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创业意识与就业的研究※
2014-07-20彭娟
彭 娟
(湖南女子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就业是民生之本。女大学生作为高素质的人才,是我国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们的就业不仅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而且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和谐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要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促进创业带动就业,为我国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工作指明了方向。因此,学校应注重对女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的培养,从知识和技能上对其进行培训,同时女大学生也应该树立科学的择业观,最终目的就是提高女大学生成功创业就业的机率。
一、女大学生创业意识的调查
女大学生不仅是一个就业群体,而且是一个创造就业岗位的群体,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高校毕业生整体就业形势不景气的今天,提高女大学生创业的热情,增强其意识愈显重要。创业意识的增强并不等于那么多女大学生创业成功,创业是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是缓解女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一种有效途径,它已经成为当代女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选择。在笔者的一份调查中发现,女大学生的创业动机较强。如图1所示:
由图1可见,对“把创业作为谋生的手段”这一问题的回答:同意的占41.4%,说明女大学生已经转变了择业观,不再一味追求“铁饭碗”,而是一切从实部门出发,把自主创业作为一种勇敢追求。对“把创业作为一种挑战,是自我价值的实现”这一问题的回答:同意的占52.0%,这说明女大学生自主创业、自我实现这种高层次的需要正逐渐显现出来。对“要证明女生同样可以奋斗出自己的事业”这一问题的回答:同意的占38.3%,这说明女大学生创业成功的自信心在增强,当今大学生两性能力上的差异己经缩小,女大学生在事业上成功的机会并不比男生少。总之,女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愈显突出这一特点是符合社会需求的,同时有利于女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择业观,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另外,在本次调查中,对于“你毕业后是否打算自己创业或与人合作一起创业”这一问题时,选择回答“想创业,但担心实力不够”的女大学生占42.9%,男大学生占51.8%。换句话说,男女大学生人数比例差距没有超过10%,女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愈显突出。
二、女大学生创业就业的现状分析
(一)大学生创业就业得到了广泛的政策支持
2012年10月11日,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指出:加强创业基地建设,打造全方位创业支撑平台;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大学生自主创业扶持政策,加强创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形成推进高校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工作合力等,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人社部对高校毕业生在鼓励创业方面制定了政策,如在三年之内,对创业大学生每年减少8000元有关的税,行政性费用的减免,担保贷款,政府贴息等。湖南首个正阳大学生创业基金2012年1月成立,资助贫困大学生创业、就业、实习、培训、勤工助学。该基金会每年资助30~50个大学生创业项目,每个项目资助标准为3万~10万元不等。
(二)高校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从2009年开始,全国妇联和教育部、人社部联合相继推出了女大学生创业导师行动,女大学生创业扶持行动,举办创业季,通过出台小额贷款政策,开展校企牵手,进行创业指导和孵化,为女大学生创业就业搭建广阔平台,提供有效服务。在大学生创业领域,涌现了王红芝、高静、张敬婧等一些创业成功的典型;中南大学针对女大学生开办培训班,已有93名在校学生成功申办了公司,其中帮助16名女大学生成功创办公司,18家公司获得国家部创新奖金的支持。近几年来,一批敢于创业、勇于创业的女大学生脱颖而出。截至2012年底各地建立女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8100个,提供实习岗位16万个,开展就业和创业培训50万人次,累积帮扶了4.6万名女大学生实现了创业梦想。
(三)高校女大学生创业就业工作存在的问题
首先,麦可思研究院对应届大学生所做的调查显示,在过去三年,毕业半年以后开始创业的大学生中,男生的比例在1%以上,而女生只有0.8%,相对经济比较发达的浙江省这一个比例也只在4%左右,发达国家则达到了10%以上,大学生毕业后自主创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是很大的。其原因主要表现在大学扩招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状况、无差别教育等,正是由于这些弊端的出现,极大而深刻地影响了女大学生科学创业就业观的形成和发展。
其次,用人单位存在对女性的歧视与偏见。我国新出台的《妇女权益保障法》也明确规定,用人单位没有特殊要求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招聘妇女或提高妇女招聘条件。如某些工作岗位本来男女生都适合,但一些用人单位却在录用名额中明确规定男性多于女性的比例;有些用人单位虽然在招聘中不写明性别,但实际上存在着打算不招或少招聘女性的隐形歧视;还有一些用人单位限制对某些专业的女大学毕业生的录用;还有一部分用人单位在劳动合约中限制女性应该得到的基本权利,如生育权,婚姻权等。他们采用各种方式不招录女大学生,这就是不尊重女性权益的性别歧视行为,应受到社会和公众的指责。
