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政治课堂创设情境
2014-07-19黎沿华
黎沿华
摘 要: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学习过程也是一种认识活动。认识的一般规律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具体到抽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没有像故事那样曲折离奇的情节,也不像影视剧那样具有生动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有的只是较多抽象的、理性的概括。尽管也具有一定的逻辑美和理性美,但对缺乏抽象思维能力的中学生来说,要一下子理解是有困难的。
关键词:创设;政治;情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9-108-01
一、创设情境的必要性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创设教学情境,其本质在于促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呈现积极化的状态。具体地讲,就是教师依循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结合学生的认知需要,层层设疑,环环扣紧学生的心弦,时时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学内容情、学生情、教师情融为一体,让学生在这种教学情境中不断激发起新的学习冲动,从而以热烈而高涨的情绪投入学习,最大限度地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率。
教师在教学中刨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就是用可感知的东西诉诸学生的感官,引起想象,进而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实现由“生动的直观到抽象思维”的飞跃,然后再用理性认识去分析社会现象,指导社会生活。
二、课创设情境的要求
创设情境对于不同的教师、不同的时间地点、不同的学生都有不同的要求,近年来,内容灵活、取材广泛、知识跨度大、综合性强的试题,成为中考命题的主旋律。这就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发散思维能力。发散思维的品质就是变通性、流畅性、独特性。其中变通性是学生从事创造性活动的重要思维品质之一。它是指思维能变化多端、不拘常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品质。
当我们创设一种情境时,教师要能举一反三,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概念和原理,并把所学的概念和原理应用于不同的情境中,以实现知识的迁移。只有当学生明确了一个概念或原理后,能够在不同的情境中运用这一概念或原理,才可以说他们是真正掌握了。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学机智之光的闪耀,出人意料的教学创造,关键在于教师自身的素质。就政治课的情境创设而言,我觉得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质:广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社会知识。教师只有具备丰富的社会知识,才能及时地捕捉社会热点,游刃有余地提供丰富的情境材料。这就要求政治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关注国际、国内社会的发展变化情况。教师也只有具备了广博的专业知识,看待问题才有深度,才能看得准、看得远,而这也正是学生所崇敬的地方。
在教学上要有民主精神。不管采取哪种手段创设情境,教师都应让学生畅所欲言,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也应承认学生的认识过程,允许学生保留不同的看法。这样可以消除师生之间的心理障碍,增强心理相容性,提高课堂学习效益。要有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当我们创设情境后,往往会引起学生的讨论甚至争论,组织学生辩论则更是如此,这就要求教师能控制课堂节奏,做到“形散而神不散”,防止偏离中心,甚至成为某些学生的“谈话课”。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
创设的教学情境首先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或动力,这就要求情境材料既具有时代性、新颖性,也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可以说能否迎合学生的心理,在课堂上激起一个“高潮”,是创设情境成功与否的关键。
三、中学政治课创设情境的方法
教学情境创设的方法多种多样,它因人因时而异,同时也要依靠教师的经验和教学规律来择定。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种:
1、构筑良好师生关系,让课堂“活”起来,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搞活课堂的重要前提。建立和发展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必须做到:(1)、确立“以生为本”的观念。教学中教师必须坚持“以生为本”,注重把学生当作教学的主体,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差异,关心、爱护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处,让学生感到亲近。(2)、与学生平等对话。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必须建立师生问平等对话的交往方式。通过平等对话,师生共享不同的个人经验,自南地交换意见,达到心灵相通。(3)、留给学生思维空间。教师在课堂中要留给学生充裕的思维空间,不能把自己的思维方式与问题的结论强加给学生。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不同见解。
2、创设丰富教学情境,让课堂“活”起来,学习的活动始终是在一定情境中开展的:良好的教学情境对学生的活动具有积极的暗示作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教学过程。教学情境的创设要做到:(1)、形式多样化。教学情境可根据教学内容采取多种形式创设。例如,笔者在教学“消费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怎么办”这一内容时,就以小品的形式,让学生分别表演三种不同的维权方法,然后组织学生展开讨论,确定哪种维权方法最可取。这样,学生的参与热情高了,课堂活跃了,教学效果也更好了。(2)内容生活化。创设情境要注意和现实生活有机结合,符合学生认知经验。例如在教学“青少年可以为环保做些什么”时就创设了“作为学生,在学校里你该怎么办”,“作为居民,在社区你该怎么做”等多种情境。学生兴趣浓厚,思考积极,踊跃发言,课堂气氛活跃。
3、改进教学方法,让课堂“活”起来(1)鼓励置疑、答疑。提问题便是成功的一半,发现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中学生充满幻想,凡事都要问个为什么。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置疑,大胆想象,独立思考,各抒己见,提出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教学中,笔者经常要求学生先自学教材,然后提出若干问题,全班探究,寻找答案。(2)、鼓励学生合作、交流。首先要让学生增强合作意识,明白合作的重要性;其次,要建立激励制度,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自觉性、主动性。合作学习的方式满足了学生之间交流的欲望,获得了知识和成功的快乐,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当然,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进行有效调控,让学习围绕预设的目标进行,否则课堂可能会“活”成“茶馆”,那就适得其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