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红桥区实践环境影响评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4-07-20唐文浩田丽丽
唐文浩 邢 怡 朱 坦 田丽丽
(1. 天津市红桥区环保局,天津 300131;2. 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天津 300170;3.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 300071)
1 引 言
环境影响评价是通过积极的环境管理施措,正确处理经济与环境之间关系来实现源头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重要技术,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既服务环境管理;又指导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对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意义十分重大[1]。
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是从源头上预防污染的产生,随着红桥区发展规划布局的快速推进和国家环境评价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红桥区实践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也在不断发展,既取得了成绩,也存在着问题。
本文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红桥区实践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归纳,分析问题的产生原因并给出改进建议。力求红桥区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执行力得到提升。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收集了大量红桥区环境保护局文献资料,包括:2008-2012年红桥区环境质量报告书,2008-2012年红桥区环保局审批批复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2009-2013年建设项目环境竣工验收文件等资料,及我国与环境影响评价有关的法律,法规,文件,对这些资料进行了查阅、分析。
对2008-2012年红桥区建设项目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情况、红桥区污染物排放情况,2009-2013年新建成建设项目污染物产生及消减情况,分别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统计,在此基础上分类,归纳,分析。
同时本研究结合了笔者在红桥区环保局多年从事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经验,对红桥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认识到和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反思与总结,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3 红桥区环境影响评价的执行情况
3.1 红桥区概况
3.1.1 自然环境简况
红桥区内地质为海河冲积平原,地表为杂土覆盖,地质由上往下分别由素填土、陆相沉积的亚粘土及海相沉积的淤泥所构成,地震裂度为7 度。本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较短,干旱多风:夏季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大陆低压的影响,多为东南风,天气高温潮湿多雨:秋季天气冷暖适中,多晴天,风速较小;冬季受西伯利亚和蒙古冷高压控制,寒冷少雪,盛行西北风。全年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年平均气温为12.5°C,年平均风速为2.7m/s,年平均降水量为558.9mm,但分布不均匀,多集中在夏季的7、8月份。
3.1.2 社会环境简况
红桥区是天津市中心城区之一,地处城区西北部,与南开、北辰、河北、西青四区接壤,全区东西长6 公里,南北宽5.6 公里,辖区总面积21.3 平方公里。全区现辖10 个街道办事处,户籍人口56.16 万人。红桥区交通发达,道路纵横,中环线贯通南北,成为天津市赴北京、河北、东三省重要通道之一。
3.2 2008-2012年红桥区建设项目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情况统计与分析
2008-2012年,红桥区环境保护局审批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数量为252 件,审批的建设项目投资总额为203.62 亿元,其中环保投资总额2.26 亿元,占总投资比例为1.1%。共完成环保验收项目数147 个,环保验收项目总投资81.5 亿元,完成环保验收项目环保投资0.95 亿元,占总投资比例的1.2%。我们将5年中所审批的252 件建设项目分别按照编制的环评文件和所属行业类型进行分类统计: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项目16 件,占6.3%;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项目159 件,占63.1%;编制环境影响登记表项目77 件,占30.6%。服务业类项目124 件,占49.2%;基础设施类项目59件,占23.4%;房地产类项目41 件,占16.3%;工业类项目25 件,占11.1%。综合分析可知2008年至2012年,红桥区新扩改建项目集中在服务业,基础设施类和房地产类居中,相差不多,工业类项目最少,符合红桥区区域发展的规划和定位。编制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以报告表居首。各年的环境影响评价情况明细及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和所属行业类型分布如表1、图1、图2 所示。