再次,自我认知水平对女大学生创业就业的影响。女大学生对自我的认知既是选择合适职业的基本条件,也是影响其创业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女大学生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群体,其创业就业观念和思维方式很容易受到外界,如家庭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等的影响,加之社会生活的复杂性,促使女大学生对自我的认知水平太高,从而期望值过高。比如,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高学历并不等于高能力,也不等于高工资,但相当多的女大学生在对待别人低学历高工资、而自己高学历却低工资的事实面前很难做到坦然接受。换句话说,女大学生还难以达到全面客观准确的自我认知,直接导致了其创业就业观的偏差甚至是畸形。
三、加强女大学生创业意识教育带动就业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高校创业就业服务体系建设
高校创业就业指导在女大学生创业就业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各高校应充分利用这个资源,不断完善高校创业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女大学生创业就业,保证她们创业就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当完善高校创业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保证创业就业服务的质量,把创业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四年期间,与时俱进、增强实用性和针对性,不断满足女大学生的需求。
首先,各级各类学校应该在专业的设置上有利于大学生创业就业,淘汰一批不适应女大学生创业就业的专业,针对社会需求来开设课程。据麦可思-中国2012届大学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以下专业有利于女大学生创业就业(表1)。
表1 2012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内自主创业最集中的行业(%)
其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这是完善高校创业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中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高校应加大对创业就业指导的投资,培养一批既具备专门知识和技能又掌握综合知识的专职教师队伍,提高创业就业指导工作的专业性和科学性。
再次,为女大学生发展提供个性化的创业就业指导。一方面,高校的创业就业指导应该尽早开展。要从女大学生学习专业课的时候开始,以此为依据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从而增强她们的创业就业信心。另一方面,加强创业就业心理指导。比如,个别咨询、团体辅导和网上答疑等,帮助她们克服不良心态,以乐观的心态从容竞争,提高她们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力。
(二)强化择业观教育
首先,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一是学校必须依据实际情况(比如,学生的能力水平、专业的差异、性别的不同)针对所有大学生开设专门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二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贯穿于大学四年。女大学生在大学四年当中一直处于变化中,而这门课程贯穿于大学的整个期间,能够帮助女大学生及早发现不足并弥补,对于树立科学择业观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其次,有效的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着力强调知行统一、德才并进。思想政治教育要结合现代社会本身存在的压力来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比如,在择业价值取向上满足自我价值、适度注重物质生活的质量前提下,重视社会价值,为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引导女大学生要注重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等优良品质的培养。
再次,发挥理想信念教育的积极作用。女大学生就业难更准确地说应该是女大学生理想化的就业难,要引导她们认识到职业没有好坏之分,自己感兴趣的、努力做出成绩的职业就是适合自己的,都会被人们认可和尊重。同时,女大学生不该一直纠结于自己的弱势上,应当积极发现并发挥自身优势,找到适合自己创业就业的职业。
(三)发挥社会和家庭的双重合力
首先,加大对男女平等的宣传力度。大众传媒要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和鼓励女大学生要自立自强,努力营造有利于她们平等就业的社会环境。换言之,只有积极地促进女大学生就业,才能更好地促进男女平等,反之,男女平等也能减少就业中的性别歧视,有利于女大学生的就业。
其次,强化舆论的监督和导向作用、遏制不良社会风气。大众传媒对于提倡什么、鼓励什么要明确加大宣传教育,遏制不良社会风气;同时各个媒体之间要强化舆论的监督和导向作用,让整个社会形成自觉抵制不良社会风气的氛围,发挥正面的传媒舆论。再次,加强宣传报道工作。广泛宣传自主创业的成功案例及国家出台的优惠政策,鼓励女大学生去创业,通过创业来解决就业问题。同时宣传优秀的中小企业,树立中小企业的良好形象,让女大学生对于选择这类企业充满信心,只要努力工作,即使在中小企业同样有好的发展前途。
[1]丁美丽,于囡囡,安守强.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就业能力培养新途径初探[J].潍坊高等职业教育,2010(12)
[2]毛慧芳,陈方.女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调查与建议[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1(9)
[3]“女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推动妇女创业就业工作[J].中国妇运,2012(12)
[4]施德宝.试论女大学生创业行为影响因素[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13(7)
[5]魏影.论女大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J].继续教育研究,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