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授人以“渔”

2014-07-19杨海英

考试周刊 2014年42期
关键词:语文能力聊天课外

杨海英

随着高考语文分值的增值(从150分增值到200分),学习语文的劲头不管是学生还是家长,都达到白热化的地步。近几年,专家在探索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能力方面也争论得不亦乐乎。语文教学路该走向何方?这是语文教师最关心的话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虽然大家都在苦苦探寻学好语文的捷径,可是学好语文真能一蹴而就吗?培养能力是关键。语文教师更应注重在平时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学语文的能力,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让他们自己读书、自觉读书,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最终目的。陶行知先生说:“真正的教育必须造就能思索、能建设的人。”教育自然要培养学生的能力。这里的语文能力包括多方面:有运用知识、写作、阅读等。我认为关键是让学生自己学会学语文、读语文、用语文,这样方能达到收放自如地步。如何培养学生学语文的能力呢?

叶圣陶曾说:“学生既然要一辈子看书作文,语文教学就得着眼在这一点上,为他们打下坚实的基础。”不可否认,能力是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上的。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课内课外应紧密结合,知识与能力双轨齐下。我曾接过一个班,学生表达能力极差,绝大多数同学怕回答,上台传话竟是语无伦次;每次作文只言片语;每次考试阅读题更是开“天窗”,应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语文能力弱,说到底是缺少语言这“米”。虽然课堂上反复传授做饭方法,学生似乎也铭记在心,且能蒸饭,但是让其亲手做有点难乎其难。都说“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少”字:一是读得少,二是记得少,作文就成了“闷葫芦”。语文教学基础环节应是帮助学生找“米”,让他自己下厨。这“米”从何处来,就要靠平时积淀。譬如每次课前读精彩片段,摘抄名言,写随笔,记心得等。简而言之,就是要将课内的工具和课外的材料结合使用。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从以下几点入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靠”是为了“不靠”的能力。

一、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提高语文能力的前提条件。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使学生产生极强的求知欲,发展智力,是学好语文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教师设法尝试各种活动,培养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体味到自己的能力得到了锻炼与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是一种精细而淘气的东西,形象地说,是一种娇嫩的花朵,有千万条细小的根须在潮湿的土壤里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给它提供滋养。世界之大,无处不是语文,培养语文兴趣的“潮湿土壤”绝不局限在一节课堂内的几分钟讲解。语文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利用每一寸可造化的土壤。

1.让有朗读方面特长的同学范读,显示其优越感,在他(她)朗读感染同学的同时也激发自身兴趣。如教课外阅读篇(毕淑敏的《孩子我为什么打你》)让我班的“小演讲家”范读时,那声泪俱下的动情朗读引得全班同学流下了眼泪,并掀起了一股做好孩子的热潮。这就犹如王尚文教授说的:“阅读教学就是设计学生和读物之间能够产生预期效应的碰撞。”

2.通过预习检验学生自学课文的能力,让学生学活,与老师一起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语文教学的目的,我认为首要的是养成读书习惯,教给学生读书方法,从而使学生的智力得以发展。如让学生自己设计板书,设计教具,自编自演具有生活气息的文章,达到加深对课文理解和自我感知重点的目的。例如教学《核舟记》时,我布置三个预习要求:一是预习生字疏通文字,二是根据对课文的了解画出内容示意图(按顺序),三是手制核舟。(材料自定:学生用纸和木材居多)一位男生的“粉笔核舟”被我选为教具,并且它对同学当堂背诵有很大帮助。他乐坏了,从此激发了学习劲头,每每上新课前,预习工作做得很充分。

3.有条件的可以设立“读书小组”、“书评小组”,进行读书评比活动,刺激学生延伸课外的触角。这些看似琐碎的工作经过长期积淀,学生无形中已习得技能。有一次,我参加教研活动,布置学习任务让大家自学。可是出乎意料的是,一位学生备了课,当起了小老师,而且重点把握得比较牢。这就是潜移默化的效果。

二、注意积累语言,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基础。

语文教师应在让学生积累语言方面下苦工,因为这是提高他们语言表达能力和培养语感的最直接与有效的途径。书是开阔学生视野、增长学生知识、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粮食。如果让学生多读点、多积累,天长日久,说话与作文自然就能呼之即出,左右逢源。因为只有“博览”才能给大脑皮层形成多侧面的语言刺激,使大脑对知识的表达变得立体。苏轼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假设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各种渠道扩充语文知识之仓库,掌握一定数量的诗文名篇,并能消化吸收,那么语文素养何愁不高呢,语文能力又何愁不会提高呢?

