,XIE C X, et al. Removal of neutral red from aqueous solution by adsorption on spent cotton seed hull substrate[J]. J Hazard Mater,2011,185(1):502-506.
[10] 王文华,冯咏梅,常秀莲,等.玉米芯对废水中铅的吸附研究[J].水处理技术,2004,30(2):95-98.
[11] 裴媛媛,刘敬勇,王靖宇,等.柚子皮对水中Pb(Ⅱ)吸附性能的试验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1,47(16):134-136.
在不同pH条件下,考察了NaOH改性的甲壳素生物炭质对100 mL 100 mg/L Pb2+溶液中Pb2+的吸附性能。吸附质用量为0.15 g,在298 K、150 r/min下恒温振荡2 h,采用AAS测定吸附平衡后溶液中剩余的Pb2+浓度,计算平衡吸附量qe。从图2可以看出,随着溶液pH的升高,甲壳素生物炭质对Pb2+的吸附效果越好,这是由于酸性环境中H+与Pb2+竞争结合吸附剂表面的位点造成。过高的pH将导致Pb2+水解产生沉淀。试验选用最佳吸附pH 5.5。试验过程中发现吸附平衡后溶液的pH均高于初始pH,这可能是由于甲壳素生物炭质表面释放出碱性OH-,对酸有一定的缓冲作用所致。
2.4 吸附质用量优化
分别取0.01、0.02、0.04、0.06、0.08、0.10、0.15、0.20和0.40 g甲壳素生物炭质置于100 mL 100 mg/L Pb2+溶液中,调节pH 5.5,在298 K、150 r/min下恒温振荡2 h,测定吸附平衡后溶液中Pb2+的浓度Ce。由图3可知,随着甲壳素生物炭质用量增加,对Pb2+的吸附量也增加,当吸附质用量为0.40 g时去除率达93.85%,这主要是由于吸附剂用量少时吸附位点数少造成。当吸附剂用量为0.15 g时,吸附效率为90.47%,综合考虑吸附剂用量和吸附效率,后续试验均选用0.15 g甲壳素生物炭质进行吸附。
2.5 吸附时间对Pb2+吸附的影响及吸附动力学
于100 mL 100 mg/L的Pb2+溶液中加入0.15 g甲壳素生物炭质,调节溶液pH 5.5,在298 K、150 r/min下振荡。测定不同时刻吸附剂对Pb2+的吸附量。如图4所示,甲壳素生物炭质对Pb2+的吸附过程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是反应开始的20 min内,吸附速率非常快,这主要是由于吸附剂表面多孔结构所致,属被动吸附。第2个阶段是吸附20 min后至1 h之间,吸附量随着时间的延长进一步增加,但吸附速率明显减慢,1 h后基本达到平衡。在这个阶段,Pb2+与甲壳素生物炭质表面的-NH、-OH、-C=O等功能基团结合,同时吸附质扩散阻力变大,从而导致吸附速率降低。据此可推测甲壳素生物炭质对Pb2+的吸附是表面孔结构以及表面基团综合作用的结果。
吸附动力学主要是用来描述吸附质吸附溶质速率的快慢。应用准一级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发现Pb2+在甲壳素生物炭质上的吸附可以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很好地描述(R2为0.998 1),且理论计算所得的平衡吸附量(59.12 mg/g)与试验测得值(60.30 mg/g)基本吻合(表1),说明同时发生了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吸附过程主要在生物炭质表面进行。
2.6 Pb2+初始浓度对吸附Pb2+的影响
在298 K、150 r/min、pH 5.5条件下,于100 mL不同浓度梯度Pb2+溶液(0,50,75,100,120,150, 180,200 mg/L)中分别加入0.15 g甲壳素生物炭质,振荡吸附2 h,使其充分反应。图5是根据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曲线,拟合参数见表2。由表2可知,甲壳素生物炭质吸附Pb2+符合Langmuir吸附规律,即主要发生单分子层吸附,拟合决定系数达0.993 8,且理论计算的最大吸附量与试验值的相对偏差为4.19%。吸附剂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取决于吸附质的结构、功能基团及表面积的大小,与其他未经处理的生物吸附材料相比,甲壳素生物炭质对铅吸附更具优势[10,11]。
3 结论
以价格低廉的废弃蟹壳为原料,热解制备甲壳素生物炭质,研究其对水体中重金属Pb2+的吸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pH、吸附时间、吸附质用量以及Pb2+初始浓度对吸附性能都有一定的影响。在考察的试验条件下,甲壳素生物炭质对Pb2+的平衡吸附量为60.30 mg/g,去除率达90.47%。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表明同时发生了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吸附过程主要在甲壳素生物炭质表面进行。等温吸附规律可用Langmuir模型描述,呈单分子层形式,吸附性能良好。
参考文献:
[1] MARTINS B L, CRUZ C C V, LUNA A S, et al. Sorption and desorption of Pb2+ ions by dead Sargassum sp. biomass [J]. Biochem Eng J, 2006,27(3):310-314.
[2] BALARIA1 A, SCHIEWER S, SCHIEWER S. Assessment of biosorption mechanism for Pb(Ⅱ) binding by citrus pectin[J]. Sep Purif Technol,2008,63(3):577-581.
[3] MEUNIER N, DROGUI P, MONTANE C, et al. Comparison between electrocoagulation and chemical precipitation for metals removal from acidic soil leachate[J]. J Hazard Mater,2006, 137(1):581-590.
[4] MOHAMED M, MOHAND S O, MARC L, et al. Removal of lead from aqueous solutions with a treated spent bleaching earth[J]. J Hazard Mater,2008,159(2-3):358-364.
[5] 杨雪静,刘谋盛,杨亚玲,等.丁二酸酐改性玉米芯对钯的动态吸附性能研究[J]. 稀有金属,2010,34(4):606-609.
[6] 沈士德,徐 娟. 改性柚子皮粉对水中Cu和Zn的吸附[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33(12):115-118.
[7] CHEGROUCHE S, MELLAH A, BARKAT M. Removal of strontium from aqueous solutions by adsorption onto activated carbon: kinetic and thermodynamic studies[J]. Desalination, 2009,235(1-3):306-318.
[8] 熊春华,徐银荣.甲壳素对锌的吸附性能[J].有色金属,2007, 59(1):72-76.
[9] ZHOU Q, GONG W Q,XIE C X, et al. Removal of neutral red from aqueous solution by adsorption on spent cotton seed hull substrate[J]. J Hazard Mater,2011,185(1):502-506.
[10] 王文华,冯咏梅,常秀莲,等.玉米芯对废水中铅的吸附研究[J].水处理技术,2004,30(2):95-98.
[11] 裴媛媛,刘敬勇,王靖宇,等.柚子皮对水中Pb(Ⅱ)吸附性能的试验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1,47(16):13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