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写景,写情,写意

2014-07-19温文杰HKSC

电影中国 2014年6期
关键词:写景

温文杰 HKSC

春去夏来,又是一年一度学生毕业的季节,看着一批年轻电影人的成长,百感交集,也捋出一些学习镜头语言的规律,所以这一期专栏将撇开以电影摄影机为核心探讨科技与艺术之间关系问题这一框框,取而代之的是拿出近几年从事电影教学培训的一些经验,与读者分享。如果你有什么问题、评论或看法,请发邮件跟我联系:aiofilms@gmail.com。

正如这个专栏前几期指出,随着科技发展,器材改良,IT应用的普及和设备平民化,今天民用设备已经足以制作专业级的影视作品供电影院大屏幕放映之用,声音制作的情况也差不多,当硬件的障碍祛除后,对新电影人的培养剩下来的就是启发创意、提高写作能力、加强镜头语言表现力和对各种电影工艺的磨练了。

说到镜头语言,人们会直观地觉得这是最容易模仿的一件事,七十年代后出生的人,有谁不是喝着影视节目的奶长大的?今天的年轻人看视频的时间比看书要多,画面的布局、镜头的组接应该潜移默化地在他们心里留下烙印。诚然,每年入学的新生当中,不乏对电影充满热情,不但“博览群片”,更能模仿坊间常见的电影手法,拍出“类似”的视频节目,同样地,每天网上流传着不少“微电影”,也有相近的水平, 然而,这种被动的熟悉不等于对这一特定语言的掌握,影片往往欠缺扎实的叙事基础,更不要说较高的思想深度和艺术层次的追求了。因此,我们对学生导演的要求一般分为三个层次,按部就班,拾级而上。

写景

我粗略地把创作、拍摄故事片(也许任何类型电影)的最基本功统称为“写景”,写景就是情景的描写,时、地、人的明确界定,这个毫无学术意义、不具任何业界认可的统称也包括事件的来龙去脉,一个事件发生过程的细节,事情发生的因果关系,戏中角色的基本情绪,喜怒哀乐,其成因、经过和结果等等。

不要小看这一项基本功,别说学生导演,业余票友未能完全掌握,也许不少已经有影片在电影院上映的导演还没有完全摸透其窍门,原因在于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把脑海里的认知简化了,我们拿着剧本,尤其是自己写的剧本,对事情的来龙去脉,因果关系,人物的动机、性格可能想得很明白,以致我们没有好好地透过画面、声音、台词,用一种大众共通的语言把事情交代清楚,很多事“尽在不言中”,这种“不言中”只是导演心中的理解,心里面“明镜似的”,但观众却一头雾水,重要关节也连接不上,无法理解个中情节发生、人物情绪变化的因由。

我又叫这种思考、表述方式为“脑补”,导演如果明白个中缘由是因为他用内心的体会和理解补充画面情景的交代,如果观众也明白的话,只是因为观众跟导演有相近的文化背景,相约的知识水平和生活品味,根据影片的前后文理,推论、猜想到故事情节发展的因由和人物的心理动机。个人觉得这种要通过脑补才能看得懂的叙事能力并不能满足商业影视生产的需要,我期待学生导演们有能力透过画面的布局,镜头的组接,台词和声音的运用,清晰地、细腻地让最大的观众群(不分种族、语言和文化背景)看得懂故事的基本框架,前后因果关系和人物情绪变化的脉络。

写情

我又把电影叙事的第二层功力笼统地简称为“写情”,写情包括写“情感”、“情绪”、“情义”、“情操”和“情怀”等等。比起最基本的“写景”能力,这层“写情”的能力要求创作者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用电影特有的手段和技巧(导演,摄影,剪辑等等)触动观众的心灵,这里写情感和情绪的方法不流于简单地把人物的强烈反应或台词记录下来,不光是用摄影机记录人物亲吻拥抱、吵架打架或狂喜、哭泣这些行为和动作,或者嘴巴上的甜言蜜语和怒吼,而是一套结合写作、表演、画面经营和精细剪接的全盘工艺,加上美术、灯光和音乐的烘托来达成,光靠大声疾呼、深情款款或者声泪俱下的表演有时只能重构行为和动作,不一定能传达情感,最起码未能深入观众的心灵深处,引起共鸣。只有一套有历练的写作、沉稳细腻的导演、剪辑技巧,加上对摄影机光学特征的灵活运用,写出来的“情”才会更有力量,更沉郁动人 。