表1 2008-2012年环境影响评价情况明细
图1 2008年-2012年审批环评文件类型分布
图2 2008年-2012年审批项目行业类型分布
表2 2008年-2012年红桥区污染物排放统计表
3.3 2008-2012年红桥区污染物排放情况统计与分析
我们在收集了2008年-2012年红桥区污染物排放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红桥区经济发展及主要污染物排放的变化趋势[2-6],并统计如表2、图3、图4、图5。
2008年,红桥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7.35 亿元,工业废水排放总量115.8 万吨,其中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422.7 吨,氨氮27 吨,耗煤量9.91 万吨,二氧化硫排放总量753 吨,烟尘排放总量583 吨,环境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为总悬浮颗粒物。到2012年,红桥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4 亿元,工业废水排放总量55.33 万吨,其中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62.16 吨,氨氮14.64吨,耗煤量8.94 万吨,二氧化硫排放总量786 吨,烟尘排放总量768 吨,环境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为总悬浮颗粒物。
从2008 至2012年的数据可以看出,地区生产总值提高了184%,而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得到明显控制,其中工业废水排放总量减少了52%,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下降了84.5%,氨氮排放总量下降了45.8%;2011年的耗煤量较2008年减少了38.6%,二氧化硫的排放总量下降了28.4%,烟尘10.1%。红桥区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环境效益也得到体现。
需要说明的是:2011年工业废水排放总量大幅消减了60.55 万吨得益于区内主要污水排放企业集中外迁至其他区县的工业园区,2012年耗煤量为8.94 万吨,比2011年增加了2.86 万吨,是因为随着区内改燃并网工作的持续推进,很多原来不在环境统计范围内的用煤单位,集中并入我区2012年扩建后运行的丁字沽供热站,原来不在统计范围的燃煤量集中加在了2012年扩建后运行的丁字沽供热站的燃煤量上,因此2012年的各项污染物排放较2011年有较大提高,但红桥区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推动改燃并网使环境质量不断提高的趋势不变。
图3 2008年-2012年全区生产总值GDP 变化曲线
图4 2008年-2012年化学需氧量变化曲线
图5 2008年-2012年二氧化硫变化曲线
3.4 环境影响评价消减污染物排放情况分析
2009年至2013年间,红桥区环保局共完成验收新建成建设项目152 个,其中验收编制报告书、报告表的建设项目共102 个,通过对102 个建设项目实际污染物排放情况的分析,我们得到这样的结论:通过全面落实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制度,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要求的环境污染治理措施,红桥区的新建成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并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
在102 个新建成项目中服务业,基础设施及房地产类型项目占到近90%,主要污染源是生活污水,因此我们重点选取了其中的主要污染物COD 作为分析对象,通过研究COD 产生量、消减量以及排放量之间的关系,说明环境影响评价对消减污染物排放产生的作用。具体数据见表3。
表3 2009-2013年完成环保验收项目COD产生量、消减量以及排放量之间的关系
4 所存问题及对策
4.1 存在问题
4.1.1 环评报告质量参差不齐
经济的持续发展必然伴随着开工建设的项目不断增加,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项目数量就逐年增加。部分环评单位存在人员配备不足,环评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环评单位内部管理不严,审定、审核机制流于形式,起不到内部把关的作用,报送红桥区环保局进行审批的环评文件普遍遇到生搬硬套,套用模板或相关的同类项目,造成环评文件千篇一律而不是对项目进行认真仔细的针对评价,有的环评文件甚至出现套用模板的原内容等低级错误,严重影响了环评报告质量。2014年开始实施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试行)》要求公开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全本,为环评人员套用模板或相关同类项目提供了便利条件,对提高环评报告质量提出了新的挑战。
4.1.2 环境环保治理措施缺乏针对性
红桥区作为天津市六个中心市区之一,近年来加快实行服务业发展布局规划,不断提速西站城市副中心的建设。同时随着区内原有生产企业陆续搬迁,红桥区经济实现了由以前主要依靠生产企业上交税收转变为现在以商贸、楼宇等代表的服务业为推动力的发展模式。
近年来红桥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建设项目审批类型由原来以工业企业项目为主转变为近年来以服务业,基础设施,房地产为主。
由于服务业,基础设施,房地产等项目多建在人口稠密区的行业特点。红桥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普遍存在建设项目建设地点毗邻居民居住区、学校,医院等环境敏感区,一方面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及建成运行后产生的“水、气、声、渣”污染会对周围环境敏感区产生较为不利影响,另一方面以房地产为代表的建设项目自身又具有居住、工作等功能,需要环境保护。以上两方面原因要求环境影响评价不仅要有效地评价建设项目对外及受到环境影响,还要提出有效的环境保护治理措施,保护各方面的环境权益。
