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对数学学习的启示
2014-07-19汤伟
汤伟
摘 要: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力是一系列相对独立的特定的能力,多元智能理论自提出便受到了较多的关注,本文简述多元智能理论提出的背景以及内容;同时试述了多元智能理论对数学学习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数学学习;启示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9-313-01
20世纪80年代,西方心理学家对传统智能理论提出了挑战,他们力图摆脱传统的测量取向,从更广阔的视角建立智能理论。其中以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零点项目》研究所所长霍华德·加德纳在《智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最为著名。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的产生源自他对于智力本质的探索。多元智能的提出对教育界产生极大的影响,对各个学科的学习以及教学带来了新的启示。
一、多元智能理论提出的背景
1、多元智能的理念由来己久
几百年以来,在西方,人们关于智能的认识一直存在着两种态度的对比。一类人将所有的智能都看成是一个整体,我们把这类人称为“刺猖派”;另一类人认为智能是可以分成若干组分的,我们将这类人称为“狐狸派”。属于刺猖派的这类人,不但相信人由单一的、神圣不可侵犯的能力,而且相信这是人类特别的属性。他们常常强调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按照智能或者智商来进行排序,而智能的高低、智商的大小是上帝赐予的。属于狐狸一派的人,则特别推崇大脑有许多不同功能或部分。事实上,早在中世纪的思想家们就有了自己的三艺(语法、逻辑与修辞)和四科(数学、几何、天文与音乐)之分。随着心理科学的出现,人类具有更多心理能力的假设被提出来了。弗朗茨·约瑟人·高尔提出人类拥有37种能力或者力量;吉尔福特认为智能有120种向量......
刺猖派与狐狸派的争论,从几个世纪以前一直延续到现在。在大脑研究领域,出现了“定位论者”C localizers(相信神经系统的不同部分,是传递不同智能的媒介)与“整体论者”C holists(认为智能的主要功能是作为大脑的总体属性)之争;在智能测试领域,亦出现了长期激烈的两派争论。一派以查尔斯·斯皮尔曼为首,相信一般智能因子的存在;另一派以瑟斯顿为首,假设了一组基本心理能力,其中,各种能力强弱相同,没有哪一种能力得天独厚。
因此,几个世纪以来,人们在智能这一重要议题上一直未能达成共识。但与此同时,一方面,人们己经花费巨大努力,从各种不同渠道得到了大量相关智能的有用信息;另一方面,传统的智商概念和智能一元论的观点日益受到人们的普遍怀疑,这种怀疑主要表现在智力测验的分数与一个人在实际生活中的表现并不一致。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
2、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
20 世纪80 年代,西方心理学家对传统智能理论提出了挑战,他们力图摆脱传统的测量取向,从更广阔的视角建立智能理论。哈佛大学教授、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零点项目》研究所所长霍华德·加德纳认为,当代社会承受三种偏见带来的危害,这三种偏见分别是“西方主义”、“测试主义”和“精英主义”。这三种主义都是过分强调单一能力的作用。西方主义可追溯到苏格拉底时代,人们将西方文化当作偶像来崇拜。虽然逻辑思维很重要,但它们不是惟一的思维方式。测试主义的偏见在于只重视人类可以测量出来的能力及其测试方法。如果某种能力无法测出,就认为这种能力不重要。精英主义就是那些能够对给定问题按照数学、逻辑的方法得出正确的答案,但不能解决不确定性的问题。霍华德·加德纳在认真比较和整理关于超常儿童、显示出特别天赋的人、脑损伤病人、白痴天才、正常的儿童、正常的成年人、从事不同领域工作的专家以及处于多种不同文化环境中的人的研究资料的基础上,于1983 年在《智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多元智能理论,并在后续作品加以完善。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的产生源自他对于智力本质的探索。加德纳认为智力既不是单一的复杂实体,也不是一系列过程的联合。他认为存在几个相对独立地运行着的智力,而人的智力剖面图反映的就是各项智力能力的独特排布。
二、多元智能理论的主要内容
多元智能理论是针对传统的一元智能理论提出的一种关于智力及其性质结构的新理论。加德纳认为,人的智力并非像人们过去想像的那样,主要是由逻辑思维和语言能力构成的。他提出,人类有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探索智能以及存在智能。语言智能指言语思维、用语言表达和欣赏语言深层内涵的能力。作家、诗人、记者、演说家、新闻播音员都显示出高度的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指人能够计算、量化、思考命题和假设,并进行复杂数学运算的能力。科学家、数学家、会计师、工程师和电脑程序设计师都显示出很强的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指人们利用三维空间的方式进行思维的能力。如航海家、飞行员、雕塑家、画家和建筑师所表现的能力。空间智能不但能够使自己的空间自由驰骋,能有效地调整空间位置,还能创造或解释图形信息。音乐智能指人敏锐地感知音调、旋律、节奏和音色等的能力。如作曲家、指挥家、乐师、音乐评论家、乐器制造者和善于领悟音乐的听众。身体运动智能指人能巧妙地操纵物体和调整身体的技能。如运动员、舞蹈家、外科医生和手艺人所表现的能力。人际关系智能指人能够有效地理解别人和与人交往的能力。如成功的教师、社会工作者、演员或政治家。自我认识智能指关于建构正确自我知觉的能力,并善于运用这种知识计划和指导自己人生。如心理学家、哲学家。自然探索智能指观察自然界中的各种形态,对物体进行辨认和分类,能洞察自然或人造系统的能力。如动、植物学家、猎人、生态学家和庭院设计师。存在智能就是对人生和宇宙终极状态的思考。这些智力相互联系,而且通常有一个主要或次要的智力。