至于描写和拍摄出“情义”、“情操”和“情怀”是一门更抽象的学问了,除了上述的工艺技巧外,也许写作(包括情节、处景、行为、动作和语言的设计)的贡献最大,如何透过人物的行为、话语来流露一个人的情操,抒发特定的心境与情怀,实非本栏的文字可以言表,对于情怀的重构,美工、道具,实物特技效果(烟、雨、风、火等等)加上灯光设计可以加强效果,声效和音乐的贡献就不用说了,但写作的功力,人生的体验,对画面视觉效果的敏锐观察和驾驭力恐怕更为重要。

写意

当故事说清楚了,情感开始打动人了,创作者有能力用巧妙的、有品味的写作、导演和剪辑技巧操控观众的情绪之后,我们会追求比较形而上的境界。让我又毫无根据地把这个境界笼统地称为“写意”。来到这个层次,我们又要回到内容与形式的讨论了。所谓写意,其中一个范畴是“意识形态”,作为一个创作人,我们需要展现自己的世界观、道德观,对人性、人伦关系的挖掘与探讨,对政治、社会、民生的人文关注,这方面完全取决于作者成长过程的教养,对哲学、宗教与生死命题的思辨,对世界、社会的观察与关怀程度。期望创作者在讨论这些命题时提出独特的个人见解,在挖掘人性时达至前人未有的深度,对社会道德的批判要能引起观众对是非黑白的反复思量。

“写意”也包括写“意念”,如何把抽象的想法、主张透过一个故事,一些人物把作者个人的价值体系呈现于观众面前,这种表达意念的冲动往往是初学者最热衷尝试而结果惨败收场的一种电影类型。很多起步者有视野、有想法,喜欢拍摄抽象的“观念”,想表达“做人要有公德心”、“异地生活很迷茫”或者“年轻人不要埋没理想”之类的主题,但他们笔下不会写故事、手上的摄影机不会说故事,成片的画面只能看见象征符号,音轨里只听见道德论文,根本无法与普罗受众沟通,传情达意,但掌握了前述两个层次的电影技巧,到了这第三阶段就是成熟地利用声画手段,透过故事人物讨论这些命题的时候了。

写意的另一面是写“意境”,也是对电影形式的探索,创新电影语言和声画的运用,开拓作者个人的电影风貌,创造一个与人不同的甚至前所未有的声画世界。退一步来说,在未能创造个人风格之前,我期盼导演们最起码能巧妙地运用象征意义(Symbolism),例如中国诗词文学中惯用的赋比兴艺术手段,提高作品的韵味和境界,利用重复主题 (Leit Motif)和蒙太奇(Montage) 等手法,让作品变得委婉并蕴含多层意义,透过突出文化符号,把一个民族面貌、地域的色彩,一个社群固有的美学体系具体反映在自己的作品之中。

第一和第二层工艺技巧是晋身“职业导演”的必须门槛,缺乏这些基本功,无法满足商业电影、有水准的电视剧的制作要求,然而,只有到达笔者粗略地定义为第三层的“写意”境界,才能给予影视作品灵魂和个性,对创作者来说,也许就是世俗所称的“风格”和艺术性了。写意的境界大抵不能传授,我们只能透过诱导和启发,让年轻人挖掘自己内心的潜能、冲动和创意,经过岁月磨练,参考无数前人的作品,最后冲出牢笼,寻求突破。

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历史悠久,过去五十年来为香港和邻近地区培育了不少媒体工作专才,毕业生在各个媒体领域都独当一面,旗下电影学院的毕业生也在香港影视业界有一定的影响,早已在中港台、新加坡等地旺盛地创作,把握一个时代的脉搏,作品深入人心,反映了、甚至于领导一代人的思潮。

过去十年,电影学院开办了制作硕士班 (MFA—Master of Fine Arts),培养了大批内地有志于影视艺术创作的年轻人,每年六月均举行免费的毕业作品公开放映会,为他们三年的学习作一次总检阅,让大众,特别是业界先进前来评核他们的成绩,今年6月21及22日,他们会在香港科学馆举行第九届毕业作品放映会,欢迎各位莅临指导,看看他们在“写景”及“写情”两个层面上修为如何,是否达到业界要求,更重要的是,看看当中有没有人或者作品已经踏进了“写意”的境界,开拓出个人风格,成为中国电影艺术的明日之星,至于具体成绩如何,我将留待观者作出评价。

猜你喜欢

写景
回忆,也是写景的利器
如何写好写景作文
写景的妙招
内“泡”外“联”,问“景”答“情”——诗歌“写景句”阅读技巧解析
内“泡”外“联”,问“景”答“情”——诗歌“写景句”阅读技巧解析
谈小学生写景作文的写作指导
写景篇:写一种自然现象
用叠词写景
写景还需“三板斧”
写景要有序有物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