比如课前三分钟名篇欣赏、课外名著赏析,教师带领学生去图书馆阅览,组织去外考察参观民风习俗提供写作素材。方言和书面语的积淀可雅俗共赏,拓宽学生的视野,引入生活“活水”是激发兴趣、促成创新的主要途径。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教育的首要目标在于培养有能力创新的人,而不是重复前人所做的事情。”走出课堂是开发学生语文学习课内潭水的活源泉,使学生成为处处是创造之地,事事是创造之事,人人是创造之人。

三、加强同题材课外文章的阅读,是提高语文能力的必经之路。

语文教学课内授以方法课外运用,利用人类所特有的求异思维,巩固知识的同时又可达到举一反三的效应,是语文教学基础和能力并举在今天的定位。传统教育中只重视不厌其烦地以课内知识传授为基本内容,把课外阅读斥为“读闲书”的观念是不正确的。长此以往,学生就成了“书袋子”。殊不知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阅读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同样相等。语文工夫靠课外,应积极鼓励学生广泛猎取课外有益的书籍。于漪说:“语文教学要有效提高学生语文水平,单靠课内是不行的。须课内、课外两手抓。学生往往得法于课内,增益于课外。”语文教师千万不可为了赶进度而丧失启迪与引发学生思维能力培养锻炼的课外阅读辅导良机。endprint

语文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开展佳篇欣赏课,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同题异材文章。因为同一事物,不同作家会从不同角度结合创作个性,创作出异彩纷呈的艺术作品。语文教学就是让学生接触同主题或同题材作品,如此有利于发散思维,冲破传统方式束缚,打破原有知识框架,进而由已知探索未知,辐射式学习,多角度获取知识。

譬如学了朱自清《背影》后,搜集同主题(父爱)《认识父亲》和《父亲挑书》比较阅读。学生在挖掘主题和体会人物心理上创新,课堂教学内容远远大于一节课容纳量。当我布置了母爱主题让学生搜集时,学生搜集了好几篇当今作家群中富有影响力的作品,如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还有《阅读与写作》中的《弱者与强者》认为母亲是强者,主题挖掘高出了老师所预料的层面。

无疑,提高语文能力,增加课外阅读是一条很好的途径。

四、尝试聊天式作文教学,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

有人说语文就是生活,那么可让它回归生活,从中探究作文教学的上乘之法。教学作文,我尝试应用“聊天式”作文教学法——用聊天方式跟学生交流互动,在聊天中让他们思维活跃,激发学生动起笔杆的冲动,在谈话中使作文教学“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聊生活,索素材。

不管是谁都希望自己的文章能震惊四座、一鸣惊人,但佳作不是“海市蜃楼”,素材要从生活中索取和提炼。写作时,跟学生聊生活,聊自己的生活,聊自己最熟悉的生活,并推心置腹地谈日常生活的收获,学生们自然有话可聊、有事可论。我要求学生平时用心观察、探究生活,找寻作文的熟悉材料,做到人有我奇、人感我述,精彩部分留为自己日后的写作素材。从“名字的由来”作为聊天话题谈开去,先跟学生聊名字的几种取法:有寄托父母希望,有谐音,有生辰八字,有从诗句名篇中选择等,再列举学生的名字并加以归类,试探究各人名字渊源,通过询问父母验证自己的想法。将名字作彻底调查并加以合理想象后,试作一篇《名字的由来》作为自我介绍底稿,争取在介绍时给别人留下深刻印象。学生兴趣盎然,作文效果可想而知。这其实是作文《自我介绍》升级版,由单纯写作升级为听、说、写能力的综合训练。

由此可见,学生所谓的作文不会写、没有素材可写不是真的,而是缺乏从生活中探索素材的方法。利用聊天方式将其思维调动后,学生就会主动收集材料加以储备,使作文素材库日益丰厚,那样在作文课上就可尽展英雄本色。

2.聊经历,说感受。

佳作应适当进行艺术加工和夸张修饰,但不可过于夸大,盲目形容。作文教学回归本真教育,重视学生真情实感。事实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酷暑大家都很熟悉,该怎样描写酷暑呢?你是否用心感受过呢?学生用一个字表述:热;两个字:真热;三个字:太热了。一些学生除了“热”字,似乎就无话可说了。如果我们换个聊天方式:夏景与其他三季有何区别?夏季你的身体怎样保养?会听见哪些声响?为什么要多喝水和喝水时的感觉……可否再联系一些影视镜头将它描述出来。学生话匣子自然打开了,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指导写作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运用修辞呢?比如在烈日下行走时被太阳暴晒的感受怎么形容?有的学生脱口说“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教师及时纠正这个适合形容“着急”而非酷暑,并提示换一个场景可想象炼钢工人在熔炉前有什么样的感受。学生只有用心感悟生活,才可道出真实情感,才有妙笔生花之词。如此聊天后,一篇《盛夏的感受》就轻松出炉了。

作文需要真情实感,这样文章才有生命力。如果一个歌手在台上没有真情演唱,那么台下观众会被感染吗?更不用说是感动了。作文也是如此,掏开学生心怀才会有让人感动的作品。

作文教学法众多,这种“聊天式”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互动氛围中接受作文,看似无聊却留驻精彩谈话走近作文,对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无疑是有帮助的。

语文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铸就而成,光靠课内教学是不够的,因为这只是一个木匠徒弟刚入门学会拿工具而已。要想活水不腐,需有活学活用的本领。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应将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结合起来,语文教师应更多授予学生“渔”,强化学生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淼.作文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5.

[2]李景阳.语文教学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endprint

猜你喜欢

语文能力聊天课外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从“听说读写”到“语思审文”——从周丽蓉老师《开学第一课》实录看语文能力的培养
在“闲书”阅读中培养语文能力——儿童“闲书”阅读指导例谈
我就是不想跟你聊天了
敞开门聊天
应用型本科人才语文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落实多元语文实践,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
聊天不倒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