加德纳认为,这九种智力基本上在每个人身上都是存在的,只是由于遗传或环境等方面的原因,各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的表现程度不同。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能是一种生物生理潜能”,强调它与文化环境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密切联系,认为只要某种能力在一个文化背景中被视为是有价值的,这种能力就应被确定为智能;否则,这能力就不应被认为是智能。加德纳的研究只看重那些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价值的人物,而不是抽象的人的能力。因此多元智能理论的智能概念,“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或社会中,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能够针对某一特定的目标,找到通向这一目标的正确路线。多元智能理论对于人类智力的判断,依赖的不是考试成绩,而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创新能力,特别强调该能力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受重视的程度。
三、多元智能理论对数学学习的启示
1、学会自我鼓励,激发数学学习能力
加德纳认为,在正常条件下,只要有适当的外界刺激和个体本身的努力,每一个体都能加强自己的任何一种智能。多元智能理论与智商测定理论的最大不同是智能是可以开发和发展,而智商测定理论则直接把智商量化。在表现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智能以多种形式展现,用适当的方式可以激发各种智能之间的互相促进。坚信每个人都有成材的潜力,每个人都具备学好数学的能力。
2、数学学习方法的多元化和个性化
每一个体的智能发展是有差异的,有快慢不同,深浅不同,多少的不同等,而“智能又可以是学习内容沟通的手段或媒体”,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也提出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数学学习过程成为“再创造”过程,因此数学学习有必要追求方法的多元化和个性化,例如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编故事记忆数学知识,作文章深如思考数学知识;经常经行操作性的论证和思考;用图表和表格等方式总结数学知识;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分享学习成果;写数学日记,反省自己数学学习的策略和不足。如此一来,数学学习为我们提供了语言智能、逻辑一数理智能、视觉一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自我反省智能、人际交往智能等多种智能综合提升的机会。
3、注重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
加德纳认为智能是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强调个体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由此启示我们在数学学习中要重视对数学问题解决的能力。所谓的数学问题是指人们在数学活动中所面临的、不能用现成的数学经验和方法解决的一种情境状态。它是一种情境,它具有足够的复杂性,它具备一定的挑战,它能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起到开发数学思维的作用.从本质上看,数学问题解决是一个探究的过程,是以数学思考为内涵,以数学问题目标为定向的心理活动或心理过程.通过数学问题解决活动,可以反映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特别是可以反映自我调控与自我反思能力。这是因为,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常常要经历主动的假设、积极的探究、努力的尝试、及时的反思、不断的修正等一系列的行为过程。要善于对数学问题的理解、解决方案的设计与执行、问题解决结果的回顾。除了在课堂细节上加以重视外,还可以多结合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利用研究性学习和课程开展活动,更全面地提升个人的智能发展。
今天社会的发展,对人的能力的要求日趋综合,必须承认并开发人的各种各样的智能和智能组合。必须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主要是人与人所具有的不同智能组合。认识到这一点,就会调动起人类的所有能力,人们就不仅仅是更有能力或对自己更有信心,而且更会积极地、更投入地为整个团体或社会的利益而工作。
参考文献:
[1] [美]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新视野[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3).
[2] 霍力岩.多元智能理论与多元智力课程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3] 李广学.高中数学学习方法[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
[4] 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美]Linda Campbell等著.王成全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5] 刘远毅.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中数学个性化学习方法的思考.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
[6] 胡耀华.数学写作的价值及若干教学建议[J].数学教育学报,2007,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