但是目前红桥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经常遇到环评单位编制的环评文件没有做到根据建设项目特征,因地制宜,提出有针对性的环境保护治理措施。片面的重视根据相关技术导则,预测模型等理论推导出使污染物达标排放的结论,提出模式化的环保治理措施,却忽视了即使能够达标排放的建设项目仍可能与环境敏感目标区域人群环境权益诉求不符,进而引起群众上访,甚至环境纠纷的现实情况。
4.1.3 取得环评批复后的项目难于监管
目前红桥区的建设项目在取得环评批复后到进行环保设施的竣工验收之间缺乏有效的监管体制和方法。建设项目在取得环评批复后,还需要到发改委,规划局,建交委等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相关手续,环境保护的行政主管部门不掌握建设单位何时具备满足开工建设的相关手续,也就难以掌握项目的具体开工日期。同时红桥区环保局审批科有限的工作人员无法兼顾环评批复后的项目建设又同部分建设项目不按照环评批复建设的现实产生了矛盾,因此急需建立一个能有效跟踪监督的手段。
4.2 改进对策
4.2.1 多方努力,提高环评针对性
随着红桥区加快实行服务业发展布局规划,红桥区环保局面对的环境影响评价内容也由过去紧盯生产企业废水、废气、噪声,固体废物的污染排放预测,转变为现在对服务业,房地产,基础设施项目环评中更加注重保护敏感目标的环境权益。
红桥区环保局环评审批工作人员坚持在指导建设单位编制环评文件前,都进行现场勘查的工作方法,通过对项目拟建地及周边环境的仔细勘察,凭借经验掌握需要进一步加强的环境保护治理措施,例如,建设在居民区的餐饮业,油烟设备及排风口厂界距离,排放高度合规的基础上,我们要求尽量远离居民区。空调室外机组噪声在能够达标排放的基础上,我们要求放置于靠近马路等远离居民区的位置,尽量避免项目的建设带来的影响损害周围居民的环境利益,减少环境信访的产生,构建一个和谐的区域发展环境。
同时环评单位在环评文件的编制过程中不仅要符合相关环境影响评价导则,技术方法的要求,还应根据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的环保治理措施,融入“以人为本”的意识,使建设项目环评不仅发挥在源头预防的环境污染的产生的作用,更促进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和建成后都能够与周围环境和谐相处,实现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
4.2.2 加大环评监管力度,重视专家技术评估
红桥区环保局目前在正式受理建设单位报批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之前,都会提前预审本项目环评单位提供的电子版环评文件,待环评文件符合要求后再通知建设单位正式报件,这样既做到严把环评文件质量关,又节约了环评文件报批审核的时间,提高了审批效率。
预审编制报告书的项目时,因报告书之前已经做过技术评估,环评单位在根据专家的意见进行修改后,预审的电子版环评文件较少需要再修改,多数可直接报批。
但是预审编制报告表的项目则需要负责环评审批工作的两名工作人员自己进行审查,通过审查将发现的问题及修改意见反馈给编制环评文件的环评单位,待环评文件修改后再次进行审查,若发现仍需修改或新发现的问题,则再次要求环评单位修改,直至满足报批要求。
因此,红桥区在环评文件的审核中可以借鉴编制报告书的项目报批前进行技术评估的模式,探索对编制报告表的报批项目要求进行专家的函审,待专家函审通过后才予受理,这样既借助了专家们的力量,加大了环评文件的监管力度,杜绝了编制质量较差环评文件的出项,严把了质量关,又避免了环评审批工作人员自身的专业知识有限产生疏漏导致环评结论错误现象的产生。
4.2.3 加强建设项目全过程监管,重视环境监理
目前,红桥区建设项目在取得环评批复后到进行环保设施的竣工验收之间缺乏有效的监管体制和方法,项目难于监管。因此需要建立健全一个以建设项目全过程监管为目标,以建设项目“三同时”执法检查为手段的有效机制,明确本区环境监理部门为审批后监督管理的主体,环评审批部门配合联动,共享信息,做到建设项目通过环评审批后,环境监理部门及时跟进,对项目建设开工、建设、建成试运行等环节全面掌握,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工作,对照环评批复文件,逐项核对,避免项目建设过程中不落实环保措施,擅自变更环保措施,等现象的出现,特别针对红桥区全区属于环境敏感区的特点,加强容易产生环境纠纷,损害群众环境建设项目的环境监理工作,不断强化建设项目环评事中事后的监管。
5 结 论
近年来,红桥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随着红桥区发展规划布局的快速推进和国家环境评价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重点由污染物达标排放到注重环境敏感目标环境权益的保护,体现了红桥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前进的步伐。
但同时我们还要清醒的认识到红桥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还存在着问题,例如环评报告质量参差不齐,环境环保治理措施缺乏针对性等,改进红桥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高红桥区环境影响评价执行力,还需要在提高环评针对性,加大环评监管力度,加强建设项目全过程监管等方面上多下功夫。
[1]朱坦.以环评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新实践[J].环境影响评价,2013,(5):21-24.
[2]红桥区环保局.红桥区环境质量报告书(2008年度)[R].天津:红桥区环保局,2008.63.
[3]红桥区环保局.红桥区环境质量报告书(2009年度)[R].天津:红桥区环保局,2009.63.
[4]红桥区环保局.红桥区环境质量报告书(2010年度)[R].天津:红桥区环保局,2010.62.
[5]红桥区环保局.红桥区环境质量报告书(2011年度)[R].天津:红桥区环保局,2011.63.
[6]红桥区环保局.红桥区环境质量报告书(2012年度)[R].天津:红桥区环保局,201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