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新课的导入艺术
2014-07-19黄春华
黄春华
初中语文新课堂导入是践行有效课堂的前奏,恰似一出好戏的“序幕”;成功的课堂导入犹如一把开启学生兴趣大门的“万能钥匙”,能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引领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活动。初中语文教师应努力追求导入艺术化、科学化和形象化,为构建高效课堂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那么,到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课堂导入呢?
一、故事导入,妙趣横生
初中生比较喜欢听老师讲述丰富多彩的小故事,而采用故事导入新课,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效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探究的积极性,以达先声夺人的效果——拉开好戏的“帷幕”。譬如,我在执教《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课的导入时,就讲述了齐威王的轶事:战国时期,齐威王刚刚继位后就得意忘形,好为淫乐,不理政事。一天,谋士淳于髡宫廷上含蓄的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顿时感言道:“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以后,齐威王痛改前非,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很快强大起来。许多学生被这生动有趣的故事所吸引,都饶有兴致地投入到师生互动的探究之中。
二、图画导入,栩栩如生
在新课导入时展示与课文直接关联的挂图,可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后直接进入阅读、分析阶段。譬如,我在执教叶圣陶的《苏州园林》一文的导入时,选择色彩鲜艳的苏州园林的图画,让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概述苏州园林的特征,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在直观形象的指引下初步感知全文的艺术特色。
三、悬念导入,引人入胜
初中生的生理发育和心理成长不够成熟,他们的学习热情往往受被好奇心所感染。因此,我们在语文阅读教学的导入时可以巧妙设置悬念,以利于学生迅速打开思维的闸门,正确理解全文。譬如,我在引导学生学习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时,就在课前查询相关资料的前提下如此导入:1937年11月17日,有两位中国记者来到了日本的一个乡村诊所,主客稍作寒暄后,有一个记者把一份中文报纸递给诊所里白发苍苍的日本医生,该报头版醒目位置刊登了“鲁迅先生逝世”的消息。老人抬眼细看,眉头紧锁,眼泪夺眶而出。谁晓得这位老人是谁吗?他为什么看到鲁迅逝世的消息会如此激动呢?如此的导入,让学生的情绪一下子亢奋起来,都迫切知道日本老医生与鲁迅之间鲜为人知的故事。
四、实验导入,激发兴趣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的思维活动往往是从自身的动手操作开始,假如在课堂上让学生参与相关的小实验,那就能有效刺激大脑思维,进一步提高智力水平。当然,虽然语文学科有别于化学、物理等学科,但少数篇目还是可以采取实验法导入新课的。我讲授《死海不死》的导入时,先让学生把两个鸡蛋分别装入讲台上装着水的烧杯里,这两只烧杯大小相等、水位一样。顿时,出现了奇怪的现象:一个鸡蛋迅速沉到杯底,另外一个鸡蛋居然浮在水面。于是,我问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个不同结局的现象呢?”不少学生连连摇头,感到一筹莫展。突然,一个大胆的男生走到讲台上逐一品尝水的味道,结果他发现了一个秘密:鸡蛋迅速沉到杯底里的水是淡的,而鸡蛋浮在水面的那只烧杯里装的是咸水。最后,我让学生讨论:假如有一个湖含盐量非常高,那人在湖水里也会像鸡蛋一样浮起来吗?学生在这个问题的启迪下学习《死海不死》,实际上已经有了把握课文要领的钥匙了。
五、语感导入,感染学生
人的语言是表达情感的主要途径,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并通过富有感情的朗诵,才能把学生带进课堂教学的氛围中去。正如本心理学家泷泽武久的实验研究表明:如果学生对学习失去感情,那么他们的思维理解、记忆等认识机能会受到压抑阻碍。可见,强烈的情感能提高学生学习效果,而语感对一堂课的导入是很重要的。我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纪念白求恩》一课时,就选用了朱子奇的《白求恩纪念歌》导入,并用富有感情的语调朗读:“秋风吹着细雨/延水奏着哀曲/从遥远的五台山/传来了悲痛的消息……”从而把学生引入到对白求恩同志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身的无限悲痛和崇高的敬意之中去。
六、媒体导入,诱发好奇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教学手段与时俱进,现代多媒体的合理应用,彻底打破传统教学枯燥乏味的被动局面,给新形势下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新鲜活力。诸如教师在执教《济南的冬天》等写景抒情的课文时,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形象化导入新课,既可展示令人心旷神怡的美妙景色,又可虚拟出目不暇接的动人画卷,从而使抽象的文字转化为诗情画意,促使学生通过听觉、视觉等多感官鉴赏到美文,进一步体会到散文语言文字的优美。
endprint